滨海市的潮汐恢复正常时,林默站在中心广场的喷泉基座前,指尖划过那些尚未完全消退的虹彩纹路。基座下的管道仍在微微震动,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地底深处呼吸——那是婴儿献祭后残留的原生基因,正与地球的地质脉络产生共鸣。
“阿蛰的日志找到了。”沈翊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在沈教授的隐秘数据库里,加密层级是最高级,但逆鳞的能量帮我们破解了。他果然没失踪,而是在三十年前就建立了通往地核的前哨站。”
林默低头看向掌心的烛台,青铜表面的“共生之约”符号正与地面的纹路呼应,泛起淡淡的金光。胸口的逆鳞突然发烫,一段清晰的坐标顺着血液流进他的意识——那是位于太平洋海底的一处海沟,坐标尽头标注着“地核之门”。
“他把前哨站建在了星舰残骸与地核之间的断层带。”沈翊的全息投影出现在林默面前,屏幕上显示着三维地质图,一条由虹彩光粒组成的路径从海沟延伸至地心,“日志里说,那里有个天然形成的能量通道,是地球原生磁场最活跃的地方,也是当年外星逃亡者发现的‘共生枢纽’。”
就在这时,广场上的克隆体们突然同时抬头,望向天空。他们手腕上的虹彩印记亮起相同的频率,像一群同步的信号灯。林默胸口的逆鳞剧烈震颤,胚胎的意识碎片化作尖锐的警报:母体没有放弃,它正在剥离外层的机械外壳,以纯粹的能量形态渗透进大气层,目标直指地核。
“它想抢夺地核能量。”林默猛地攥紧拳头,逆鳞的光芒穿透衣服,在地面投下暗金色的影子,“机械基因的本质是掠夺能量源,母体要把地核变成新的‘孵化舱’,到时候整个太阳系都会被它污染。”
沈翊的全息投影突然闪烁了一下,屏幕上跳出全球能量监测图:从南极冰盖到青藏高原,所有地质活跃带都出现了银灰色的能量波动,像一张巨网正朝着地心收紧。“是分殖体。”他放大非洲裂谷的画面,无数银灰色的流质正从地壳裂缝里涌出,所过之处,岩石都化作了金属,“母体在利用地球的板块运动扩散,我们最多还有七十二小时,等它的分子体在地核外围形成闭环,就再也无法阻止了。”
林默转身看向那些克隆体。他们眼中的迷茫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这些曾经被机械基因控制的“造物”,此刻正用胚胎赋予的原生意识,感知着地球的痛苦。为首的克隆体走上前,递来一块半透明的鳞片,那是从第七号锈蚀的残骸里找到的,边缘刻着与阿蛰日志相同的符号。
“是钥匙。”林默接过鳞片,它在掌心化作一道光流,融入逆鳞之中。胸口的鳞片突然展开,露出里面嵌着的微型星图,图上标注着地核之门的精确入口,还有一行小字:“唯有共生者能穿过熔岩之墙。”
三小时后,改装过的深海载具“逆鳞号”潜入太平洋海沟。载具的外壳覆盖着青铜与虹彩金属的合金,是用星舰残骸的碎片与沈教授的备用材料熔铸而成,能抵抗地核边缘的高温与高压。
“还有五十公里到达断层带。”沈翊盯着仪表盘,屏幕上的能量读数开始异常波动,“机械分殖体已经渗透到这里了,注意右侧的海沟岩壁——它们在模仿岩石的形态。”
林默看向舷窗外,漆黑的海水中,果然有无数银灰色的凸起物附着在岩壁上,形状酷似星舰里的清道夫,只是体积扩大了百倍。它们的表面流淌着金属光泽,却在逆鳞号驶过的瞬间纷纷蛰伏,像是被某种力量压制着。
“是逆鳞的净化波。”林默轻抚胸口的鳞片,“但这种压制只能维持到断层带,再往下,机械基因会与地核的热能结合,进化出更难对付的形态。”
载具穿过一道狭窄的海沟裂缝时,林默突然看见裂缝深处有座发光的建筑——那是阿蛰的前哨站,主体由虹彩金属与地球岩石构成,表面刻着与星舰壁画相同的图案:左边是人类与外星生物握手的剪影,右边是缠绕在一起的双螺旋基因链。
“他真的做到了。”沈翊操控载具停靠在前哨站的舱门处,舱门自动滑开,露出里面泛着蓝光的通道,“用三十年时间,在地球最深的地方,搭建了原生基因与人类科技的桥梁。”
前哨站的主控室里,一个半透明的全息影像正悬浮在控制台中央。影像里的人穿着与沈教授相似的白大褂,后颈有块淡淡的虹彩印记——那是年轻的阿蛰,他的眼神平静而疲惫,像是早已预知了未来。
“当你们看到这段影像时,我应该已经与地核的原生磁场融合了。”阿蛰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却异常清晰,“机械基因的母体本质是‘熵增病毒’,能吞噬一切有序的能量结构,而地核的原生磁场是宇宙中罕见的‘负熵场’,是唯一能困住它的牢笼。但要启动牢笼,需要双生基因与逆鳞的共鸣,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守护青铜钥匙的原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