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号驶入真幻域时,星轨的质地忽然有了实在与虚浮之别。域的东半是“真境”,星体皆带着恒定的势:实星是块致密的星岩,通体灰褐,由亿万星粒烧结而成,表面布满坚硬的棱,星风掠过也难留痕迹,像落地的石(真,实的态);真核是颗恒定的星核,内核沉稳不动,外层星质凝成规整的环,每一道环都循着固定的轨迹,似校准的仪(真,恒的力);本星是团固态的星块,由纯粹的星晶构成,表里如一,能抵御星潮的冲击,如奠基的砖(真,本的象)——这是“真”的相,带着实的稳,藏着“恒”的质。
域的西半是“幻境”,星体皆含虚幻的柔:幻星是缕流动的星雾,通体银白,由星尘聚散而成,边缘模糊不定,能随星风变幻形态,似飘移的烟(幻,虚的态);虚核是团旋转的光雾,内核不断消解,外层星质凝成变幻的带,每一道带都无固定轨迹,似翻涌的浪(幻,变的力);影星是簇闪烁的星影,由光影交织而成,表里不一,星照之下便会扭曲,如水中的月(幻,影的象)——这是“幻”的相,带着虚的变,藏着“化”的韵。
真境与幻境的交界,是片“真幻泽”。泽底生着“真根幻叶草”:根茎是段坚实的星木,色泽深褐,纹理清晰,深深扎入泽底的实砂,任星流如何冲刷也不变形(真,实的基);叶片是层流动的星雾,泛着虹彩,边缘呈波浪状起伏,能随星光变幻颜色,似摇曳的绸(幻,虚的表)。根借叶的幻彰其生机,若挖断其根(执幻弃真),幻叶便会因无根基依托而溃散,幻而成空;若捋去其叶(执真弃幻),真根便会因无叶片焕彩而枯槁,真而成寂——真为幻之基,幻为真之表,像质与形:质是真(实的里),形是幻(虚的表),无质的真,形便成无骨的影;无形的幻,质便成无饰的朴,真幻相契,才成完整的象。
泽中嵌着“幻壳真核螺”:螺壳是层轻薄的星膜,泛着珠光,能随环境变幻纹路,星潮漫过便会透出不同的光泽(幻,变的饰);内核是颗坚硬的星珠,灰黑相间,由高密度星质构成,表面刻着永恒的纹,握在手中能感受到恒定的沉(真,恒的质)。壳借核的真立其形,若敲碎其核(执幻弃真),幻壳便会因无内核支撑而瘪塌,幻而成废;若剥去其壳(执真弃幻),真核便会因无外壳护持而蒙尘,真而成陋——幻为真之饰,真为幻之质,像玉与雕:玉是真(实的质),雕是幻(虚的饰),无玉的真,雕便成无基的空;无雕的幻,玉便成无华的璞,真幻相契,才成温润的宝。
有星流漫过时,真境的本星块会将一角探入幻境的影星簇(真入幻),影星的光雾在星块边缘流转,让真有了灵动的韵;幻境的虚核雾会将一缕缠在真境的真核环上(幻绕真),虚核的光带在星环外围浮动,让幻有了依托的序——真需幻来添其活,幻需真来立其根。像石与影:石是真(实的体),影是幻(虚的象),无石的真,影便成无依的空;无影的幻,石便成无韵的钝,真幻相契,才成可观的景。
“真幻仪的‘真度’与‘幻量’在相协。真度过高时,真境的星体因过度实在而失去灵动感,真核的星环会因轨迹过僵而断裂,真而成滞;幻量过盛时,幻境的星体因过度虚幻而失去稳定性,虚核的光带会因变化过频而消散,幻而成无。”林默调出星象图谱,真度过高的星域里,实星的星岩已裂成碎块,本星块的星晶蒙着厚尘,像风化的石;幻量过盛的星域里,幻星的星雾淡得几乎透明,影星簇的星影已散成光点,像破掉的梦,“执真派说‘真是存在的根,幻是离根的虚’,拼命固化星体的形态,却忘了幻能让真有灵动的韵;执幻派说‘幻是存在的韵,真是拘韵的滞’,一味放任星体的变幻,却不知真能让幻有稳固的基。”
共生号落在“真幻岛”,岛上的星存各有真幻之态。“纯真虫”是些灰黑色的星甲虫,甲壳坚硬如铁,躯体永远保持固定的形态,连爬行的轨迹都呈直线,终因过度僵化而关节碎裂,真而成殇(执真弃幻);“纯幻兽”是些银白色的星狐,躯体由星雾构成,形态每秒都在变幻,连觅食的方向都无定准,终因过度虚幻而形体溃散,幻而成逝(执幻弃真)。
岛心立着“真幻盘”,盘分两体:底盘是真境的本星块打磨而成,厚重沉稳,盘面刻着永恒的刻度,任星风如何吹刮也不变形(真,实的基);转盘是幻境的影星簇熔铸而成,轻薄灵动,盘面覆着流动的光纹,能随星光变幻图案(幻,虚的变)。底盘固定时,转盘会依其刻度调整转速(真定幻序);转盘转动时,底盘会借其光纹彰显生机(幻添真趣)。若只留底盘(执真弃幻),盘便成无法转动的块,真而成僵;若抽去底盘(执幻弃真),轮便成无依托的影,幻而成空,真幻相协,才成计时的器。
盘座嵌着“相契珠”,珠的一半是真星的灰黑(真,实的色),一半是幻星的银白(幻,虚的色),灰黑中嵌着银白的纹(真含幻),银白中裹着灰黑的点(幻含真)。珠面有层柔光,灰黑过浓时,银纹便会流动(幻添真火);银白过盛时,黑点便会凝实(真定幻基),像戏曲:本色是真(实的质),扮相是幻(虚的饰),无本色的真,扮便成无魂的壳;无扮相的幻,本便成无味的素,真幻相契,才成动人的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