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热带雨林系统灵泉种田 > 第222章

四合院:热带雨林系统灵泉种田 第222章

作者:千尘阿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15:38:51

何大清坐火车去了趟保城,听说那里在免费发粮,便想去领一些。到了保城,他凭着在这里生活数十年的熟悉,顺利领到了两斤粮食。这年头物资紧缺,能领到粮已属不易。

领完粮,何大清打算回白寡妇家看看。若她缺粮,他愿将这两斤粮食给她;若她态度好,他甚至愿意拿出身上带的二十块钱。几经辗转,他终于走到白家门前,远远却见白寡妇正与一秃头男人说笑,没过多久,两人竟抱在一起。

何大清愣住了,没想到白寡妇这么快就另嫁他人。想到自己多年付出付诸东流,他怒气上涌,走上前质问她:“你这么快就嫁人了?”

白寡妇见是何大清,白了一眼,冷冷道:“我们早离婚了,我嫁人关你什么事?”

“我真是瞎了狗眼,给你家拉帮套!”何大清气得大骂。

旁边的秃头男人一听是何大清,二话不说,一拳打中他的眼睛。何大清想还手,可年纪大了,手又废了一只,哪里是对方的对手?他只能愤愤丢下一句:“我儿子绝不会放过你!”便狼狈逃走。

何大清赶到火车站,准备乘车回京。一个卖报老汉走近问他买不买报,还说有大新闻:京城轧钢厂副厂长向保城捐赠一万斤粮食。何大清原本想摆手赶人,一听“轧钢厂副厂长”几个字,顿时来了兴趣,花一毛钱买了份《保城日报》。摊开报纸,果然看到沈为民捐粮的消息。

何大清反复擦拭双眼,怀疑自己看花了眼。

可白纸黑字依然清晰——沈为民向保城捐赠一万斤粮食。

沈为民捐了一万斤粮食?这怎么可能!何大清震惊得说不出话。

沈为民身为轧钢厂副厂长兼六级工程师,地位崇高令人艳羡。但何大清万万没想到,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沈为民竟能捐出如此巨量的粮食。

整整一万斤!他哪来这么多粮食?

何大清匆忙将报纸塞进口袋,连夜乘火车赶回京城。

刚进四合院,就遇见在前院浇花的阎埠贵。何大清递过报纸,阎埠贵瞪圆双眼惊呼:老何,你这怕是假报纸吧?这怎么可能!

千真万确!保城人尽皆知。何大清斩钉截铁。

一万斤粮食?沈为民从哪儿弄来的?

我哪知道!

何大清懒得多说,拿着报纸径直回家。傻柱看到报道也傻了眼。

真的假的?该不会是同名同姓吧?傻柱死活不愿相信。可报纸上明明白白写着京城轧钢厂副厂长沈为民。

很快,阎埠贵就把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大院。

街坊邻里议论纷纷,贾张氏尤为激动:沈为民这个白眼狼!院里邻居都快断粮了,他倒好,给保城捐一万斤粮食!

就是!怎么不先帮衬帮衬咱们这些老邻居?

身为院里一大爷,也太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了!

非得找他要个说法不可!

众人议论着往沈为民家涌去。

秦淮茹混在人群中,内心波涛汹涌。一万斤粮食对她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她从未想过沈为民不仅衣食无忧,竟还能慷慨捐出如此巨量的粮食。

这是何等的富足啊?

相比之下,秦淮茹每天都在为一米一饭斤斤计较,恨不得三天才吃上一顿饭。

如果当年是她嫁给了沈为民,那么现在过上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生活的就是她秦淮茹,而不是于莉。

如今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院子里的人并不为沈为民的善举感到高兴,反而都盘算着从他家弄些粮食。

如果沈为民不给个说法,他们就打算去街道办和轧钢厂举报他。

不管那一万斤粮食来路是否正当,先举报了再说。

此时,于莉正在给三个孩子喂奶,听到沈为民向保城捐赠一万斤粮食时,也惊呆了。

沈为民微笑着解释道:“保城不比京城,饿死的农民不在少数,我能帮忙的话一定会尽力。”

于莉当然为沈为民助人为乐的行为感到高兴,但同时也惊讶那一万斤粮食究竟从何而来。

“放心,我是通过正规途径得来的,随便他们去举报也没用。”沈为民让于莉安了心。

随后,沈为民走到大门口,向大家解释:

“大家不要误会,这一万斤粮食是我朋友的,他不想露面,就以我的名义捐赠了。”

“你们也看到了,我虽然是轧钢厂副厂长,但还没富到那种程度。”

“就算是杨厂长,也得去囤积物资,我也不例外。”

许大茂和傻柱自然希望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许大茂问道:“什么朋友?得说清楚。”

傻柱附和:“就是,不能什么事都推给朋友。”

沈为民微微一笑,解释道:“如果我现在说出来,那他为什么不自己捐呢?”

“你们要去举报就去吧,但如果举报不实,就要准备好承担后果!”

沈为民说完,就回家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沈为民在地位和威望上,在整个京城都有一席之地。

如果有人去举报他,一旦举报不实,后果自然难以承受。

这样一来,院子里的人只好各自回家了。

就连许大茂和傻柱这样的愣头青,也只敢嘴上说说,不敢真的去举报。

一大早,沈为民正和于莉吃早饭,易大妈过来串门。

“易大妈,吃了吗?”于莉问。

“吃了吃了。”易大妈微笑着回答。

因为是周末,院子里的人都没去上班,沈为民也在休息。

电视开着,易大妈也就坐下来看电视。

沈为民和于莉吃完饭,于莉便收拾碗筷去洗了。

易大妈踌躇片刻,还是向沈为民开口,说家里粮食快见底了。

“为民,我知道这事麻烦你,可院里就你最有办法了。”

“你能不能帮帮我们家?”

易中海老两口虽不缺钱和票,可眼下光有钱也买不着粮。

再说易小海要上学,老两口年纪大了,身子骨吃不消,去粮站排队一站一两个时辰,膝盖腰背都疼得厉害,哪比得上年轻人精神好。

虽然沈为民和易中海家来往不多,但于莉当初生孩子时,易大妈跟着去了医院,也没少帮着于母照顾。

单凭这份情,帮易大妈一把也是应该的。

“我家棒子面还有富余,匀给您五十斤成不?”沈为民想了想说道。

沈为民家确实存着五十斤棒子面,系统里更是堆了上千斤。他本就不爱吃这个,就一直收在系统里。

当然不是白送,是卖给易大妈。反正易中海退休工资不低,也不差这点钱。

再说,以前聋老太太在世时,多半也给易大妈留了些家底。

于莉惊讶地看向沈为民——五十斤棒子面?他可真大方。这等于把家里的棒子面全给了易大妈。

如今想买五十斤棒子面可不容易,排一天队能买上五斤就谢天谢地了,能买十斤简直是祖上积德。

不过沈为民既然做了主,于莉也不便多说。

现在一斤棒子面大概八分钱,白面两毛左右。十斤棒子面还不到一块,实在便宜。

算下来,五十斤棒子面不到五块钱。

粮价时有波动,贵的时候,棒子面一斤也能超过一毛。

“太好了,谢谢你!”易大妈赶忙从兜里掏出五块钱递给沈为民。

沈为民把五十斤棒子面交给易大妈,易大妈千恩万谢地走了。

虽说易中海不是个东西,但易大妈为人不错,没少帮沈为民家忙。因此沈为民也觉得值得。

易大妈一走,于莉还是忍不住嘟囔了几句。

“要是细粮,我肯定舍不得。”沈为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后院屋里,易中海正听着收音机。

他退休后腿脚就不太灵便,天气一变双腿就疼。加上这几天出门买粮奔波,腿更是难受得厉害。

如今家里的存粮所剩无几,即便手头有些钱票也难以买到粮食,这让易中海愁眉不展。

易大妈见状,提议去找沈为民帮帮忙,毕竟这些年来她也没少照应沈为民。

易中海自己拉不下这个脸,只好让易大妈去跑一趟。

正猜疑着沈为民会不会伸手相助时,易大妈回来了。

看见她手里提着那么大一口袋棒子面,易中海完全愣住了。

“这……棒子面哪儿来的?”他惊讶地问道。

“沈为民卖给我的,整整五十斤,收了五块钱。”易大妈满脸欣喜。

“五十斤?真没想到沈为民出手这么大方。”

“那是自然,我帮过他不少忙呢。”易大妈边说边把面放在桌上。

看着这五十斤棒子面,易中海心里百感交集。

过去为了指望傻柱养老,他没少给沈为民添麻烦。

后来易中海也想和沈为民缓和关系,可对方始终不愿搭理。

如今他万分后悔当初把养老指望放在傻柱身上,要是选了沈为民,日子或许会好过得多。

幸好现在有了易小海,养老问题有了着落,否则他真要愁出病来。

自从和易大妈复婚之后,易中海改变了不少,失而复得让他懂得了珍惜。

加上收养了易小海,养老不再成问题,他整个人也变得平和许多,不再像从前那样算计不停。

“沈为民真是个好年轻人,只是我也没脸见他了。”易中海叹气说道。

他本还打算去找傻柱,毕竟过去一直把傻柱当亲儿子看待。

可傻柱明知他缺粮,至今也没说送点过来。

“以前我们确实对不住沈为民啊。”易大妈也感叹道。

“都怪贾家,做事太绝了。”一提贾家,易中海就满肚子火。

当初沈为民孤身一人,没有长辈依靠,又是厂里的学徒,院里人都觉得他好欺负。

那时沈为民父亲刚去世不久,他带秦淮茹回四合院,谁知被贾东旭半路截胡。

这四合院里禽兽多,除了少数人沉默,大多数都帮着贾家说话。

回想起从前,易中海两口子都后悔当时没站出来替沈为民说句公道话。

易大妈忽然想起,聋老太太去世前曾留给她一个存钱铁盒,她一直没打开看过。

她特意从床头翻出铁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粮票、布票、油票,还有些副食品票。

这些票证都已经过期了,易大妈倒也不缺这些。

既然过期了,就留着吧,当作是老太太的一份念想。

“哟,大黑十?”

易中海往老太太的铁盒里一瞧,居然躺着两张大黑十。

大黑十是第二套人民币里的一张,也是最为稀罕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