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热带雨林系统灵泉种田 > 第221章

四合院:热带雨林系统灵泉种田 第221章

作者:千尘阿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4 15:38:51

秦淮茹每个月的工资仅能勉强维持生计,即便有心提前备粮,口袋里也掏不出余钱。

倘若粮食供应进一步紧张,她的日子只会雪上加霜。

然而沈为民对秦淮茹的处境并不在意,只是以她这样的小人物为缩影,想到当大环境发生变化时,大批贫困家庭,尤其是农民,生活将更加艰难。

沈为民正在思索如何救济贫困人群。

这些年来,沈为民坚持每日签到,热带雨林系统已经发展得十分庞大。

其中各类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若用来食用,不说供应全国,就是供应整个京城也绰绰有余。

毕竟热带雨林系统中有一个巨大的湖泊,其中的鱼类数量成千上万。

此外,沈为民还在雨林中开辟了一大片菜园,这几年将系统奖励的种子以及市场上能买到的种子都种了下去。

十亩菜园,凭借系统的特殊性,这些蔬菜永不枯萎,也不会老化。

沈为民随时可以采摘食用。

只是他并不打算在京城实施救济,毕竟京城已是全国相对富裕的地区,有钱有存粮的人不少,大多数人温饱不成问题。

沈为民决定前往农村发放救济粮。

厂里还是有些工人闹到了保卫科,另一些则去找了副厂长和厂长。

这个年代的工人底气十足。

然而无论是厂长还是其他副厂长,都只是在安抚工人的情绪。

不少工人已经盘算好,下班后立刻赶往粮站和供销社,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俗话说得好: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轧钢厂下班的铃声还未响起,许多工人便提前离开了岗位。

刘海中、秦淮茹、阎解成也急着下班,赶回家拿粮本和钱票去抢购粮食。

物资紧缺的消息已传遍全城,明白人都清楚物资开始紧张了,早点动手还能买到,晚了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当厂里的下班铃声终于响起,沈为民才不慌不忙地走出办公室。

沈为民既不缺吃的,也不差钱,根本无需为此烦恼。

他现在琢磨的是如何更全面地接济贫困农民。

刚走出办公室,于莉就匆匆来到沈为民的办公室,跑得气喘吁吁。

“为民,我们快回家拿粮本和票,赶紧去买粮食吧。”她急切地说,“现在物资紧张,全厂工人都在抢购。”

沈为民却轻松地笑了笑:“媳妇,别急,我有办法。”

“有办法?什么办法?”于莉微微张嘴,有些惊讶。

“先回家再说。”沈为民故作神秘。

于莉一向相信丈夫的本事,毕竟她亲眼见过沈为民拿回电视机票、冰箱票和摩托车票。每次问起,他都说是从朋友那儿得来的,却从不细说是哪位朋友。院里和厂里都有人举报过沈为民,可最后都没查出任何问题,他的钱和票来源都是清白的。于莉也就渐渐放下心来。

两人走到大院门口,骑上摩托车,顺路去学校接向东和向霞。于莉这次来轧钢厂,是为了办理延长产假的手续——一胎生了三个孩子,仅靠于母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阎大妈虽会搭把手,但毕竟帮得有限,于莉只好推迟上班,等孩子们满一岁再说。

路过供销社时,他们看见人群拥挤,门口排起长龙,人人手里攥着粮本、钱和票,凡是能吃的都在被抢购。副食品店、粮油站、菜市场,处处人山人海,场面颇为壮观。买到粮食的人满脸喜色,没买到的则神情焦虑。

接上孩子回到四合院,只见院里不少人正慌慌张张拿着粮本和票往外跑,易大妈、阎大妈和刘大妈都在其中。易大妈家条件最好,她和易中海揣足了钱票;相比之下,阎大妈和刘大妈显得拮据许多。

见到沈为民和于莉不慌不忙的样子,阎大妈和易大妈还以为他们不知道物资紧缺的消息,急忙上前提醒。谁知沈为民只平静地说:“你们快去吧。”

几位大妈愣住了,你看我我看你,满心疑惑。

沈为民拉着向东,于莉牵着向霞,平静地走回家去。几位大妈都愣住了。

沈为民在家照顾五个孩子,做了晚饭,神情从容。

院子里的人陆续从粮油站和供销社买回不少东西,于莉和于母开始坐不住了,轮番去劝沈为民,却都被他说服。沈为民向来稳重顾家,她们也就不再多问。

沈为民正给孩子冲奶粉时,何雨水回到了大院。她提着一袋二三十斤的棒子面,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这点粮食,她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挤了半天的路。

“为民哥,你没去买粮食吗?”见沈为民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何雨水有些不解。

“你忘啦,我可是轧钢厂副厂长。”沈为民笑了笑。

“哦,我懂了,你有办法。”何雨水也笑了。

确实,沈为民一直是大院里的例外。他想要的东西,没有弄不到的。何况他还是轧钢厂的六级工程师、副厂长,弄点粮食自然不成问题。

聊了几句,何雨水就回家了。

贾张氏看见何雨水拎着棒子面回来,脸上露出刻薄的表情。

不一会儿,秦淮茹和傻柱也回来了。秦淮茹只买了十斤棒子面。她如今要养三个孩子,棒梗又吃得多,每个月几乎没什么结余,根本没钱多买粮食。

傻柱和何大清最近收废品攒了点钱,他买了五斤白面和二十斤棒子面。见秦淮茹可怜,傻柱悄悄把那五斤白面塞给了她。

何大清站在门口,正好看见这一幕,刚要开口骂人,傻柱却抢先说道:“爸,这白面本来就是秦姐的。”

怕何大清计较,傻柱干脆说这白面是秦淮茹买的。

何大清哪会不知道秦淮茹家的情况?他正想发火,谁知秦淮茹竟厚着脸皮附和:“何叔,这五斤白面真是我买的。”

既然两人都这么说,何大清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贾张氏暗自叹气,觉得自己生的这个儿子实在不够机灵。

看见秦淮茹拎着五斤白面和十斤棒子面回来,贾张氏急匆匆地往贾家走去。如今她总算能名正言顺地在贾家吃饭了。秦淮茹对此倒没说什么,毕竟白天是贾张氏在照顾棒梗,还要接送小当和槐花上下学。

易大妈和易中海也提着大包小包回到家。易中海退休工资不低,手头也有些积蓄,买粮食自然尽量多囤一些。

“真是没良心的,买这么多粮食也不说分我家一点。”贾张氏嘴里咕哝着,一双三角眼狠狠瞪着易中海两口子,眼里全是怨气。

许大茂买了十几斤红薯,他不爱喝棒子面粥。刘海中一家也买到了一些粮食。唯独沈为民家,什么也没去买。

院子里的人都觉得奇怪,沈明明是轧钢厂副厂长,不可能不知道现在物资紧张的事。怎么他一家看起来毫不担心呢?

“谁知道沈为民打的什么主意?全院里就他最不地道。”

“什么歪风邪气,不都是从他那儿来的?”

“人家是副厂长,不缺这点粮食吧。”

“可我明明看见杨厂长也在粮油站和供销社抢购啊,沈为民一个副厂长,怎么会不缺?”

“真的?那可真怪了!”

……

众人议论纷纷,沈为民却像没事人一样。

“为民,往后咱们也多掺些粗粮吃吧,整天吃细粮太浪费了。”于莉一边咬着白面馒头,一边对沈为民说。家里天天细粮,还顿顿有鱼有肉,她觉得太招摇了。再说院里其他人家都省吃俭用,一个月吃不上一回肉,就她家天天大鱼大肉,容易招人记恨,万一被报复就不好了。

“粗粮可以烙饼,包点肉馅进去。”沈为民想了想,回答于莉。这也算是低调的办法——别人看见他家也吃粗粮饼,至少不会那么眼红。

吃过晚饭,沈为民骑上摩托车去了保城。

保城离京城不远,虽然借着京城的光有些地方发展得还行,但整体才刚起步,加上物资短缺,不少农民连温饱都成问题。

沈为民骑着摩托从京城一路往保城走,越走越是看见贫困的光景。

许多农民身着粗布衣衫,居住在土坯房内,每日仅以稀粥果腹。

山间的野菜也早已被挖尽充饥。

众多农民饿得骨瘦如柴,眼中充满绝望。

见此情形,沈为民决定首先援助保城。

他前往保城扶贫站,向扶贫办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扶贫办领导没料到年轻的沈为民竟有意扶贫,

毕竟此时物资匮乏,

即便是富裕人家也紧捂口袋。

虽然扶贫办已在开展工作,但因粮食和经费不足,力不从心。

沟通之后,沈为民当天从系统中调出一万斤粮食。

这些粮食是他在热带雨林系统中种植的水稻,

收割后会自行再生,生长周期极短,仅约一星期。

收割后,再过一周又可再次收获。

沈为民将一万斤粮食存放在大仓库中,由扶贫办分发给农民。

保城是个大城市,一万斤粮食显然不够。

因此,沈为民决定持续援助,先助保城渡过危机,再扩展至全国。

目前,热带雨林系统中的水稻田规模有限,每次产量仅两千斤。

这一万斤粮食是沈为民收割后存储在系统中的。

若他早有扶贫打算,

本可每周收割并存粮,以积累更多粮食。

因为系统中的水稻若不收割,系统不会自动处理。

沈为民一次性捐出一万斤粮食,在当时实属罕见。

这个年代粮食实行定量供应,每户凭粮本购粮,

每月数量有限。

但系统为沈为民安排好了粮食来源,

无论如何追查,这一万斤粮食都合法合规。

次日,保城日报报道了沈为民捐粮义举。

多家媒体记者致电沈为民,希望到四合院采访,

但均被他谢绝,他认为义举重在济困,而非炫耀。

幸好京城日报未作报道,否则将为他增添不少麻烦。

毕竟,无论是轧钢厂还是他所在的四合院,缺粮都是常态。

沈为民身为轧钢厂副厂长,不缺粮食本就令人不解,竟还能拿出一万斤粮?毕竟连杨厂长都在四处采购物资。尽管系统已为这批粮食安排好了来路,却仍可能给沈为民带来麻烦,更会惹得院里众人眼红嫉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