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之,可知是何物?”曹操放下酒杯,神色凝重地看着林阳。
林阳闻言,心里头一转,刚准备夹菜的筷子都停了。
说起来,这兵多了,麻烦事的确也多。
就像以前说的,一支军队,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草是个天文数字。
可现在才四月,曹老板刚胜了两场,应该缴获了不少粮草,加上之前的囤积,按理说,粮草方面,短期内应该不至于让曹老板发愁。
何况加上今年的春耕又是一片大好,秋天想来也会比往年收粮更多。
那排除了粮草,一支刚刚扩编的军队,最缺的是什么?
林阳的目光,往外瞟了瞟。
几个下人正在抬着从演武场挪来的刀枪棍棒往杂房走。
是了。
兵器!
除了吃喝,可不就是这杀人的家伙事儿了。
想到这里......
“兄长,”林阳夹了筷子菜,试探着问道,“莫非是......兵甲铁器?”
“啪!”
曹操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杯盘一阵乱响,脸上那股子愁苦瞬间变成了全然的惊喜。
“澹之果真神人也!我还未曾开口,你便已然猜中!”
旁边的郭嘉也是一脸的佩服,拱了拱手,心里却在暗笑。
主公这演技,是越来越精湛了。
瞧这表情切换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正是兵器!”曹操收敛了些许激动,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拿起一根鸡腿,往碗里一放。
脸上挂着愁云,嘴上可是半点没闲着。
“澹之,你可知,如今军中兵器,质量参差不齐!那些新兵拿到手的,有些甚至还不如家里的农具结实!老卒手中的,也多是久经沙场,伤痕累累。常常是一碰就卷了刃,一砍就崩了口,甚至有的长矛,往前一刺,那矛头就跟枪杆分了家!这让将士们如何安心上阵杀敌?”
林阳听着孟良这番抱怨,心里门清。
这年头的铁器,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质量控制,全凭运气和工匠的个人经验。
“子德兄所言,我深有同感。”林阳点点头,之前那口铁锅,找了不少匠人,试了好几家,才将就着打了出来。
他拿起酒杯抿了一口,“那司空有何对策?总不能让将士们拿着烧火棍去打仗吧?”
“唉,这不就是难处吗?”
曹操啃完鸡肉,又叹了口气,把鸡腿骨往桌上一敲,“司空愁的便是如此!铸兵,需铁。可如今铁矿大部都是官营,优先供给军需。可即便如此,这铁料也紧缺得很。”
“而且,这炼铁之法,代代相传,全凭经验。出来的铁,时好时坏,全无章法。好的能打出神兵利器,差的连农具都比不上。司空也曾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可这炼铁之术,非一朝一夕可改!”
郭嘉在一旁也跟着补充道:“而且,这炼铁耗费甚巨。木炭、矿石,皆是不可或缺之物。如今战事吃紧,每一分钱粮都恨不得分而用之。若要大兴铁营,生产精良兵器,国库怕是难以支撑。”
林阳听着,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铁器数量少、质量差,根本原因就是炼铁技术落后。
郭睿说的没错,扩大规模生产的确不妥。
而且,扩大规模也只能解决数量少的问题,那质量,怕是会更差!
想要解决质量问题,就得解决这年头炼铁,效率低、杂质多、成本高的三个痛点。
不过对他而言,脑子里本来就装着的那些来自后世的知识,再加上【天工开物】改良版这么一点,不是什么问题。
“二位兄长,”林阳放下筷子,端起酒杯,“我倒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或能解决司空此事之烦恼。”
曹操和郭嘉的眼睛瞬间亮了,赶忙举杯。
来了!
还真的来了!
“哦?澹之有何高见?但说无妨!”曹操一饮而尽,杯子“啪”的放到桌上。
林阳也不卖关子,酒喝完,也放下杯。
“这炼铁之术,说起来,无非三点。”林阳伸出三根手指,“其一,燃料。其二,炉型。其三,提纯。”
“燃料?炉型?提纯?”曹操和郭嘉对视一眼,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炼铁,他们倒也不是完全一窍不通。
特别是曹操,势力发展上,他一向有着重工又重农的特点。
闲暇之时他也没少下去视察,去过矿场,到过铁营,实打实的见过打铁锻造。
整体的过程总结起来,不就是把矿石放进炉子里,烧火鼓风,然后把铁块倒出来,然后砸来砸去让他成型吗?
燃料他懂,烧化铁块,需要木炭。
炉型貌似说的是烧火炼铁的那个炉子。
但那提纯又是什么?
见两人一脸懵圈,林阳声音放缓:“这三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他端起酒杯,又抿了一口,给自己留足了思考的时间。
这事儿他得好好说,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简单。
得循序渐进,让他们慢慢消化。
“子德兄,奉廉兄,你们可知,这炼铁之火,烧得越旺,烧得越久,那铁料就越纯,越坚韧?”林阳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