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 第112章 把它掰弯

“正是!”

林阳一拍桌子,发出“啪”的一声脆响,震得桌上的盘子都跳了一下。

直接吓了郭嘉一跳。

看着郭嘉惊魂未定的模样,林阳哈哈一笑:“奉廉兄,真是才智过人!一语道破此法弊端。”

“哦?”郭嘉一脸懵圈,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一说,究竟说中了什么。

林阳却兴奋道:“问题就出在此处!”

“这犁辕笔直,毫无转圜余地!每次转向,都必须由扶犁之人,用尽全身力气,将那入土三分的犁抬起,然后吆喝着两头牛,慢慢调转。等牛转过来了,再重新把犁放下,找准位置,继续耕作。”

“二位兄长,你们想想,一块地耕下来,光是这来来回回,抬起、放下、调转方向的功夫,要占去多少时间?要耗费多少人力和畜力?”

曹操和郭嘉的脸色,渐渐变了。

他们或许不懂耕地的具体细节,但他们能听懂林阳话里那笔关于“时间”和“力气”的比喻。

他们只知道耕地辛苦,却从未想过,这辛苦之中,竟有这么多功夫是白白浪费掉的。

“而且,此辕不仅直,还长。”林阳见他们有所领会,又抛出了第二个缺点。

“长?”郭嘉不解。

“对,长。”

林阳的手指,在桌上那两根代表犁辕的线条上划过,

“辕长,则力不能逮。牛在前面使劲拉,人在后面使劲推,这力道,从牛的身上,传到这长长的木杆上,再传到犁接地处,中间损耗了多少?怕是十成的力气,能有六七成作用到地里,便已不错。”

“这又是费时,又是费力,耕作的效率,如何能快得起来?”

林阳摊了摊手,一脸的理所当然:“所以,我才说他笨拙,岂有错乎?”

曹操和郭嘉说不出话。

这么说,的确没错啊!

可是,这玩意儿,他们两个带兵打仗出谋划策的人,怎么能想的到?

便是那能工巧匠,怕是能想出这些毛病的,也少之又少!

但这些缺点,在林阳嘴里,如此显而易见,一说就透。

可说归说,做归做。

那贾文和提出的聚集天下能工巧匠改良工具,不就是此意?

他也已经看出问题所在,但却无法解决,因此提出了这一点,算的上是有先见之明。

能将此物改进成如今模样,已经不知凝聚了多少汗水,其中夹杂了多少前人的智慧。

但在此基础上,想再改,又岂能简单?

“澹之……”曹操沉吟片刻,脑子里思来想去,总算是吭了声,“依你之见,此物可有改法?”

郭嘉和吕玲绮也好奇看着林阳。

林阳脑袋里已经将【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涉及到耕作部分的精髓过了个遍。

这要做的东西,画个图十分简单,但还得考虑结合现在的工艺。

只有能做出来,才算真的解决问题。

“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吕玲绮见三人杯子又空,再次轻轻拿起酒壶,慢悠悠地给三人的杯子都续上酒。

林阳这才将桌上那两根代表“直辕”木头模样的酒渍抹掉。

然后,他重新蘸了酒,这一次,他画的不再是直线。

而是道带着弧度的曲线。

“既然直的不好用,”林阳的手指,在那道曲线上轻轻一点。

“那咱们,就把它掰弯了。”

掰弯?

曹操和郭嘉看着桌上那道简单的弧线,脑子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把直的,就这么掰弯?

这算什么改进?

一根直木头和一根弯木头,能有多大区别?

而且,那直木头弯了岂不是就断了?

吕玲绮也是一脸的困惑,她看看那道弧线,又看看林阳那张带着几分得意的脸,完全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之前的叫直辕,弯了我们便叫他曲辕!”林阳点了点桌面。

“直辕,曲辕。澹之,此话何意?”曹操忍不住追问,“不过是将直辕改为曲辕,难道就能解决那转向不便,力道不逮的难题?”

“何止是解决,简直是天壤之别。”林阳自信满满地说道。

他用手指,在那道弧线的一端,又画上了代表耕牛的圆圈。

一个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的农具雏形,就这么诞生在了小小的酒桌之上。

“请看。”林阳的声音里,带着兴奋。

“这犁辕,弯了之后便会变短,配以犁架,则更灵活。”

林阳指着那道弧线:“将原本那又长又直的双辕,改成一根粗壮、短小而弯曲的单辕。如此一来,有何好处?”

他顿了顿,卖了个关子。

郭嘉的脑子转得最快,他盯着那幅简陋的图,眼睛猛地亮了:

“我明白了!辕由长变短,牛之力,便能用于犁头之上,中间的损耗大大减少!耕作之时,必然更为省力!是也不是?”

“奉廉兄果然聪慧,一点就透。”林阳赞许地点了点头。“但这曲辕,还有一妙,在于它能解决转向之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