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像霉菌,在安居苑潮湿的墙角和不通风的楼道里无声滋生、蔓延。它不再仅仅是陈见深笔记本上那些悄然褪色的墨迹,而是变成了居民们眼角眉梢无法掩饰的惊疑,和压低了声音的窃窃私语。
微信群 “安居苑一家亲 (107)”
上午 8:15
302-宝妈: 各位邻居,有没有人看到我家晾在阳台的那条蓝色婴儿毯?昨天下午晾出去的,今天早上就不见了。
201-老张: 风刮跑了吧?昨晚风可不小。
302-宝妈: 不是的张叔,夹子还好好夹在晾衣绳上,就毯子不见了。而且……而且我刚刚在妞妞的婴儿床底下找到了,叠得整整齐齐,还带着一股……一股樟木箱子的味道。我家根本没有樟木箱子!
上午 9:03
401-程序员小刘: 妈的!见鬼了!老子新买的机械键盘!昨晚还好好的,刚才一按,所有键帽下面的轴体全都锈死了!一按一个坑!这他妈是闹鬼还是咋的?
105-超市王姐: 小刘你是不是饮料洒上去了?
401-程序员小刘: 王姐!是锈!铁锈!从里面往外锈的!我才用了一个星期!
上午 10:41
102-李奶奶(语音): 哪个缺德的把我家门口的脚垫换啦?我用了十年的那个蓝格子的不见啦,换了个红的,丑死啦!还破了个洞!
物业-小王: 李奶奶,我们没安排更换脚垫啊。您是不是记错了?
102-李奶奶(语音,带着哭腔): 我没记错!那蓝格子的是我闺女买的!这红的是谁家的啊?!
陈见深默默翻看着微信群里的信息,指尖冰凉。个体的异常正在连接成片,像干涸土地上的龟裂,迅速扩张。异常不再是窃窃私语的传闻,它开始撞击安居苑每一个家庭的门窗,发出沉闷而真实的回响。这回响在每个人心腔里震荡出的,是截然不同的音调。
微信群 “安居苑一家亲 (107)” 成了这面回响壁最直接的体现。而后信息也开始如同遭遇了乱流,发送与接收的时间变得扑朔迷离。
(一条发送时间显示为“昨天 23:45”的消息,在次日清晨被多人同时收到)
302-宝妈: 妞妞又开始了!指着空白墙壁说‘爷爷在墙上走路’!我汗毛都竖起来了!【语音10″】(背景是孩子清晰而平静的声音:“爷爷,你走慢点,墙要裂开了。”)
(紧接着,一条时间戳为“今天 07:30”的消息跳出)
105-超市王姐: 宝妈你是不是太累了?小孩子想象力丰富。
(然后是一条显示“今天 08:01”,但内容明显是针对昨天话题的)
201-老张: @302-宝妈 别自己吓自己,老房子有点声音正常。
屏幕上混乱的时间戳,让陈见深感觉像是在阅读一本被撕碎后又胡乱拼接起来的日记。他试图在笔记本上记录这些混乱,却发现关于微信群时间错乱的描述,墨迹干涸得极快,仿佛连记录这种“无序”本身,也在被某种力量排斥。
他合上笔记本,走出钟表店,试图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知。
在小区的垃圾集中点,他遇到了501的赵胖子。赵胖子正把他那台双开门大冰箱往外拖,满脸横肉因用力而涨红,眼神里却是一种被逼到角落的野兽般的狂躁。
“妈的!里面全是馊的!昨天刚买的鲜肉,今早一看,长满了绿毛,臭得能熏死苍蝇!”他喘着粗气对路过的陈见深吼道,仿佛找到了宣泄口,“肯定是电压不稳!要么就是地下水有问题!这鬼地方不能住了!”
陈见深注意到,赵胖子手腕上戴着一串崭新的、油腻腻的檀木手串,上面还挂着一个小小的、像是金属雷达的挂件。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寻求庇护,但恐惧显然占据着上风。
在儿童沙坑边,他看到了302的宝妈张薇。她紧紧抱着女儿妞妞,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妞妞安静地玩着沙子,用塑料铲子堆砌着毫无逻辑可言的形状,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旋律古老得像是民国时期的老歌。张薇看到陈见深,像是想说什么,最终只是把女儿抱得更紧,匆匆离开了。她的恐惧是内敛的,像一层厚厚的茧,试图将孩子与外界隔绝。
回到四单元楼道,他闻到一股刺鼻的香烛味。102的李奶奶在家门口摆了一个小香炉,插着几炷香,对着空荡荡的楼梯间念念有词,祈求“家宅平安”。她脚上穿着一双不合时宜的、厚厚的棉袜,而门口那个她抱怨过的“陌生”红色破洞脚垫,依旧在那里。
而在小区那棵老槐树下,退休的周老师依旧抱着她那本《辞海》,但这次她不是在默诵,而是用一支笔,飞快地在书页的空白处写着什么。陈见深偶然一瞥,看到那上面写满了重复的、毫无意义的数字和符号组合,笔迹凌乱而急促。她的逃避,似乎也正在被某种内部的压力扭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