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村的春天来得早,山间的野花开得漫山遍野,新抽芽的草木透着嫩生生的绿。欧阳雪站在村口,看着不远处正在修建的非遗学堂,青砖黛瓦,在青山绿水间格外醒目。老村长带着几位村民,正忙着给学堂的匾额上漆,“非遗学堂”四个大字,是丁元英亲手写的,苍劲有力,透着道的通透。
“欧总~,您可算来了!丁先生说,今天学堂主体完工,让我们一起看看……。”老村长看到欧阳雪,连忙放下手中的刷子,迎了上来。
欧阳雪笑了笑,目光下意识地望向谷仓旁的小屋。丁元英正坐在门口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阳光洒在他身上,脸色比上次见面时红润了许多,咳嗽声也少了。看到欧阳雪,他放下书,起身朝她点了点头:“来了……。”
“我来看看学堂,也来看看你。”欧阳雪走到他面前,语气自然,仿佛他们从未隔着千山万水,只是寻常邻里,时常相见。
“学堂下个月就能开学,村里已经有十几个年轻人报名了……。”丁元英说道,目光望向正在修建的学堂,“让手艺传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欧阳雪点点头,她知道,这是丁元英的心愿,也是她的心愿。这些年,她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经历了无数风雨,支撑她走下去的,除了对丁元英的牵挂,就是这份对非遗传承的坚守。
两人并肩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春风拂面,带着草木的清香。沉默了许久,欧阳雪轻声问道:“你说~,年轻人会愿意学这些老手艺吗……?”
“愿意的自然会来,不愿意的强求也没用……。”丁元英语气平静,“道的传承,靠的是缘分,不是强迫。就像格律诗,当初没人相信能成功,可我们还是做起来了……。”
他顿了顿,转头看着她:“你这些年,做得很好。没有辜负王庙村的村民,也没有辜负你自己……。”
这句肯定,让欧阳雪的眼眶瞬间热了。她付出的所有辛苦,承受的所有压力,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她转过头,看着远处的群山,掩饰住眼底的湿润:“都是你教得好……。”
“我只是引路人,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丁元英说道,“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救世主。王庙村的村民是,你也是……。”
欧阳雪心中一动,想起了《遥远的救世主》里的情节,想起了丁元英当年在王庙村的布局。他从来都不是要拯救谁,而是要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道”,让他们自强自救。而她,就是被他唤醒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欧阳雪留在了麻栗村,帮忙筹备非遗学堂的开学事宜。她给学堂添置了桌椅、工具,联系了城里的非遗专家,来给年轻人上课。丁元英则每天都去学堂看看,偶尔会给村民们讲讲课,讲讲手艺里的“道”。
一天下午,欧阳雪正在学堂里整理工具,丁元英走了进来。他拿起一把刻刀,在木头上轻轻划了一下:“手艺不仅是技术,更是人心。心不静,手就不稳,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魂……。”
欧阳雪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忍不住问道:“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来麻栗村?为什么会想帮这里的村民……?”
丁元英放下刻刀,看着她:“没有为什么,就是觉得这里的山水养人,这里的村民淳朴。众生皆苦,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他的话很简单,却透着大智若愚的通透。
欧阳雪知道,他的心中有大爱,这份爱,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对众生的悲悯。而她对他的爱,却带着世俗的执念,这份执念,让她痛苦,也让她成长。
开学前一天,韩楚风来了。他带来了一批书籍和文具,笑着对欧阳雪说:“欧阳~,元英这小子,嘴上不说,心里比谁都在意这个学堂。他特意让我带话,说开学那天,想请你给孩子们讲第一课……。”
欧阳雪心中一暖,她知道,这是丁元英给她的机会,让她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留下更深刻的印记。
非遗学堂开学那天,阳光明媚。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学堂门口挤满了人。欧阳雪穿着一身素雅的衣服,走到讲台前,看着台下十几个年轻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感慨。
“孩子们~,今天是非遗学堂开学的日子。我想告诉你们,我们手上的这些老手艺,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是我们的根。”她的声音哽咽,“当年,丁先生来到这里,告诉我们,要自强自救,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这些年,我们做到了。现在,我希望你们也能接过这份接力棒,让这些老手艺,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丁元英坐在人群中,看着她,眼中带着一丝赞许。欧阳雪的目光与他相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他们之间,虽然没有世俗的相守,却有着跨越山海的默契与牵挂。
课后,丁元英走到她面前:“讲得很好……。”
“谢谢你……。”欧阳雪轻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