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 > 第156章 府试

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 第156章 府试

作者:不浪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10:33:37

赵祎襎见丁陌眉宇间微皱,便知丁陌仍然心有疑虑,便柔声宽慰道:

“郑大人与襄国公府虽有瓜葛,但他身为陛下钦定的主考,众目睽睽之下首要考虑的,仍是自身清誉与朝廷法度。

科考舞弊也好,恶意打压也罢,都是朝廷严查的范围。

只要陌哥儿行文立论根基稳固,合乎圣贤大道与章氏经义,他纵想为难也难寻错处。

所以此番府试还是以稳为主,莫要出现惊世骇俗之言便好。

况且,宋大人既能提前示警,那必也会在暗中关注,由不得他们胡来。”

“我明白。”

丁陌轻握赵祎襎柔荑,不容她抽出,缓缓说道:

“只是经此一事,更觉这玉京城看似繁华,盛如烈火烹油,实则步步暗礁。科举之路,亦非仅凭才学便可畅通无阻的。”

“不过,他们若真想在这文章之事上做手脚,我倒也想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赵祎襎俏脸通红,任由他握住自己的双手,眼睛看向别处说道:

“陌哥儿有这份心性便好,此番府试相信终会有惊无险……”

接下来的日子,丁陌闭门谢客,疯狂刷题。书房内,楠木书架、案牍摆放的典籍被反复抽取翻阅,各家学说相互印证,那几本重点经义典籍都被他翻出毛边儿了。

死记硬背对于丁陌来说只是顺手为之的小事,重点是尝试如何将诸经融会贯通。

张锦、陈山夫妇见他用功,便将家中一应杂事揽下,如有来上门讨论学问或者拜访的学子,一一挡在门外。

即便是周启,也只是把“玉雪糖”试推的反馈简单说个结果,也不敢过多打扰。

据周启说,周俞氏做好糕点送入宫中,宫里几位娘娘对用“玉雪糖”制作出的糕点尤为喜爱,陛下那边儿似乎也在打听这“玉雪糖”。

看样子启宗帝就快要“上钩”了。

丁陌对此只是点点头,计划稳步推进就不用自己操持,由着这几人折腾便是。只要不出什么岔子,自己的重心仍放回书卷之上。

期间,郭堂明来访一次,并非为盐政,而是听闻丁陌备考,特意送来几本自己当年科举时的心得笔记,以及一些关于郑文山文章风格的私下揣摩。

丁陌感激收下,虽知郭堂明此举不乏进一步拉拢之意,但这些信息确实珍贵。

转眼,府试之期已至。

开考当日,贡院外亦如当初县试那般拥挤,不仅有应试士子,送考的家人才是占了大头,把外围的兵丁衙役忙得满头是汗。

这些学子指不定以后便是一方大员了,若是此时用力一推,倒地的说不定便是以后侍郎老爷的父母。

此时这些衙役哪还有平日的跋扈,都尽量收着语气,好言好语地维持秩序。

丁陌由张锦陪同前来,与周启、章望友等几个合伙的纨绔子弟汇合,这几人虽不参考,却都来给丁陌壮行。

新衣怒马,豪奴环绕,场面颇为惹眼。

丁陌在众人目视下,经过严密搜检,提着考篮步入贡院。

“咣当”一声,贡院大门紧闭,京畿道甲辰年府试正式开考……

号舍内,陈旧木材与墨锭的味道充斥其中,而且一如既往的狭小,一人转身尚显费劲。

放下考篮,笔墨摆好,静心凝神,等待发卷。

待周边嘈杂之声渐弱,贡院钟鸣三巡,试卷由院卒逐号下发。

丁陌拿过试题,先是粗粗地浏览了一遍。

帖经、墨义皆是送分题,一眼扫过便略过。

诗赋题目是《赋得“云霞出海曙”》,要求五言六韵。

这类写景寓情的题目,对于经历过信息轰炸的丁陌而言,意象选取和语言锤炼自有优势,还未放下试卷,丁陌心中已打好腹稿。

所以,对于丁陌来说,此次科考的重点在于经义与策问。

一道策问题赫然在目:

“《章氏礼记正义》云:‘礼者,天地之序也,人伦之纪也。’

《春秋统宗传》亦严华夷之防,重君臣之分。试论二者如何共构治国之基?

兼评孟溪‘心即理’、‘本性自足’之说于纲常教化之潜在危害。”

丁陌看完心中一动。此题考点不仅在于考察学子对两部核心典籍的理解,更是要求辨析章氏与孟溪心学的差异。这也正是他近期着力准备的方向。

丁陌取上少许清水放入砚台,一边研墨,一边沉思。等墨汁完全化开,大体思路也已差不多了。

提笔蘸墨,先于稿纸上勾勒纲要……

“非礼无以节事,非礼无以定伦。”

丁陌先是阐述“礼”作为外在规范与秩序象征的重要性,辅以《章氏礼记正义》中关于典章制度维系社会运行的论述。

接着,结合《春秋统宗传》中对僭越、失礼行为的贬斥,说明“礼”是维护君臣纲常、区别华夷的具体实践准则。

二者一内一外,一为纲领一为目张,共同构筑了等级分明、秩序井然的治国基石。

后又笔锋一转,指向孟溪心学。

“夫孟溪之言‘心即理’、‘本性自善’,看似高妙,实则易使学者徒恃本心,忽视外在礼法规范之必要。”

他引用章氏对“性需礼约”的论述,指出人性虽有其善端,但易受物欲蒙蔽,必须通过“礼”的学习和实践来约束、引导,方能成就符合社会要求的德行。

若依孟溪之说,过分强调内心自觉而轻视外在礼教,则“纲常或弛,秩序或紊,人人皆可自以为是,置国法君命于何地?”

丁陌又进一步联系《尚书纬注》中天人感应的观念,暗示若教化不彰、纲常紊乱,则天象亦可能示警,危及国本。

此时,今日研究郑文山文章风格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

丁陌的这篇文章不仅结构严谨,经典引用扎实,全文稳扎稳打毫无跳脱之言……

更充分阐释章氏儒学的立场,尖锐指出了心学可能带来的流弊,立场坚定。

完美符合郑文山一贯的主张,简直写进了主考官的心坎里。

再三检查,文中并未有犯忌讳的句子,避讳也是毫无遗漏,提笔在正式试卷中写到:

《礼序春秋与心学之弊》

喜欢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