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93章 奏请考核,制度保障

初冬的咸阳被一层薄霜裹着,清晨的风刮在脸上像贴了片冰碴子,可皇城根下的农事工坊却热闹得冒热气 —— 墨家弟子光着膀子组装改良的区田锄,铁匠铺的锤子 “叮叮当当” 敲得火星子乱飞,刚铸好的青铜犁闪着冷光,犁尖还带着未退的温度。几个农官围着一张铺开的《全国农事舆图》争论不休,舆图上用红墨圈着十几个 “待核查” 的郡城,最扎眼的是云中郡,红圈旁还画了个问号。

秦风站在舆图前,指尖反复划过云中郡的标记,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手里攥着两份文书,一份是云中郡太守李达的奏报,绢布上字迹工整,写着 “区田法推广率九成,麦苗高三寸,预计亩产六石”;另一份是墨家弟子传回的密报,粗糙的麻纸上画着荒田的草图,旁边用炭笔注着:“粮仓麦种积灰三尺,百姓言‘官只让填报表,不让下田种’,监察官韩某常出入太守府,疑被收买。”

“秦大人,您看这李达胆多大!” 墨渊凑过来,指着密报上的草图,声音里带着火气,“弟子在云中郡待了三天,走了五个村,没见一块正经种了区田的地,有的田埂都塌了,麦种还堆在粮仓里发霉!之前设的监察官,根本就是摆设!”

秦风深吸一口气,指尖捏着奏报的绢布,指节都泛了白:“光有监察不够,得有实打实的考核,把‘官帽’和‘实效’绑在一起,才能让他们不敢敷衍。” 他抬头看向窗外,咸阳宫的飞檐在薄霜里泛着青灰色,“得去见陛下,奏请建‘农事考核制度’,不光考郡官,连监察官一起考,考真的、考实的,一点水分都不能有。”

当天上午,秦风揣着文书往皇宫走,刚到宫门口,就撞见了扶苏。扶苏穿着件厚布袍,袍角沾了点泥土 —— 显然刚从城外麦田回来,手里拿着份春耕计划,见秦风来,赶紧迎上去:“秦大人,可是为推广的事?我正想找你,河东郡报说麦苗长得好,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公子先别忙,” 秦风把密报和奏报递过去,语气凝重,“您先看这个 —— 云中郡造假,奏报写得天花乱坠,实际连麦种都没播。要是再不管,其他郡怕是会跟着学,区田法就白推了。”

扶苏展开文书,越看脸色越沉,手指把麻纸捏得发皱:“竟有这种事!之前设的监察官韩某呢?怎么没查出来?”

“韩某被李达收买了,” 秦风叹了口气,想起之前上郡的教训,“上郡的监察官就收了贵族五十两银子,瞒报了塌坑的事,这次韩某更过分,连田都没下就签了‘合格’。所以我想,考核得绕开郡官和本地监察官,派中央督查组,直接对接百姓和土地,还得有典籍当标准,差一点都不行。”

扶苏眼睛一亮,拉着秦风往御书房走:“我跟你一起去见父皇!我再补充一条 —— 加‘连带责任制’,监察官没查出问题,跟郡官同罪;农官教错方法导致减产,也得追责。另外,考核好的郡官,不光升爵,还优先给麦种和农具,这样才有动力,不是光靠罚。”

两人进御书房时,始皇正对着一堆粮储报告皱眉,案上还摊着《泛胜之书》,显然在研究各地的种植情况。见他们来,始皇放下竹简:“你们俩一起过来,怕是推广出了岔子?”

秦风躬身递上文书:“陛下,云中郡太守李达造假,谎称区田法推广九成,实际麦种堆在粮仓未播,田地荒芜;监察官韩某收受贿赂,瞒报实情。臣奏请建立‘农事考核制度’,考核郡官、农官、监察官,确保区田法真落地,百姓真受益。”

始皇拿起密报,草图画得清楚,百姓的抱怨也写得实在,他越看脸色越沉,“啪” 地把文书扔在案上:“李达好大的胆子!农事是百姓的活路,他敢拿这个造假,是想让云中郡百姓冬天饿肚子!” 他看向秦风,语气缓和了些,“你细说,这制度该怎么建?不能是虚架子。”

“回陛下,臣与墨渊、公子商议后,想分四步考核,每一步都有典籍和实效做依据:” 秦风上前一步,条理清晰地说,“第一步,实地查核,派中央督查组,按《泛胜之书》分土壤定标准 —— 沙土区田坑底需铺麦秸三寸(防塌),壤土坑深宽各一尺,涝洼地坑垫高五寸(防淹),差一寸、少一步都算不合格;第二步,百姓核验,让百姓用木牌投票(优、中、差),只问三件实在事:麦种是否按时领、种植方法是否教、有问题是否能找到官,投票‘差’超过三成的,郡官直接记过;第三步,产量核验,分春秋两季测产,以推广前三年平均产量为基准,沙土、涝洼地需增产四成,壤土需增产五成,没达标的降职;第四步,连带追责,监察官未发现造假、农官教错方法,与郡官同罪,绝不姑息。”

扶苏补充道:“父皇,儿臣还建议设‘奖励机制’:连续两次考核‘优’的郡官,升爵一级,赏粟千石,优先调运改良农具;百姓投票‘优’的郡,额外拨五千石麦种做储备,这样不光有罚,还有奖,郡官才愿意真干事。”

始皇皱了皱眉,手指敲着案几:“百姓投票?他们不懂官制,会不会被贵族煽动,乱投票?”

“不会,陛下。” 秦风赶紧解释,“投票只问‘麦种、教法、办事’三件实在事,都是百姓天天接触的。《墨子?尚贤》里说‘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功’,考核郡官,就得看他给百姓办了多少实事,不是看奏报写得多漂亮。” 他又让内侍取来《吕氏春秋?任地》,翻到 “审时察功” 的章节,“《任地》也说‘凡农之道,厚之为宝’,‘厚’就是对百姓实诚,考核就是要查这份‘实诚’。”

始皇接过《墨子》和《吕氏春秋》,逐字看了 “察其功”“审时察功” 的记载,脸色渐渐缓和:“你说得对,典籍里早有道理,考核就得‘实’。李斯!”

殿外的李斯快步进来,躬身行礼:“陛下。”

“你牵头,联合秦风、扶苏,三日内制定《农事考核细则》,把刚才说的四步考核、奖惩机制都写清楚,发往全国各郡。” 始皇语气坚定,“督查组从太仓、廷尉府、农事都尉府抽调正直官员,谁敢阻挠考核、谁造假,斩无赦!”

李斯躬身领旨,偷偷看了眼秦风 —— 这考核制度既抓实效,又有典籍撑着,还让百姓参与,比单纯派监察官管用多了,难怪陛下会同意。

接下来三天,秦风、扶苏、李斯在农事工坊里反复修改细则,墨渊带着墨家弟子补充农具核验标准,农官们提供各地土壤数据,连文书的措辞都改了五遍,确保每个郡都能看懂、可执行。细则定稿那天,秦风特意让人把《泛胜之书》《墨子》《吕氏春秋》的相关章节抄在细则首页,作为考核的理论依据。

细则刚发往各郡,秦风就主动请缨:“陛下,臣想带队去云中郡考核,拿李达当典型,杀鸡儆猴,让其他郡不敢再造假。”

始皇点头:“好!给你五十名督查官,带虎符去,遇事可先斩后奏。”

初冬的云中郡比咸阳冷得多,风里夹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秦风带着督查组刚到郡城,李达就穿着锦袍、带着一群郡官出城迎接,脸上堆着假笑:“秦都尉远道而来,下官已备好暖炉和酒菜,先歇息歇息,明天再看麦田?”

“不必了,” 秦风摆摆手,直接往城外走,“现在就去看,早看完早放心。”

李达脸上的笑僵了,赶紧跟上去,嘴里不停念叨:“最近天太冷,麦苗长得慢,有的被雪压了,看着不太好…… 您别介意。”

到了城外的麦田,秦风蹲下来,用手拨开地上的枯草 —— 土是松的,却没一点麦苗的根须,明显没种过。他又往粮仓走,粮仓的门用铁链锁着,李达支支吾吾说 “钥匙在管家那”,秦风直接让督查官砸开锁,推开仓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 麦种堆在角落里,袋子上积了厚厚的灰,有的袋子破了,露出里面发潮的麦粒。

“李太守,这就是你奏报的‘推广九成,长势喜人’?” 秦风拿起一把发霉的麦种,语气冰冷。

李达 “扑通” 跪在雪地里,锦袍沾了雪和泥,他连连磕头:“秦都尉饶命!是下官一时糊涂,怕考核不过被降职,才造假的!求您别上报陛下,下官立马组织百姓补种,一定赶上春耕!”

“糊涂?” 秦风冷笑,“你怕降职,就不管百姓饿肚子?之前派来的墨家弟子说,有百姓因为没麦种,都准备逃荒了!” 他让人把李达押起来,又对督查官说:“通知各乡,明天一早分发麦种,墨家弟子留下教种植方法,三天内必须把麦种播完,晚一天,你这个太守就别当了!”

李达吓得浑身发抖,连声称是。当天下午,云中郡的百姓就领到了麦种,王大婶抱着麦种,抹着眼泪对秦风说:“秦大人,俺之前都收拾好包袱要逃荒了,现在有麦种,能种地了,再也不用去外地讨饭了!” 百姓们围着墨家弟子,学铺麦秸、挖区田坑,雪地里的田埂上,终于有了热闹的身影。

处理完云中郡,秦风又带队去了代郡 —— 扶苏传来消息,代郡贵族赵平(之前阻挠推广的赵成的弟弟),暗中收买监察官,准备用发霉的劣种换朝廷调拨的良种,想让区田法减产,报复之前赵成被抄家的事。

代郡的冬天更冷,田里积了层薄雪,赵平正和监察官周某在太守府喝酒,桌上摆着两锭银子(五十两),旁边放着一袋劣种,麦粒瘦小,还带着霉斑。秦风带着督查组闯进来时,赵平还在笑:“周兄放心,这劣种跟良种看着像,百姓看不出来,到时候减产,只会怪太守推广不力……”

“赵平,你敢破坏农事考核,私换麦种?” 秦风亮出虎符,声音里满是怒火。

赵平脸色一变,却还嘴硬:“秦都尉,这是代郡的家事,跟你没关系!我换的麦种,百姓也分不清,你能奈我何?”

“你错了。” 秦风让墨家弟子拿出《泛胜之书》,翻到 “辨麦种” 的章节,又让督查官请来了百姓代表张老汉 —— 张老汉种了四十年地,最会辨麦种。“《泛胜之书》里写着‘良种颗粒圆,饱满无霉斑,掂着沉;劣种扁且小,带霉点,一捏就碎’,张老汉,你给大伙看看,这是不是劣种?”

张老汉接过袋子,倒出一把麦粒,用手捻了捻,麦粒碎了,还沾了霉灰。他举起麦粒,对围观的百姓说:“大伙看!这是去年的旧种,都发霉了,种下去也长不出好苗!秦大人说的对,良种得是圆的、沉的,咱们之前领的就是这样的!” 百姓们都围过来,纷纷说 “这是劣种,不能种”,赵平的脸瞬间白了。

秦风让人把赵平和周某绑起来,对百姓说:“按考核细则,私换麦种、破坏农事,斩!但陛下念在代郡百姓无辜,暂将二人押往咸阳,由廷尉府定罪,保证不让劣种误了春耕!” 百姓们都拍手称快,张老汉拉着秦风的手说:“秦大人,有您和这考核制度,再也没人敢欺负俺们了!”

处理完代郡的事,春耕也近了。秦风回到咸阳,向始皇奏报考核成效:全国二十个郡,已有十五个郡推广率超八成,麦苗长势良好,百姓投票 “优” 的郡占十二个,比之前多了一倍。始皇大悦,下旨把《农事考核细则》定为 “常制”,每年春秋两季考核,还让秦风负责培训新的督查官,教他们怎么按典籍查田、怎么听百姓的真话。

春耕那天,咸阳城外的试点村暖风吹拂,泥土里带着青草的香味。始皇亲自下田,没穿朝服,只穿了件粗布短褂,王老汉拿着改良的区田锄,教他挖坑:“陛下,您看,这沙土坑得先铺麦秸,三寸厚,再填碎土,坑要方方正正,深一尺,宽一尺,这样麦苗的根能扎深。” 始皇学得认真,手里的锄没拿稳,锄柄磨得手心发红,也没停下,还笑着说:“种地比批奏折累,却更实在,这坑挖好了,就能长麦子,百姓就能吃饱。”

休息时,始皇坐在田埂上,手里拿着考核细则,对秦风说:“以前朕只看郡官的奏报,总担心有假,现在有了这制度,能去田里看,能听百姓说,才知道谁真干事、谁在敷衍。明年,朕要把这考核推广到种粟、种豆,让全国的农事都有保障。”

秦风躬身道:“陛下圣明!有制度保障,有典籍指导,有百姓肯干,大秦的土地上,肯定能长满庄稼,再也没有饿肚子的人。”

不远处,河东郡太守王克(考核 “优” 的郡官)正带着农官给百姓发新的麦种 —— 王克穿着粗布袍,手上满是老茧,他亲自帮张大妈填区田坑,还说:“今年要是收成好,咱们再种两亩粟,按《泛胜之书》的法子,肯定能高产!” 张大妈笑着说:“王太守,有你和这考核制度,俺们放心!”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麦田里,刚播下的麦种埋在土里,孕育着希望。百姓们围着始皇和秦风,说着今年的期盼:有的说要学种豆,有的说要帮邻村挖坑,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秦风站在田埂上,手里攥着《泛胜之书》和考核细则,心里清楚,考核制度不是终点,而是给百姓的 “保障”—— 保障他们能按时领到麦种,能学会种庄稼,能凭着自己的力气吃饱饭。他仿佛已经看到,今年秋收时,全国的麦田里,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摆,百姓们捧着新麦,笑得满脸都是褶子,那是制度的力量,是典籍的力量,更是百姓用双手拼出来的希望,是大秦最好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