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86章 改良农具,工匠助力

秋老虎把栎阳烤得像个烧透的陶窑,正午的日头悬在头顶,地面烫得能烙熟饼,光脚踩上去得赶紧跳着走。风裹着股越来越近的 “嗡嗡” 声,不是风声,是邻村飘来的蝗虫振翅声,闷沉沉的,像块黑布往人头顶压,听得人头皮发麻。

墨家工坊里比外面还热,火塘里的木炭烧得通红,映得满墙青铜工具泛着冷光,木屑混着青铜熔化的腥味飘在空气里,呛得人直咳嗽,却没人舍得退到阴凉处 —— 每个人手里都攥着活计,锤子敲打的 “叮当” 声、锯子磨竹的 “沙沙” 声、工匠们的吆喝声混在一起,比外面的蝗虫声还热闹,像在跟老天爷抢时间。

秦风蹲在工坊中央的木台上,手里捧着个拆开的龙骨水车轴,槐木轴上绑着的竹筒裂了道半寸宽的缝,水痕在裂缝周围洇成深色,干了后发脆。“之前的水车撑不住。” 他把轴举起来给围过来的人看,指尖戳了戳裂缝,木屑簌簌往下掉,“昨天浇田时,三个竹筒裂了俩,换一次得耽误半个时辰,蝗灾明天说不定就到,这点效率根本浇不完二十亩麦田。”

围在旁边的人里,除了墨渊、墨石这些墨家弟子,还有十几个生面孔 —— 是从咸阳来的工匠,为首的张师傅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用根木簪固定着,蓝布短褂的肘部打了块补丁,却洗得发白,手里攥着把青铜凿子,凿子柄被磨得包浆发亮,一看就是用了几十年的老物件。

“秦大人,俺瞅瞅。” 张师傅往前凑了凑,接过槐木轴,眯着眼睛摸了摸裂缝,又用指甲刮了刮竹筒内壁,“这是鲜竹做的,没阴干透,遇水就胀裂,俺们在咸阳做水车,都用陈竹,阴干三年的,硬实,再用青铜箍勒紧筒口,保准撑半年都不裂。”

“陈竹?” 秦风眼睛亮了,可立马又沉下去,“俺们栎阳现在哪找这么多陈竹?之前的竹料都用来做稻草人了。”

“俺们带了!” 张师傅的大徒弟小李子突然喊了一嗓子,他二十出头,脸上沾着点木屑,撸起袖子就往工坊外跑,“俺们听说栎阳缺材料,从咸阳工坊里挑了五十根陈竹,用油纸包着,怕路上受潮,赶了两天两夜的路,一根都没坏!”

没一会儿,小李子和几个徒弟扛着一捆竹子进来,竹子表皮发暗,带着自然的纹理,用手敲一下,声音清脆。张师傅抽出一根,递给秦风:“您听听,这声儿就知道是好料,鲜竹敲着发闷,陈竹脆,耐水泡。” 他又指了指竹身上的标记,“这是俺们工坊的印,三年前阴干的,俺们自己用都舍不得,这次专门带来给栎阳救急。”

墨渊这时从怀里掏出卷《墨子?备城门》,翻到 “轮轴之巧” 的章节,竹简上用墨笔圈着 “轮轴之器,需以坚木为基,金铁为辅”,旁边还画着个简单的轮轴图。“光换竹筒还不够。” 他指着图对张师傅说,“之前的水车靠人踩,要是在轴上加个青铜齿轮,齿距三寸,转起来能省一半力气,提水量还能多三成 —— 墨家之前在流民村试过小模型,管用。”

张师傅凑过去看竹简,手指顺着轮轴图划了一圈,点了点头:“这个法子地道!俺们在咸阳给官仓改过带齿轮的水车,原来三个人踩,加了齿轮俩人就够,还快!俺们这就熔青铜做齿轮,正好带了点青铜块。”

工坊里瞬间动起来,分工得明明白白:张师傅带着两个徒弟守着火塘,把青铜块放进坩埚里熔,火塘的红光把他们的脸映得通红,青铜水在坩埚里泛着橘红色,倒出来时 “滋啦” 响;墨石和小李子处理陈竹,用青铜锯把竹子锯成两尺长的段,再用木刨把内壁刨光滑,小李子锯竹时力气大,锯条 “沙沙” 响,木屑堆在脚边,没一会儿就积了小堆;秦风则和其他工匠拆旧水车,把裂了的竹筒卸下来,在新轴上涂桐油,防止受潮。

小石头也挤在工坊里帮忙,他年纪小,扛不动竹子,就蹲在张师傅旁边递工具,一会儿给递把小锉子,一会儿给递块湿布擦汗。“张爷爷,这青铜块要熔到啥样啊?” 他盯着坩埚里的青铜,眼里满是好奇,“是不是要熔成水?”

张师傅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手上的老茧蹭得小石头有点痒:“得熔成透亮的水,没有小疙瘩,这样倒出来的齿轮才结实。” 他用长铁勺舀了点青铜水,对着光看了看,“你看,这样就差不多了,等会儿倒进模具,凉透了就是齿轮的坯子。”

可没等高兴多久,突然 “咔嚓” 一声脆响,小李子手里的青铜锯断了,锯条崩飞出去,擦着墨石的胳膊落在地上,断口处还翘着点毛刺。“咋回事?” 张师傅赶紧放下铁勺跑过去,捡起断锯条,又拿起小李子刚才锯的青铜块 —— 是昨天从冯安的工坊里买的,当时冯安的人拍着胸脯说 “这是上等青铜,保准好用”。

小李子揉着被震麻的手,皱着眉说:“俺刚才锯的时候,感觉锯条碰到硬东西,使劲一拉就断了,这青铜块咋这么硬?”

张师傅把青铜块放在耳边敲了敲,声音发闷,不像纯青铜那样清脆。他又用锉子锉了点铜屑,放在手里捻了捻:“这里面掺了铁!纯青铜软,好锯,掺了铁就硬,还脆,锯条一卡就断!冯安这龟孙,是故意坑咱们!”

工匠们都慌了,小李子急得直跺脚:“这可咋办?俺们带的青铜块就够做十个齿轮,现在断了锯条,青铜块还掺了假,要是做不出齿轮,水车改不了,蝗灾来了咋浇地啊?”

秦风也急,手心冒了汗,可他知道不能乱 —— 一乱,大家就更没主意了。他攥了攥断锯条,深吸一口气:“大家别慌!栎阳东街有个旧铜器铺,咱们去收旧铜器,熔了做齿轮!墨影,你带两个人去,就说扶苏公子有令,高价收旧铜器,一两铜给五十钱,比平时高十倍,百姓们肯定愿意卖!”

墨影立马点头,揣着钱袋就往外跑。张师傅也缓过神,拿起断锯条看了看:“俺们能省着用!这锯条断得齐,俺们用青铜箍把两头接起来,再用锤子敲紧,虽然慢了点,总能把掺铁的青铜块锯开!” 他从工具箱里翻出个小青铜箍,套在锯条断口处,用小锤子一点点敲紧,“你看,这样就能用,就是得轻点锯,别再崩了。”

没一会儿,墨影就带着好消息回来 —— 村民们听说要收旧铜器改水车防蝗,都主动往工坊送,有的还没等墨影上门,就自己扛着来了。王阿婆拎着个黄铜盆,盆沿有点变形,却擦得发亮,她把盆递给秦风,声音有点颤:“秦大人,这是俺当家的生前用的,他以前就用这盆给麦子浇水,现在捐出来做齿轮,也算是帮着保麦子了。”

李二扛着个半人高的铜鼎,鼎身有几道划痕,是祖传的物件,他喘着气说:“这鼎俺们放家里也没用,现在保麦子要紧,熔了做齿轮,比啥都强!” 还有村民捐了铜勺、铜簪子,甚至有个小孩捐了个铜铃铛,说是过年时爹给买的,现在也愿意拿出来。

太阳快落山时,工坊里堆了半屋子旧铜器,工匠们连夜熔铜,火塘里的火加了新木炭,烧得更旺了,工坊里的油灯点了十几盏,亮得像白天。张师傅守在坩埚边,每隔一会儿就用铁勺搅搅青铜水,防止有杂质;墨渊则在旁边画齿轮模具的图纸,根据旧铜器的量调整齿**小;秦风也没闲着,帮着把熔好的青铜水倒进模具,胳膊被火烤得发烫,却没敢停 —— 得赶在天亮前做出齿轮。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十架改良后的龙骨水车终于摆在了井边。新水车的轴上装着青铜齿轮,齿距正好三寸,转起来 “咯吱” 响却不卡壳;竹筒是陈竹做的,筒口用青铜箍勒紧,看着就结实;踩踏板也加宽了,上面刻了防滑纹,不容易打滑。

“俺来试试!” 王老汉撸起袖子踩上去,脚一用力,水车转了起来,竹筒沉进井里,舀满水后提上来,“哗啦” 一声倒进渠里,比旧水车快多了。他踩了半炷香的时间,笑着喊:“省力!真省力!俺一个人踩,能浇两亩地,比以前快一倍!”

可还没等大家高兴多久,墨石就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手里攥着个空的草木灰袋:“秦大人!不好了!咱们之前烧的草木灰只够撒一半麦田,剩下的要是没草木灰,蝗虫来了一准把麦芽啃光!”

秦风心里一沉 —— 草木灰是防蝗的关键,没了它,再好的水车也没用。“咱们再烧!” 他转身对村民说,“男人们去山上砍干柴,多砍点,女人们在家烧灰,工匠们帮忙做几个烧灰的土灶,一起烧,肯定够!”

张师傅突然拍了下大腿:“秦大人,俺们有个法子,能让撒灰更快!俺们做‘撒灰车’,跟推小车似的,上面装个木箱子,底下钻小孔,推着走就能撒灰,比用手撒快十倍!” 他蹲在地上,用木炭画了个撒灰车的图:“箱子长三尺、宽一尺,底下每寸钻个半寸的孔,装上车轮,草木灰装在箱子里,推着走,灰就从小孔漏出来,均匀得很!”

“这个好!” 秦风赶紧说,“材料够不够?”

“够!” 小李子指着旁边堆的木板,“俺们带了不少松木板,防水,做箱子正好!”

工匠们又忙活起来,墨渊翻出《泛胜之书》,找到 “撒灰保墒” 的章节,上面写着 “撒灰需匀,每步三尺,厚半寸”。他拿着尺子量木板,在上面做记号:“小孔得钻均匀,每寸一个,直径半寸,这样漏出来的灰正好厚半寸,能挡住蝗虫,还不浪费。”

村民们也来帮忙,有的锯木板,有的用钻子钻小孔,有的装车轮。王阿婆还找了块旧麻布,垫在撒灰车的箱子里,防止草木灰粘在箱壁上。没用一个时辰,五个撒灰车就做好了。

王老汉推着撒灰车在田里试了试,草木灰从孔里漏出来,均匀地铺在麦田周围,像层薄纱。“太好用了!” 他笑着说,“以前用手撒,半天撒一亩,现在推着车,一个时辰撒三亩,还不累腰!”

可就在这时,村口传来吵嚷声,墨影带着两个村民押着个汉子走过来,那汉子怀里揣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硫磺粉。“秦大人,他想往草木灰堆里撒硫磺,点火烧了!” 墨影说,“他招了,是冯劫派来的,还有其他人想破坏水车和撒灰车!”

秦风脸色一沉,没想到冯劫这么狠,连防蝗的草木灰都要毁。“把他关起来,派两个人盯着草木灰堆和工坊,再搜搜村里,别让其他奸细得逞!” 他对墨影说,“现在草木灰够了,工具也准备好了,咱们等着蝗虫来,跟它斗一场!”

当天下午,远处的天空果然黑了一片,越来越近,是蝗灾来了!黑压压的蝗虫遮天蔽日,飞过来时 “嗡嗡” 声震得人耳朵疼。村民们和工匠们立马行动:有的人推着撒灰车,在麦田周围撒满草木灰;有的人踩着水车,把水浇在麦芽上,让麦芽更结实;张师傅带着徒弟们点燃火把,每隔五丈立一个,火光映着麦田,草木灰的味道飘在空气里。

蝗虫落在草木灰上,立马就不动了,有的想往麦田里飞,被火把的光吓走,还有的被水浇湿了翅膀,掉在地上爬不动。大家忙了一整夜,直到天快亮时,蝗虫才慢慢飞走,麦田完好无损,麦芽还是绿油油的,在晨露里透着生机。

村民们和工匠们都累得坐在田埂上,互相靠着喘气,却笑得很开心。张师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麦田说:“俺们做了一辈子工匠,没比这次更痛快的!保住了麦子,就是保住了百姓的命!”

就在这时,墨影跑过来,手里拿着封信:“秦大人!咸阳传来消息,冯劫勾结匈奴的事被始皇知道了,已经被抓了,还查出他囤积居奇,抬高粮价,陛下说要严惩!”

大家听了,都欢呼起来,王阿婆抹着眼泪说:“太好了!以后再也没人敢坑俺们了!”

过了两天,工匠们要回咸阳了,村民们送了老远。王阿婆给张师傅塞了袋麦种,麦种是用区田法种的,颗粒饱满:“张师傅,这麦种您带回去,明年在咸阳种种,肯定有好收成!” 小石头给小李子递了个小木头做的齿轮,齿轮上刻着个小麦芽:“李哥,这个给你,谢谢你们帮俺们做水车!”

张师傅接过麦种,眼里有点湿:“俺们还会来的!要是你们还需要改良农具,俺们立马就来!” 他挥了挥手,带着徒弟们走了,阳光照在他们的背影上,像镀了层金。

秦风站在麦田里,看着绿油油的麦芽,心里满是踏实。有工匠们的手艺,有村民们的齐心,还有扶苏公子的支持,别说蝗灾,再大的难关也能过去。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秋收时,麦田里金黄的麦穗,村民们捧着麦饼笑的样子 —— 那是栎阳最好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