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33章 典籍库遇,扶苏初识

咸阳城的天阴沉沉的,风裹着点潮气,吹得兵部典籍库的窗棂 “吱呀” 轻响。库门推开时,一股混杂着樟木、墨汁和陈年竹简的味道扑面而来,比译书阁的气味更厚重 —— 这里堆着大秦从立国到统一的兵法典籍,从《尉缭子》的孤本到北境的军报副本,每一卷都用红漆标着类别,码在比人高的木架上,像座沉默的书山。

秦风裹了裹玄色典客丞官服,手里攥着蒙恬写的字条,上面记着 “查《司马法?仁本》篇、《北境地形图(阴山段)》”—— 明天就要赴关东,他想再找些北境与匈奴交战的案例,还有关东的地形资料,万一流民安置时遇到匈奴游骑,也好有应对的法子。

“这位大人,要查什么?” 典籍库的老吏抱着本账本,从竹简堆后探出头,花白的胡子上沾着点墨渍,眼神里带着几分警惕。他认得秦风的官服,却没立刻动,反而搓着手说:“最近李廷尉吩咐过,凡查兵法、地形类典籍,得先登记,还得报给府里备案 —— 您看,是不是先填个单子?”

秦风心里一凛,知道这是李斯故意刁难,怕他查资料完善流民安置和守边的法子。他刚要开口,就听见身后传来个温和的声音:“王吏,他要查的典籍,我来担保,不用备案。”

秦风回头,只见个穿素色锦袍的年轻人站在门口,身材挺拔,眉眼间带着股温润的气度,手里攥着卷《尚书》,封皮用蓝布包着,显然是常翻阅的。他没带侍卫,只跟着个小内侍,身上没有太子的仪仗,却透着股让人安心的沉稳 —— 秦风心里一动,这定是太子扶苏,传闻中最喜读典籍、重民生的储君。

老吏一见年轻人,立马变了脸色,赶紧躬身行礼:“小的不知是太子殿下,多有冒犯!” 手里的账本都差点掉在地上,刚才的警惕全没了,只剩下慌乱,“您要查什么,小的这就去取!”

扶苏摆了摆手,语气平和:“不用忙,我也是来查书的。” 他转向秦风,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你就是秦风先生吧?常听父皇提起你,说你译解的《秦民要术》,让关中粟米增产了三成。”

秦风赶紧躬身行礼,心里又惊又稳 —— 惊的是太子竟认得他,稳的是扶苏的温和没有架子,不像李斯那样带着敌意:“臣秦风,见过太子殿下。殿下谬赞,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往往最难得。” 扶苏走到木架前,指尖拂过堆得整齐的竹简,“我刚才在门口听见,你要查《司马法》和北境地形图?是为了关东流民安置,怕遇到匈奴游骑?”

秦风点头,心里多了几分敬佩 —— 太子竟能一眼看透他的心思。“殿下明鉴。关东靠近北境,流民安置时若遇匈奴偷袭,恐生乱。臣想查些北境交战的案例,看看有没有可借鉴的法子,再对照地形,定个应急的方案。”

扶苏眼睛亮了,从木架上抽出一卷竹简,正是秦风要找的《司马法?仁本》,封皮上还贴着蒙恬的私印:“这卷我看过,里面‘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说的是追敌不贪远,防着埋伏,北境蒙将军常用这法子,去年狼山口退匈奴,就是靠这个。” 他翻开竹简,指着蒙恬的批注,“你看,蒙将军写‘匈奴善假退设伏,追之需留三成兵守后’,这对你关东应对游骑,正好有用。”

秦风接过竹简,指尖碰到蒙恬的批注,墨色还透着股劲,心里满是踏实。他没想到,扶苏不仅懂典籍,还对北境的战事这么熟悉。“殿下说得是,臣之前只想着‘速退敌’,倒忘了‘留兵守后’,要是真遇到埋伏,怕是要吃亏。”

“治事就像解典籍,得周全。” 扶苏又从旁边抽出卷《北境地形图(阴山段)》,展开在案上 —— 图上用红墨标着匈奴的牧场、山口,还有秦军的哨所,连 “阴山下粮仓” 的位置都标得清楚,“关东的陈留、濮阳,离阴山南麓不远,匈奴游骑常从‘黑风口’过来,你安置流民时,可在黑风口附近设两个斥候岗,白天举烟,晚上点火,一有动静就能报信。”

老吏端来两碗热茶,放在案上,小声说:“殿下,这地形图是蒙将军上月刚送来的副本,李廷尉说‘非军职人员不得看’,您这……”

扶苏皱了皱眉,语气里多了几分严肃:“秦风先生要去关东安置流民,守的是大秦的百姓,跟军职人员有何区别?李斯要是问起,让他来找我。” 老吏赶紧应着退下,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秦风心里一暖,端起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他看着案上的典籍和地形图,对扶苏说:“殿下,臣还有个顾虑 —— 关东有不少六国旧贵族,李斯怕是会挑动他们跟流民闹事,到时候不仅安置不成,还会让百姓慌了。”

扶苏的眼神沉了沉,指尖在《尚书》的封皮上轻轻划着:“李斯的心思,我清楚。他总觉得‘律法能压一切’,却忘了《尚书》里‘民惟邦本’的理。”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低了些,“你放心,我已让内侍去关东,给陈留的粮储官带了话,让他多盯着郡守王离,要是王离敢拖延流民安置,让他直接报给我,我再奏报父皇。”

这话像颗定心丸,让秦风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他没想到,扶苏竟会暗中支持他,还考虑得这么周全。“臣谢殿下!有您这话,臣去关东也更有底气了。”

“不用谢我,” 扶苏笑了笑,拿起案上的《尚书》,翻到 “五子之歌” 那页,“我只是不想看见百姓再受苦。去年关中闹蝗灾,我去灾区,见个老农抱着枯死的禾苗哭,说‘要是有新种的法子,就不会饿肚子了’—— 后来读了你译的《秦民要术》,才知道你真的在帮百姓做事。” 他凑近秦风,悄悄递过一卷用蓝布包着的竹简,“这是《周书》的残卷,里面有‘敬天保民’的篇,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你带去关东,要是遇到流民质疑,跟他们说说这话,百姓懂‘保民’的理,就不会被旧贵族挑动。”

秦风接过竹简,布包还带着扶苏的体温,心里满是郑重 —— 这不仅是一卷典籍,更是扶苏的信任。他刚要道谢,就听见库门外传来脚步声,伴着小吏的声音:“李廷尉,您怎么来了?”

扶苏眼神一凛,对秦风小声说:“你先拿着典籍去偏室躲躲,我应付他。” 秦风赶紧抱着《司马法》《地形图》和《周书》,跟着老吏进了里间的偏室,隔着竹帘,能听见外面的对话。

“太子殿下也在?” 李斯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恭敬,却透着股试探,“臣听说有人来查北境地形图,怕涉及军秘,特意来看看。”

“是我让查的。” 扶苏的声音平静,“秦风先生明日赴关东安置流民,需地形图防匈奴,我便让他查了,怎么,李廷尉有意见?”

“不敢,不敢。” 李斯的声音弱了些,“只是…… 殿下,秦风终究是儒生,怕是不懂军秘,万一泄露了地形,恐对北境不利。”

“他懂‘保民’,就懂‘守秘’。” 扶苏的语气里多了几分冷意,“李廷尉还是多关注关东的粮储吧,别让流民没饭吃,比盯着典籍库更重要。”

外面安静了片刻,接着是李斯的脚步声,显然是被怼走了。秦风从偏室出来,见扶苏正皱着眉,手里攥着《尚书》,指节泛白 —— 显然,李斯的步步紧逼,让他也动了气。

“你快走吧,免得再遇到他。” 扶苏恢复了温和,指了指秦风怀里的典籍,“《周书》的残卷别让李斯看见,对你不利。关东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让蒙将军传信给我,我会帮你。”

秦风躬身行礼,心里满是感激:“臣定不负殿下所托,安置好流民,护好百姓。” 他抱着典籍,快步走出典籍库,回头看时,扶苏还站在门口,朝他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鼓励。

回到偏殿时,天已经黑了。秦风把《周书》残卷展开,“敬天保民” 四个字在烛火下格外醒目,旁边还有扶苏的小字批注:“关东流民,多是失家之人,以‘保民’待之,必能安。” 他摸了摸案上的金刀,又看了看这卷残卷,心里更坚定了 —— 有始皇的信任,蒙恬的支持,还有扶苏的暗中相助,就算李斯再阻挠,他也能在关东把流民安置好。

而此时的李斯府里,李斯正坐在案前,脸色阴沉。刚才去典籍库,没抓到秦风的错,还被扶苏怼了一顿,心里的火气没处发。他对心腹说:“扶苏这是故意跟我作对!还帮秦风查典籍,看来这两人是要联手了!” 他顿了顿,眼神阴鸷,“你再去陈留,让王离加快速度,明天秦风一到,就把发霉的粟米发下去,再让旧贵族带着流民闹,务必让秦风第一天就出乱子!要是扶苏敢插手,就说他‘越权干政’,奏报父皇!”

心腹领命退下,李斯看着案上的《秦律》,手指用力捏着竹简,指节发白 —— 他绝不会让扶苏和秦风联手,关东不仅要扳倒秦风,还要让扶苏也脱不了干系,这大秦的朝堂,只能是他的!

烛火摇曳,秦风把《周书》残卷和北境地形图、兵法典籍码在一起,旁边放着始皇赐的旧锄头和金刀。他知道,明天的关东之行,不仅是安置流民,更是一场与李斯的较量,一场守护典籍与民生的较量。但他不怕,因为他手里握着的,是百姓的期盼,是扶苏的信任,是大秦真正的 “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