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96章 严惩贵族,震慑百官

深秋的咸阳被一层冷雾裹着,风刮在脸上像钝刀子割,疼得人忍不住缩脖子。宫前广场的青砖上结着薄霜,踩上去 “咯吱” 响,霜花沾在兵士的铠甲上,冻成了白花花的一层。兵士们列着三排方阵,手里的长戟斜指地面,戟尖映着灰蒙蒙的天,泛着冷光;最前排的刀斧手穿着玄色劲装,腰间的弯刀鞘上缠着红布,一动不动地站在刑场木架旁,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今天是韩成等 “北地盟” 主犯伏法的日子,也是始皇要当着百官和百姓的面,砸破 “贵族特权” 的日子。

广场外围挤得水泄不通,百姓们大多穿着打补丁的棉袄,手里攥着暖手的红薯,眼神却亮得很。河东郡的王老汉也来了,怀里揣着去年区田法收的麦穗,麦穗用红绳绑着,是他特意选的最饱满的几支;他身边的刘婶抱着刚满周岁的孙子,孩子裹着厚厚的花棉袄,小脸蛋冻得通红,却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广场中央的高台。“俺倒要看看,这韩成还能嘴硬到啥时候!” 王老汉压低声音跟刘婶说,“去年他毁了俺两亩麦田,俺老婆子哭了好几宿,今天总算能讨个公道了!”

刘婶轻轻拍着怀里的孩子,声音里带着气:“可不是嘛!要是不严惩他,那些贵族还以为俺们百姓好欺负,以后指不定还会来毁麦子!” 周围的百姓也跟着点头,有的攥紧了拳头,有的小声议论着韩成的罪行,广场上的空气像绷紧的弓弦,就等那声开场的钟响。

辰时三刻,宫墙上的大钟终于敲响,“咚 —— 咚 —— 咚”,厚重的声响震得人耳膜发颤,连冷雾都好像被震散了些。一队兵士押着韩成等五个主犯从宫门走出来,镣铐在青砖上拖出 “哗啦哗啦” 的响,在安静的广场上格外刺耳。韩成的络腮胡乱糟糟的,沾着草屑,脸上的伤疤还没愈合,结着黑痂,却依旧梗着脖子,头扬得老高,眼神像疯狗似的瞪着周围的百姓,嘴里还念念有词:“你们这些贱民,等着瞧,俺的人会来救俺的!”

百姓们顿时炸了锅,有的喊 “闭嘴”,有的扔烂菜叶,兵士赶紧上前拦住,才没让场面乱起来。百官按爵位站在广场东侧,最前面的李斯穿着紫色官袍,脸色严肃得像块冰;之前反对区田法的张老臣捋着胡子,眼神躲闪,不敢看高台;扶苏穿着素色布袍,站在始皇身边,手指紧紧攥着腰间的玉佩,眼神扫过韩成时,满是凝重;秦风站在百官末尾,手里捧着韩成勾结匈奴的密信和百姓的证词,指尖轻轻摩挲着麻纸,他知道,今天的严惩不只是为了给百姓交代,更是为了敲碎那些还在观望的贵族心里的 “特权梦”。

始皇穿着玄色朝服,领口绣着金线龙纹,腰间系着镶玉玉带,一步步走上高台。他站在高台中央,目光缓缓扫过广场上的百姓和百官,声音洪亮得穿透寒风:“今日伏法者,皆为通敌叛国、破坏农事之徒!韩成身为韩家贵族,不思报国,反因一己私怨,勾结匈奴、毁百姓麦田、烧粮库,妄图搅乱关中,此等罪行,天地不容!”

话音刚落,韩成突然剧烈挣扎起来,镣铐磨得他手腕出血,却不管不顾地对着高台嘶吼:“俺没错!俺舅舅冯劫是被你们冤枉的!你们推广区田法,抢贵族的地、断贵族的生路,俺这是替天行道!” 他瞪着始皇,眼神里满是怨毒,“你以为杀了俺就完了?还有很多贵族不服,早晚要毁了你的区田法!”

“你错得离谱!” 始皇冷冷地打断他,抬手让内侍把韩成与匈奴往来的密信递给前排百官传看,“你所谓的‘替天行道’,是让匈奴骑兵南下,掠夺百姓的粮食和孩子!你断的不是贵族的生路,是大秦百姓的活路!” 他从内侍手里接过《秦律》抄本,翻到 “贼律” 篇,手指点在条文上,声音更沉,“《秦律》有云:‘通敌叛国者,斩;破坏农事、害民致饥者,斩;胁从者,流放三千里。’你既通敌,又害民,两条皆触死罪,当处极刑,以儆效尤!”

“杀了他!杀了他!” 广场上的百姓瞬间欢呼起来,王老汉举着怀里的麦穗,踮着脚喊:“陛下圣明!俺们的麦子终于能安稳了!” 刘婶也跟着喊,怀里的孩子被吓得哭了,她赶紧哄着,脸上却笑着;有的百姓还想扔烂菜叶,被兵士拦住了,却依旧激动地挥舞着拳头。

韩成还想狡辩,兵士直接按住他的肩膀,把他按跪在地,他的膝盖砸在青砖上,发出 “咚” 的一声,却还在骂:“你们等着!俺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始皇没再看他,转头看向另外四个主犯,帮韩成磨斧头的赵五、放火烧麦田的孙六、藏兵器的周七、联络匈奴的吴八。

赵五吓得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额头很快就磕出了血:“陛下饶命!俺是被韩成逼的!他说要是不帮他,就杀了俺全家!俺再也不敢了,求陛下给俺一条活路!” 孙六和周七也跟着磕头,只有吴八低着头,不说话,却在偷偷往腰间摸,那里藏着一把短刀,想趁机袭扰。

秦风眼疾手快,立马喊道:“小心!” 旁边的兵士反应过来,一把按住吴八的手,搜出了短刀。始皇看着赵五,眼神里没有一丝波澜:“被逼的?秦风,你说说,他们是怎么‘被逼’着毁麦田的。”

秦风走出队列,手里捧着百姓的证词和墨家绘制的现场图,声音清晰地传遍广场:“陛下,赵五并非被逼,他主动帮韩成磨制斧头二十把,还跟韩成说‘多磨快点,好早点烧粮库’;孙六放火烧麦田时,还抢了李二家的两袋麦种;周七藏兵器的地窖,是他主动提供的自家老宅;吴八联络匈奴时,还收了匈奴的十块黄金。这些都是受害百姓的画押证词,还有墨家弟子在现场找到的脚印、斧头碎片,证据确凿!”

赵五的脸瞬间惨白,再也磕不下去,瘫坐在地上,嘴里念叨着 “完了,完了”。始皇看着他们,又看向百官:“《墨子?尚贤》有云:‘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大秦选官用才,看的是是否利民,是否忠义,而非是否贵族。这些人行不义之事,无论身份如何,都该受罚!” 他抬手下令,“韩成、赵五、孙六、周七、吴八,五人皆为死罪,斩立决!其余从犯,流放五千里,终身不得返回关中!”

刀斧手上前,把五人押到刑场木架旁。韩成还在嘶吼,赵五已经吓得昏了过去,孙六和周七哭着求饶,吴八则闭着眼,一副破罐破摔的样子。随着 “咔嚓” 几声刀响,五颗头颅落地,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过了几秒,又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百姓们知道,以后再也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毁他们的麦田了。

始皇再次走上高台,目光扫过百官,声音比之前更有穿透力:“朕今日要明告天下:大秦推行区田法,是为了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是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无论你是王公贵族,还是郡县官员,若敢阻挠农事、害民利己,哪怕你祖上有功,朕也绝不姑息!” 他顿了顿,看向之前造假的云中郡太守李达的空位(李达已被流放),“之前云中郡李达造假、代郡赵平换劣种,朕都依法处置;今后,若再有郡官消极推广、贵族破坏麦田,一律按《秦律》严惩,绝不手软!”

百官纷纷躬身,声音整齐:“臣等遵旨!不敢有误!” 张老臣的额头沁出了汗,顺着脸颊往下滴,沾在花白的胡子上, 他之前还想着帮自家侄子隐瞒未推广区田法的事,现在彻底不敢了;年轻的官员们则眼里满是敬佩,觉得始皇此举能让农事推广更顺利;李斯也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下贵族们该收敛了。

李斯上前一步,躬身奏道:“陛下圣明!臣建议,即日起各郡贵族需登记名下所有土地,详细标注是否种植区田法;若主动推广,且亩产达六石以上,可减免三成赋税;若阻挠推广,或私藏劣种、破坏麦田,除按律严惩外,还需没收半数土地,分给无地百姓。同时,让农事监察官每月巡查贵族封地,每季度上报情况,防止再出现类似之事。”

始皇点头:“准奏!李斯,你牵头制定《贵族农事监管条例》,三日内定稿,发往全国各郡。秦风,你负责督查各郡条例落实情况,若有郡官包庇贵族,或监察官瞒报,一并严惩!”

“臣遵旨!” 秦风躬身领命,心里踏实多了,有了条例和督查,贵族再想破坏,就没那么容易钻空子了。

仪式结束后,百姓们还围在广场上,兴奋地议论着。王老汉拉着秦风的手,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秦大人,这下俺们可放心了!今年俺家收了八石麦,明年想再多种两亩粟,按《泛胜之书》的法子种,肯定能高产!” 刘婶也凑过来,怀里的孩子已经不哭了,正抓着王老汉手里的麦穗玩:“秦大人,俺们村里的贵族韩仲(韩成的旁支)刚才还跟农官说,要把自家五百亩地拿出来,分给没地的百姓,还请墨家弟子教佃户区田法呢!”

秦风笑着点头:“王伯、刘婶,你们放心,朝廷会派墨家弟子去教大家种粟的法子,还有改良的农具,保证明年收成更好!”

接下来的几天,咸阳城的议论声就没停过,严惩贵族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全国各郡。河东郡的贵族们,之前还对区田法阳奉阴违,现在都主动找农官登记土地,有的还捐出粮食,帮助之前受 “北地盟” 破坏的百姓;云中郡的郡官们,之前还敢敷衍造假,现在每天都下田巡查,帮百姓修补区田坑;代郡的贵族赵叔,之前藏了不少劣种,现在主动把劣种交给农官销毁,还买了新麦种分给佃户。

秦风按始皇的旨意,去各郡督查条例落实情况。在河东郡,他看到韩仲真的把五百亩地分给了无地百姓,墨家弟子正在田里教大家挖区田坑;在泾阳县,之前消极的农官李县丞,现在每天都带着工具下田,帮百姓解决种植问题;在北地郡,贵族们主动捐出粮食,建了粮仓,储存麦种,以备明年春耕。

墨渊也传来好消息,墨家工坊新改良的粟种,按《泛胜之书》“区种粟,一亩收九石” 的法子试种,亩产达到了八石,比之前的撒种翻了三倍。“秦大人,明年咱们可以在全国推广区种粟法了!” 墨渊在信里写道,“百姓们都很期待,有的已经开始整理土地,准备挖区田坑了!”

始皇收到各地的奏报,心里很是欣慰。他特意召秦风回咸阳,在御花园设宴,扶苏也作陪。御花园里的菊花还开着,金黄的、雪白的、紫红的,在深秋的寒风里格外显眼。始皇举起酒杯,对秦风说:“秦风,你做得很好。严惩贵族后,各郡推广区田法的进度快了不少,百姓的满意度也高了,这都是你的功劳。”

秦风赶紧起身,双手举杯:“陛下过奖了!这都是陛下的英明决策,还有扶苏公子的支持,墨家弟子的帮忙,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扶苏笑着说:“秦大人太谦虚了,若不是你坚持严查韩成的阴谋,若不是你推动条例落实,哪能有现在的局面?”

始皇放下酒杯,看着园中的菊花,语气诚恳:“朕知道,推广区田法不容易,要对抗贵族的阻挠,要解决百姓的困难,还要防着外敌的破坏。但朕相信,只要咱们君臣一心,只要有典籍的指导,只要百姓支持,大秦的农事一定会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安稳。” 他又对秦风说,“明年春耕,朕想亲自去北地郡,看看区种粟法的成效,也看看贵族们落实条例的情况,你陪朕一起去。”

“臣遵旨!” 秦风躬身应道,心里满是感激,始皇的信任,是他最大的动力。

深秋的咸阳,虽然寒冷,却处处透着生机。百姓们忙着储存粮食,把新收的麦子晒干,装在陶罐里,藏在地窖里;农官们忙着制定明年的种植计划,统计各郡的麦种数量;墨家弟子忙着改良农具、培育新种,工坊里的锤子 “叮叮当当” 响个不停;贵族们则忙着学习区田法,有的还亲自下田,跟着墨家弟子学挖坑,虽然动作笨拙,却很认真,整个大秦,都在为明年的丰收做准备。

王老汉回到河东郡后,就开始准备种粟的区田坑。他按墨家弟子教的法子,把土地翻了三遍,把石头和杂草捡干净,再按一尺深、一尺宽的标准挖坑,坑底铺上麦秸和腐熟的羊粪,然后用土盖好,等着明年春天种新粟种。“俺要让陛下看看,俺们不仅能种好麦,还能种好粟!” 他跟老婆子说,眼里满是希望。

刘婶则带着村里的妇女,忙着做新衣裳。她用始皇赏赐的绢布,给孩子缝了件带花纹的棉袄,给自己和老汉各缝了件单衣,准备明年春天穿。“今年有了好收成,冬天能穿新衣裳,孩子也能吃饱饭,这都是托陛下和秦大人的福!” 她一边缝衣服,一边跟邻居说,脸上满是笑容。

秦风站在咸阳宫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的田野。虽然现在田野里光秃秃的,只有残留的麦茬,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春天,满田的粟苗绿油油的,整齐地长在区田坑里;秋天的麦田金黄一片,风吹过,麦浪翻滚,像金色的海洋。百姓们捧着新粮笑,贵族们也参与到农事里,再也没有破坏和阻挠;匈奴的骑兵不敢南下,关中一片安稳。

他知道,严惩贵族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推广新的作物,改良更多的农具,应对可能的天灾,防着匈奴的威胁。但他相信,有始皇的支持,有扶苏的协助,有墨家的智慧,有百姓的团结,还有典籍的指导,大秦一定能越来越好,百姓们一定能永远吃饱饭,再也不用怕饿肚子,再也不用怕贵族的欺负。

夕阳西下,把咸阳宫的琉璃瓦染成了金色,寒风里仿佛也带着一丝暖意。秦风握紧了手里的《秦律》和《泛胜之书》,心里清楚,他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大秦最美的样子, 那是百姓幸福的样子,是国家强盛的样子,是所有为农事努力的人,共同期盼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