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80章 器械送北,危机暂解

栎阳的晨雪下得软绵,像天上揉碎了的棉絮,飘在脸上凉丝丝的,没一会儿就化了,留下点湿痕。西城门的战场还没完全收拾利落,昨夜战死的战马痕迹还在 —— 陷坑旁的冻土上,几摊深色血渍混着融雪,积成小小的水洼,映着灰蒙蒙的天;火沟里的焦黑木炭被雪盖了半截,偶尔有风吹过,雪粒簌簌往下掉,露出点黑边,像给城墙镶了道暗沉的纹。

秦风踩着雪走过去,玄色官袍的下摆沾了不少雪粒,走一步晃一下,雪沫子就落在冻硬的地上,没声响。他弯腰捡起一根断箭 —— 箭杆是柳木的,尾端还留着墨家弟子画的红漆准星,箭头卡在一块碎石里,磨得有点钝,想来是昨晚射向匈奴战车时崩断的。指尖摸过箭杆的断口,能感觉到木头细密的纹理,心里轻轻叹口气:还好,没让匈奴冲进来。

“秦大人!您咋不戴个斗笠?这雪虽软,落久了也冻头!” 老周头的声音从城墙缺口那边传来,他扛着个半人高的木夯,粗布棉袄的领口敞着,露出里面打补丁的蓝布单衣,脸冻得通红,却还哈着白气笑。几个流民跟着他,正往缺口里填草木灰黏土 —— 黏土是昨晚提前和好的,加了盐水,这会儿冻得有点硬,王顺用小铲子一点点敲碎,往缝里塞,嘴里还念叨:“墨先生昨儿特意教的,这黏土得填实,每层五寸,夯到指按不动才算成,不然下次匈奴来撞,城墙还得裂。”

秦风走过去,蹲下来摸了摸刚夯好的黏土 —— 冰凉凉的,却硬邦邦的,指腹按下去连个浅印都没有。“你们也别太急,冷了就回工坊喝口热汤,别冻着。” 他说着,顺手从旁边捡起块平整的碎石,塞进黏土缝里,帮着填实。

“冻不着!” 老周头把木夯往地上一杵,夯底沾的雪化了,在地上留下个湿圈,“俺们流民以前在关外逃荒,大雪天睡破庙都熬过来了,现在守的是自己的家,多干会儿咋了?” 旁边的李二扛着捆破损的转射机零件走过来,零件上还沾着点箭杆的木屑,他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雪,笑着说:“秦大人您看,这转射机真结实,昨晚挨了匈奴两下马刀,就掉了点漆,俺们修修,送北境正好用!”

不远处,小石头蹲在地上,手里攥着个小竹扫帚 —— 扫帚是他自己用竹枝编的,柄还没磨光滑,有点扎手。他正一点点扫着地上的箭杆碎片,棉鞋沾了雪,裤脚湿了半截,却没在意,看见完整点的箭杆,就宝贝似的捡起来,用袖子擦干净雪,放进怀里的布包 —— 那布包是他娘生前缝的,上面还绣着个歪歪扭扭的小矩尺,是墨离教他画的墨家标记。

“秦大人!俺捡了十二根好箭杆!都擦干净了,一点木屑都没有,北境的叔叔们用着肯定顺手!” 他仰着小脸跑过来,头发上沾着雪粒,像撒了把碎盐,眼睛亮闪闪的,比雪地里的阳光还晃人。

秦风摸了摸他的头,指尖蹭过孩子冻得冰凉的耳朵,悄悄把自己怀里的暖手炉塞给他 —— 暖手炉是墨家弟子做的,铜制的,还带着点余温。“小石头捡的箭杆最干净,北境的叔叔们肯定喜欢。” 他笑着说,看着孩子把暖手炉抱在怀里,小脸瞬间绽开笑,又跑回去接着扫,扫帚挥得更有劲了。

就在这时,墨渊背着个青布包走过来,花白的头发上沾了层雪,像撒了把霜,他从布包里掏出一卷丝帛,递到秦风手里:“陛下的旨意,昨晚三更快马送过来的,你看看。” 丝帛是上等的蜀锦,上面的字迹是始皇的手书,笔锋刚劲,还盖着御印,写着 “栎阳用墨家器械退匈羌,可择十架转射机、五百火箭、二百惊马蒺藜,送北境云阳、陈留、上郡三城,助守边疆;墨家弟子可随行,指导安装”。

秦风展开丝帛,心里突然暖起来 —— 栎阳的仗没白打,不仅守住了自己的城,还能把墨家的法子传到北境,让更多人少受匈奴的苦。“这是好事!得赶紧办!” 他抬头看向李信,正好看见李信从城外跑回来,玄甲上的雪还没化,他手里拿着个匈奴的羊头纹铜牌,是昨晚从战死的匈奴骑兵身上搜的。

“秦大人!俺带骑兵护送器械!” 李信大步走过来,玄甲碰撞的 “哗啦” 声压过了雪声,“北境那三城俺熟,黑石峡谷南驿站是必经之路,那地方两边是山,中间就一条窄路,怕有埋伏,俺多带五十骑,再让墨家弟子拿点惊马蒺藜,保证器械安全送到!”

可就在这时,墨影匆匆跑过来,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麻纸,脸色比地上的雪还白,他跑得太急,差点摔在雪地里,扶住城墙才站稳:“秦大人!在赵平的破屋里搜到的密信,是写给匈奴单于的!说要在黑石峡谷南驿站截咱们的器械,还说要联合漠北的匈奴骑兵,偷袭云阳城!”

秦风心里 “咯噔” 一下,手里的丝帛差点滑落在雪地上。他赶紧攥紧,指尖都有点发白 —— 黑石峡谷南驿站他去年去过,两边的山陡得很,中间的路只能过一辆车,要是被匈奴埋伏,器械不仅送不到北境,还得被烧了;云阳城要是再被偷袭,北境的防线就断了,后果不堪设想。“密信是真的?” 他追问,声音都有点发紧。

“真的!” 墨影点头,把麻纸递过去,“上面有赵平的私印,还有匈奴的羊头纹,俺审了抓来的旧族余党,他们招了,说匈奴已经派了三十骑,还有十个赵平的人,带着火油和火把,在驿站西边的山坡埋伏好了!”

墨渊凑过来,从怀里掏出张北境地图,铺在雪地上 —— 雪化得快,他赶紧用四块石头压住地图的四角,指着黑石峡谷的位置说:“《墨子?备城门》里说‘行军储运,需先探险地,设伏反制’,咱们不能硬闯,得先派人去驿站查探,摸清他们的埋伏地点和人数,再安排对策,才能万无一失。” 他手指划过地图上的驿站:“驿站里肯定有匈奴的细作,得先把细作揪出来,不然咱们的动静他们都知道。”

“俺去查探!” 墨影主动请缨,“俺带两个弟子,乔装成卖柴的流民,去驿站附近转悠,肯定能摸清情况,天黑前保证回来报信!”

“好!” 秦风点头,心里很快有了主意,“分三路行动:第一路,墨影带暗探,午后就出发,务必摸清埋伏的位置和细作的样子;第二路,墨渊先生和墨家弟子负责拆转射机、打包器械,按《墨子?备城门》的‘器械储运法’来 —— 转射机拆成弩臂、铜轴、底座三部分,轴上涂三层蜂蜡防生锈,弩臂涂桐油防裂,零件都用麻布裹上,里面垫干草防磕碰;第三路,李校尉带士兵准备,明天一早乔装成运粮的商队,提前去驿站埋伏,等匈奴的人出来,就前后夹击!”

“俺们也来帮忙打包!” 老周头放下木夯,流民们都围了过来,王顺擦了擦手上的黏土,笑着说:“拆零件、裹麻布、擦箭杆,俺们都能干,保证轻拿轻放,不碰坏一件器械!”

工坊里很快热闹起来,比战时还忙。墨家弟子先拆转射机,墨石拿着一把青铜扳手,小心翼翼地松铜轴上的螺丝 —— 扳手是墨家特制的,柄上刻着刻度,方便控制力道。“按《墨子?备城门》的法子,拆轴的时候不能太用劲,每转半圈停一下,怕滑丝。” 他一边说,一边给李二演示,“你看,这样松螺丝,轴才不会歪,装的时候也省事。” 李二学得快,很快就帮着拆底座,他还特意从家里拿了块旧布,垫在手下,怕磨花底座的木头。

老周头带着几个流民找来了麻布和干草 —— 干草是去年晒干的艾草,软乎乎的,老周头说:“俺们以前运粮的时候,就用艾草垫在粮袋下面,不容易磕坏,这器械比粮食金贵,更得垫厚点。” 他拿起一块麻布,铺在地上,放上拆下来的弩臂,再往麻布里塞艾草,塞得满满当当,才把麻布系紧:“这样就算车晃,弩臂也碰不着,北境的路颠,得防着点。”

王阿婆坐在工坊的角落里,手里拿着块细砂纸,正擦着箭杆。她的手有点抖,却擦得格外认真,每根箭杆都要擦三遍,直到看不见一点木屑,才放进旁边的木盒里。“这些箭杆得擦干净,北境的弟兄们用的时候,才不会扎手。” 她小声说,偶尔抬头看看忙碌的人们,脸上带着笑。

小石头蹲在墨离旁边,帮着递蜡块 —— 蜡是蜂蜡,是流民们之前捐的,还带着点甜味。“墨离姐姐,这蜡涂多厚才够呀?” 他拿起一块蜡,往铜轴上蹭,蹭得不均匀,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墨离笑着拿起一块蜡,放在铜轴上,轻轻蹭起来:“涂到轴上看不见木头的纹理就行,像给铜轴穿了件暖和的衣裳,北境冷,这样轴就不会冻裂了。” 她帮小石头擦掉脸上沾的蜡,“你看,现在像个小花猫啦。” 小石头赶紧用袖子擦脸,却越擦越花,逗得周围的人都笑了。

秦风走过来,看见墨渊正检查火油陶瓮 —— 陶瓮是墨家弟子烧的,壁薄却结实,瓮口用麻布塞了三层,最里面的一层还浸了蜡。墨渊晃了晃陶瓮,没听见一点声音:“火油得封紧,不然路上洒了,遇上火星就麻烦了。这瓮外面再缠上五道麻绳,交叉着缠,就算车倒了,瓮也不容易碎。” 他又指着旁边的木盒:“箭杆要按长短分,长箭四十支装一个盒,短箭六十支装一个盒,盒里垫上油纸,防受潮,北境比栎阳湿,得仔细点。”

当天傍晚,墨影就回来了,身上沾了不少柴灰,头发上还插着根干草,一看就是刚从柴堆里钻出来的。他手里拿着张草图,上面画着驿站的位置和埋伏的地点:“秦大人!匈奴在驿站西边的山坡上埋伏了三十骑,都藏在松树林里;驿站里有两个细作,一个假装成驿卒,负责烧火,一个假装成挑水的,等着给山坡上的人报信!”

“好!摸清了就好!” 秦风松了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他对李信说:“你明天带五十骑兵,都穿粗布短褂,别穿玄甲,马背上绑些粮食袋子,假装成运粮的商队。到了驿站,先让两个士兵去驿站里,假装要喝水,把那两个细作抓了,再带主力去松树林旁边埋伏,等匈奴的人下来截器械,就前后夹击,别让他们跑了一个!”

“放心!” 李信拍着胸脯,声音洪亮,“俺保证把器械安全送到,还能把那三十个匈奴兵都抓了,给北境的弟兄们当见面礼!” 他转身去安排 —— 士兵们都脱下玄甲,换上了流民们捐的粗布褂,有的褂子还不合身,袖子长了就挽起来,裤子短了就扎上麻绳,看起来真像走南闯北的商队。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洒在雪地上,亮晶晶的,晃得人眼睛疼。器械已经打包好,装了五辆木车,每辆车都用麻绳固定得牢牢的,车辕上还挂着个小木牌,写着 “栎阳赠北境” 五个字。车旁站着两个墨家弟子和三个流民,手里拿着赶车的鞭子,脸上带着笑。

“路上小心,遇到危险就吹这个哨子。” 秦风递给李信一个青铜哨子,哨子上刻着墨家的矩尺标记,“吹三声长的,附近的墨家暗探听见了,会来接应你们。” 他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些干粮:“路上饿了就吃点,别亏待自己。”

李信接过哨子和布包,塞进怀里,翻身上马:“秦大人放心,俺们肯定把器械安全送到云阳,让北境的弟兄们也尝尝转射机的厉害!” 他对身后的队伍喊了一声:“出发!”

马蹄踏在雪地上,发出 “咯吱咯吱” 的响声,队伍渐渐远去,最后变成了远处山坡上的几个小黑点。秦风站在城门口,望着他们的方向,心里有点牵挂,却也踏实 —— 有李信的勇猛,有墨家弟子的机灵,还有提前埋伏的准备,肯定不会出问题。

“秦大人,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吧。” 老周头递过来一碗热汤,陶碗烫得他不停地换手,“这汤是俺们凌晨熬的,放了点姜,驱寒,你站在这儿看了半天,肯定冻着了。”

秦风接过汤,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他看着城墙上的人们 —— 墨渊带着弟子修补昨晚被匈奴射坏的转射机,流民们在城门口扫雪,小石头和几个孩子在堆雪人,雪人手里还拿着个小木头做的转射机,脸上用炭笔画了个笑脸,看起来格外热闹。

就在这时,驿站的驿卒骑着快马赶来,马跑得太快,雪沫子溅了他一身。他手里拿着封信,声音都喘哑了:“秦大人!李校尉…… 李校尉传来的信!他们已经把那两个细作抓了,埋伏在松树林旁边,就等匈奴的人来!云阳城的郡守也派人防备了,匈奴的偷袭不成了!”

秦风接过信,上面的字迹是李信的,歪歪扭扭的,却写得很清楚:“细作已擒,伏兵待敌,器械无损,北境可安,勿念。” 他心里彻底松了口气,抬头望向远方,太阳正好,雪后的天空蓝得像块透明的宝石,没有一点云。

可他不知道,漠北的匈奴单于帐里,穿胡服的使者正对着单于发脾气,手里的羊头纹铜牌 “啪” 地拍在石桌上:“栎阳的人提前埋伏,咱们的人截不了器械,云阳城也有防备,这可咋办?” 单于坐在兽皮椅上,手里把玩着一把弯刀,冷笑着说:“没关系,赵平还有余党在栎阳,让他们去烧栎阳工坊里的器械材料 —— 没了材料,栎阳的转射机坏了也修不了,下次咱们再进攻,看他们还怎么挡!”

使者眼睛一亮,赶紧点头:“好!我这就去安排,让赵平的余党今晚就动手!”

他们没看见,帐外的阴影里,一个穿着胡服的墨家暗探正把这一切记在竹简上 —— 竹简是特制的,藏在腰带里,他很快就会快马离开漠北,把消息送到栎阳。而栎阳的工坊外,墨影已经带着五个暗探守在那里,手里的连弩已经上了箭,箭尖对准了工坊的后门 —— 等着赵平余党的,不是烧材料的机会,而是早已布好的天罗地网。

秦风站在城墙上,手里攥着李信传来的信,心里清楚,这次的危机只是暂时解除了,匈奴和赵平的余党不会善罢甘休。可看着身边忙碌的人们,看着雪后渐渐恢复生机的栎阳,他又充满了信心 —— 只要大家齐心,只要墨家的技术能帮到更多的城,就没有挡不住的敌人,没有解不了的危机。他深吸一口气,雪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点草木的清香,远处的山坡上,几只麻雀落在雪地里,啄着草籽,一切都透着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