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27章 首次当值,应答始皇

咸阳宫的晨光刚漫过御书房的窗棂,秦风就已站在殿外的回廊下,手心全是汗。身上的玄色典客丞官服是新制的,领口绣着浅青色的云纹,腰间系着始皇赐的白玉带,手里攥着 “典客丞印”,铜印的冷意透过指尖传来,却压不住心里的慌 —— 这是他第一次以官员身份当值,面对的还是大秦最威严的帝王,生怕哪个动作失仪、哪句话答漏,砸了之前的心血。

“典客丞大人,陛下让您进去。” 内侍小李子轻手轻脚走过来,手里端着杯温热的茶水,“先生别慌,陛下今早看了您编的《边民册》草稿,还跟老内侍说‘这儒生懂实事’呢。”

秦风接过茶水,抿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心里的慌劲散了些。他按秦代 “趋步” 礼,小步快走进入御书房,目光不敢乱扫 —— 殿内的陈设比偏殿更庄重:靠墙的书架堆满了竹简,最上层是《秦律》的刻本,用铜环串着;案上摊着几份奏报,最上面那份写着 “关东陈留流民奏报”,封皮还沾着点旅途的尘土;始皇端坐在案后,手里拿着支鹿骨笔,正低头在奏报上圈画,冕冠上的十二旒轻轻晃动,遮住了他的眼神。

“臣秦风,参见陛下。” 秦风赶紧躬身行拱手礼,腰弯得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谄媚,也不失恭敬,“今日首次当值,特来听陛下差遣。”

始皇抬眼,目光落在秦风身上,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审视,多了些平和:“来了就坐,案上有粟米粥,还热着,先垫垫肚子。” 他指了指案旁的蒲团,“昨晚看你编的《边民册》,看到后半夜,里面‘土炕砌法’那条,画得很细,边民一看就懂。”

秦风心里一暖,却没敢坐,只是躬身道:“谢陛下体恤,臣不饿。陛下要是有疑问,臣现在就能为陛下解答。” 他知道,当值的核心是议事,不是寒暄,不能失了分寸。

始皇笑了笑,没再坚持,把案上的《边民册》草稿推过来:“你这册子里写‘关东流民每户分百亩地,免三年税’,可有依据?” 他的手指点在 “百亩地” 三个字上,“关东的地多是荒地,流民会不会嫌地偏,不愿种?”

这正是秦风早想好的问题。他往前凑了半步,按 “指陈礼” 轻点草稿上的注脚:“陛下,这依据有两个 —— 一是《尚书?舜典》里‘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讲的是舜帝分土地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二是去年关中流民试点,臣给每户分了八十亩地,他们嫌不够种,后来加到百亩,才够一家五口一年的口粮。” 他顿了顿,语气更实在,“至于地偏,臣已经让少府准备了农具,还调了十个懂种地的老农,跟着去关东教流民开荒,荒地种两年就能变良田,流民知道能吃饱,就不会嫌偏了。”

始皇的手指停了圈画,拿起案上的陈留奏报:“陈留郡守王离奏报,说流民里有不少‘六国旧贵族’,怕他们故意挑事,让朕派兵弹压。你怎么看?” 他的眼神里带着试探,显然想知道秦风怎么应对 “潜在的麻烦”。

秦风心里一沉 —— 王离是李斯的人,这话分明是李斯的意思,想借 “旧贵族” 的名头,让始皇派兵,打乱他的安置计划。他深吸一口气,语气沉稳却不卑不亢:“陛下,臣以为,不用派兵。” 见始皇挑眉,他赶紧补充,“去年关中也有韩、魏旧贵族混在流民里,臣没派兵,只是给他们分了地,教他们种新麦,现在他们不仅自己种地,还帮着劝其他流民 —— 旧贵族也是人,也想过安稳日子,只要给他们实在的好处,他们不会挑事;要是派兵,反而会让流民慌了,觉得朕要拿他们开刀。”

“哦?” 始皇身体往前倾了倾,冕旒轻轻扫过奏报,“你就不怕他们真挑事?”

“怕,但有应对的法子。” 秦风从袖袋里掏出卷竹简,是关中流民的名册,“陛下您看,关中旧贵族现在都在名册上,每家种了多少地、缴了多少粮,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要是挑事,就收回土地,让他们没饭吃 —— 这比派兵管用,既不伤和气,又能镇住人。” 他顿了顿,引用典籍强化理由,“《周易?系辞》里说‘君子安而不忘危’,臣会让流民按户登记,记清来历,这是‘安不忘危’;但不派兵,是‘厚德载物’,两者兼顾,才是稳妥的法子。”

始皇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把名册放回案上:“你说得对,朕以前总想着‘派兵镇住’,却忘了‘给好处稳住’。去年关中流民安稳,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拿起鹿骨笔,在陈留奏报上批了 “依秦风策,不派兵,令其按户登记”,然后递给秦风,“这个你拿着,三天后赴关东,直接给王离看,他要是敢不配合,你有权调陈留的粮储官协助。”

秦风双手接过奏报,指尖碰到始皇的笔迹,心里满是踏实 —— 这不仅是放权,更是信任。他刚要谢恩,就见内侍进来通报:“陛下,李廷尉求见,说有关东律法事宜要奏。”

秦风心里一紧,知道李斯是来搅局的。始皇却摆了摆手:“让他在殿外等,朕先跟秦风议完流民的事。” 他转头看向秦风,语气缓和了些,“你接着说,流民的冬衣准备得怎么样了?北境的经验,能不能用到关东?”

“能!” 秦风赶紧答道,“臣已经让少府按《诗经?豳风?七月》里‘九月授衣’的法子,赶制了八千件棉衣,用的是粗布三层,内填芦花,袖口缝得紧,能防关东的寒风。还让工匠做了简易的土炕模具,流民到了陈留,就能照着模具砌土炕,冬天不用冻着。” 他想起张博士给的拓片,补充道,“张博士还找了前朝的‘冬衣注脚’,说‘芦花比丝絮便宜,却更暖和’,臣按这个法子做,八千件棉衣,只花了平时一半的钱,还能多做两千件备用。”

始皇点了点头,眼里满是认可:“你不仅懂典籍,还会算账,比只会定律法的李斯强。” 他突然想起什么,从案下拿出个布包,递给秦风,“这里面是朕年轻时在邯郸用的旧锄头,你带着去关东,给流民看看 —— 朕当年也盼着有块地、有把锄头,能安稳种地,流民的心思,朕懂。”

布包入手沉甸甸的,里面的锄头锈迹斑斑,却还能看出当年的打磨痕迹。秦风捧着布包,眼眶瞬间发潮,赶紧躬身行稽首礼:“臣谢陛下!臣定带着这把锄头,让流民知道,陛下懂他们的苦,大秦能给他们安稳的日子!”

“好!” 始皇拍了拍案,“三天后出发,蒙恬会带五千兵护送你,不是用来弹压流民,是用来防匈奴余孽和真挑事的人。你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用朕给你的符节,直接调附近的郡县兵,不用奏报。”

秦风刚要谢恩,殿外突然传来李斯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急切:“陛下!臣有急事奏报!关东流民聚集陈留,恐有异动,需即刻派兵弹压,迟了就来不及了!”

始皇的脸色沉了下来,对秦风说:“你先去偏殿等,朕处理完李斯的事,再给你交代后续。” 见秦风躬身退下,他才对殿外冷声道:“进来!朕倒要听听,你说的‘异动’,是真异动,还是假异动!”

秦风走到偏殿,心里清楚,李斯这是急了,想用 “流民异动” 逼始皇派兵,打乱他的安置计划。他摸了摸怀里的奏报和那把旧锄头,又攥了攥手里的官印,心里更坚定了 —— 不管李斯怎么闹,他都要按计划去关东,用典籍里的法子,用实在的好处,让流民安稳下来,不辜负始皇的信任,也不辜负老儒生的嘱托。

偏殿的晨光正好,落在《边民册》的草稿上,“民惟邦本” 四个字被照得发亮。秦风坐在石凳上,拿出鹿骨笔,在草稿上添了句注脚:“治流民如治田,需耕需养,不可用强。” 写完,他抬头看向御书房的方向,等着始皇的最终指令,也等着即将到来的关东之行 —— 他知道,这趟行程,注定不会轻松,但只要守住 “民生” 二字,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