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127章 对质朝堂,墨离作证

初冬的雪下得又密又急,雪粒像被冻硬的盐粒,砸在咸阳宫的青铜兽首上,叮当作响,又顺着兽首的纹路滑下来,在台阶上积了薄薄一层,泛着冷光。殿外的两尊铜鹤灯冒着微弱的青烟,灯盏里的灯油冻得半凝,连灯芯都显得有气无力,只能勉强维持一点火星。风裹着雪粒,从殿门的缝隙钻进来,吹得殿内的烛火忽明忽暗,把文武百官的影子映在青砖地上,忽长忽短,像一群不安的鬼魅。

咸阳宫的大殿格外宽敞,龙椅设在九级白玉台阶上,椅背上雕刻的金龙在烛火下泛着冷硬的光泽,龙须上还沾着一点未融的雪粒,是刚才内侍开门时,风卷进来的。始皇坐在龙椅上,身上的玄色龙袍垂到台阶上,袍角绣着的金线在光线下流转,却没让人觉得暖和,反而透着一股帝王特有的威严与疏离。他手里捏着一卷竹简,是李斯前日呈上来的 “伪造记录”,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竹片边缘,把原本光滑的竹片磨得更亮,眼神却扫过殿下的百官,最后落在了站在前列的李斯身上。

李斯今天穿了件藏青色的朝服,领口和袖口绣着暗纹,是先帝赐的旧袍,平时他总舍不得穿,今天却特意找了出来,想显得庄重些。可此刻,他的朝服沾了点雪水,右肩处有点皱巴巴的,是刚才在殿外等的时候,被风吹得没顾上整理。他手里也攥着一卷竹简,是那份伪造的记录,竹片是新削的青竹,却故意用砂纸磨了边缘,装作旧物的样子。他的手指关节泛白,把竹简攥得紧紧的,指腹都有点发麻,却不敢放松,这是他最后的机会,要是输了,不仅法家的地位保不住,他自己也会万劫不复。

“陛下,” 李斯深吸一口气,往前迈了一步,躬身行礼,腰弯得比平时更低,声音却刻意拔高,想掩饰心里的慌乱,“前日臣呈递的秦风讲坛记录,事关大秦律法根基,绝非小事。今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臣恳请陛下彻查,治秦风‘惑乱民心、动摇秦法’之罪,以正朝纲!”

他说着,双手将伪造的竹简高高举起,手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却还是尽量保持平稳:“此乃秦风在扶苏府讲坛讲《论语》时的亲笔记录,上面明明白白写着‘仁政代法治,秦法严苛当废之’,还说‘关中佃户怨秦法久矣,若不废法,恐生民变’—— 陛下!大秦以法立国,自商君变法以来,律法便是国之根基,秦风竟敢在公开场合散播此等言论,若不严惩,日后学者皆效仿,律法崩坏,民心涣散,我大秦的江山社稷,危矣!”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燃烧的 “噼啪” 声和殿外风雪的 “呜呜” 声。百官站在两侧,手按在腰侧的笏板上,眼神各异。户部尚书偷偷摸了摸笏板的边缘,眼神闪烁,他前日刚看过秦风呈的农法推广记录,上面说 “改苛条非废法”,和李斯说的完全不一样,却不敢贸然开口;御史府的李御史是李斯的门生,脸色紧绷,想帮李斯说话,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能低着头,假装看地上的青砖。

“李斯大人,” 一个平静却有力的声音打破了寂静,秦风从右侧的官员队列里走了出来。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棉麻布袍,是冯安前几日帮他缝的,领口缝着一块浅蓝布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褶皱。他手里抱着个深蓝色的布包,布包的系带是墨家特有的麻绳,打的是 “防滑结”,里面是墨离昨晚连夜给他的笔记。他走得很稳,脚步落在青砖地上,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却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你说这是臣的亲笔记录,可有证据?” 秦风站在李斯面前,距离不过两步,眼神清澈却带着锐利,“臣当日在讲坛讲《论语?为政》,句句皆是‘仁政辅法治’,从未说过‘代法治’‘废秦法’—— 你这竹简上的字迹,看似与臣相似,实则僵硬刻意,尤其是‘代’字,笔画过重,明显是模仿时怕写不像,特意加重的;还有‘废秦法’三字,墨色不均,是后来添上去的,你敢说不是?”

李斯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秦风连字迹的细节都看出来了,却还是强撑着反驳:“一派胡言!此记录是臣的下属从扶苏府的听众手中得来,字迹与你平日呈给博士府的记录分毫不差,你竟敢说模仿?难不成你想狡辩抵赖,蒙骗陛下和百官?”

“听众?哪个听众?” 秦风追问,语气没有丝毫退让,“李斯大人,你倒是说说,这位听众姓甚名谁?在哪位贵族府上任职?当日听坛的共有五十三人,臣都有记录,你说的这位,是在列还是不在列?”

他说着,解开手里的布包,动作很稳,没有一丝慌乱。布包里的竹简露了出来,是用青竹做的,边缘打磨得光滑,用红绳捆了三道,每道绳结都系得整整齐齐,最上面还挂着一个小木牌,木牌上用刀刻着 “墨离记” 三个字,刻痕很深,还涂了点黑漆,显得格外清晰,这是墨家弟子记录重要内容的规矩,木牌代表 “记录属实,愿以墨家声誉担保,若有虚假,甘受墨刑”。

“陛下,” 秦风将竹简双手捧起,递给内侍,“这是墨家弟子墨离当日的听坛笔记。墨家素有‘求实’之训,听学、议事皆会详细记录时间、地点、在场人及言论细节,连问答都不会遗漏。臣是否说过‘废秦法’,一看便知。”

始皇抬手,内侍将竹简呈了上来。他展开一看,眼神瞬间亮了,竹简上的字迹是工整的小楷,是墨家特有的字体,笔画刚劲,没有丝毫潦草。每一页的开头都标着精确到时辰的时间,“冬月初六辰时三刻,扶苏府书房,秦风讲《论语?为政》”,下面还画了一个简单的座位分布图,谁坐在哪个位置,一目了然:秦风坐在中间,扶苏在左,蒙毅在右,李岩、王述等贵族坐在前排,张律等官员坐在中间,工匠和佃户坐在后排,连每个人的名字都用朱笔标了出来。

翻到关键段落,上面写着:“秦风曰:‘《论语》云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政者,法也;德者,仁也。仁与法,非对立,乃相辅。如去年栎阳旱灾,陛下开仓放粮(仁也),同时严查囤粮之徒(法也),故民无逃税,秩序井然;今杨村农法,墨离造水车助浇地(仁也),佃户按律交粮(法也),故亩产翻倍,民皆欢喜。若弃法,仁政无规矩,恐生争抢;若弃仁,法治无温度,恐失民心。二者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下面还有秦风与听众的问答记录,记得清清楚楚:“李岩问:‘北境多战事,徭役重,民多逃,若行仁政,是否会减徭役?’秦风答:‘可先减边军家属之徭役,使其安心种地,再增粮税补贴边军,既保民生,又固边防,非废法,乃改苛条也。’王述问:‘改苛条是否会乱律法?’秦风答:‘律法之根本在 ‘安邦利民’,苛条乃枝叶,改枝叶以保根本,何乱之有?如税粮过重,民无粮则逃税,改轻税粮,民有粮则遵法,反稳律法。’”

竹简的最后,还有五十三位听众的签名,每个人的签名都有自己的特点:李岩的签名旁边画了个小麦穗,是他的习惯;王述的签名带着点草意,笔画飘逸;张律的签名则规规矩矩,像他的为人;连几个佃户的签名,虽然字迹潦草,却也清清楚楚签了自己的名字,旁边还按了红色的指印,是墨离怕他们不识字,特意让他们按的。

“李斯,你来看!” 始皇把竹简扔在李斯面前的地砖上,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墨离的笔记,连时间、座位、问答都记得分毫不差,还有五十三人的签名和指印,你呈的记录里,可有这些?你说秦风‘废秦法’,墨离的笔记里,秦风明明说‘改苛条非废法’,你竟敢篡改言论,伪造记录,欺君罔上!”

李斯慌忙捡起竹简,手指抖得厉害,竹简差点从手里滑掉。他快速翻看,看到时间、座位图、问答记录,还有那些签名和指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像被殿外的雪冻住了一样。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全完了,他以为墨离最多记个大概,没想到会记得这么详细,连佃户的指印都有,这根本不是他那漏洞百出的伪造记录能比的。

“陛下…… 这…… 这是假的!” 李斯还想狡辩,声音却发颤,连他自己都觉得没有说服力,“墨离是秦风的人!他跟着秦风推广农法、造水车,肯定帮着秦风伪造笔记!这不能作数!”

“墨离伪造?” 扶苏往前一步,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的公子袍,袍角绣着暗纹,是始皇赐的,平时很少穿,今天特意穿上,是想让这场对质更正式。他的语气带着急切,却不失沉稳,眼神看着始皇,满是恳切,“父皇,儿臣可作证!当日讲完《论语》,儿臣陪父皇在御花园散步,腊梅刚开,父皇还折了一枝放在案上,说‘这花比去年开得早,许是关中地暖’。儿臣当时说‘秦风讲的 ‘仁法相辅’ 很实,栎阳旱灾就是最好的例子,儿臣觉得可以先在关中试点改苛条’,父皇当时还说‘此计可行,让秦风多呈些农法和改苛条的建议,朕好参考’—— 父皇,您还记得吗?”

始皇愣了一下,随即缓缓点头,眼神里露出回忆的神色:“朕倒是记起来了!那日御花园的腊梅,确实开得比往年早,你还说秦风讲的例子‘接地气,不空谈’,朕让你把讲坛的记录多抄几份,送到御书房,李斯,你说秦风‘废秦法’,朕当日与扶苏讨论的,可是‘改苛条’,不是‘废法’!你连朕的记忆都想篡改吗?”

“陛下!末将也可作证!” 蒙毅大步流星地走出来,他穿着玄色的军甲,甲片碰撞发出清脆的 “叮当” 声,带着军人特有的刚直。他的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眼神锐利地看着李斯,语气坚定:“当日秦风讲完,末将问‘北境边军粮草不足,能否按 ‘仁法相辅’ 的道理,让佃户多交粮却不减利’,秦风答‘可在北境推广新农法,让亩产增加,佃户有粮交,边军有粮吃,双赢之策’。这些都在墨离的笔记里,末将还能复述当日所有的问答,与李斯的伪造记录,句句不符!”

说着,蒙毅便开始复述,声音洪亮,响彻大殿:“当日张律问‘法家讲 ‘法不阿贵’,与仁政如何结合’,秦风答‘法不阿贵是规矩,仁政是温度,如贵族逃税,按律惩罚(法),但可让其补税后,指导封地佃户种新农法(仁),既守规矩,又帮民生’;当日少府的工匠李三问‘水车造好后,佃户不会用怎么办’,秦风答‘墨家可派弟子去教,这便是仁政,帮佃户用工具增产,再按律收粮,便是法’……”

他复述得条理清晰,连秦风当时的语气、停顿都模仿得有几分相似,甚至记得李三问完后,还拿出了小水车模型,秦风帮他指出了改进的地方,这些细节,都和墨离的笔记一模一样,和李斯的伪造记录完全相反。

殿内的百官再也忍不住了,窃窃私语声变成了议论:“原来李斯的记录是假的!墨离的笔记这么详细,还有陛下和公子作证,这还有假?”“李斯也太胆大了,竟敢伪造记录构陷秦风,这是欺君之罪啊!”“亏他还是丞相,竟做这种事,法家的脸都被他丢尽了!”

御史府的李御史脸色发白,偷偷往后退了退,想躲在其他官员后面,却被始皇看了一眼,吓得赶紧低下头,手紧紧攥着笏板,手心全是汗。户部尚书则松了口气,心里想着 “还好没帮李斯说话,不然现在麻烦就大了”。

李斯的额头渗出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朝服上,晕开一小块深色的痕迹。他的膝盖发软,再也站不住了,“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朝服的下摆拖在地上,沾了地上的灰尘和雪水,平时最在意的仪表,此刻全乱了。他抬起头,看着始皇,眼神里满是恐惧和哀求:“陛下…… 臣…… 臣有罪!臣是一时糊涂,被下属赵平误导,以为这记录是真的,才呈给陛下的!臣不是故意的!求陛下饶命!”

“一时糊涂?” 始皇冷笑一声,声音冷得像殿外的雪,“你身为丞相,掌管百官,处理政务,连一份记录的真假都分不清?大秦律法明确规定,‘伪造官方文书、议事记录者,黥为城旦,若欺君,加罪一等’,你身为律法的执行者,会不知道?”

他顿了顿,拍了一下龙椅的扶手,声音震得殿内的烛火都晃了晃:“你分明是故意的!你不满秦风的讲坛推广仁政、改苛条,不满墨家、农家与法家抗衡,便想伪造记录,构陷秦风,关闭讲坛,巩固你法家的地位,你以为朕看不出你的心思?”

李斯的身体抖得像筛糠,再也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他知道,自己彻底输了,人证(扶苏、蒙毅、五十三位听众)、物证(墨离的详细笔记),还有始皇的记忆,都站在秦风那边,他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来人!” 始皇高声下令,“将李斯拿下,押入大牢,彻查其党羽,明日再议其罪!”

殿外的侍卫立刻走进来,架起瘫软的李斯。李斯想挣扎,嘴里喊着 “陛下饶命!臣是老臣!臣为大秦效力多年!”,却被侍卫牢牢架住,动弹不得。他的朝服被扯得歪斜,头发也散了几缕,狼狈地被拖出大殿,雪粒落在他的脸上,冰冷刺骨,他却感觉不到,心里的绝望,比这寒冬更冷。

百官看着李斯被押走,再也没人敢说话,殿内只剩下烛火燃烧的声音和殿外风雪的声音。

始皇的目光扫过殿内,最后落在秦风身上,语气缓和了许多:“秦风,你受委屈了。讲坛要继续办,改苛条、便民生的讨论,也可在讲坛上多议,有什么好的建议,直接呈给朕,不用经过其他官员。”

“谢陛下!” 秦风躬身行礼,心里松了口气,这场持续了几天的危机,总算在人证和物证的加持下,彻底化解了。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墨离,墨离也看着他,微微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平静的笑意,墨家的 “求实”,这次总算没让人失望。

扶苏和蒙毅也松了口气,扶苏走到秦风身边,小声说:“还好有墨离的笔记,不然今天还真难办。” 蒙毅则拍了拍墨离的肩膀,笑着说:“墨离兄弟,你这笔记记得太详细了,连李三的水车模型都记了,真是帮了大忙!”

墨离笑了笑,声音有点轻,却很清晰:“这是墨家的本分,记录事实,本就该详细。下次讲学,我还会记,绝不会让再有人篡改言论。”

早朝结束后,百官陆续走出大殿。殿外的雪下得更大了,雪粒像鹅毛一样,落在官员的朝服上,很快积了薄薄一层。大家边走边议论,话题离不开李斯的构陷和秦风的清白,还有始皇对讲坛的支持。

秦风、扶苏、蒙毅、墨离走在后面,蒙毅看着漫天的雪,忍不住说:“李斯这次是栽了,可他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不少,就算被押入大牢,他的人说不定还会找机会捣乱,咱们得小心。”

扶苏点点头,语气凝重:“嗯,尤其是御史府的李御史,是李斯的门生,今天虽然没说话,心里肯定不服,以后讲坛的记录,得保管好,多抄几份副本,一份给陛下,一份给博士府,一份咱们自己留着,以防万一。”

秦风同意:“没错,而且改苛条的讨论,也得循序渐进,先在关中试点,做出成效,再往其他郡推广,这样就算有人想找茬,也没理由。”

墨离补充道:“下次讲学,我可以把改苛条的建议整理成图谱,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比如减徭役后佃户的收成变化,减税粮后官府的粮税收入变化,用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

四人边走边聊,没注意到殿外的廊柱后,站着一个身影,赵高。他穿着件深灰色的宦官服,手里攥着个铜暖炉,暖炉的温度透过布套传出来,却没让他的手暖和多少。他看着李斯被押往大牢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眼神里满是算计,李斯倒了,法家的势力会削弱,这对他来说,是个好机会。只是秦风的讲坛越来越受重视,始皇还支持改苛条,以后想掌权,怕是要先过秦风这一关。

赵高轻轻摩挲着暖炉上的花纹,心里盘算着:得找个机会,看看秦风的软肋在哪里,要是能让讲坛出点乱子,说不定能让始皇改变主意……

而大牢里,李斯坐在冰冷的稻草上,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眼神里满是不甘和阴狠。他想起自己多年的经营,想起法家的地位,想起赵高之前找他联合对付秦风的事,心里突然燃起一丝希望,就算他被关在这里,赵高也不会坐视不管,只要赵高能帮他,他还有机会翻盘,还有机会报复秦风!

他用冻得发僵的手指,抠着墙上的砖缝,心里默念:秦风,你等着,我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不会让你好过!

一场新的阴谋,又在暗处开始酝酿。李斯的构陷虽然失败,却让朝堂的局势更加复杂,赵高的介入,李斯党羽的潜在威胁,还有改苛条推广的挑战,都让讲坛站在了更显眼的位置,也面临着更多未知的困难。

但秦风、扶苏、蒙毅、墨离心里都清楚,只要他们坚持 “求实、便民、安邦” 的初心,有始皇的支持,有百姓的期待,就算前路再难,也值得走下去,因为他们做的事,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大秦的安稳,是为了千千万万佃户能吃饱饭、过好日子。

殿外的雪还在下,却好像没那么冷了。咸阳宫的烛火依旧明亮,映着殿内的青砖,也映着四人坚定的背影,像一道光,照亮了大秦民生的前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