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105章 稻收验证,亩产翻倍

初秋的江州刚醒透,晨露就像撒在梯田上的碎银,沾在稻穗尖上,被初升的太阳一照,折射出暖融融的光。最陡的那片梯田里,老陈头已经弓着腰割了半亩稻,他手里的镰刀磨得能映出人影,“唰” 地一下贴着地皮划过,一丛沉甸甸的稻穗就被拦腰截断,稻秆上的露水顺着刀刃滴在他手背上,凉丝丝的,却没让他停下动作 —— 今天是个好天气,得趁太阳没烈起来多割点。

“爷爷,等等俺!” 小石头光着脚丫子在田埂上跑,裤腿卷到膝盖,沾了不少泥点,怀里抱着个小竹筐,专捡被风吹落的稻穗。他跑得急,脚一滑差点摔进田里,老陈头赶紧伸手拉了他一把,掌心的老茧蹭得小石头胳膊有点痒。

“慢点儿跑,稻穗又不会长腿跑了。” 老陈头笑着骂了句,眼里却满是疼惜。小石头蹲下来,把刚捡的稻穗放进筐里,稻穗堆得已经冒尖,他拿起一穗数了数,米粒密密匝匝挤在一起,比去年的稻穗粗了一圈:“爷爷,这穗稻有五十六粒!去年俺数的最多才三十四粒,今年咋长这么好?”

“傻小子,这是秦大人教俺们弄的梯田啊!” 老陈头直起腰,捶了捶发酸的腰眼,指着田埂边的陶管,“你看那陶管,下雨能排水,不让稻根泡烂;还有俺们铺在田里的稻草,烂了能肥地,稻子能不长得好?” 他捡起一粒稻子,放进嘴里嚼了嚼,米香混着点甜味在嘴里散开,“今年这稻子,磨成米煮出来的饭,肯定香得能多吃两碗。”

不远处的打谷场早就是一片热闹。李二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梁上渗着汗,正推着水力打麦机的木轮 —— 这机器是墨家弟子改的,比去年的更轻巧,他一使劲,木轮 “咕噜咕噜” 转得飞快,稻穗从漏斗倒进去,麦粒顺着倾斜的竹筛滑进大竹筐,麦壳被侧面的风箱吹到旁边的草堆上,没一会儿就堆成了个毛茸茸的小山。

“李二哥,你这力气,怕是能把机器推飞喽!” 张寡妇带着几个妇人,坐在场边的石板上缝麻布口袋,手里的针线飞得快,每个口袋都缝得结结实实。她手里的口袋刚缝好,就被旁边的汉子拿去装麦粒,装得鼓鼓的,口一扎,得两个汉子搭着肩才抬得动。

李二停下手里的活,抹了把汗,声音洪亮:“俺这是高兴!去年俺家两亩坡地,收的稻子还不够俺家三口人吃半年,今年这一亩梯田,看这架势最少四十石!俺家娃以后再也不用跟着俺吃野菜粥了!”

“可不是嘛!” 旁边的王二扛着一捆稻穗过来,往打麦机旁一放,“俺家那坡地今年也种了稻,长得稀稀拉拉的,俺打算明年就改成梯田,跟着秦大人学,肯定能有好收成!”

正说着,远处的山路扬起一阵尘土,马蹄声 “哒哒” 地越来越近。打谷场上的人都直起腰往那边看,李二眯着眼:“是秦大人!还有几个穿官服的,怕是咸阳来的人!”

果然,没一会儿,秦风就领着几个人到了打谷场。他穿的布袍沾了点稻壳,显然是路上看过别的梯田。旁边跟着农官赵都尉,还有墨家弟子墨渊,墨渊手里还提着个木盒,里面装着测产用的小工具。最前面两个穿官服的,一个五十多岁,两鬓斑白,官服袖口磨得有点毛边,手里攥着一卷竹简,是朝廷派来的粮官刘大人;另一个三十出头,衣服光鲜,腰间系着锦带,眼神里带着点倨傲,是李斯的门生王主事 —— 后来百姓才知道,这次他们来,是要核实秦风奏报的 “梯田亩产四十石”,毕竟往年江州坡地最高才十五石,翻两倍多的产量,朝廷总得亲眼见才信。

“秦大人!您可算来了!” 老陈头扔下镰刀,踩着田埂往打谷场跑,手里还攥着刚割的一穗稻,稻粒蹭得他手心痒痒的,“您看这稻子,颗粒多饱满,今年肯定能收不少!”

秦风笑着接过稻穗,指尖捻起一粒放进嘴里,慢慢嚼着,米香在舌尖散开:“老陈叔,今年的稻子确实顶好。这位是刘粮官,这位是王主事,他们是来验证梯田产量的,咱们选几块有代表性的田,好好测测,让咸阳也看看咱们江州的收成到底咋样!”

刘粮官上前一步,目光扫过打谷场的麦粒堆,又翻开手里的竹简 —— 那是过去五年江州的粮产记录,上面用墨笔写得清清楚楚:“始皇二十三年,江州坡地稻亩产十三石;二十四年,十二石;二十五年,十五石……” 他抬起头,语气沉稳:“秦大人,往年江州坡地种稻,亩产最高不过十五石,最低才十石。您奏报说梯田亩产四十石,这差距太大,朝廷得核实清楚,一粒粮都不能虚。”

王主事则抱着胳膊,往打谷场的麦粒堆瞥了一眼,嘴角撇了撇:“秦大人,不是下官不信您,只是‘亩产翻倍’这话,传出去怕是有人会说您虚报邀功。毕竟这梯田刚开一年,土还没养肥,哪能一下子长这么好?说不定是您选的田块特殊,比如离水渠近,水多肥足,换块田未必能有这收成。”

这话一出,打谷场上的百姓都不乐意了。李二刚要开口反驳,墨渊先急了:“王主事这话不对!咱们江州的梯田,不管是山脚还是山顶,都埋了陶管排水,铺了稻草肥地,不是只有一块田好!你要是不信,咱们现在就去测山顶的田,保证产量也差不了多少!”

秦风赶紧拉住墨渊,冲他摇了摇头,然后转向王主事,语气平和却坚定:“王主事有疑问是应该的,毕竟事关粮产,不能马虎。这样,咱们选三块田:一块是老陈叔家的老梯田,种了一年,土已经养肥了;一块是王二家的坡地,今年还种着稻,做个对照;还有一块是张寡妇家的新梯田,刚种半年,看看新田的产量。三块田一起收割、脱粒、称重,数据不会有半点虚的,您看咋样?”

刘粮官点点头,觉得这法子公允:“就按秦大人说的办,选田、收割、称重,咱们都在场,保证公平。”

王主事没话说,只能悻悻地应着:“行,那就按秦大人的法子测。”

百姓们一听,都主动忙活起来。李二和几个汉子去扛木秤 —— 那是朝廷特制的青铜秤,秤杆有一丈长,刻着清晰的刻度,最大能称五十石,秤砣是实心青铜的,两个人抬着都费劲。张寡妇和妇人们则去准备麻布口袋,每个口袋上都缝了编号,对应三块田,免得弄混。老陈头带着小石头,去自家梯田割样本稻穗,准备给刘粮官和王主事看看稻子的品质。

没一会儿,三块田就选好了。老陈头家的老梯田在梯田群的中间,一亩地,稻穗长得最密,稻秆都被压弯了腰,风一吹,稻浪滚得像金色的海;王二家的坡地在山脚,土薄,稻秆细,稻穗也稀,看着就没精神;张寡妇家的新梯田在山顶,虽然稻秆比老梯田的稍矮,但稻穗饱满,颜色金黄,看着也不差。

“开始收割!” 刘粮官一声令下,百姓们拿着镰刀下田,墨家弟子则推着三台小型脱粒机跟在后面 —— 这脱粒机是墨渊特意改的,比水力打麦机小,适合小块田作业,只要两个人推着就能走,脱粒速度还快。

老陈头割稻的手法最熟练,镰刀贴着稻秆根部,一拉就是一束,稻穗整齐地堆在田埂上,不一会儿就堆了个小堆。小石头跟在后面,把散落的稻穗捡起来,放进小竹筐,偶尔还会停下来,对着稻穗数米粒,嘴里小声念叨:“五十六、五十七……”

墨渊和秦风则在田边量面积,用绳子把三块田的边界标好,确保都是标准的一亩地,免得量错了影响产量计算。刘粮官拿着竹简,在旁边记录:“老梯田,一亩,收割开始时间,辰时三刻;坡地,一亩,辰时四刻;新梯田,一亩,辰时四刻。” 王主事则在旁边转悠,时不时蹲下来看看稻根,想找出点 “毛病”,比如稻根不壮实之类的,可看了半天,稻根都长得白白胖胖的,没一点问题。

太阳升到头顶时,三块田的稻子终于收割完了,全部运到打谷场脱粒。脱粒机 “嗡嗡” 地转着,麦粒顺着竹筛往下掉,声音听得人心里踏实。刘粮官让人把三块田的麦粒分别装进编号的口袋,然后亲自封袋,在封口处盖了自己的印鉴,防止有人调换。

“先称坡地的。” 刘粮官让人把王二家的麦粒抬到秤上。两个汉子吃力地把口袋抬到秤钩上,木秤的秤杆慢慢往上抬,刘粮官亲自扶着秤杆,让手下慢慢移动秤砣。打谷场上静得能听见风吹麦壳的声音,王二攥着衣角,紧张得咽了咽口水 —— 他知道自己家的坡地产量不高,可还是盼着能多收点。

当秤砣滑到 “十五石” 的刻度时,秤杆终于平了。刘粮官在竹简上记:“坡地一亩,实收稻十五石,与往年最高产量持平。” 王二松了口气,虽然不高,但也没减产,他挠了挠头:“还是不如梯田,明年俺肯定改!”

接下来是张寡妇家的新梯田。麦粒口袋刚抬起来,就明显比坡地的沉,两个汉子脸都憋红了才抬到秤钩上。木秤的秤杆一开始就压得很低,秤砣飞快地往后滑,滑过 “三十石” 时,还在往后,王主事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往前凑了凑,好像想看出秤杆是不是歪了。

“三十五石!” 刘粮官的声音提高了些,手里的笔顿了一下,在竹简上重重画了个圈,“新梯田一亩,实收稻三十五石!比坡地高一倍还多!”

张寡妇手里的针线 “啪” 地掉在地上,她捂着嘴,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声音哽咽:“三十五石…… 俺家去年两亩坡地才收二十五石,今年这一亩就够俺家吃一年了…… 秦大人,俺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旁边的妇人拍着她的背安慰,自己眼里也闪着泪 —— 她们都知道张寡妇的苦,男人腿伤,家里全靠她一个人,这下终于熬出头了。

最后是老陈头家的老梯田。当编号 “一” 的口袋被抬到秤上时,打谷场上的百姓都屏住了呼吸,老陈头的手紧紧攥着镰刀,指节都泛了白,小石头也忘了数稻穗,眼睛死死盯着秤杆。木秤的秤杆 “咚” 地往下一沉,秤钩都发出了轻微的响声,刘粮官赶紧扶稳秤杆,手下慢慢移动秤砣,秤砣滑过 “四十石” 时,老陈头的呼吸都停了,直到秤砣滑到 “四十二石”,秤杆才稳稳地平了。

“老梯田一亩,实收稻四十二石!” 刘粮官的声音都有点颤,手里的竹简差点掉在地上,他反复看了看秤杆,又看了看口袋上的印鉴,确认没错后,大声说,“比往年坡地亩产翻了近三倍!秦大人,您这梯田技术,真是神了!”

打谷场上瞬间爆发出欢呼声!李二一把抱起旁边的小石头,举得高高的:“四十二石!俺们江州也能种出这么好的稻子!” 百姓们互相击掌,有的甚至抱起麦粒往天上抛,金黄的麦粒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地金豆子,阳光一照,晃得人眼睛都亮。老陈头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笑,眼泪顺着脸上的皱纹往下流,滴在手里的稻穗上。

王主事的脸却白了,他搓了搓手,走到刘粮官身边,小声说:“刘大人,会不会是这田离水渠太近,浇水方便,所以才高产?要不咱们再测块远点儿的田?比如山那边的李家坳,那边的梯田离水渠远,说不定产量就没这么高了。”

没等刘粮官开口,秦风就笑着走过来:“王主事要是觉得不放心,咱们现在就去李家坳,那边有十多亩梯田,咱们随便选三块测,保证每块地的产量都在三十五石以上。赵都尉,你去叫几个百姓,咱们现在就走?”

赵都尉刚要应声,打谷场上的百姓就先喊了起来:“去!俺们陪你们去!让你们看看,咱们江州的梯田,不管离水渠近不近,都高产!” “对!俺家就在李家坳,俺带你们去!”

王主事被噎得说不出话,手心里都出了汗,他赶紧摆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刘大人测的这三块地已经很有代表性了,下官只是随口一问,随口一问……”

墨渊这时走上前,手里拿着一卷《泛胜之书》的抄本,这是他特意从工坊带来的,上面还画着区田法的示意图。他翻开抄本,指着其中一段对刘粮官和王主事说:“刘大人,王主事,梯田能高产,不是靠运气,是有农法依据的。《泛胜之书》里说:‘区田法者,深耕易耨,深尺阔尺,亩种两千株,多施肥,勤浇水,故亩产可倍。’ 咱们江州的梯田,就是在区田法的基础上改的 —— 南方黏土保水性强,所以把坑深从一尺改成六寸,避免积水烂根;又在坑底铺了三寸晒干的碎稻草,稻草烂了就是肥料,正好对应‘多施肥’;田埂边埋了陶管,下雨能排水,天旱能浇水,就是‘勤浇水’的改良。”

他又指着抄本上的示意图,上面画着区田坑、稻草、陶管的位置:“您看,这是咱们的梯田剖面图,每一步都照着典籍的道理来,再结合江州的水土调整,产量自然就上去了。之前王主事说‘土没养肥’,其实这稻草就是最好的肥,比官府发的粪肥还管用,百姓自己就能弄,不用花国库的钱。”

刘粮官接过《泛胜之书》,仔细翻看着,时不时点头:“原来如此!秦大人和墨渊先生不仅懂典籍,还能因地制宜改良,真是难得!下官之前还担心是虚报,现在看来,这产量实打实,没半点水分!下官回去后,一定把这数据和改良的农法如实奏报陛下,让陛下也高兴高兴!”

正说着,远处又传来一阵马蹄声,这次的马蹄声更急,尘土也更大。打谷场上的人都抬头看,只见一个使者骑着快马,后面跟着几辆马车,马车上插着扶苏公子的旗号 —— 是扶苏派来的人!

使者翻身下马,手里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帛书,快步走到秦风面前:“秦大人!扶苏公子有令!陛下听闻江州梯田初获成效,甚为欣慰,特命公子调拨稻种五千石、改良农具百套,送抵江州;若产量验证属实,即刻拨银二十万,令大人在南郡、九江郡续开梯田;同时,调江州新收稻五万石,支援北方边防,解粮草之急!”

使者的话刚说完,打谷场上的欢呼声又响了起来,比之前更热闹!李二拍着大腿说:“支援边防!让李斯看看,咱们南方的梯田不是‘耗钱’,是‘生钱’!之前说暂缓推广,真是错了!” 张寡妇擦了擦眼泪,笑着说:“俺家今年收的稻,也能帮着守边防,俺也为大秦出份力了!”

刘粮官听了也高兴:“太好了!北方边防正缺粮,江州这五万石稻真是及时雨!这样一来,农事和边防都不耽误,真是两全其美!”

王主事站在旁边,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后只能走到秦风面前,尴尬地拱了拱手:“秦大人,是下官之前见识短浅,误会了大人的良苦用心。这梯田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下官回去后,一定向李丞相如实禀报,绝不敢隐瞒半点实情。”

秦风笑着点头:“王主事客气了,有疑问是应该的,毕竟咱们都是为了大秦的百姓和朝廷。以后推广梯田,还需要朝廷多支持,也需要王主事多帮忙。”

夕阳西下时,打谷场上的麦粒已经全部装袋,堆成了一座小山。百姓们杀了自家养的土鸡,在打谷场中间架起了大锅,煮着新收的米饭,米香飘得老远。老陈头端着一碗刚煮好的米饭,递给刘粮官:“刘大人,您尝尝这新米,香得很!” 刘粮官接过碗,尝了一口,米软糯香甜,比咸阳的御膳米还好吃,他连连点头:“好吃!好吃!江州的梯田,真是种出了好稻子!”

秦风站在打谷场边,望着远处的梯田,夕阳把梯田染成了金色,一层叠一层,像铺在山上的金毯子。墨渊走过来,递给他一卷新画的图纸:“秦大人,这是俺们画的‘陡坡梯田设计图’,能在三十度的坡上开梯田,用的是双层陶管排水,明年咱们就能在更陡的山上开田,让更多百姓有田种!”

秦风接过图纸,指尖拂过上面的线条,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这次稻收验证,不仅证明了梯田的价值,还打破了之前的阻碍,明年南方的农事,终于能顺利推广了。

而此时的咸阳,李斯正坐在丞相府的书房里,手里拿着王主事发来的急报,上面写着 “江州梯田实测亩产四十二石,朝廷已拨银续推,调稻支援边防”。李斯手里的竹简 “啪” 地掉在地上,他盯着急报上的 “四十二石”,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 他没想到,这梯田真的能种出这么好的稻子,之前的阻挠,终究还是落了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