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100章 农书整理,传于后世

初冬的咸阳被一场绵密的雪裹得温柔,雪花落在墨家工坊的青瓦上,没一会儿就积起薄薄一层,像给屋顶盖了张半透明的素纱。工坊的木门挂着厚厚的棉帘,掀开时会带出一股暖烘烘的气,里面炭盆里的枣木炭烧得正旺,“噼啪” 声里溅出的火星子,落在铺着粗麻布的案几上,又被墨家弟子小墨飞快地用竹片拂去。

案几占了工坊大半空间,上面堆得满是竹简,有的用麻绳捆着,有的散摊着,还压着几块镇纸。最左边是《泛胜之书》的残卷,边角有些磨损,是秦风从河东郡农官手里借来的;中间是各地送来的农事记录,河东郡的记录上沾着麦壳,南郡的带着点泥点,北地郡的则裹着细沙;右边是墨家弟子画的草图,有水力打麦机的结构图,有区田坑的剖面图,还有陶管排水的示意图,铅笔(墨家自制的炭笔)线条上还留着修改的痕迹。

秦风蹲在案几旁,手里捏着一卷《泛胜之书》,眉头微微皱着,指腹反复摩挲着 “区田法,坑深一尺,宽一尺,亩种两千株” 那行字。他身后的墨渊正坐在矮凳上,用小刀细细修着一支新做的毛笔,笔杆是枣木的,握在手里趁手,笔尖蘸了点松烟墨,在空白竹简上试了试,写出的字粗细均匀:“还在琢磨这行字?是觉得株数不对,还是坑的尺寸有问题?”

“尺寸和株数都太笼统了。” 秦风把竹简递过去,声音里带着点焦虑,“你看,上个月去北地郡,李都尉说沙质土挖一尺深,坑会塌,百姓得铺麦秸防塌,最后实际坑深只剩七寸;南郡的周粮官又说,黏土挖一尺深,下雨后积水排不出去,麦根会烂,他们得在坑底埋半尺陶管,坑深实际成了一尺五。要是后世只照着书里的‘一尺’挖,北地的麦子会塌坑,南郡的会烂根,这不就误事了?”

小墨抱着一卷河东郡的农事记录凑过来,竹简上的字是用红笔和黑笔写的,红笔标着 “重点”:“秦大人,我昨天抄这份记录时,见里面写着王老汉的法子 —— 他种麦时,沙土地坑深八寸,铺麦秸三寸,麦秸要碎,不然扎根;黏土地坑深六寸,埋陶管的时候要斜着放,一头高一头低,水才能流走;咱们河东的壤土最省心,挖一尺深正好,不用改。这些细节要是不写进农书,后世谁知道还有这么多门道?”

工坊的棉帘 “哗啦” 一声被掀开,扶苏裹着件厚布袍走进来,肩上沾了点雪,他跺了跺脚上的雪,走到炭盆边烤手,哈出的白气很快消散:“老远就听见你们讨论,我在宫门口遇见内侍,说父皇也想来看看,让我先过来打个招呼。” 他拿起案几上的草图,是水力打麦机的,“这图改得怎么样了?上次李二说,原来的脚踏板太短,个子矮的人踩着费劲,改了吗?”

“改了!” 小墨赶紧点头,指着图上的脚踏板,“加长了三寸,还加了个木垫,踩着不硌脚。李二还说,石碾的齿要刻得密点,这样脱粒更干净,我们也改了,你看这里 ——”

秦风看着扶苏手里的草图,心里踏实了些:“现在的问题是,光靠咱们翻典籍、画草图不够。百姓手里有很多‘老法子’,比如王老汉辨麦种的诀窍,李二看稻苗缺水的经验,这些都是典籍里没有的,却最实用。我想,得派弟子去各郡,把这些‘活经验’都征集上来,编进农书里,不然这书就成了‘死书’。”

扶苏刚要接话,就听见工坊外传来马蹄声,是始皇的内侍来了,传话说始皇已经到了工坊门口。众人赶紧把竹简归拢整齐,小墨又往炭盆里添了两块新炭,墨渊则把画好的草图摆到最显眼的位置。

始皇走进来,穿着件浅灰色的布袍,比朝服轻便,领口没系玉带,只拴了根素色麻绳,手里还拿着一卷竹简 —— 是李斯在南郡写的《农事杂记》,封皮上沾了点墨渍。“朕听说你们整理农书,卡在了‘不实用’上?” 他走到案几旁,拿起《泛胜之书》翻了翻,手指停在 “芒种浇水” 那行字上,“朕当年在邯郸,见农户种麦,芒种浇水从不选中午,都说‘中午水烫,麦根会熟’,要在清晨或傍晚浇,这点书里没写吧?”

“陛下说得太对了!” 秦风眼睛一亮,赶紧拿出一卷空白竹简,“南郡的李二也说,水稻浇水要看叶子,叶子卷了就浇,没卷不用浇,浇多了反而长不好;北地的百姓则说,沙土地浇水要勤,三天一次,黏土地一周一次就行。这些都是百姓摸出来的规矩,典籍里一句没提。”

始皇把《农事杂记》放在案几上,指着里面的一段:“李斯这书里写了南郡水稻的‘三不插’——‘雨天不插、正午不插、苗弱不插’,还有百姓怎么用草木灰防虫害,这些都能用。” 他抬头看向秦风,语气坚定,“朕给你调十辆马车,二十个护卫,再下旨给各郡太守,让他们亲自陪同你去征集,不管是老农户的笔记,还是口传的法子,只要有用,都要记下来。这农书,要让后世的人拿着就能种,不能只摆个样子。”

有了始皇的支持,秦风第二天就组队出发了。第一站是河东郡王家坳,马车刚到村口,就看见王老汉在自家的区田坑边忙活 —— 冬天虽不种麦,他却把去年的麦秸碎成小段,往坑底铺,每铺三寸就撒一层羊粪,动作熟练得很。

“秦大人!你咋来了?” 王老汉看见秦风,手里的锄头 “当啷” 掉在地上,快步迎上来,袖口沾着的泥点蹭到了秦风的布袍,他赶紧用袖子擦,却越擦越脏,“俺这几天还琢磨着,啥时候去咸阳给你送俺的‘节气表’呢!”

秦风跟着王老汉往他家走,院子里晒着几串麦秸,编成了粟穗、麦穗的样子,每串麦秸上都系着小布条,有的写着 “清明种粟”,有的画着个小太阳,旁边标着 “辰时浇麦”。“俺不认字,就跟小墨学了画,” 王老汉指着 “太阳布条”,笑得露出豁牙,“这个是说,浇麦要在辰时,就是太阳刚出来那会儿,水不凉不烫,麦子长得快。去年俺按这个浇,麦子比别家的壮实,收的时候多了六斗!”

他又拖出一个旧木箱,里面装着用了几十年的农具:一把弧形锄头,锄刃磨得发亮,柄上有深深的握痕;一个木勺,勺底刻着 “五升” 的印记;还有几块碎磨盘,上面留着磨麦的纹路。“这锄头是俺爹传下来的,” 王老汉摸着锄头柄,眼神软下来,“俺爹说,锄刃要磨成弧形,挖区田坑时不会把土往两边溅,省力气;这木勺是量麦种的,每次种麦,俺都用它量,一亩地正好两升种,不多不少,种密了麦子长不开,种稀了浪费地。”

秦风让小墨把这些都记下来,小墨一边用炭笔在竹简上画锄头的样子,一边问:“王伯,沙土地种粟,坑深多少合适?书里说一尺,你之前说八寸,要不要再试试?”

“不用试!” 王老汉拍着胸脯,“俺种了四十年地,沙土地挖一尺,下雨后会塌,铺了麦秸也没用,八寸正好;黏土挖六寸,多了积水;壤土一尺,不多不少。你记的时候,一定要写清楚‘啥土挖啥坑’,别让后世的人走弯路。”

第二站是北地郡,这里多是沙质土,风一吹就起沙,农官张都尉正带着百姓在麦田边修沙障。“秦大人,你可来了!” 张都尉拉着秦风走到沙障前,这沙障是用麦秸和树枝编的,有一人多高,“去年春天风沙大,把刚种的粟苗都吹枯了,百姓们琢磨出个法子 —— 春分前后修沙障,每隔三丈修一道,沙障要斜着挡风,还在沙障旁边种沙棘,沙棘的根能固沙,今年粟苗就没被吹坏。”

他还拿出一卷记录,上面写着 “防沙三步骤”:“第一步,秋收后把麦秸留在田里,别烧掉,能挡冬沙;第二步,春分修沙障,种沙棘;第三步,粟苗长到三寸高时,在根部培土,防止被沙埋。这些法子,《泛胜之书》里没提,都是百姓吃了亏才想出来的。”

第三站是南郡江陵县,李二正在水田边修陶管,见秦风来,他扛着陶管就跑过来,陶管上还沾着泥:“秦大人,你看俺们改的陶管!原来的陶管是直的,埋在田里容易堵,俺们把它改成了‘弯脖’,一头高一头低,水顺着弯脖流,再也不堵了!” 他拉着秦风走到水田边,田里埋着几根陶管,露出的部分有个小弯,“你看,下雨时,水从高的一头进,低的一头出,黏土里的水很快就排干了,稻根不会烂。”

李二还拿出一块木板,上面用炭笔画着水力打麦机的结构图,线条歪歪扭扭,却标得很清楚:“原来的打麦机,石碾重,脚踏板短,俺们村的老阿婆踩不动,俺就把石碾改小了一半,用空心的,还把脚踏板加长了四寸,加了个木踏板,现在老阿婆都能踩动,一天能打三石麦,比原来多了一石!”

秦风把这些经验都记下来,回到咸阳时,已经是腊月中旬。工坊里的竹简堆得更高了,墨渊和扶苏已经把收集来的内容按 “技术、节气、制度、应急” 分了类,就等秦风回来细化。

沙质土(北地郡、云中郡):区田坑深八寸,宽一尺,坑底铺碎麦秸三寸,拌羊粪五升,亩种一千八百株(比壤土少两百株,防止过密缺水);浇水要勤,三天一次,清晨浇,每次浇半桶(用木勺量,五升桶)。

黏质土(南郡、九江郡):区田坑深六寸,宽一尺,坑底埋弯脖陶管半尺,陶管间距三尺,亩种两千株;浇水一周一次,傍晚浇,每次浇一桶,避免积水。

壤质土(河东郡、关中郡):区田坑深一尺,宽一尺,坑底铺麦秸一寸,拌腐熟秸秆,亩种两千株;浇水五天一次,辰时浇,每次浇六升。

还收录了农具改良,详细画了水力打麦机的结构图:“木架高六尺,脚踏板长三尺,宽五寸,木垫厚一寸;石碾空心,直径一尺,齿密三寸,每齿深半寸;下方设竹筛,筛孔半寸,脱粒后直接筛去麦壳,一日可打三石麦。” 旁边还附了李二的话:“石碾空心省材料,齿密脱粒净,脚踏板长省力气。”

小麦节气歌:“白露种麦,霜降盖土,清明浇水,芒种施肥(草木灰每亩五石),夏至收割,晒干入仓。”

粟节气歌:“清明浸种,谷雨播种,芒种除草,小暑施肥,立秋收割,留种选沉底(水选,浮起的空壳扔掉)。”

水稻节气歌:“春分浸种,清明育苗,谷雨插秧(雨天不插、正午不插、苗弱不插),芒种排水,立秋收割,稻草还田。”

王老汉的麦秸节气表则画成了图:麦秸编的 “太阳” 代表辰时浇水,“小雨” 代表雨天不插秧,“麦堆” 代表收割,旁边标着百姓的话:“记不住字,就看麦秸样,一看就懂。”

《秦律?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敢毒鱼鳖,置穽罔(网),到七月而纵之。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翻译:春天二月,不准砍伐山林树木,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天,不准烧草做肥料,不准采刚发芽的植物,不准捉幼兽、鸟蛋,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到七月才解除禁令。百姓住在田舍的,不准酿酒,田啬夫和部佐要严格禁止,有违反的人要治罪。)

《秦律?仓律》:“入禾稼、刍稿,辄为庋籍,上内史。刍稿各万石一积,咸阳二万石一积,其出入、增积及效如禾。禾、刍稿积索(索)出日,上赢不备县廷。”(翻译:收纳谷物和刍稿,要立即登记入册,上报内史。刍稿每一万石为一积,咸阳每二万石为一积,它们的出入、增减和核验都和谷物一样。谷物、刍稿从堆积处取出时,要把多余或不足的数量上报县廷。)

《秦律?徭律》:“兴徒以攻伐守城,若有亡失、断足、死之,以其起时日补缮之,勿征旁戍。徭役不得逾时,不得征老弱(六十以上、十五以下为老弱),违者偿日薪三倍(日薪为两升麦),郡官知情不报者,降职一级。”

农官考核:“亩产达七石以上,赏粟五百石;亩产五石至七石,无赏无罚;亩产五石以下,罚俸半年,降职一级;若有造假,革职流放。百姓可监督,发现农官造假,上报郡府,查实后赏麦十石。”

防涝:南郡陶管排水法(弯脖陶管,间距三尺,埋深半尺)、河东郡挖沟法(涝时挖宽一尺、深一尺的沟,沟间距五尺,水排入沟渠);灾年补种:选择早熟麦种(如 “早麦三号”),补种时间不晚于芒种后十日,补种时坑深五寸,浇足水。

防沙:北地郡沙障法(麦秸留田、春分修沙障种沙棘、根部培土);风沙后补救:粟苗被沙埋,扒开沙至苗尖,浇少量水,三天一次,直至恢复。

防虫害:百姓草木灰法(麦种拌草木灰,比例 1:5,防虫蛀;苗长三寸时,撒草木灰于根部,防蚜虫);发现虫害,及时拔除病株,深埋(埋深三尺,防止扩散),周边撒石灰(墨家工坊烧制的生石灰,每亩五斗)。

整理过程中,始皇常来工坊,有时会蹲在案几旁,和秦风一起修改。有一次,他看到应急篇里没有 “防霜” 的内容,就说:“朕在陇西见过,霜降前要给粟苗盖麦秸,一尺厚,能防霜冻,你们加上。” 扶苏则提议在制度篇加 “百姓反馈通道”:“百姓发现农书里的法子不管用,或者有更好的法子,能直接上报郡府,郡府再报给农事监察司,这样农书才能一直改,一直有用。”

腊月廿八那天,农书终于整理完,秦风给它取名《大秦农要》。始皇亲自作序,用朱笔写在最前面,字里行间满是郑重:“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大秦扫**,定天下,非为穷兵黩武,实为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今辑《大秦农要》,录百姓之智、典籍之要、律法之规,传于后世。愿子子孙孙,皆习农法,皆务农事,皆得温饱,大秦之基,永固于此。”

除夕那天,咸阳城张灯结彩,始皇下令,让工匠用最好的楠竹做竹简,批量抄写《大秦农要》,每个郡发十卷,农官人手一卷,还要在各郡市集立石碑,刻上农书里的核心内容 ,区田法的土壤调整、节气歌、防虫害的草木灰法,让不识字的百姓也能照着做。

王老汉和李二也从郡里赶来,捧着新抄的《大秦农要》,手都在抖。王老汉摸着竹简上的字,又摸了摸自己编的麦秸节气表,眼泪掉在竹简上:“俺爹当年教俺种麦,就靠嘴说,俺怕忘了,就编麦秸;现在好了,有这本书,俺孙子、重孙子都能照着种,再也不怕忘了!”

李二翻到水力打麦机那一页,指着图对小墨说:“你画得真像!俺回去就照着这个,给邻村也做一台,让他们也能快收麦!”

秦风站在工坊门口,看着百姓们围着农书热闹的样子,雪花落在他的肩上,他却不觉得冷。墨渊走过来,递给她一卷《大秦农要》的抄本,竹简用红绳捆着,是用最好的楠竹做的:“这是给你的,留着。以后不管过多少年,只要这本书还在,大秦的农法就不会丢,百姓就不会饿肚子。”

始皇走到秦风身边,望着远处的粮库,粮库的屋顶积着雪,却透着安稳。他拍了拍秦风的肩膀,声音比雪花还温柔:“你做的这件事,比修长城、造兵马俑都重要。长城能挡外敌,兵马俑能显国威,但这本书,能养百姓。百姓吃饱了,大秦才能长久。朕要让《大秦农要》传下去,传到后世,让他们知道,大秦不仅有铁血的军队,还有踏实种庄稼的百姓,有想让百姓吃饱的心意。”

雪还在下,大朵大朵的,落在《大秦农要》的竹简上,落在百姓的笑脸上,落在咸阳城的每一个角落。秦风握着手里的农书,仿佛看到了百年后、千年后,有农户捧着这本书,在沙土地里铺麦秸种粟,在黏土地里埋陶管种稻,在霜降前给苗盖麦秸;看到他们丰收时,捧着金黄的麦穗,笑着说 “这是大秦的农法,好用”;看到粮库里堆满了粮食,孩子们围着麦堆跑,再也没有饿肚子的人。

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是始皇的心愿,是扶苏的期盼,是墨家的努力,也是所有大秦百姓的梦想,不是留下一时的功业,而是留下一根 “根”,一根扎在土地里、扎在百姓生活里的根,让大秦的农法,让大秦想让百姓吃饱的心意,永远传下去,养一代又一代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