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鬼才汪臧海 > 璞玉初琢:道基初立

鬼才汪臧海 璞玉初琢:道基初立

作者:潜龙在渊游龙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07:44:58

自那日水潭边关于“势”的启蒙后,墨天工对汪臧海的教导,开始从无意识的浸润,转向了更有针对性的引导。他并未立刻搬出浩如烟海的典籍或繁复深奥的公式,而是将天地自然、苑内万物,都化作了最生动的教材。

五岁生辰刚过不久的一个清晨,墨天工将汪臧海带到天工苑最高的一处观景平台。平台位于穹顶边缘,视野极佳,能俯瞰苑内大部分景致,也能透过特殊的水晶穹顶,望见外面连绵的群山与广阔的天空。

“臧海,你看。”墨天工指着下方依山势而建的亭台楼阁、蜿蜒的廊桥、流淌的溪水与瀑布,“这苑内一切,看似依循山势自然而成,实则每一处建筑的位置,每一条路径的走向,甚至每一株重要草木的种植,都非随意为之。”

汪臧海顺着师父的手指看去,他平日里在此玩耍奔跑,只觉得处处有趣,路径便捷,此刻经师父一提,凝神细观,果然发现了一些不同。那些建筑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隐隐形成某种聚拢的态势,围绕着中心的水潭与瀑布。廊桥的曲折,似乎总在避开某些特定的岩石或树木,又或者是为了连接某些看似不必要连接的点。

“请师父指点。”小家伙仰起头,眼神专注。

墨天工颔首,随手捡起几颗石子,在平台的石面上摆放起来。“世间万物,皆有其‘气’。山有山气,水有水气,人有人气。这‘气’,可理解为生机、能量、或运势的流动。风水之术,究其根本,便是‘察气’、‘导气’、‘聚气’、‘藏气’之法。”

他一边说,一边用石子摆出一个简单的图案,代表群山环抱,中间放了一颗稍大的石子。“你看,若将居所建于此处,三面环山,一面开口,如同人之坐椅,后有靠,前有余地。山体可阻挡恶风(煞气),开口可纳吉气(如阳光、和风、活水),这便是最简单的‘藏风聚气’之理,亦是阳宅风水之基。”

他又移动几颗石子,改变“山势”,形成一个狭窄的通道,正对那颗“居所”石子。“但若开口处,正对一条直冲而来的狭长道路、河道,或两座山之间的缝隙,则吉气难入,反而形成‘风煞’或‘路煞’,直冲居所,便为不吉。”

汪臧海听得似懂非懂,但目光紧紧盯着石子的摆放,小脑袋努力理解着这些抽象的概念。他忽然指向苑内那座引入瀑布的岩壁,问道:“师父,那瀑布的水‘气’很冲,为什么水潭边的屋子(指墨天工平日静修的木屋)却感觉最舒服?”

墨天工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孩子观察力确实敏锐。“问得好。瀑布之水,其势猛,其气寒,若直冲屋宅,便是‘水煞’,主阴寒伤病。但你可见那瀑布落下之处,并非直接冲击岩壁,而是先落于一突出巨石,水花飞溅,势能已缓,再落入下方深潭?且水潭并非死水,有暗渠引走,亦有活水注入。这便如同……”他略一沉吟,打了个比方,“如同一位暴躁的将军,先令其捶打沙包泄去火气,再引入营帐议事,便不至于冲撞主帅。此乃‘化煞为权’,将那凶猛水气,通过缓冲、流转,转化为滋养苑内生灵的活力和灵韵。那木屋位于水潭侧方,既得水气滋养,又避其直冲,故而感觉舒适。”

汪臧海恍然大悟,小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他再看向苑内的布局,感觉一切都不同了。那些蜿蜒的路径,似乎是在引导着某种看不见的“气流”;那些建筑的错落,仿佛是在编织一张无形的“气网”。原来,这整座天工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精妙的风水局!

自此,汪臧海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多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他不再仅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是开始尝试去“感受”山水的“气息”,去揣摩建筑与自然之间那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水潭边,一坐就是半天,感受着水汽的流动,阳光的偏移,甚至闭上眼睛,去倾听风穿过不同形状的孔洞时发出的细微声响差异。

墨天工并不打扰他这种看似“发呆”的行为,反而时常在他若有所思时,看似随意地提点一两句关键。

“气遇圆则柔,遇尖则锐。”

“木主生发,其气向上;金主肃杀,其气内敛。”

“光影移动,亦是‘气’之流转,午时阳气最盛,子时阴气最隆。”

这些话语如同种子,播撒在汪臧海日益开阔的心田之中。

在接触风水的同时,墨天工也开始让汪臧海接触最基础的机关原理。他给汪臧海的第一个“玩具”,是一个结构极其精巧的“九连环”。这并非凡俗市井中常见的铁环,而是用某种轻韧的木材和金属丝制成,环环相扣,结构更加繁复多变。

“此物可锻炼你手指的灵巧,亦可磨练你的耐心与逻辑。”墨天工将九连环交给汪臧海时,只说了这一句,并未告知解法。

汪臧海起初觉得有趣,但很快便被其复杂的结构难住。他试图用蛮力拉扯,却发现环与环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越拉越乱。他烦躁起来,小脸憋得通红,几乎要将这恼人的东西摔掉。

这时,青鸾正好从旁经过,看到他那副气急败坏的模样,清冷的眸子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欲速则不达。观察它们的连接之处,而非只看整体。”

汪臧海一愣,停下动作,仔细看去。他不再试图一口气解开所有环,而是专注于最外层的一个环,观察它是如何与内层环扣连接的。他发现,只要找到那个关键的、可以移动的节点,按照特定的顺序推动、旋转、穿过……“咔哒”一声轻响,第一个环竟然真的被解开了!

他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抬头想向青鸾道谢,却发现师姐早已不见踪影。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汪臧海沉下心来,开始了一个环一个环的攻坚。这个过程极其枯燥,需要反复尝试、观察、推理,有时一个环节卡住,可能一整天都毫无进展。他的小手指时常被金属丝勒出红痕,但他却乐此不疲。每当解开一个环,他都能感受到一种智力上的纯粹愉悦,以及对自己双手掌控力提升的满足。

当他终于将最后一个环从复杂的结构中取出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他捧着那堆散开的零件,兴奋地跑去向墨天工展示。

墨天工看着徒弟亮晶晶的眼睛和虽然疲惫却充满成就感的笑脸,微微点头:“不错。可知其中关窍?”

汪臧海用力点头:“知道了!不能硬来,要找到‘机括’所在,顺势而为!顺序很重要,一步错,后面就全乱了!”

“机括……顺势……顺序……”墨天工重复着这几个词,意味深长地说,“这不仅是解开九连环的关窍,亦是世间绝大多数机关,乃至处理许多复杂事物的通用之理。记住这种感觉。”

除了风水和机关,墨天工也开始传授汪臧海最基础的吐纳法门和强身健体的拳脚动作。用他的话说:“欲穷天地之理,需先强健其体魄,澄澈其心神。皮囊不固,神魂何依?”

那吐纳法门看似简单,只是调整呼吸的节奏与深浅,引导气息在体内按照特定路线流转。但汪臧海很快发现,当他按照法门静坐吐纳时,不仅能更快地消除疲劳,精神变得格外清明,甚至连带着对周围“气”的感知,也似乎变得更加敏锐了一些。他左胸口那片胎记,在深度吐纳时,偶尔会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如同温泉流淌般的暖意,让他感觉格外舒适。

至于那些拳脚动作,更是辛苦。蹲马步,站桩,练习最基本的出拳、踢腿,日复一日,枯燥无比。汪臧海毕竟年幼,有时也会偷懒耍滑。负责监督他的,往往是明月。明月性格憨直,一丝不苟,见小师弟动作不到位,便会板着脸,亲自示范,直到汪臧海做得标准为止。汪臧海起初有些怕这个黑壮严肃的师兄,但时间久了,也知道师兄是为他好,便也咬牙坚持下来。

时光就在这充实而规律的学习中悄然流逝。汪臧海六岁了。

他对天工苑的了解日益加深,甚至能指出某些角落因为杂物堆积,可能阻碍了“气”的流通。他解开的机关锁具越来越复杂,甚至能模仿着用木块和竹签,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小机关,比如一个触动机关就会弹起的小木鸟。

这一日,墨天工将他叫到书房。这间书房藏书并非竹简帛书,而大多是各种材质的皮卷、骨片,甚至还有一些铭刻着奇异符号的金属板,充满了古老的气息。

墨天工从书架的深处,取出一卷颜色暗沉、触手冰凉的非皮非帛的卷轴,在桌案上缓缓铺开。

卷轴上,并非文字,而是一幅庞大而精密的星图。星辰以银线勾勒,星河如带,各种星官标注着古老的名称,其复杂与精细程度,远超汪臧海平日透过穹顶所见的星空。

“此为《甘石星经》残卷所附星图,”墨天工的声音带着一丝肃穆,“其上所载,乃上古先贤观测之星宿分野、运行轨迹与天地对应之关系。今日,为师便传你‘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之基,此乃观星望气、推算天机之始。”

他指着星图中央一片密集的星域:“此乃‘紫微垣’,为天帝所居,对应人间帝王……”又指向东西南北四方,“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此为‘四象’,镇守四方……”再细分解说每一象所辖的七宿……

汪臧海仰着小脸,看得目眩神迷。他感觉这幅星图仿佛活了过来,那些冰冷的星辰符号,与他体内那股自胎记处隐隐流动的暖意,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妙的共鸣。当墨天工讲解到北方玄武七宿中的“斗宿”时,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左胸的胎记,那形状……似乎与星图中“斗宿”的某部分排列,有几分模糊的神似?

他不敢确定,也没有立刻问出口,只是将这个模糊的感觉,深深记在了心里。

墨天工注意到了他细微的动作,眼中精光一闪,却并未点破,只是继续沉稳地讲解着星官与地域、人事的对应关系。

窗外(穹顶模拟的天光),日影渐斜。书房内,一老一少,对着古老的星图,一个谆谆教导,一个如饥似渴。知识的薪火,在这一刻,跨越了漫长的时空,悄然传递。

汪臧海的道基,正在这日复一日的聆听、观察、思考和实践中,一点点牢固地奠定。山腹之外的天下,正经历着元末烽烟四起、豪杰逐鹿的剧变,而在这片与世隔绝的秘境里,一个未来将搅动风云的鬼才,正悄然成长,等待着属于他的时代来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