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鬼才汪臧海 > 帕米尔星霜:绝域行

鬼才汪臧海 帕米尔星霜:绝域行

作者:潜龙在渊游龙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07:44:58

与库塔孜部落的分别,带着雪水的清冷与未散的硝烟气息。塔克和巴特尔带领的护送小队,如同沉默的雪山岩羊,引领着汪臧海六人(原七人,鹰栖崖又损一人)沿着一条几乎被冰雪完全覆盖的兽径,向西南方向艰难跋涉。回望那片庇护了他们数日的隐秘谷地,只见慕士塔格峰巨大的山体在晨曦中泛着冷冽的圣洁光芒,如同沉默的守护神,将纷扰与危险暂时隔绝。

“这条‘野羊道’,只有最老的猎人和山灵才知道。”塔克用生硬的突厥语混合着手势对汪臧海说道,“穿过前面那个冰隘口,就出了圣山直接庇护的范围。再往西南,是‘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那里的风像刀子,天像铅块,你们……要小心。”

他口中的“冰隘口”,是一道横亘在两座雪峰之间的、如同被巨斧劈开的狭窄缝隙,两侧是万载不化的蓝色冰川,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冰裂缝隐约可见。寒风从隘口呼啸而过,发出鬼哭般的尖啸,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脸上如同砂砾。塔克和巴特尔将他们送至隘口前,便不再前行。巴特尔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皮囊塞给汪臧海,里面是混合了盐和某种草药粉的肉干,“路上……吃。”少年的话语简单,眼神里却有不舍。

告别了库塔孜的战士,汪臧海小队真正踏入了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眼前的景象与之前经历的任何地方都截然不同。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两种颜色——头顶是压抑得令人窒息的、低垂的灰白色天空,脚下是无边无际的、覆盖着冰雪的荒原和连绵起伏的、线条冷硬的山峦。视野极度开阔,却又因这种毫无生气的开阔而显得更加苍凉和死寂。空气稀薄而干燥,每一次呼吸都需用力,胸口仿佛压着一块巨石,寒冷无孔不入,即便穿着厚厚的皮袄,依旧能感到那仿佛能冻结灵魂的寒意。

根据乌尔库长老提供的地图,他们需要向西南方向穿越这片高原,寻找一个位于“两湖之间”的葛逻禄人季节性牧场。地图极其简略,在这片看似毫无特征可言的冰雪荒原上,辨别方向成了第一道难关。

“看那里!”阿卜杜勒指着远处天际线上一座形状奇特、如同骆驼双峰的山峦,“塔克说过,以‘双峰驼山’为标,在其影指西南时前行半日,可见‘流泪湖’。” 这是部落口耳相传的、基于自然地貌和光影的原始导航法。

汪臧海则同时依靠着那幅从库塔孜长老处铭记于心的“山宇星枢图”以及随身携带的罗盘(虽受高原磁场干扰,但大致方向尚可参考)进行校正。他注意到,高原上的星空似乎格外低垂和清晰,星辰的方位与图中标注的帕米尔区域竟能隐隐对应,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行进变得异常艰难。积雪深厚,有时直没大腿,每走一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高原反应开始无情地折磨着每一个人,头痛、恶心、呼吸困难,连最健壮的赵斥候也感到步履沉重。那两匹驮着剩余物资和伤员的健骡,更是举步维艰,鼻孔喷着粗重的白气。

傍晚时分,他们终于望见了地图上标注的“流泪湖”。那是一个不大的咸水湖,湖面大部分封冻,边缘凝结着白色的盐碱,在灰暗的天光下,确实如同大地上的一滴凝固泪珠。他们在湖边一处背风的岩壁下扎营,收集了一些枯萎的、耐盐碱的灌木根茎和干燥的动物粪便,勉强升起一小堆篝火。

就着融化的雪水,啃着冰冷坚硬的干粮和巴特尔赠予的肉干,所有人都沉默不语。疲惫和缺氧让思维都变得迟钝。汪臧海感到怀中的青鸾香囊似乎也因这极寒而变得格外冰凉,那丝熟悉的清冷气息几乎微不可闻,但他依旧能从中感受到一丝遥远的精神慰藉。他拿出皮册,想记录今日的见闻,却发现墨条早已冻硬,根本无法研磨。

次日,情况并未好转。天空飘起了细密的雪粒,能见度骤降。他们失去了“双峰驼山”的参照,只能依靠罗盘和汪臧海对星图记忆的判断,在风雪中艰难摸索前行。途中,他们遇到了一小群正在雪地里刨食的野牦牛,这些庞然大物对他们这些不速之客投来警惕的目光,但没有发起攻击。阿卜杜勒警告大家远离,受伤的野牦牛比狼群更危险。

第三天,灾难终于降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了高原!狂风裹挟着鹅毛大雪,天地间一片混沌,方向彻底迷失。他们被迫躲在一处岩石凹陷处,紧紧挤在一起,用身体和所有能找到的覆盖物抵御着可怕的严寒和风雪。那两匹健骡在风雪中受惊,挣脱了缰绳,嘶鸣着消失在茫茫雪幕之中,连同它们驮负的大部分备用物资、干粮和那珍贵的淬火“灵液”!

当一天一夜后,暴风雪终于过去,高原恢复了死寂,天空湛蓝得令人心悸,阳光照在无垠的雪原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小队清点损失,心沉到了谷底。失去了驮骡和大量补给,剩下的干粮最多只能支撑三五日。更要命的是,一名本就受伤体弱的士兵,没能熬过这场可怕的暴风雪,身体已经僵硬。

沉默地掩埋了同伴,所有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绝望的阴影。在这片绝域,失去了补给,意味着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必须尽快找到葛逻禄人!”赵斥候的声音因干渴和疲惫而沙哑,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神却依旧坚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汪臧海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观察着雪后的大地。他注意到,在阳光照射下,远处一片区域的雪面似乎有微弱的反光差异,而且隐约有鸟类盘旋的迹象。

“那边,”他指着那个方向,“雪面颜色不同,可能有未完全封冻的水源或特定的植被,可能会吸引动物,也可能会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这是基于风水堪舆中对“水脉”、“生气”判断的延伸应用。在这种绝境中,任何一丝微小的自然迹象都可能是救命稻草。

他们向着那个方向挣扎前行。果然,在跋涉了大半日后,他们发现了一条隐藏在雪谷中的、尚未完全封冻的溪流!溪流旁,有一些耐寒的莎草科植物,甚至还有几处模糊的、似乎是牲畜留下的蹄印!

希望重新燃起!他们饱饮了冰冷的溪水,收集了一些莎草的根茎补充食物。沿着溪流和蹄印的方向继续前行,终于在第二天下午,在地平线上看到了期盼已久的景象——几缕细细的、几乎笔直的炊烟!

随着距离拉近,一个位于两片湛蓝湖泊(这应该就是地图上说的“两湖之间”)旁的冬季牧场出现在眼前。数十顶用黑色牦牛毛编织成的、低矮而厚实的帐篷(蒙古包)散落在背风的缓坡上,周围用石块垒砌着简易的畜栏,里面圈养着大群的牦牛和绵羊。一些穿着厚重皮袍、脸庞被高原阳光晒得紫红的牧民,正忙碌着。

看到汪臧海这一行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如同从地狱边缘爬出来的不速之客,牧民们立刻警惕起来,男人们纷纷拿起了身边的套马杆和腰刀。

汪臧海立刻示意众人停下,他独自上前,高高举起乌尔库长老给予的那枚刻着火焰纹的三角形天铁信物,用尽力气,喊出了塔克教给他的、代表和平与求助的葛逻禄短语:

“朋友!库塔孜的兄弟!我们需要帮助!”

帐篷群中央,一顶规模最大的蒙古包的门帘被掀开,一位头戴狐皮帽、身材高大、面容威严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目光锐利地扫过汪臧海和他手中的信物,又看了看他身后那群狼狈不堪的同伴,脸上的警惕稍缓,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审视与疑惑。

他走到汪臧海面前,接过那枚信物,仔细摩挲查看,然后用流利的、带着口音的突厥语问道:

“我是这里的头人,苏衮。库塔孜的‘火纹信’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你们是谁?从圣山而来,所为何事?又为何……落得如此境地?”

汪臧海知道,他们暂时安全了,但真正的交涉,才刚刚开始。在这位精明的葛逻禄头人面前,他们需要给出一个足够合理且不带来麻烦的解释,才能获得宝贵的休整与继续前行的支持。

帕米尔高原以其冷酷的方式,给了他们第一个下马威,而人性的考验,接踵而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