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鬼才汪臧海 > 黄沙初履:肃州夜话

鬼才汪臧海 黄沙初履:肃州夜话

作者:潜龙在渊游龙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07:44:58

凉州驿馆那夜的诡异幻觉与屋顶黑影,让汪臧海深知自己与使团已然被人盯上。他并未声张,只是暗中加强了戒备,并与使团正使、兵部赵斥候商议,加快了行程。三日后,补充完给养的使团离开凉州,继续沿河西走廊西行。

越往西,地势愈发开阔,景色也愈发苍凉。祁连山的雪峰在左侧天际连绵起伏,如同大地的脊梁,右侧则是茫茫的戈壁滩,视野尽头天地相接,一片混沌。风沙成了常客,干燥的空气仿佛能吸走人肺部最后一丝湿润。队伍中不时有人因水土不服而病倒,幸而有汪臧海这位“半个郎中”凭借医术和青鸾的药散及时救治,才未酿成减员。

十余日后,队伍终于抵达了明王朝西北边疆的重镇——肃州卫(今酒泉)。

肃州城比凉州更具边塞气象。城墙高大厚实,以黄土夯筑而成,墙体上布满了风雨侵蚀和战争留下的斑驳痕迹。城头旌旗招展,身着鸳鸯战袄的明军士兵持矛肃立,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城外广袤的戈壁。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牲畜以及一种边地特有的、混合着紧张与粗犷的气息。

使团入驻了肃州卫安排的官方馆驿。此地已是帝国疆域的西陲,再往西出嘉峪关,便是名义上臣服、实则形势微妙的哈密卫以及广袤的西域之地。按照计划,使团将在此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关键的休整与准备:接收最后一批由肃州卫派出的精锐护卫与熟悉西域情况的向导,并获取关于关外最新形势的通报。

安顿下来后,汪臧海第一时间找到了刘伯温信中所提及的那位隐居故友。此人姓韩,曾在洪武初年多次作为商队护卫或小吏往返西域,通晓番语,熟悉道路,后因伤退役,在肃州卫开了间小小的杂货铺,兼带为人书写信件,算是半个“西域通”。

韩老先生的铺子位于肃州城南门附近一条僻静的巷子里,门面狭小,光线昏暗。汪臧海递上刘伯温的半片古玉和亲笔信,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带着一道狰狞刀疤的老者仔细查验后,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态度顿时恭敬了许多。

“原来是刘先生的晚辈,汪大人请里面说话。”韩老先生将汪臧海引入内室,奉上粗茶。

内室陈设简陋,但墙上挂着一张手绘的、标注着密密麻麻符号的西域路线图,引起了汪臧海的注意。那地图远比工部和兵部提供的官图要详细得多,不仅标明了主要绿洲城池,还标注了许多小路、水源地、以及用特殊符号标记的“危险区域”。

“韩老伯,晚辈此次西行,名为采风工技,实则为朝廷探查西域情势,尤其是帖木儿汗国的动向。还望老伯不吝赐教。”汪臧海开门见山,态度诚恳。

韩老先生叹了口气,用粗糙的手指点了点地图上嘉峪关以西的大片区域:“汪大人,出了嘉峪关,便是另一个世界了。如今这西域,不太平啊。”

他详细说道:“哈密忠顺王如今是两面受气,既要应付朝廷,又不敢得罪日渐东进的帖木儿。其部下也是人心惶惶。商路比以前难走了许多,沙州(敦煌)、瓜州一带,马贼活动越发猖獗,听说背后就有帖木儿细作的影子,专门劫掠与我大明交好的部落和商队。”

“至于工技之事,”韩老先生摇了摇头,“撒马尔罕的匠人确实手艺高超,铸造、织毯、营造皆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他们利用‘坎儿井’引地下水的法子,在沙漠里堪称救命之术。但如今这形势,大人要想深入帖木儿腹地去探访这些,难如登天。那些大匠,多半也受其汗庭严格控制。”

汪臧海仔细听着,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里。他又问及了“火焰山”、“星宿海”等地。

韩老先生露出讶异之色:“大人也知道这些地方?‘火焰山’在吐鲁番以东,山体赤红,夏日酷热难当,故名。至于‘星宿海’……”他沉吟片刻,“那地方更在西边,据说是一片荒凉戈壁中的咸水湖群,夜晚看去,湖泊如星辰散布,故有此名。但那里环境极其恶劣,缺水少草,且靠近几个彪悍的游牧部落领地,寻常商队根本不敢靠近。老汉我也只是年轻时听一个死里逃生的驼队伙计提起过,说在那里捡到过一些晚上会发微光的奇怪石头,但都当是疯话。”

“发光的石头?”汪臧海心中一动,想起了在凉州购买的“星星石”,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多谢老伯指点。不知如今关外,可还有熟悉通往‘星宿海’或是更西边道路的可靠向导?”

韩老先生面露难色:“如今这光景,敢往那些地方走的向导可不好找。不过……老汉倒是知道一个人,或许可以一试。此人是个畏兀儿(维吾尔)人,名叫阿卜杜勒,年轻时曾随其父辈往来于更西的商路,据说甚至到过‘星宿海’边缘。但他性子孤僻,要价也高,而且……行踪不定,需要些运气才能找到。”

汪臧海记下了这个名字和阿卜杜勒可能的落脚点——肃州西市的一家骆驼店。

辞别韩老先生,汪臧海回到馆驿时,已是傍晚。肃州卫的守将派人送来消息,明日将在守备府举行一场接风宴,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情况通报会,请使团主要官员务必参加。

是夜,肃州卫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击打着馆驿的窗户,发出噼啪的声响。汪臧海在灯下整理着今日所得,将韩老先生提供的信息与官方情报相互印证。局势的复杂和险恶,远超他最初的预期。帖木儿的军事压力、哈密卫的摇摆、盗匪的猖獗、以及西域恶劣的自然环境,都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横亘在前路之上。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指尖触碰到那个青色鸾鸟香囊。冰凉的丝缎触感,和那若有若无的、熟悉的清冷香气,让他在这个陌生而紧张的边城夜晚,感到一丝难得的宁静。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青鸾清丽的面容,以及她递过香囊时那微微颤抖的指尖。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牵挂,在此刻显得尤为珍贵。

他取出纸笔,本想给青鸾或是师父写封信,但提笔良久,却不知从何写起。报告行程?徒增担忧。倾诉艰险?更非他愿。最终,他只是简单记录了沿途所见的地理风貌、物产人情,如同一份冷静的考察笔记,只在末尾,极其隐晦地添了一句:“肃州风急,偶感寒意,幸有旧物傍身,聊慰寂寥。” 他相信,以青鸾的聪慧,定能明白其中未尽之意。

他将信纸封好,准备明日托驿卒送往南京,再设法转去天工苑。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叩响。门外是兵部的赵斥候,他脸色凝重,低声道:“汪大人,方才我与肃州卫的几位老兄弟吃酒,听到一个消息,觉得有必要告知您。”

汪臧海请他进屋:“赵兄请讲。”

“据肃州卫的夜不收(侦察兵)回报,近日在嘉峪关外百里的‘黑水河’附近,发现了一些可疑的马蹄印,并非寻常商队或游牧部落的制式,倒像是……精心饲养的战马,而且数量不少,行踪诡秘,似乎在勘查地形。”赵斥候压低声音,“兄弟们怀疑,可能是帖木儿的侦骑,已经渗透得如此之近了!”

汪臧海心中一凛。黑水河是出嘉峪关后第一个重要的水源地,若此地已出现敌军侦骑,意味着使团一出关就可能踏入危险区域。

“消息可曾上报守备府?”

“已经报了。但守备大人的意思是,没有确凿证据,不宜大张旗鼓,以免引起恐慌,打草惊蛇。只是让我们使团自己……多加小心。”赵斥候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汪臧海默然。边将的谨慎可以理解,但这无疑增加了使团肩上的担子。

“多谢赵兄告知。明日守备府会议,我等需更加留心。另外,出关后的行程路线,恐怕需重新评估,尽量避开那些易于被侦骑窥探的区域。”

赵斥候点头称是,又商议了一些出关后的警戒安排,方才离去。

窗外风沙依旧,汪臧海的心情比这肃州的夜色还要沉重。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只见外面黄沙弥漫,星月无光。遥远的西方,那片他渴望探索的土地,此刻在黑暗中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张开了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口。

他握紧了拳,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挑战虽巨,但西行之势已不可逆转。他必须找到那个向导阿卜杜勒,必须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为使团,也为自己,寻找到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并完成那双重使命。

目光再次落回桌案上那封即将寄出的信,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沙土气息的冰冷空气。

“师姐,师父……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他在心中默念。

翌日,肃州守备府的接风宴气氛热烈中透着压抑。守备武将们豪饮畅谈,但言语间对关外形势都心照不宣地保持着谨慎。汪臧海在宴会上仔细聆听着每一位将领的发言,试图从中捕捉到更多关于帖木儿动向、哈密卫近况以及关外各路势力的信息。他谦逊的态度和偶尔提出的、切中要害的关于西域地理的问题,也赢得了部分边将的初步好感。

宴会结束后,汪臧海立刻带着通译,按照韩老先生提供的地址,前往西市寻找那位关键的畏兀儿向导——阿卜杜勒。他知道,在这危机四伏的西行路上,一个熟悉地形、了解部落情况的可靠向导,其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百名精锐护卫。

肃州城的风,卷着沙粒,吹动着他的衣袍,也吹动着前方未知的命运。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