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讲完泻法辩证及治疗法则后,稍稍停歇了片刻,目光温和地看向紫萱,似在询问她是否理解。未等紫萱开口,他又轻轻摇了摇头,似是自言自语道:“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岂能一蹴而就。”说罢,他轻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缓缓开口:“且说这补法辩证及治疗法则,亦是大有学问。”
补法前的准备:穴位的精细操作
“首先用手抚摸穴位,然后以之按压穴位,再用手指揉按周围肌肤,进而用手指弹其穴位,令脉络怒张。”岐伯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在自己的手臂上演示起来。他的手指轻柔而缓慢地在穴位处滑动,仿佛在抚摸一件珍贵的宝物。“抚摸穴位,就如同我们在与身体对话,通过指尖的触感,去感受穴位的状态,感知其是否有异常的硬结、压痛或是温热等情况。这第一步,便是要建立起与穴位的初步联系,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
接着,他的手指逐渐加重力道,开始按压穴位。“按压穴位,是为了进一步激发穴位的气血活动。适度的按压,可以使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等得气感应,就像一把钥匙,打开气血运行的通道。但这按压的力度,需恰到好处,过轻则效果不佳,过重则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随后,岐伯的手指在穴位周围的肌肤上轻柔地揉按起来。“揉按周围肌肤,能够放松局部的肌肉组织,促进气血的流通。就如同疏通河道周围的障碍,让气血能够更加顺畅地汇聚到穴位之处。而且,通过揉按,还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身体更加放松,有利于后续的治疗。”
最后,他用手指轻快地弹击穴位。只见他的手指如灵动的鸟儿,在穴位上轻轻一弹,发出清脆的声响。“弹其穴位,目的是令脉络怒张。这就好比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使穴位周围的脉络扩张,气血更加充盈。这样,在进针时,就更容易得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演示完毕,岐伯抬起头,目光专注地看着紫萱,问道:“你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紫萱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岐伯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左手按闭孔穴,不让正气外泄。这一步至关重要,就如同守护城门的卫士,防止正气在治疗过程中流失。在进针和留针的过程中,人体的正气可能会随着气血的流动而有外泄的趋势,而左手的按压,就可以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
进针之法:把握时机与气息
“进针方法,是在病人呼气将尽时进针。”岐伯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银针,在模型上再次演示起来。“呼气将尽时,人体的气机是向内向下的,此时进针,就如同顺水行舟,能够借助人体气机的趋势,使银针更容易进入体内,减少病人的痛苦。而且,这个时候进针,还可以更好地引导正气的汇聚。”
他将银针缓慢而平稳地刺入模型的穴位中,动作轻柔而熟练。“进针后,要静候其气,稍久留针,以得气为目的。”岐伯解释道,“留针的过程,就像是在等待一场春雨的降临。我们静静地等待着,让银针在穴位中发挥作用,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而得气,就是这场春雨降临的信号,当病人感觉到酸、麻、胀、痛等得气感应时,说明正气已经被激发,开始与银针产生共鸣。”
“进针候气,要象等待贵客一样,忘掉时间的早晚。”岐伯神情专注,仿佛真的在等待一位重要的客人。“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不能心急,不能因为等待的时间稍长就放弃。每一个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都有所不同,得气的时间也会有差异。有的病人可能很快就会得气,而有的病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要像对待贵客一样,耐心地等待,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关注。”
“当得气时,要好好保护。”岐伯轻轻握住模型上的银针,仿佛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物。“得气后,正气正处于活跃的状态,此时需要我们精心保护。就像呵护一朵盛开的花朵,不能让它受到任何伤害。我们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确保正气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出针与固护:真气留存的关键
“等病人吸气时候,拔出其针,那末气就不至外出了。”岐伯一边说着,一边缓缓地将银针从模型上拔出。“吸气时,人体的气机是向外向上的,此时出针,可以使银针随着气机的上升而顺利拔出,同时也能防止正气外泄。这一进一出之间,蕴含着人体气机的变化和治疗的智慧。”
银针拔出后,岐伯又用手指在模型的针孔处轻轻揉按起来。“出针以后,应在其孔穴上揉按,使针孔关闭,真气存内,大经之气留于营卫而不泄,这便叫做补。”他解释道,“揉按针孔,就像是为身体关上一扇门,防止外界的邪气入侵,同时也能将正气牢牢地锁在体内。这样,大经之气就能在营卫之中正常运行,发挥其滋养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