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 > 第65章 八正神明论之——取古人之法

“孩子,在医学的漫漫长路上,古人的智慧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要取法和运用前人的学术,首先就得深入懂得《针经》。”岐伯微微眯起眼睛,仿佛穿越时空,与撰写《针经》的先哲们心神交汇。紫萱凑近了些,生怕错过岐伯口中的每一个字,山谷里的风声似乎也轻了下来,像是也在聆听这传承千年的医学奥秘。

“《针经》,那可是汇聚了无数古圣先贤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岐伯缓缓开口,声音中满是敬重,“它详细记载了针刺的理论、穴位的位置、手法的运用,以及与人体气血、脏腑之间的关联。这些知识,是他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历经无数次的尝试与总结,才凝练而成的精华。”说着,岐伯轻轻翻开身旁那本泛黄的《针经》,书页摩挲的声音在静谧的山谷中格外清晰,“每一个文字、每一幅图示,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若能领悟其中精髓,便掌握了开启针刺疗法大门的钥匙。”

“但仅仅懂得《针经》还不够。”岐伯话锋一转,目光望向紫萱,“要想把古人的经验验证于现在,必先要知道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的浮沉,而用以调治于病人,这样才能看到这种方法是确实有效的。”他抬手遥指天空,“你看,这太阳的温暖与寒凉,月亮的盈亏变化,四季气候的更迭起伏,都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息息相关。古人正是洞察了这些自然现象与人体之间的微妙联系,才将其融入到针刺疗法之中。”

“在温暖的日子里,人体的气血也随之活跃,就像春日里解冻的溪流,奔腾不息。此时,针刺的手法可以稍轻快些,如同顺水行舟,借助气血的活跃之势,引导经气的运行,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在寒冷的日子,气血则相对凝滞,针刺时手法要沉稳有力,如同破冰前行,以激发气血的运行,驱散体内的寒邪。”

“至于月之盈亏,也有着独特的影响。”岐伯继续说道,“月亮初生时,人体血气开始流利,卫气开始畅行,如同生命的新乐章刚刚奏响,充满生机与活力。此时,若使用泻法,就如同在幼苗成长时过度修剪,会损伤人体的正气。月正圆时,人体血气充实,肌肉坚实,倘若用补法,就如同给已经满溢的杯子继续注水,会使血气过度充盈,导致络脉中血液留滞。这些都是古人在长期观察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牢记并灵活运用。”

“所谓观察其冥冥,这可是医术精湛的关键所在。”岐伯神情专注,眼神中透着深邃的智慧,“荣卫气血的变化虽不显露于外,然而高明的医生却能懂得。他从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的浮沉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进行调治。”

“就拿一位久居潮湿之地的患者来说,在阴雨连绵、气候寒凉的季节,他可能会感到关节隐隐作痛。一般人或许只看到表面的疼痛症状,而高明的医生却能从这寒冷潮湿的气候、患者的居住环境,以及疼痛发作的时间等方面,推断出患者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之邪阻滞经络。进而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在疾病尚未明显显露时,就能洞察其本质的能力,便是观察于冥冥。”

“因此医生对于疾病,每有先见之明,然而疾病并未显露于外,所以说这是观察于冥冥。能够运用这种方法,通达各种事理,他的经验就可以流传于后世,这正是学识经验丰富的医生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岐伯感慨道,“然而病情是不显露在表面,所以一般人都不容易发现,看不到形迹,尝不出味道,所以叫做冥冥,好象神灵一般。但这并非真的有神力相助,而是医者通过对自然与人体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做到这一点。”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虚邪与正邪。”岐伯神色庄重,“虚邪,就是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这些邪气往往趁季节交替、气候异常时侵袭人体,危害极大。比如在春季,本该阳气升发,若突然出现寒冷的北风,这便是虚邪贼风,容易使人外感风寒,引发疾病。”

“正邪,就是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开,偶尔遭受虚风。正邪伤人轻微,没有明显的感觉,也无明显病状表现,所以一般医生观察不出病情。但技术高明的医生却能察觉其中的细微变化。”岐伯顿了顿,接着说,“他们在疾病初起,三部九侯之脉气都调和而未败坏之时,就给以早期救治,所以称为‘上工’。”

“这三部九侯,乃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岐伯耐心解释道,“它通过触摸人体不同部位的脉象,来判断人体气血的盛衰、脏腑的功能状态。上部天,可候头部之气;上部地,可候口齿之气;上部人,可候耳目之气。中部天,可候肺脏之气;中部地,可候心脏之气;中部人,可候肝脏之气。下部天,可候肾脏之气;下部地,可候脾胃之气;下部人,可候下肢之气。”

“上工能熟练运用三部九侯,在疾病初起,脉象刚刚出现细微变化时,就能敏锐地捕捉到疾病的苗头,及时进行治疗。而下工临证,往往要等疾病已经形成,甚或至于恶化阶段,才进行治疗。”岐伯微微摇头,略带惋惜地说,“这是因为下工不懂得三部九侯的相得相失,无法及时察觉疾病的变化,致使疾病发展而恶化。”

“要明了疾病之所在,必须从三部九侯的脉象中详细诊察,知道疾病的变化,才能进行早期治疗。所以说掌握三部九侯,好像看守门户一样的重要。”岐伯强调道,“虽然外表尚未见到病情,而医者已经知道疾病的行迹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疾病初起时,就将其遏制,避免病情恶化,真正做到治病救人。”

紫萱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心中对古人的智慧和医学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她看着岐伯,坚定地说:“先生,我一定刻苦钻研,努力成为像您说的那样的上工,不辜负古人的智慧传承。”

岐伯欣慰地笑了笑,轻轻拍了拍紫萱的肩膀:“孩子,只要你用心去学,持之以恒,定能有所成就。这医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愿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