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农妇逆袭记 > 第101章 疑云暗涌金陵夜,孤影再决风雨途

三更梆子声在寂静的金陵巷陌里幽幽荡开,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破了别院笼罩的沉寂。林薇猛地从浅眠中惊醒,额角还沾着冷汗——方才梦里,沈伯浑身是血地向她伸手,嘴里反复念着“证据”二字,可她怎么也抓不住那只冰凉的手。

尚未平复喘息,隔壁房间传来的压抑争执声便顺着窗缝钻了进来,尖锐得如同冰棱刮过青砖。她心头一紧,赤着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连鞋都顾不上穿,悄无声息地挪到与苏文远房间相邻的墙壁前。指尖触到墙面时,一股寒意顺着指缝蔓延到心口,她屏住呼吸,将耳朵紧紧贴了上去。

夜太深了,连虫鸣都弱得几乎听不见,正是这极致的寂静,让隔壁的声音愈发清晰。先是苏文远带着急意的声音,像是被什么东西堵在喉咙口,每一个字都透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世叔!并非文远不信您!可沈伯是被人活活勒死的,李账房更是当着我们的面坠崖——这不是小事,是十几条人命!沈家满门的清誉,还有朝堂的法纪,都系在这件事上!您说的‘稳妥渠道’到底是什么?何时能把证据递到圣上跟前?我们需要一个准话,一个明确的章程!”

话音未落,韩明远带着愠怒的声音便撞了过来,那语气里有被冒犯的不悦,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躁,像是被火燎到了尾巴的猫:“文远!你这是在逼我?!官场之事,岂是你一句‘要章程’就能解决的?周显仁在金陵经营了十年,门生故吏遍布府衙,连漕运码头的帮办都是他的人!一步踏错,不光是我们,连你远在苏州的父亲都要被拖下水!你当我这个按察副使是铜头铁臂?能凭着一张纸就扳倒他?必须等,等他露出破绽,等朝中有人能为我们说话,才能一击致命!现在冲动行事,打草惊蛇,前功尽弃不说,你我还有林娘子的性命,都要填进这金陵的江里!”

“等?”苏文远的声音陡然拔高,又迅速压低,像是怕惊扰了什么,“还要等到何时?沈伯的灵柩还停在城外破庙,连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李账房的妻儿还在等着他回去报平安,却不知道人早就没了!这一路我们从府城逃到金陵,见了多少血?我们等得起,那些九泉之下的冤魂等得起吗?薇娘她……她等得起吗?”

最后那句话,苏文远说得极轻,却像一块巨石砸在林薇的心上。她指尖微微颤抖,耳朵贴得更紧了,连墙壁上传来的细微震动都能清晰感知。紧接着,她听到苏文远用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问道:“世叔,您莫不是……有所顾忌?或是……早就和周显仁有了牵扯?”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让隔壁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林薇甚至能想象到韩明远此刻的表情——或许是错愕,或许是恼怒,又或许是被说中心事的慌乱。她的心一点点沉下去,苏文远的怀疑,何尝不是她藏在心底的隐忧?从韩明远接过沈伯留下的那封密信开始,他就始终含糊其辞,说“要等时机”,却从不提具体要等什么;说“有渠道”,却不肯透露半分细节。这份“稳妥”,更像是一种拖延的借口。

不知过了多久,隔壁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韩明远的语气缓和了些,却透着浓浓的疲惫,像是瞬间老了好几岁:“文远侄儿,你终究是太年轻,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罢了,此事我自有主张,你就安心在这别院里住着,不要再出去惹事。保护好林娘子,就是你眼下最该做的事。至于证据……我心里有数,你不用管。”

脚步声响起,越来越近,又渐渐远去,应该是韩明远拂袖离开了。隔壁房间彻底恢复了寂静,但那种无形的张力却没有消失,反而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从墙壁的缝隙里渗出来,将整个别院笼罩。林薇缓缓后退,后背撞到了床柱,才惊觉自己的手脚早已冰凉,连牙齿都在微微打颤。

希望,刚才还像是触手可及的烛火,此刻却被风吹得摇摇欲坠,随时可能熄灭。韩明远不可靠!至少,不是他们所期盼的那般坚决。他拿走了唯一的证据,却连一个明确的时间都不肯给——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危险。若是他转头将证据交给周显仁,或是干脆将此事压下去,那沈伯的死、李账房的冤,还有她这一路的颠沛流离,都将变成一场笑话。

将沈家翻案的希望,还有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一个态度暧昧的官员身上?林薇摇了摇头,指尖攥得发白。经历了沈府被抄、沈伯惨死、一路被追杀,她早就不敢再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了。必须自救!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她心底疯狂滋长,瞬间便长成了参天大树——证据不能全放在韩明远那里,必须留有后手!

她走到桌边,点燃了一盏油灯,昏黄的光线下,沈伯临终前的模样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当时他躺在草堆里,气息微弱,除了提到“韩明远”和“密信”,似乎还想说什么,嘴唇动了好几下,最终却只是闭上了眼睛。沈伯跟着沈老爷几十年,是沈家最忠心的旧人,他会不会早就料到韩明远靠不住,所以留下了其他的门路?还有苏文远,他今晚能说出那样的话,说明他并非完全盲从韩明远,或许……可以和他联手?

可这些都只是猜测,要证实,就必须拿到更多的情报。而眼下这座别院,看似安全,实则更像一个牢笼——韩明远派来的人守在门口,名义上是保护,实则是监视。想要找到新的希望,就必须先跳出这个牢笼,去接触金陵城里真正的势力。

天刚蒙蒙亮,林薇便起身梳洗。她换上了一身素色的襦裙,又将头发简单挽成一个髻,看起来和寻常的大家闺秀没什么两样,只是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走到前厅时,苏文远已经坐在那里了,他眼下带着明显的青黑,显然是一夜没睡。看到林薇进来,他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没有说话,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忧虑与决断——有些事,不必明说,彼此心里都清楚。

“苏公子,”林薇在他对面坐下,拿起筷子,却没有动碗里的粥,语气平静却坚定,“这几日闷在院里,总觉得浑身不自在。今日想出去走走,买些胭脂水粉,还有针线一类的女儿家物事。”她必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才能让韩明远派来的人放松警惕。

苏文远放下手中的茶杯,深深看了她一眼,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金陵城里鱼龙混杂,尤其是周显仁的人,说不定就在暗处盯着。我让两名护卫跟着你,他们扮成小厮的模样,不会引人注意。你……万事小心。”他没有阻止,甚至主动提出派护卫,显然是明白她的意图,也支持她去做这件事——他们都清楚,坐以待毙,只会等来更坏的结果。

“多谢公子。”林薇颔首,拿起筷子,慢慢喝起了粥。粥是温热的,滑过喉咙时,却暖不了她冰凉的心。

早饭后,林薇带着两名护卫走出了别院大门。推开那扇朱红色的木门时,一股清晨的凉风扑面而来,夹杂着远处街道传来的叫卖声。这是她第一次真正看清金陵城的模样——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宽阔平整,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挂着各式各样的幌子,有卖绸缎的,有卖茶叶的,还有卖点心的。马车在街上缓缓驶过,车轮碾过石板,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挑着担子的小贩走在路边,嘴里吆喝着“糖粥——热乎的糖粥——”,声音洪亮,透着江南水乡的鲜活。

可林薇无心欣赏这繁华景象。她的目光像一把锐利的刀,扫过街道两旁的每一家店铺,每一个行人。她知道,沈家在金陵经营多年,必然有旧部留在城里,或许是某个书铺的掌柜,或许是某个茶馆的伙计,甚至可能是某个看似普通的路人。他们或许在等一个信号,一个能证明她身份的信号。

她先是走进了一家名为“翰墨斋”的书铺。这家书铺在金陵小有名气,据说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欢来这里淘书。林薇装作挑选书籍的样子,慢慢走到书架前,目光却在偷偷观察着店里的客人和掌柜。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戴着一副老花镜,正低头整理着账本,偶尔抬起头,目光在客人身上扫过,没什么异常。

她在摆放史书杂记的书架前停下,从架子上抽出一本《漕运纪略》。这本书她以前在沈府见过,里面记载了江南漕运的历年变迁,而沈家当年就是靠着漕运发家的。她轻轻翻开书页,故意叹了口气,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旁边的人听见:“可惜啊,这书上记载的虽详细,却未必都是实情。就像十年前的漕运沉船案,明明疑点重重,却只一笔带过……”

话音刚落,旁边一位正在翻阅古籍的老者抬起了头。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浑浊的眼睛看了林薇一眼,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然后抱着手里的书,慢慢走向了柜台。

林薇的心猛地一跳——这个摇头,是在暗示她不要多言,还是单纯觉得她的话不对?她想追上去问清楚,可脚步刚动,就看到掌柜抬起头,目光若有若无地扫了过来。她立刻停下脚步,继续低头翻书,手指却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过了一会儿,她听到掌柜对那老者说:“张老先生,您要的《金陵方志》,我给您留着呢。”老者点了点头,付了钱,便提着书走了出去。

林薇站在原地,看着老者离去的背影,心里满是疑惑。她又在书铺里待了一会儿,翻了几本无关紧要的书,见没有其他动静,便只好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林薇又去了城里几家有名的茶馆。她知道,茶馆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三教九流的人都在这里聚集,无论是官场的秘闻,还是民间的琐事,都能从茶客的闲谈中听到一二。她在“清风茶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龙井,假装喝茶,实则仔细听着邻桌的谈话。

邻桌坐着两个穿着绸缎的商人,正在谈论最近的丝绸价格;斜对面的桌子上,几个书生模样的人在争论诗文,偶尔提到几句朝堂的事,却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她坐了半个时辰,喝了两杯茶,除了听到一些家长里短,什么有用的消息都没得到。

眼看太阳渐渐西斜,黄昏的余晖洒在街道上,给青石板镀上了一层金色。林薇带着几分失望与疲惫,准备返回别院。两名护卫跟在她身后,一路上都很安静,只是偶尔会警惕地看看四周。

走到一条相对冷清的巷口时,林薇突然停住了脚步。这条巷子很窄,两旁是高高的院墙,墙头上爬满了藤蔓,巷子里只有一个蹲在墙角的小乞丐。那小乞丐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衣服,头发乱糟糟的,脸上沾满了灰尘,正低着头,用一根小棍子在地上画着什么。

就在林薇准备走过去时,那小乞丐突然抬起头,飞快地看了她一眼,然后猛地站起来,冲到她面前,将一个折叠的、脏兮兮的纸团塞进了她手里,转身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沿着巷子跑了出去,很快就消失在了拐角处。

林薇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迅速将纸团攥进袖中,手指紧紧捏住,感受着纸团粗糙的质感。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脸上没有露出任何异样,继续往前走,只是脚步比刚才快了些。身后的护卫察觉到了不对劲,低声问道:“林娘子,没事吧?”

“没事,”林薇头也不回地说,“只是个讨钱的小乞丐罢了。”

回到别院房间,林薇第一时间关上了门窗,又用桌子抵住了门,才从袖中拿出那个纸团。纸团是用粗糙的草纸做的,上面还沾着泥土和油污,她小心翼翼地展开,生怕弄坏了里面的字迹。

纸上只有一行字,字迹歪歪扭扭的,像是用烧焦的木棍写的:“欲知沈事,今夜子时,鸡鸣寺后山,望江亭。”没有落款,没有署名,甚至连一个标记都没有。

林薇拿着纸条,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沉下来的暮色。鸡鸣寺是金陵有名的古刹,坐落在城外的山上,香火很旺,可后山却很少有人去,尤其是深夜。望江亭更是建在悬崖边,下面就是滔滔的长江,一旦出事,连求救的机会都没有。

这会是陷阱吗?周显仁知道她来了金陵,会不会故意设下圈套,等着她自投罗网?还是说,这是沈伯生前安排的旧部,一直在找她,终于通过这种方式联系上了?又或者,是其他看不惯周显仁所作所为的官员,想通过她获取证据?

无数个念头在林薇的脑海里盘旋,让她头痛欲裂。她走到桌边,拿起油灯,将纸条凑到灯前,仔细看了看。纸条上的墨迹还很新,应该是刚写不久的;字迹虽然潦草,却透着一股急切,不像是故意伪造的。可越是这样,她心里就越没底——未知的危险,往往比看得见的敌人更可怕。

她想起了沈伯临终前的眼神,想起了李账房坠崖时的决绝,想起了苏文远昨晚的质问。如果不去,她就只能继续困在这座别院里,等着韩明远给出一个不确定的结果,等着周显仁的人找上门来;如果去了,或许能找到新的线索,或许能为沈家翻案找到希望,但也可能会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夜色越来越浓,金陵城的灯火渐渐亮了起来,星星点点的,像是撒在黑布上的碎钻。林薇捏着纸条,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蜿蜒的长江,江水在夜色中泛着粼粼的波光,像是一条银色的带子。她深吸一口气,心里有了决定——她已经没有退路了。从沈府被抄的那天起,她的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为沈家洗清冤屈。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她也要闯一闯。

子时快到了。林薇换上了一身深色的衣服,又将一把小巧的匕首藏在袖中,然后悄悄打开房门,沿着院墙慢慢走。苏文远派来的护卫守在前院,没有察觉到她的动静。她翻过院墙,落在巷子里,然后朝着鸡鸣寺的方向走去。

夜色如墨,风从巷口吹过来,带着几分凉意。林薇加快脚步,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她不知道,今夜的鸡鸣寺后山,等待着她的,究竟是答案,还是更深的迷局。但她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为了沈家,为了那些死去的人,也为了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