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农妇逆袭记 > 第95章 荒祠秘道循鉴心,铁证如山仇雠现

冷雨如丝,织密了夜幕,将整座府城浸在一片潮湿的寒意里。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泛着冷光,倒映着零星的灯笼光晕,却照不亮巷弄深处的阴影。沈伯的身影在巷口一闪,玄色短打早已被雨水浸透,紧贴着佝偻却挺拔的脊背,宛如夜色中蛰伏的老豹。他脚步极轻,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石板缝隙间,避开积水洼,既不发出溅水声,也不留下清晰足印——这份对府城巷道的熟稔,是他潜伏十年,用无数个深夜丈量出来的。

林薇紧跟在他身后,青色襦裙下摆早已湿透,沉甸甸地坠着,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冰凉的布料摩擦小腿。她怀中紧紧抱着那只紫檀木盒,盒角硌得肋骨生疼,却不敢有半分松懈。更让她心头发沉的,是掌心那枚完整的玉玦——月牙形的玉身温润,却仿佛裹着千斤寒冰,冰得她指尖发麻。这不是玉的凉意,是秘密与血仇的重量,是沈家几十口人命压在上面的沉。

“沈伯,‘鉴心’之地,究竟是何处?”第三次问出这句话时,林薇的声音带着难以察觉的颤抖。雨水顺着斗笠边缘滑落,模糊了她的视线,眼前的巷道仿佛化作了十年前沈家灭门夜的血色回廊,那些哭喊与刀光在雨幕中隐隐浮现。她必须尽快找到答案,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李账房临终前塞给她木盒时,那双圆睁着、带着不甘的眼睛。

沈伯脚步未停,只侧过头,帽檐下的目光扫过林薇紧握玉玦的手,声音低沉得像雨夜的闷雷:“是沈家宗祠。”

“宗祠?”林薇猛地顿住脚步,斗笠下的惊呼声被雨声吞没。她记得母亲曾提过,沈家宗祠在城西老槐树下,十年前沈家出事时,那座雕梁画栋的祠堂就被官府封了,后来听说遭了火,如今只剩断壁残垣。那样一处荒废之地,怎会藏着能翻案的秘密?

“小姐有所不知。”沈伯停下脚步,靠在斑驳的砖墙边,警惕地望向巷口的灯笼光,确认无人追踪后才继续开口,“老主人沈公心思缜密,早在二十年前就预感朝局不稳。他当年掌管漕运稽核,手握多少官员的贪腐证据,自己也清楚树敌太多。所以在明面上的宗祠之外,他又在城东偏僻处,用三年时间暗中修了一座隐秘祠室,取名‘鉴心堂’。”

他伸手拂去墙上的青苔,露出一块模糊的刻痕,那是个“沈”字,早已被岁月磨得浅淡:“‘鉴心’二字,取的是‘玉玦鉴心,明辨忠奸’之意。老主人说,玉玦有缺,人心难测,唯有完整的玉玦,才能打开鉴心堂——那里面存的,是他毕生收集的铁证,也是沈家最后的退路。”

“玉玦鉴心……”林薇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突然攥紧了掌心的玉玦。原来母亲临终前将半块玉玦塞给她,并非只是念想;李账房用性命护住的木盒里,装的是另一半玉玦——这两块玉合在一起,竟是打开真相的钥匙!她指尖传来玉玦的温润触感,仿佛能感受到父亲当年藏下证据时,那份沉甸甸的嘱托。

“那我们现在就去鉴心堂?”林薇急切地问道,恨不得立刻冲进那座隐秘祠室,将所有证据公之于众。

沈伯却摇了摇头,眼神比夜色更沉:“不行。方才从听雨轩出来时,我瞧见巷口有个穿灰布衫的人,总在十米外跟着,脚步轻得不像寻常百姓——定是周显仁的眼线。我们得先去安全屋暂避,等甩掉尾巴,也等苏公子那边的消息。”

他所说的安全屋,在城南贫民窟深处。那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屋顶铺着破旧的茅草,墙皮剥落得露出里面的黄土,与周围的破败民居别无二致。沈伯走到门前,用指节在木门上敲了三下,停顿片刻,再敲两下——这是暗影卫的联络暗号。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粗布围裙的妇人探出头来。她约莫四十岁,脸上带着几道浅浅的疤痕,眼神却极亮,见了沈伯,立刻侧身让他们进来,反手关上木门,又用一根粗木闩牢牢抵住。屋内没有点灯,只有从窗棂缝隙透进来的微弱月光,照亮了简陋的陈设:一张木板床,一张缺了腿的方桌,两只陶罐,除此之外再无他物。但地面扫得干干净净,床铺上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显然是有人长期打理的。

“张嫂,辛苦你了。”沈伯低声说道。

张嫂摇了摇头,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木箱,打开后里面是干净的粗布衣裳和伤药。她看向林薇,目光落在她手腕上的擦伤处,眼中闪过一丝疼惜,却只是用手语比了个“安心”的手势——原来她是个哑女。

林薇接过衣裳,走到角落的屏风后换上。粗布衣裳带着皂角的清香,驱散了身上的湿冷,却驱不散心头的焦灼。她处理手腕上的擦伤时,才发现伤口早已渗血,方才在雨巷中奔逃,竟丝毫未觉疼痛。

沈伯靠在窗边,借着月光检查着窗棂上的机关——那是几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只要有人从外面撬窗,铜丝就会牵动床底的铃铛。他见林薇处理完伤口,才缓缓开口,声音压得更低:“小姐,你或许还不知道,‘暗影卫’并非江湖势力,而是老主人当年亲自培养的死士。”

“死士?”林薇愣住了。

“是。”沈伯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当年老主人挑选了二十个孤儿,教他们读书识字、习武探案,就是为了防备日后不测。沈家出事那晚,暗影卫拼死护着我和几个孩子逃出来,这些年一直在暗中调查真相。张嫂就是暗影卫的人,她的丈夫和儿子,十年前都死在沈家的火海里。”

林薇看向张嫂,见她正用布擦拭着一把藏在陶罐里的短刀,刀身泛着冷光。原来这看似普通的妇人,也曾经历过家破人亡的痛苦。她忽然想起李账房,那个总是笑眯眯的老人,临终前咳着血,将木盒塞进她怀里,说“小姐一定要活下去”。

“沈伯,李账房……他也是暗影卫吗?”林薇的声音带着哽咽,她多希望那个老人也是暗影卫,这样至少他的死,是为了自己的信念。

沈伯却沉默了,过了许久才缓缓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色:“他不是。李账房是苏老夫人的人,是苏家安排在听雨轩的眼线,也是为了保护你。他的暴露……是我们的疏忽。”

“苏家?”林薇更疑惑了,“苏文远的母亲,为何要帮我们?”

“老主人与苏老夫人的父亲是故交,当年苏老夫人嫁入苏家,也是老主人做的媒。”沈伯解释道,“沈家出事时,苏家也受了牵连,被削了爵位,苏老夫人一直记着这份恩情,也想为沈家翻案。这次苏公子来府城,就是带着苏老夫人的嘱托,暗中协助我们。”

林薇恍然大悟,原来苏文远几次三番帮她,并非只是偶然。她想起在听雨轩,苏文远将她从赵奎手下救下时,眼中的坚定;想起他说“林姑娘放心,我定会护你周全”时的认真。原来这背后,还有这么深的渊源。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窗外的雨渐渐小了,只剩下屋檐滴水的“嗒嗒”声,敲在青石板上,也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林薇坐在方桌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玦,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着十年前的画面:母亲抱着她,躲在衣柜里,外面是刀剑碰撞声和惨叫声;父亲最后一次看她,眼神里满是不舍与决绝……这些画面像针一样,扎得她心口发疼。

约莫过了子时,窗外突然传来三声猫头鹰的叫声——短促,尖锐,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沈伯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快步走到窗边,同样学了三声猫头鹰叫。很快,一个黑影从窗棂上翻了进来,动作轻盈得像只猫。

来人穿着夜行衣,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他见了沈伯和林薇,立刻单膝跪地,语速急促:“沈伯,林娘子,公子命属下前来禀报。”

“苏公子那边怎么样了?”沈伯急忙问道。

“别院叛乱已平定。”黑衣人快速说道,“赵奎被公子的人重伤擒住,但他麾下的死士顽抗,有十几个趁乱逃脱了。公子现在正在清理现场,安抚府城的乡绅,暂时无法脱身。”

林薇听到“赵奎被擒”,心中松了一口气——那个害死李账房的凶手,终于落网了。

“还有一件事,公子让属下务必转告二位。”黑衣人话锋一转,声音变得凝重,“公子已经破译了李账房留下的信件,里面的内容牵扯极大,直接指向京中的户部侍郎,周显仁!”

“周显仁!”林薇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她虽然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户部”二字,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记忆——父亲当年掌管漕运稽核,正是隶属于户部;而父亲被定的罪名,是“漕运亏空”。原来这一切,都是周显仁在背后搞鬼!

“不仅如此。”黑衣人继续说道,“信件里还提到,周显仁只是个幌子,他背后还有更上层的人物。公子说,那位人物权势滔天,连京中的王爷都要让他三分,让二位务必小心,周显仁在府城的眼线,恐怕不止我们看到的那些。”

“更上层的人物……”沈伯眉头紧锁,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夜色,喃喃道:“难怪十年了,我们查不出真相,原来背后有这么大的靠山。”

林薇却站起身,眼神坚定:“不管他背后是谁,只要我们拿到鉴心堂里的证据,就能将他们一网打尽!沈伯,我们现在就去鉴心堂吧,苏公子那边已经稳定,我们不能再等了。”

沈伯回头看了看林薇,见她眼中满是决绝,点了点头:“好。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走。张嫂,这里就交给你了。”

张嫂点了点头,从木箱里拿出三个火折子和一把短刀,递给林薇。她拍了拍林薇的肩膀,眼中带着鼓励,仿佛在说“一切小心”。

三人再次潜入夜色。雨已经停了,月亮从云层后探出头来,洒下清冷的月光。沈伯带着他们绕开主干道,专走偏僻的小巷,那些巷弄狭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两侧的墙壁高耸,将月光挡在外面,只剩下无尽的黑暗。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他们终于来到城东。这里比城南更荒凉,到处是废弃的房屋,断壁残垣间长满了一人高的荒草,风吹过,草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鬼魅的低语。沈伯在一处院墙前停下,那院墙早已倾颓,只剩下半人高的土墙,上面爬满了藤蔓,将里面的景象完全遮住。

“就是这里了。”沈伯拨开藤蔓,露出里面的院落。院落里杂草丛生,地面上散落着破碎的瓦片和断木,显然已经荒废了许多年。院中央有一座破败的祠堂,屋顶塌了一半,门楣上的匾额早已不见,只剩下几个模糊的榫卯痕迹。

“这就是沈家的隐秘宗祠?”林薇看着眼前的荒凉景象,有些不敢相信。

“是。”沈伯走到院墙角落,那里有一块一人多高的巨石,表面布满了青苔,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若非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蹲下身,用手拂去巨石底部的青苔,露出几个不起眼的凸起,“老主人当年就是用这块石头做的机关,只有用完整的玉玦,才能打开。”

他抬头看向林薇:“小姐,把玉玦拿出来吧。”

林薇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玉玦。月光下,玉玦泛着温润的光泽,月牙形的轮廓完美无缺。她走到巨石前,仔细观察,发现巨石表面有一个模糊的凹陷,形状与玉玦完全吻合——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依然清晰可辨。

她小心翼翼地将玉玦嵌入凹陷,只听“咔”的一声轻响,玉玦严丝合缝地卡了进去,仿佛天生就长在那里。

沈伯立刻蹲下身,手指在巨石底部的凸起上快速按压,顺序是“左三右二,中间一”——这是老主人当年亲自告诉他的口诀,他记了十年,从未敢忘。

“咔……咔咔……”

随着按压,一阵沉闷的机括声从地下传来,像是古老的齿轮在转动。林薇和黑衣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盯着地面。只见巨石前方的地面,一块看似普通的青石板缓缓向一侧滑动,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洞口下方是向下延伸的石阶,一股混合着陈年灰尘和淡淡墨香的冰冷气息从洞口涌出,扑面而来。

“成了!”沈伯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从怀中取出火折子,吹亮后,率先踏上石阶,“跟我来,小心脚下。”

林薇紧随其后,黑衣人则警惕地守在洞口,确认四周无人后,才跟着走了下来。

石阶是用青石砌成的,表面光滑,显然是经常有人走动——但林薇很快发现,石阶上有一层薄薄的灰尘,说明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石阶向下延伸了约莫两三丈深,便到了底,前面是一条狭窄的甬道,甬道两侧的墙壁是粗糙的岩石,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只有偶尔渗出的水珠,滴落在地面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在寂静的甬道中格外清晰。

走了约莫十余步,一扇厚重的石门挡住了去路。石门是用玄铁混合青铜铸造的,表面泛着金属的冷光,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依然没有生锈。石门中央,有一个与巨石上相同的凹陷,形状与玉玦完全吻合。

沈伯停下脚步,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小姐,这就是鉴心堂的门了。老主人留下的铁证,就在里面。只要打开这扇门,沈家的冤屈,就能洗清了!”

林薇看着眼前的石门,只觉得心脏狂跳,仿佛要从胸腔里蹦出来。十年了,她从一个懵懂的孩童,长成如今的少女,支撑她活下去的,就是“洗清冤屈”这四个字。现在,真相就在眼前,她只要推开这扇门,就能看到父亲留下的证据,就能为沈家几十口人命讨回公道。

她深吸一口气,将手按在冰冷的石门上。石门的触感冰凉,带着金属的厚重,她能感受到门后的重量——那是真相的重量,是正义的重量。

她用力一推——

石门纹丝不动。

林薇愣了一下,以为是自己力气太小,又加了几分力,可石门依然没有丝毫反应,仿佛被焊死在了那里。

“怎么回事?”她疑惑地看向沈伯。

沈伯也皱起了眉头,他走上前,用手推了推石门,石门依然不动。他蹲下身,仔细检查石门与地面的缝隙,又摸了摸石门中央的凹陷,脸色渐渐变得难看:“不对……这石门上的灰尘,有被翻动过的痕迹!”

林薇和黑衣人都凑了过来,借着火折子的光,果然看到石门表面的灰尘有几道清晰的指印,凹陷周围的青苔也被蹭掉了一小块——那是新鲜的痕迹,绝对不会超过三天!

“有人……在我们之前来过这里!”沈伯的声音带着震惊,更多的是愤怒,“他们不仅来过,还动了石门的机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