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农妇逆袭记 > 第82章 浊浪涌市井纷言,秘图标旧宅心绪惊

悦来客栈的人命案子,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了冷水,瞬间在府城炸开了锅。各种流言蜚语如同长了翅膀,在市井街巷间飞速传播。林薇的铺子,自然也成了街坊邻居议论此事的前沿。

晨光刚漫过铺子前的青石板,卖豆浆的刘二就挑着两只木桶停在门口,铜勺在桶沿上敲出清脆的响:“林娘子,来碗热豆浆?今早这案子闹得满城风雨,我送豆浆时瞧见悦来客栈门口围了三层人,官差手里的铁链子晃得人眼晕!”他说着,压低声音往柜台凑了凑,“我听客栈后厨的老张说,死者被发现时手里还攥着半块玉佩,青绿色的,像是老物件,可惜被血浸得看不清纹路了。”

林薇刚把皂角模具摆好,闻言接过豆浆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刘二哥莫要乱说,官府还没出告示呢,万一传错了惹麻烦。”话虽如此,她心里却咯噔一下——青绿色的玉佩,倒让她想起了自己贴身藏着的碎玉。

“乱说?”刘二急了,放下挑子拍了拍大腿,“昨儿个后半夜我收摊路过悦来客栈,就见里头灯全亮着,还有人抬着担架往巷子里跑,担架上盖的白布都渗出血来了!后来我那远房表哥——就是在衙门当差的那个,偷偷跟我说,死者手腕上有个月牙形的疤,身上还搜出了个铁制的令牌,上面刻着‘玄’字,根本不是寻常客商!”

他这话刚落,隔壁布庄的李掌柜就掀着门帘探出头,手里还攥着半截没裁完的蓝布:“刘二这话我信!昨儿个我去给悦来客栈送新布,就见个穿灰布衫的人在楼下喝茶,眼神阴沉沉的,总盯着二楼靠窗的位置看。后来官府封客栈时,我再找那人,早没影了!指不定就是凶手!”

一时间,铺子门口竟聚了七八个人。卖针线的陈婶把竹筐往地上一搁,拉着林薇的袖子叹:“林家娘子,你说咱们这府城是不是要不安生了?前阵子西市丢了个绸缎商,这才多久又出人命案。我家那小子昨儿个还吵着要去悦来客栈旁边的糖画摊,我高低没敢让他去!”

“可不是嘛!”卖菜的王阿婆也挤进来,菜篮子上的水珠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官府把客栈前后门都封了,连周围的巷子都派人守着,说是要查什么‘关联人’。我看这事儿不简单,说不定是江湖仇杀,万一牵连到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可怎么办?”

“唉,真是晦气,好好的客栈出这档子事,往后谁还敢住那儿?”挑货郎担的老周摇着头晃了晃货郎鼓,“我昨儿个本想在悦来客栈歇脚,幸好没去,不然现在指不定还在哪儿问话呢!”

孙婆婆拄着拐杖,慢慢悠悠从人群后挤进来,径直凑到林薇柜台前,枯瘦的手指抓住柜沿,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林家娘子,你前几天还说城里不太平想回乡下,瞧瞧,这可不就应验了?幸亏你没沾上那边的事儿!”她顿了顿,用拐杖尖轻轻点了点地面,“我听说啊,那死者出事前,还跟人在客栈里吵过架,声音挺大的,像是在争什么‘东西’,后来就没声儿了。你说,会不会是为了钱财,还是……别的什么宝贝?”

林薇一边应付着众人,给陈婶取了两卷细棉线,又给王阿婆称了块桂花皂,一边悄悄留意着街面——斜对面茶摊那个总穿青衫的男子,今天没出现;街尾老槐树下卖烟丝的摊主,也只剩个空荡荡的木凳。那些若有若无的窥视感,似乎真的减弱了些许。或许,对方也在避风头,暂时收敛了爪牙。可这平静像薄冰,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会碎。

送走最后一个客人,林薇把铺子门板虚掩了半边,从柜台下的暗格里取出装芦柴棒的木盒。阳光透过窗棂,在芦柴棒上投下细碎的光影,那个刻在中段的图案愈发清晰——圆圈中心的点像颗小石子,箭头斜斜指向末端,像是在指引方向,又像是在警示危险。

她反复摩挲着图案,眉头越皱越紧。圆圈中的点,或许是“目标确认”?箭头向外,结合命案来看,会不会是“危险已扩散”?就像悦来客栈的死者,会不会就是那个被“确认”的目标?可她不敢确定,毕竟这只是自己的猜测。更关键的是,官差把客栈查得底朝天,她就算想找线索,也根本靠近不了。

压力像潮水般漫上来,林薇下意识摸向胸口的锦囊——里面装着那几片碎玉。既然外部探查受阻,或许答案就藏在这玉玦里。苏文远说过,沈家旧案是团迷雾,而这碎玉是唯一的钥匙。可之前她只当玉上的刻痕是碎裂时的纹路,此刻再想,倒觉得那些纹路规整得有些异常。

等到暮色四合,街上的行人渐渐稀少,林薇把“今日售罄”的木牌挂在门口,转身回到内屋。她点亮油灯,挑着灯芯把火苗调到最亮,又从抽屉里取出块细软的鹿皮,蘸了些清水,极其小心地擦拭着玉片表面。指尖划过刻痕时,能触到细微的凹凸感,绝不是自然碎裂能形成的。

在跳跃的灯火下,那些原本模糊的刻痕渐渐清晰——无数极细的直线横平竖直,像是在划分区域;弧线弯弯曲曲,像是在勾勒路径;还有几处刻痕交汇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小的圆点,落在玉片偏左下的位置。这绝非普通的装饰纹样!林薇的心跳骤然加速,指尖都有些发颤。

她连忙找来一小张最薄的宣纸——这还是上次苏文远送她的,说是拓印古籍的好纸——又把灶房里烧过的木炭用布包着捣碎,制成简易的炭粉。她想把刻痕拓印下来,这样能更清楚地看全貌。可当她把宣纸覆在玉片上,用炭粉轻轻扫过,揭下来时却傻了眼——纸上只有一片模糊的灰黑色,刻痕太浅,宣纸的纹理又粗,根本拓不出来。

林薇有些气馁,把拓坏的宣纸揉成一团扔在一旁,可看着掌心的玉片,又实在不甘心。她洗干净手,擦干指尖的水分,试着用指腹沿着刻痕的走向临摹。起初只能触到零星的凹凸,可次数多了,那些线条渐渐在脑海中成形。她闭上眼,排除视觉干扰——先是一道横向直线,接着是纵向直线,两条线交汇成直角;然后是一道弧线,从直角顶点弯曲着连接到短直线;最后,弧线末端有个小小的凹陷,像是个标记点……

一个模糊的意象慢慢浮现——这不是地图,没有山川河流的标记;更像是个结构示意图,有方正的框架,曲折的路径,还有个明显的标记点。这个结构……莫名地让她感到熟悉。林薇猛地睁开眼,心跳得更快了——沈家旧宅?原主残留的童年记忆里,似乎有个类似的布局:高大的院墙,宽敞的院子,屋内有四通八达的走廊,还有个藏在角落的小房间,原主小时候总爱在那里捉迷藏。可那些记忆太模糊,像是蒙着一层雾,她分不清是真实回忆,还是自己臆想的。

如果这刻痕真的是沈家旧宅的结构图,那个标记点会藏着什么?是沈砚留下的证据?还是另一部分碎玉的位置?林薇攥紧玉片,指腹传来温润的触感,却压不住心底的急切——必须找到沈家旧宅的所在!

苏文远或许知道具体位置,可经过悦来客栈的变故,林薇不敢再完全依赖他。苏文远的身份太神秘,他到底是真心想帮沈家翻案,还是另有目的?她需要有自己的信息渠道。

第二天一早,林薇依旧按时开铺,只是接待客人时多了个心眼。她专门留意那些年纪大、爱聊天的老顾客,有意无意地打听沈家的消息。第一个问的是常来买桂花皂的周阿婆,她快七十岁了,在府城住了一辈子。可周阿婆皱着眉想了半天,只摇着头说:“姓沈的?我记不太清了。这几十年大户人家起起落落的,好多都没落了。你要是问我哪家糕饼好吃,我还能跟你说两句,旧事可就记不清了。”

林薇没气馁,又找机会问了卖针线的陈婶。陈婶想了想,说:“姓沈的大户?我好像听我婆婆说过一嘴,说是以前在城东有处大宅子,后来犯了事儿被抄家了。具体哪一年,叫什么名字,我可不知道。”

接下来几天,她又问了好几个老顾客,大多要么不知道,要么记得模糊。直到第五天,常来买香皂的赵秀才走进铺子,林薇才终于有了收获。赵秀才是府城的老学究,靠抄书、写对联为生,见识比一般人广。他把刚抄好的书卷放在柜台上,笑着说:“林娘子,来块薄荷皂,最近天热,用这个洗澡凉快。”

林薇取皂角时,笑着说:“赵相公,您学问大,我有个事儿想请教。前几天听人讲古,说起府城多年前有个姓沈的大户,后来家道中落了,您知道这户人家吗?”

赵秀才停下掏钱的手,捻着下巴上的山羊胡,眯着眼睛思索半晌:“沈家……嘶,好像是有这么一户。我年轻的时候,还在沈家的私塾里当过半年先生。那沈家老爷叫沈砚,是个读书人,祖上还做过知州,家里藏书多得能堆满三间屋。后来……后来好像卷进了‘通敌叛国’的官司里,被朝廷斩了,家产抄没,家眷要么流放,要么就没了音讯。”

林薇心里一紧,连忙追问:“那沈家的宅子在哪儿您知道吗?”

“宅子嘛……”赵秀才手指轻轻敲着柜台,像是在回忆细节,“好像是在城东的青石巷那头,门口还有两尊石狮子,左边那尊狮子的前爪断了个小角,很好认。不过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后来宅子被官府拍卖,换了好几任主人,估计早改得面目全非了。我前两年路过青石巷,好像看见那宅子的门匾都换了,改成‘李府’了。”

青石巷!还有断角的石狮子!这线索比林薇预想的要具体得多。她强压着心中的激动,给赵秀才包好皂角,又多送了一小块新做的玫瑰皂:“多谢赵相公告知,您可帮了我大忙了。”

赵秀才接过皂角,笑着摆了摆手:“举手之劳罢了。你打听沈家做什么?这户人家的旧事,府城里没几个人愿意提了。”

林薇早想好了说辞:“前几天听人讲古,觉得沈家的故事有意思,就想多了解了解。谢谢您了,赵相公。”

送走赵秀才,林薇心里盘算着——明天她可以早点关铺子,去青石巷看看。就算宅子改了门匾,断角的石狮子说不定还在,总能找到些蛛丝马迹。可她还没把计划理顺,铺子门口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

是王老三。他是苏文远身边的人,之前送过信,也帮她打过掩护。这次他推着一辆装着新打制木盆的小车,像是送货的匠人。“林娘子,苏相公让我给您送些木盆来,说是您之前提过家里的木盆旧了。”王老三冲她拱了拱手,笑容里带着几分刻意的憨厚。

林薇心里明白,木盆是幌子,他肯定有话要说。她连忙迎出去:“有劳王大哥跑一趟,快进来歇歇,喝杯茶。”

“不了,我还有别的活要干。”王老三摆了摆手,推着小车往后院走,“我把木盆放后院?”

后院里没人,只有几盆月季开得正艳。王老三弯腰搬木盆时,借着清点数量的工夫,压低声音,语速快得像在背书:“风紧,暂避。旧籍或可查,‘听雨’有存。苏相公说,您要是找沈家的事,多留个心眼,最近官府也在查二十年前的旧案。”

说完,他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像普通匠人一样笑着说:“木盆总共六个,您清点一下。没问题的话,我就先走了。”

林薇点了点头,递过铜钱:“麻烦王大哥了。”看着他推着小车离开的背影,她心里却翻起了波澜——“风紧,暂避”是让她小心,可“旧籍或可查,‘听雨’有存”是什么意思?旧籍应该是旧书、档案,“听雨”多半是听雨轩茶馆。苏文远是在暗示,那里有关于沈家旧案的资料?

一条是自己打听来的青石巷旧宅线索,模糊却具体,能直接找到地方;另一条是苏文远提供的档案线索,可能更系统,却不知道深浅,也不知道是不是陷阱。林薇走到窗边,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悦来客栈的风波还没平息,官差说不定还在暗中调查,她要是贸然去青石巷,会不会撞上?可如果去听雨轩,又要完全依赖苏文远的指引,万一有诈怎么办?

她攥紧了手中的抹布,掌心沁出了细汗。窗外的夕阳把云朵染成了橘红色,可她心里却像压着块石头。那碎玉上的秘图,像是个无声的召唤,牵引着她走向沈家尘封的过往。可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踏入更深的陷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