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我以祝由镇百邪! > 第226章 暗潮再涌,将星疑云

我以祝由镇百邪! 第226章 暗潮再涌,将星疑云

作者:煜笔诚墨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11-25 10:07:49

张德海伏诛,其党羽被连根拔起,长安城仿佛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洗礼,空气都清新了几分。朝堂上下进行了一番力度空前的清洗与整顿。吏部、户部多个要害职位换上了相对清廉干练的官员,郑远正式出任门下侍郎,苏婉儿在礼部地位稳固,兵部尚书因在倒张斗争中立场坚定、且在军方威望甚高,被武皇帝正式任命为风阁内史(中书令),总领朝政。寒梅全面接管并重整了梅花内卫,使其彻底摆脱了宦官势力的阴影。

陆昭因功勋卓着,国师之位愈加尊隆,但他依旧保持着超然姿态,大部分时间居于钦天监,观测天象,调理因之前连番争斗而略显紊乱的京师气脉,同时,他并未放松对张德海临死前提到的“圣教”与“星陨谷”秘密的追查。沈青桐的伤势已近痊愈,她动用的江湖力量并未完全收回,转而开始暗中调查与“圣教”可能相关的蛛丝马迹,尤其是那些曾经与张德海往来密切的西域胡商和寺庙。

灵生与明心在冤屈得雪、获得丰厚封赏后,已奉命返回北庭。临行前,陆昭与沈青桐对两个孩儿千叮万嘱,边关凶险,不仅要防范外敌,更要警惕内部可能存在的隐患。兄弟二人经历此番磨砺,愈发沉稳干练,带着皇帝的信任与父母的期许,重返那片他们用热血守护的土地。

表面看来,帝国似乎正朝着拨乱反正、休养生息的方向发展。

然而,权力的真空从未长久存在。旧的威胁刚除,新的暗流已然滋生。这一次,波澜起于军方,起于一位功勋卓着、地位尊崇,且与陆昭有着微妙竞争关系的人物——

镇国公、大将军,秦啸岳。

秦啸岳,年约五旬,出身将门,早年随太宗皇帝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受封镇国公,掌天下兵马大权(虚衔,但威望极高),现任左卫大将军,掌管京师部分禁军,同时因其资历和影响力,在兵部及五军都督府中皆有极大话语权。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虽已不复当年冲锋陷阵之勇,但久居上位,养成了不怒自威的气度。其门生故旧遍布军中,形成了盘根错节的“秦家将”体系。

此前,因张德海宦官集团势大,把持朝政,秦啸岳对此深恶痛绝,但也深知其与武皇帝关系特殊,故一直采取隐忍观望的态度,并未直接卷入陆昭与张德海的斗争,甚至在某些方面,对陆昭扳倒阉党是乐见其成的。

但如今,张德海已倒,朝局重塑。陆昭以国师之尊,深得皇帝信重,其子灵生、明心在北庭声名鹊起,俨然军方新贵;朝中清流如郑远、苏婉儿等与陆昭关系密切;甚至连兵部尚书(现风阁内史)也因共同对抗阉党而与陆昭阵营走得颇近。

这一切,看在秦啸岳眼中,渐渐变了味道。

嫉妒与猜忌,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悄然滋生。

这一日,镇国公府邸,密室。

秦啸岳踞坐主位,下首坐着几位心腹将领,以及一位身着文官服饰、眼神精明的中年人——乃是他在兵部职方司(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安插的亲信,职方司郎中,赵元楷。

“国公爷,如今这朝堂风向,似乎有些不对啊。”赵元楷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担忧,“陆国师声望日隆,其子在北庭手握实权,郑远、苏婉儿把控门下、礼部要害,连王相(指新任风阁内史兵部尚书)也多有倚重他们之意。长此以往,只怕……这朝堂之上,就要变成他陆昭的一言堂了。我等军中袍泽,流血牺牲,倒不如一个方外术士,更能得陛下青睐?”

一位满脸虬髯的将领(左卫中郎将)瓮声瓮气地道:“哼!那陆昭不过是仗着些装神弄鬼的把戏,侥幸除了个阉宦,还真当自己是擎天玉柱了?还有他那两个小子,在北庭立了点功劳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论资历,论战功,他们给国公爷提鞋都不配!”

秦啸岳缓缓摩挲着手中的玉扳指,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道:“陆国师有功于社稷,陛下信重,也是理所应当。灵生、明心确是少年英才,于国有功。”

他话虽如此,但那平静语气下蕴含的深沉,却让在座诸人都明白,国公爷心中并非毫无芥蒂。

赵元楷察言观色,继续道:“国公爷胸怀宽广,自是能容人。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下官听闻,陆国师近来仍在暗中调查什么‘圣教’、‘星陨谷’,动静不小。他钦天监本只司天象,如今却屡屡插手军国秘事,是否……职权有些过界了?况且,北庭那边,灵生将军不断请求增拨军械粮饷,整顿防务,胃口似乎不小啊。”

这话极为阴险,既暗示陆昭越权,又影射北庭可能拥兵自重,直接戳中了秦啸岳作为军方大佬最敏感的两根神经——权力边界与军权分配。

秦啸岳眼中闪过一丝锐芒,但依旧没有表态,只是道:“北庭直面河北强藩,加强防务,亦是应有之义。至于陆国师调查之事……且看他能查出什么吧。”

他并未直接表达对陆昭的不满,但其态度已然默许甚至纵容了下属对陆昭一系的质疑和暗中掣肘。

很快,这种暗中的较量便体现在了具体事务上。

其一,军械调拨。 北庭都护府上报,请求拨付一批新式劲弩和重甲,以替换老旧装备,应对河北藩镇可能的骑兵冲击。这份请求经由兵部武库司审核后,到了职方司赵元楷手中。赵元楷以“京?防务亦需保障,新式装备产能有限,需统筹分配”为由,将北庭的请求压后处理,优先补充了秦啸岳直接影响的几支京师禁军和关中部分军府。

其二,人事任命。 灵生根据北庭实际情况,保举了几名在此前战斗中表现出色的中层将领出任要职。奏报到了兵部,却在司勋司(掌校勘勋级、录劝官)和赵元楷的职方司遇到了阻力,以“资历尚浅,需再加磨砺”或“岗位暂无空缺”等理由,迟迟不予批准。

其三,舆论风向。 朝堂和军中开始悄然流传一些新的言论:“国师虽能,然终究非经世之道,陛下若过于倚重,恐非国家之福。”“北庭如今兵强马壮,两位少将军年轻气盛,还需老成持重之上官多加节制。”这些言论看似中肯,实则都在潜移默化地削弱陆昭的影响力,并为秦啸岳一派日后可能的介入埋下伏笔。

这些手段,并非明目张胆的对抗,而是利用规则、程序和话语权进行的软性打压,让陆昭一方感到掣肘,却又难以抓到对方明显的把柄。

陆昭很快察觉到了这股来自军方高层的无形压力。他深知,秦啸岳与张德海不同,张德海是阴狠的毒蛇,而秦啸岳则是盘踞山林的猛虎,根基深厚,行事更为“正道”,也更难对付。与秦啸岳的矛盾,是治国理念、权力分配以及未来军方主导权的潜在冲突,其复杂性和长期性,远超与宦官集团的斗争。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陆昭在钦天监观星台上,望着浩瀚星空,发出一声轻叹。紫微帝星之旁,将星光芒虽盛,却隐隐有一丝躁动与晦暗之气缠绕,并非吉兆。

而更让他心生警惕的是,沈青桐那边调查“圣教”的江湖朋友,传回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他们发现,似乎有另一股隐秘的力量,也在追查“圣教”的线索,而且行事风格极其诡秘、狠辣,不似中原路数。这股力量,似乎与军方某些背景复杂的退役将领,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

张德海死了,但他临死前的诅咒,仿佛一个开启的魔盒,释放出了更多、更深的黑暗。圣教的阴影,权争的旋涡,正在以一种新的、更复杂的形式,再次向陆昭,向这个刚刚恢复一丝元气的帝国,悄然合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