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庄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新落成的“济世堂”匾额上,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这座占地数十亩的院落,如今已成为青云阁医疗体系的核心枢纽——前殿设为诊疗大厅与药材库,中院是丹药研发工坊与工堂,后殿则是医术培训班的课堂与宿舍,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林佑溪站在济世堂的最高处,俯瞰着往来忙碌的弟子与人才,心中感慨万千。自四方人才汇聚后,她便意识到,零散的救治与研发难以形成长久之力。唯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制定统一规范,才能让医术真正普惠众生,成为对抗幽宫的坚实后盾。
“盟主,这是最终敲定的《青云诊疗规范》与《药材分级标准》,请您过目。”章尘递上两本装订整齐的册子,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册子上详细规定了从问诊、辨证、用药到包扎、针灸的全套流程,甚至对药材的采摘时间、晾晒方法、储存条件都做了明确要求。
林佑溪翻阅着册子,眼中满是赞许:“很好。诊疗规范要让所有医馆弟子熟记于心,药材标准则要严格执行,确保每一味药、每一粒丹的质量。”她顿了顿,补充道,“另外,要在各医馆设立督查岗,定期巡查,一旦发现违规操作,严惩不贷。”
此次建立的医疗体系,以“医馆诊疗-战地急救-丹药研发-人才培养”为核心,环环相扣,形成闭环:
? 医馆诊疗:以江南各城镇的临时医馆为基础,提供日常诊治、解毒疗伤、针灸调理等服务,同时普及急救知识,发放简易急救包;
? 战地急救:组建专业的战地急救队,配备改良后的急救包、护盾符与破邪清脉丹,随联军出征,负责战场救治与伤员转运;
? 丹药研发:由王曦(远程指导)、苏媚、哈伦等人牵头,成立研发小组,根据战场反馈与民间需求,持续改良现有丹药、研制新的解毒药与防护器械;
? 人才培养:开设医术培训班,分为基础班(教授急救知识与简单诊疗)、进阶班(教授丹药炼制与针灸推拿)、精英班(培养研发与管理人才),面向各门派弟子与民间医师免费招生。
医术培训班的课堂上,李大夫正在为几十名学员讲解针灸调理内伤的技巧。他手持银针,在人体模型上演示穴位定位,语气深入浅出:“魔教邪功多伤经脉,针灸需取太冲、足三里等穴位,以泻法为主,辅以补气针法,方能驱散邪异能量,修复受损经脉。”
学员们听得认真,纷纷在笔记上记录,不时提出疑问。其中既有来自衡山派、丐帮等门派的弟子,也有来自江南各地的民间郎中。一名年轻郎中问道:“李大夫,若患者体内有潜伏的蚀脉虫,针灸时需注意什么?”
“问得好!”李大夫赞许地点点头,“蚀脉虫畏惧至阳之力,针灸前需先用月魂石粉末涂抹银针,针刺时灌注浩然正气,方能逼出虫体,再配合破邪清脉丹,便可彻底根除。”
工坊内,哈伦与工堂弟子们正在调试新研制的“蒸馏提纯仪”。这是在王曦原有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西域的制器工艺改良而成,能将草药的有效成分提纯至九成以上,大大提升丹药药效。“有了这台仪器,炼制破邪清脉丹的效率能提高两倍,药效也能再增一成。”哈伦抚摸着仪器上的纹路,眼中满是兴奋。
苏媚则带领研发小组,正在攻克幽冥毒的解毒配方。她们以烈日花提取物为核心,搭配阳炎玉、驱虫草等灵材,反复试验配比。“之前的配方虽然能解毒,但起效较慢,若能加入清月谷的凝露草,便能加快药效扩散。”苏媚看着实验记录,与身边的弟子商议道。
随着体系的完善与规范的落实,青云阁的医疗影响力迅速从江南辐射至周边地区。北境的玄铁盟军营中,战地急救队成为了士兵们的“守护神”,新改良的急救包与破邪清脉丹,让北境的伤亡率再次下降;西域的几个小门派,特意派人前来学习,将青云阁的诊疗规范与急救知识带回西域,开设了自己的医馆;就连远在南疆的万蛊门,也主动送来珍贵的蛊虫解毒秘方,希望能与青云阁合作,共同研制对抗幽宫的药物。
这日,济世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朝廷太医院的院判。他奉皇帝之命,前来考察青云阁的医疗体系,希望能将其推广至全国。“林盟主,青云阁的医疗革新,实乃国之幸事!”院判参观完济世堂与医术培训班后,由衷地赞叹道,“统一的诊疗规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再加上普惠众生的理念,若能在全国推广,必将减少无数伤亡,造福百姓。”
林佑溪拱手道:“院判大人过奖了。青云阁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若能得到朝廷支持,将医疗体系推广至全国,我们愿倾尽全力相助。”
院判点头道:“我已拟好奏折,向陛下举荐青云阁的医疗模式。陛下一向重视民生,必定会准奏。另外,朝廷将调拨一批珍贵药材与银两,支持青云阁的研发与医馆建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