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神医胡老扁 > 第86章 深山避难

神医胡老扁 第86章 深山避难

作者:骆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31:57

苏州,这座千年古城,虽暂时远离了淞沪前线那地狱般的炮火,却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与从容。运河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船只,街上随处可见溃散的士兵、逃难的民众以及从各地涌来的伤兵。秩序混乱,物价飞涨,恐慌的情绪如同江南冬日的湿冷空气,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每一个角落。

胡老扁被临时安置在一所由祠堂改建的后方医院里,协助救治不断送来的伤员。他的医术,尤其是那手精妙的金针技术和应对战伤的经验,在这里依然是稀缺的资源。然而,他的心却始终无法真正安定下来。苏暮雨在教会医院养伤,两人仅匆匆见过一面,得知她伤势稳定,略感宽慰。但前线不断传来的坏消息——上海沦陷、日军兵分两路向南京方向疾进——让所有人都明白,苏州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眼中短暂的假象。

果然,占领上海后的日军,挟胜利之威,迅速向西、向南推进,兵锋直指南京。苏州岌岌可危。当局开始组织新一轮的疏散和撤退,目的地是更后方的武汉、长沙等地。后方医院也要随之迁移。

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胡老扁却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意外的决定。他婉拒了随官方医疗队一同撤往武汉的邀请。

“胡神医,武汉是大后方,相对安全,医疗资源也更好,您为何……”负责疏散的官员不解。

胡老扁望着北方阴霾的天空,缓缓道:“官方通道,目标太大,难民如潮,日军飞机必沿路轰炸,恐再生灵涂炭。且老夫观这局势,正面战场一时难有起色,与其辗转于各大城市,不如另辟蹊径。”

他心中自有考量。连续的溃败和大规模转移,让他看到了正规渠道的脆弱与无奈。他想起自己半生游历,曾听闻皖南、浙西一带群山峻岭,地形复杂,或许能避开日军主力兵锋。更重要的是,深山老林之中,往往藏着世俗难见的草药,对于如今药材极度匮乏的局面,或许是一线生机。他打算带着一批愿意跟随他的伤员和难民,潜入皖南山区,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之所,同时就地取材,继续他的救治工作。

他将这个想法与几位信得过的学徒、以及几位伤势稍轻、不愿再随大军颠簸的伤员商议,竟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乱世之中,人们对这位屡创奇迹的“神医”有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信赖。

他也设法托人给苏暮雨带去口信,说明了去向,并嘱咐她伤愈后务必随官方渠道安全转移,勿要以身犯险。他深知前路艰险,不愿她再随自己吃苦涉险。

在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胡老扁带着一支由三十余人组成的小队伍,其中大半是行动不便的伤员,还有几个在苏州收留的与家人失散的妇孺,悄然离开了混乱的苏州城,向着西南方向的皖南山区行进。他们舍弃了大道,专走偏僻小径,避开溃兵和难民的主流方向。

初入山区,道路尚可辨认。但随着日渐深入,山势越发陡峭,林木愈发幽深。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脚下是厚厚的落叶和湿滑的苔藓,怪石嶙峋,溪流纵横。对于这支主要由伤兵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队伍来说,每一步都异常艰难。担架成了最大的负担,需要数人轮流抬行,速度缓慢。

胡老扁走在队伍最前,手持一根削制的木杖,既是探路,也是支撑。他虽年过半百,但常年采药行医,跋山涉水,体力远胜常人。他不仅要引路,还要时刻留意队伍的状况,处理伤员因颠簸而恶化的伤势,更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野兽或土匪。

粮食是最大的问题。携带的干粮很快消耗殆尽。胡老扁便带着几个身体稍好的人,沿途采摘野果、挖掘可食用的植物根茎,偶尔设下简易陷阱捕捉些山鸡野兔,勉强果腹。清澈的山泉是唯一的水源。他严格规定必须煮沸饮用,以防瘟疫。

夜晚的山林,寒气刺骨。他们寻找到山洞或背风的岩壁下栖身,燃起篝火,众人挤在一起取暖。火光映照着一张张疲惫、惶恐而又带着一丝希望的脸。胡老扁则利用这短暂的宁静,为伤员检查伤口,换药施针。他那沉稳的身影和不时响起的温和叮嘱,成了这支逃亡队伍最大的精神支柱。

“胡先生,您说这山里,真有能避开战火的地方吗?”一个失去了左臂的年轻士兵,靠着岩壁,望着跳动的火焰,喃喃问道。

胡老扁正用烧热的匕首为他清理伤口边缘的腐肉,动作轻柔而精准。“天地之大,总有容身之处。山深则林密,林密则径幽。只要心存希望,脚步不停,总能找到一线生机。”他顿了顿,又道,“你看这满山草木,看似杂乱,实则各有其用。这株**紫珠叶**,可止血;那丛**白花蛇舌草**,能清热解毒。天地生养万物,总会给人留条活路。”

他的话,带着医者独有的、对自然生命的洞察与信念,悄然安抚着众人不安的心。

然而,深山的险恶,远非只有饥寒与疲惫。在一次涉水过一条湍急的山涧时,一名抬着担架的难民脚下一滑,连人带担架摔入水中。胡老扁眼疾手快,猛地扑过去,死死抓住担架一端,在其他人帮助下,奋力将伤员拖上岸,但他自己却被冰冷的涧水浸透,左肩旧伤(之前在救护所被碎木划伤处)被尖锐岩石再次划破,鲜血汩汩流出,更糟糕的是,他随身携带的、最后小半瓶师门秘制的“金疮止血生肌散”,在挣扎中掉入激流,瞬间消失不见。

众人手忙脚乱地为他包扎。胡老扁脸色苍白,却强忍着疼痛和寒意,摆手示意无妨。但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眼中一闪而逝的凝重。那瓶药,是应对严重创伤的保障,如今失去,在这缺医少药的深山里,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让人忧心的是,队伍里开始有人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上吐下泻,发热不止。胡老扁知道,这是痢疾或疟疾的征兆,若不能及时控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极易引发大面积传染,后果不堪设想。

他强撑着伤体,带着人在附近搜寻对症的草药。**马齿苋**、**地锦草**用于痢疾,**青蒿**、**常山**用于疟疾。幸好,这些草药在南方山林中并不难寻。他指挥众人大量采集,熬煮汤药,强制所有人,无论是否患病,每日饮用,以作预防。

他自己的伤口,却因浸水、劳累和缺药,开始红肿发炎,隐隐有化脓的趋势。他只能用最原始的**蒲公英**、**野菊花**捣碎外敷,内服一些清热解毒的汤剂勉强压制。剧痛和不时袭来的低烧消耗着他的精力,但他从未在人前显露分毫,依旧每日坚持探路、寻药、诊治。

这天傍晚,队伍在一片较为开阔的山谷中停下。山谷中有条小溪,方便取水。胡老扁的伤势似乎加重了,他靠在一块大石旁,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左肩肿胀得几乎抬不起来。他闭目凝神,暗自运针,以金针刺自己右臂的**曲池**、**手三里**等穴,试图引导气血,缓解左肩的郁热肿痛(中医称为“巨刺法”)。

一个跟着母亲逃难的小女孩,约莫五六岁年纪,怯生生地走到他身边,将一颗用溪水洗净的、红艳艳的野果子递到他面前:“胡爷爷,你吃……吃了就不疼了。”

胡老扁睁开眼,看着小女孩清澈纯真的眼眸,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他挤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接过野果,轻轻咬了一口,酸涩中带着一丝微甜。

“谢谢丫头,爷爷好多了。”

就在这时,负责在高处警戒的一个学徒气喘吁吁地跑下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师父!师父!前面……前面山谷尽头,好像有房子!像是……像是废弃的山神庙!”

众人闻言,精神都是一振。有建筑物,就意味着可以遮风避雨,意味着可以找到更多的资源,甚至……意味着他们可能找到了一个暂时的落脚点!

胡老扁眼中也闪过一丝光亮,他强撑着站起身,望向山谷深处那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的轮廓。

“走,过去看看。”

希望,仿佛在那幽深的林木尽头,重新点燃。这深山避难之路,似乎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然而,那废弃的山神庙中,等待他们的,是真正的安全,还是另一重未知的险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