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神医胡老扁 > 第45章 万家生佛

神医胡老扁 第45章 万家生佛

作者:骆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31:57

晨曦彻底驱散了夜幕,将金色的光辉洒满疮痍的大地。闸北疫区,这片被死亡阴影笼罩了太久的地方,似乎终于随着这渐强的天光,透出了一丝喘息之机。

胡老扁因过度透支而险些晕厥,在苏婉清焦急的呼唤和阿强的搀扶下,才勉强坐在凳子上,闭目调息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他脸色蜡黄,眼窝深陷,整个人如同被抽干了水分的枯木。然而,当他再次睁开眼时,那眸子深处属于医者的坚韧与清明,却未曾泯灭。

苏婉清的转危为安,是他在这场惨烈战役中,赢得的最宝贵、也最私心的一块阵地。但阵地的外围,战争远未结束。

租界工部局与华人绅商联合组织的官方医疗队,终于在晌午时分,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闸北区。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橡胶手套,携带着大量的消毒器材、西药(主要是奎宁、止泻药粉和注射用盐水)以及成箱的罐头食品。队伍里甚至还有几位高鼻深目的外国医生,神情严肃地指挥着消毒和隔离工作。

官方力量的介入,立刻带来了秩序和效率。他们迅速划分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搭建起更多的临时帐篷用于隔离病患,开始大规模喷洒消毒药水。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人员穿梭在破败的弄堂里,挨家挨户进行排查、消毒,将重症患者统一转移到新设立的隔离医院。

胡老扁的临时医棚,瞬间从唯一的前线堡垒,变成了庞大防疫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压力骤然减轻,阿强、福生和苏婉清带来的志愿队员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种劫后余生般的虚脱感。

然而,一种微妙的变化也随之产生。

官方医疗队的负责人,一位姓赵的留洋博士,在视察胡老扁的医棚时,看着那些依旧在排队等待胡老扁诊治的病患,又看了看棚内简陋的设施和空气中弥漫的、与西式消毒水味道格格不入的浓郁药香,眉头不禁微微蹙起。

“胡先生是吧?你的义举令人敬佩。”赵博士语气还算客气,但带着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视,“不过,现在既然官方已经接管,一切就需要按照科学的、现代的防疫流程来操作。你这些……嗯……草药汤剂,缺乏严格的临床数据支持,效果难以量化评估。为了病患的安全和防疫的统一性,我建议你停止分发,所有病患交由我们统一采用标准方案治疗。”

他的话如同冷水泼进了油锅。尚未离去的病患们顿时骚动起来,脸上写满了惶恐和不信任。

“赵博士,胡先生的药有效!我娘就是喝了胡先生的药才好的!”

“是啊是啊,官老爷,我们就信胡先生!”

“那洋药水闻着就怪,哪比得上胡先生的药汤靠谱!”

群情激动,几乎要冲破维持秩序的巡捕防线。

胡老扁缓缓站起身,他虽然疲惫已极,身形却依旧挺拔。他目光平静地看向赵博士,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赵博士,防疫大事,自当齐心协力。胡某并非固执己见之徒。然,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三因制宜。此次霍乱,属于湿热秽浊之邪为患,我所用方剂,皆出自《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清热化湿,辟秽解毒,调和肠胃,在此地月余,救治病患无数,疗效如何,在场民众可为我证。”

他顿了顿,环视那些用期盼和信任目光望着他的病患,继续道:“况且,疫情初定,病患体虚,后续调养固本,扶助正气,防止复发,中药亦有独到之处。若一概以‘不科学’而论,恐非患者之福。不如这样,重症急症,可由贵队采用西医之法抢救;轻症及恢复期患者,若自愿,仍由我以中药调治。你我中西并举,各展所长,目标一致,皆为救人,何乐而不为?”

胡老扁这番话,不卑不亢,既有医者的自信,也有顾全大局的胸襟,更点出了中医在疫病后期调理方面的优势。他并非排斥西医,在苏婉清病重时,他也曾渴望有更直接的补液手段。他只是坚持,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了数千年的医学智慧,不应被轻易否定。

赵博士被他一番话说得有些语塞。他看了看情绪激动的民众,又看了看胡老扁那双洞悉世事却清澈坚定的眼睛,心知若强行禁止,只怕会激起更大的民变,于防疫大局不利。他沉吟片刻,终于妥协道:“既然胡先生坚持,那……恢复期患者的调理,可以依你。但所有用药,需登记在册,若有任何异常,必须立即报告!”

“理应如此。”胡老扁微微颔首。

这场小小的风波,以胡老扁的胜利而告终。病患们如同打了胜仗一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更加有序地排队等候。而官方医疗队的成员们,在后续的协作中,也渐渐对胡老扁改变了看法。他们发现,这位看似土气的“江湖郎中”,用药精准,对病情的判断往往一针见血,尤其对于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并发症或后遗症,他的几剂汤药或几枚金针下去,常能收到奇效。那两位外国医生,在好奇地观摩了胡老扁用金针为一个霍乱后严重肌肉痉挛的病患施针,并立竿见影地缓解了其痛苦后,也不禁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着“ Amazing! ”(不可思议!)。

胡老扁的医棚,成了这片区域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是传统医学的坚守地,也悄然进行着中西医学默不作声的交流与碰撞。

随着官方力量的全面介入和天气逐渐转凉,疫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控制下来。死亡人数逐日锐减,新发病例越来越少,封锁线也开始逐步松动。劫后余生的人们,开始清理家园,掩埋亲人,脸上重新焕发出生的活力。

而胡老扁,也终于可以稍稍放缓那紧绷了月余的神经。苏婉清在他的精心调理下,身体一日好过一日,虽然仍显清瘦,但精神已复,眸中光彩更胜往昔。经此一劫,两人之间那份情愫,已无需言语,流转的眼波,细微的关切,无不诉说着历经生死考验后的默契与深情。

这天傍晚,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胡老扁正在给最后几个病患复诊,苏婉清在一旁帮忙整理药方。忽然,弄堂口传来一阵熙攘之声。

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群,正安静地朝着医棚走来。他们不再是之前那样形容枯槁、充满绝望的病患,而是穿着虽然破旧但浆洗干净的衣裳,脸上带着感激与庄重神色的普通百姓。男女老少都有,怕是有数百人之多。

为首的是几位年纪较大的长者,他们手中没有携带兵器,也没有捧着金银,而是捧着一些最简单、却也最真挚的东西——有的挎着一篮子还带着泥土的新鲜蔬菜,有的提着一小袋糙米,有的抱着一只下蛋的母鸡,有的甚至只是捧着一碗自家酿的、澄澈的泉水。

人群在医棚前数丈远处自发地停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旁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上前几步,对着刚刚站起身的胡老扁,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胡先生!”老者的声音苍老却洪亮,带着哽咽,“闸北的数万穷苦百姓,多谢您的活命之恩!若非先生在此逆行坚守,妙手仁心,我等早已是乱葬岗上的枯骨!我等无钱无势,无以为报,只有这些自家所产,略表心意,请您……请您务必收下!”

说罢,老者就要跪下。他身后那黑压压的人群,也齐刷刷地跟着要跪拜下去!

“使不得!万万使不得!”胡老扁一个箭步冲上前,双手紧紧托住老者的双臂,不让他跪下去。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老人家言重了!胡某只是一介郎中,治病救人,乃是本分!当不起如此大礼!诸位乡亲快快请起!”

然而,人群依旧固执地保持着躬身的姿态,无数双眼睛望着他,那目光中蕴含的感激、敬仰,如同炽热的暖流,几乎要将胡老扁融化。

苏婉清站在胡老扁身后,看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眼眶瞬间湿润了。她出身显赫,见过太多的阿谀奉承、锦衣玉食,却从未见过如此纯粹、如此厚重、发自数百个灵魂最深处的感恩。这不是对权贵的畏惧,也不是对财富的追逐,而是对生命的挽救者最质朴、最崇高的敬意。

阿强、福生和那些志愿队员们,也全都红了眼眶,胸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感动。

胡老扁看着眼前这片不肯起身的乡亲,看着他们手中那代表着生存与希望的微薄礼物,只觉得喉头哽咽,心潮澎湃。他行医多年,救人无数,也曾收获感谢,却从未经历过如此场面。这不再是简单的医患之情,而是一种将他与这片土地、这些苦难而坚韧的生命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沉甸甸的纽带。

他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朗声道:“诸位乡亲!你们的谢意,胡某心领了!但这些东西,是你们活命的口粮,胡某绝不能收!若诸位真念胡某一点微劳,便请将这些东西带回去,好生调养身体,重建家园!看到大家都能活下去,好好活下去,便是对胡某最大的回报!”

他的声音在暮色中传开,清晰而坚定。

人群一阵骚动,许多人开始低声啜泣。那为首的老者抬起头,老泪纵横:“先生……您让我们如何过意得去啊……”

胡老扁走上前,亲手将老者扶稳,又对众人拱手环揖,恳切道:“诸位请起!若再不起,便是折煞胡某了!”

众人见他态度坚决,神色诚恳,这才慢慢直起身来。但那份感激之情,却无处安放。

忽然,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胡先生是活菩萨!是万家生佛!”

这一声呼喊,如同点燃了引线。

“活菩萨!”

“万家生佛!”

呼喊声起初零星,随即汇聚成一片真诚而热烈的浪潮,在残阳如血的天空下回荡,震人心魄。

“万家生佛”……胡老扁听着这震耳欲聋的呼喊,看着那一张张激动而虔诚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他从未想过要成为什么“佛”,什么“菩萨”,他只是一个不愿违背本心、见不得人间疾苦的医生。但这来自底层民众最崇高的赞誉,却让他深深触动,也感到肩头无形的责任。

他再次拱手,示意大家安静。

“胡某多谢诸位厚爱!然,‘生佛’二字,实不敢当。胡某只是尽了医者的本分。”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转为沉毅,“如今疫情虽缓,然民生多艰,往后岁月,还望诸位互帮互助,共度时艰。若有病痛,仍可来寻胡某。只要胡某一息尚存,定当竭尽全力!”

他的话语,没有豪言壮语,却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颗历经磨难的心。

民众们终于开始缓缓散去,一步三回头,眼中依旧充满了不舍与感激。他们留下的那些礼物,在胡老扁的坚持下,大部分都被带回,只象征性地收下了一小部分不易保存的蔬菜和那碗代表着“滴水之恩”的泉水。

夜色再次降临,但此时的闸北,已不再是那个只有绝望和死亡的死城。零星的灯火在千家万户中亮起,虽然微弱,却充满了生机。

胡老扁站在医棚前,望着那一片渐次亮起的、属于“万家”的灯火,久久不语。苏婉清轻轻走到他身边,将一件外袍披在他肩上。

“万家生佛……”苏婉清轻声重复着这个称呼,侧头看着胡老扁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的侧脸轮廓,柔声道,“他们说的是心里话。”

胡老扁缓缓摇头,叹了口气:“医者,治的是病,救的是人,却救不了这世道艰难。‘生佛’之名,过于沉重了。”

“但你所做的一切,配得上这份敬意。”苏婉清语气坚定,“你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了光,这就足够了。”

胡老扁转过头,看向苏婉清,在朦胧的夜色中,她的眼眸亮如星辰。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手。两人并肩而立,共同眺望着这片他们曾共同奋战、守护,并正在慢慢复苏的土地。

“佛不佛的,不重要。”胡老扁低声道,仿佛是说给苏婉清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但求问心无愧,但求……天下人,少些疾苦。”

他的声音很轻,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融入了这万家灯火之中,也为他这“神医”之名,注入了最坚实、最温暖的灵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