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神医胡老扁 > 第89章 医术精进

神医胡老扁 第89章 医术精进

作者:骆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31:57

当胡老扁的身影重新出现在清虚观残破的山门前时,等候已久的众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短短三日,他仿佛脱胎换骨。左肩的伤口已然收口,只余一道浅粉色的新疤,行走间步履沉稳,更胜往昔。但变化最大的,是他的眼神。以往那看透世情的深邃依旧,如今却更添了一份难以言喻的清澈与专注,仿佛能洞穿表象,直抵本源。

“师父!” “胡先生!” 众人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关切与欣喜溢于言表。

胡老扁微微一笑,安抚众人:“我没事,此番进山,颇有奇遇,稍后再细说。观中情况如何?”

负责留守的大弟子连忙禀报:“托师父带回的人参之福,两位元气将脱的兄弟算是救回来了,如今已能进些流食。痢疾和疟疾也用药控制住了,未再大规模蔓延。只是……前日又收留了七八个从北面逃来的溃兵和难民,其中两人伤得不轻,发热不退,我们……我们有些束手无策。”

胡老扁点点头,并未多言,径直走向安置伤员的厢房。空气中弥漫着草药和伤患特有的气息,但比起之前的绝望混乱,已然多了几分秩序与生气。

他首先查看了那两名重伤的溃兵。一人腹部旧创感染,高烧谵退;另一人则是腿部枪伤,伤口虽经简单处理,但内里瘀肿不散,气血不通,整条腿肿胀发黑,疼痛剧烈。

以往,胡老扁会立刻上手切脉,查看舌苔,依据经验判断寒热虚实,然后遣方用药。但这一次,他并未急于动作。他先是闭上双眼,在伤者床前静立片刻,呼吸变得悠长而缓慢。众人不解,却也不敢打扰。

若在以前,胡老扁凝神是为了排除杂念,集中精神。而此刻,他是在尝试运用墨离所授的“观微”之法,并非用眼,而是用凝聚的“神”去感知。

渐渐地,一种奇异的感知在他心中浮现。那腹部感染的伤员,在他“神”的感知中,仿佛一团灼热、混乱、带着污浊腥秽气息的暗红色能量盘踞在腹部,不断蚕食着其本身已然微弱的生命之火。而那个腿部重伤的士兵,伤处则是一片沉滞、阴冷、近乎凝固的暗紫色,阻碍了气血的流通,导致肌肉濒临坏死。

这种感知并非具体的图像,更像是一种直接的、对能量状态的“理解”。它比脉象、舌苔这些外在征象更为直接地反映了病灶的核心本质。

胡老扁睁开眼,心中已有定计。他先走到那腹部感染的伤员身前,取出金针。这一次,他下针的手法似乎与以往并无不同,但若是有感知敏锐之人在场,便能察觉到,当他的指尖触及金针时,整个人的精气神仿佛都凝聚于那一点寒芒之上。

他选取了曲池、合谷、足三里、上巨虚等穴,施以泻法。但在行针之时,他不再仅仅追求“得气”的酸麻胀感,而是将意念集中于针尖,引导自身那股平和而凝聚的“神意”,如同无形的清流,透入穴位,直指那团感知中的“灼热污浊”之气,意图将其疏导、瓦解。

同时,他吩咐弟子:“取黄连、黄芩、金银花、生大黄,加倍剂量,急火煎煮!再以冰片、芒硝研末,用井水调敷其腹部!”

他开的方子依旧是经典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剂,但剂量和用法却更为大胆精准,直指那团“邪热”。

随后,他来到那腿部重伤的士兵面前。此人的问题在于瘀血凝滞,阳气不通。胡老扁并指如剑,虚点其大腿几处重要穴位,以“意针”基础(虽未成形,但神意已具)轻轻刺激,引导其自身微弱的气血尝试冲击那“凝固的暗紫”。接着,他用真正的金针刺入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针尖灌注神意,不再是简单的刺激,而是如同引导员,强力疏通被阻塞的通道。

“用红花、桃仁、**、没药,加桂枝、附子少许,黄酒为引,煎汤内服!外用以透骨草、伸筋草煎汤熏洗,再以活血的药油用力推拿!” 他的指令清晰果断。

接下来的变化,让所有旁观者,包括那几个略通医术的学徒,都感到震惊。

那腹部感染的伤员,在服下加量的汤药和外敷药后,不过两个时辰,汹涌的高热竟开始缓缓下降,谵语停止,虽然依旧虚弱,但眼神恢复了一丝清明,沉沉睡去。

而那个腿部重伤的士兵,在经过胡老扁的金针疏导和用药后,原本冰冷紫黑的腿部,竟然渐渐有了温度,颜色也开始转向暗红,虽然疼痛依旧,但那是一种气血开始流通的“活”的痛,而非之前死寂的胀痛。第二天,他甚至能感觉到脚趾的轻微动弹!

“神了!胡神医!您这医术……简直是神乎其技!”刘军医(他也随队来到了道观)激动得语无伦次。他看得出,胡老扁用的药材并无太多稀奇,方子也大致对症,但效果却比以往快了数倍,强了数倍!仿佛那些药物的效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完美地激发并引导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胡老扁心中明了,这并非神灵相助,而是“识药辨性,以神御针”带来的质变。他能更精准地判断病机本质(邪热的“质”与瘀血的“态”),更能通过凝聚的神意,在金针和药物之外,施加一种直接的、引导性的能量干预,极大地提升了治疗效率。

他没有藏私,开始在救治之余,将自己领悟到的新境界,以学徒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传授。

他不再仅仅让他们背诵药性歌赋,而是带领他们去触摸药材,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

“感受这薄荷的清凉疏散之‘意’。”

“体会这黄芪的温煦升体之‘性’。”

“辨识这茯苓的淡渗利湿之‘韵’。”

起初,学徒们茫然无措,只觉得师父的要求玄之又玄。但在胡老扁耐心的引导和自身神意的微弱共鸣下,渐渐地,一些天赋较好的弟子,开始模模糊糊地感受到了一丝不同药材带来的、难以言喻的“感觉差异”。虽然远达不到胡老扁的层次,但这扇门,已经被推开了一条缝隙。

在施针时,胡老扁也开始强调“意在针先,神随针走”。

“下针之时,勿要只想着穴位分寸,要将你们的意念,你们的注意力,全部凝聚于针尖!想象你们的精神,正随着针尖一同进入病患的身体,去感受那里的气血流动,去引导,去疏通,而非仅仅是刺激!”

他手把手地教导,甚至偶尔会分出一丝微弱的神意,引导学徒们的意念,让他们亲身体会那种“以神御针”的微妙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前所未有,效果却出奇的好。学徒们的针法,在精准度之上,开始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灵性”与“穿透力”。

清虚观,这个乱世中的避难所,在胡老扁的引领下,竟意外地成了一所传授上古医道秘术的“学堂”。每日里,除了必要的劳作和警戒,众人大多沉浸在辨识草药、练习针法、体悟医理的氛围中。胡老扁将墨离所授的“太素门”基础心法(去除其中涉及核心秘传的部分),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简化整理,传授给众人,用以凝神静气,提升感知。

他自己也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不断练习“观微”内视,对自身气血经络的运行了如指掌;他尝试将神意更多地融入日常诊疗,无论是切脉、望诊,还是正骨、按摩,都力求达到“神与病会,意随法出”的境界。他甚至开始研究,如何将不同的药材,根据其独特的“药性”,进行更深层次的配伍,使其效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变化。

他的医术,正在发生一场静默而深刻的革命。以往许多凭借经验模糊处理的问题,如今在“神意”的洞察下变得清晰明朗;以往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效的顽疾,如今往往能更快地找到症结,一击即中。

当然,这种精进并非一蹴而就。过度凝聚神意会带来精神上的疲惫,感知的模糊不清也会让他陷入困惑。但他乐在其中,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的救治,都让他对墨离,对那神秘的“太素门”,充满感激。

这一日,他正在指导弟子处理一个复杂的陈年旧伤,忽然心有所感,抬头望向北方。虽然身处深山,隔绝世情,但他知道,外面的战火仍在蔓延,山河依旧破碎。

他握紧了手中那枚来自四川泸州的银元,感受着其冰冷的质感。医术精进,是为了能更好地履行“医者”的责任。在这绝处逢生的深山里,他积蓄着力量,磨砺着技艺。

他隐隐感觉到,距离他“重出江湖”,再次踏入那片烽火连天的土地,用这脱胎换骨的医术,去拯救更多在战火中挣扎的生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