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神医胡老扁 > 第40章 明珠暗投

神医胡老扁 第40章 明珠暗投

作者:骆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31:57

法租界,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一扇不起眼的黑漆铁门后,隐藏着的却是上海滩权势版图上不容忽视的一座山头——杜公馆。与白牡丹公寓那种流于表面的奢华不同,杜公馆的底蕴是内敛而森严的。高大的院墙隔绝了外界的所有窥探,院内林木深深,看似随意点缀的太湖石、亭台水榭,皆暗合风水格局,行走其间,能感受到一种无声的威压,仿佛每一片树叶后面都藏着警惕的眼睛。

胡老扁在那位精干的陈明宇引导下,穿过几进庭院,来到一处名为“涵碧轩”的临水书斋。书斋内陈设古雅,紫檀木书架上典籍林立,多宝格里摆放着古玩玉器,空气中弥漫着上等沉香宁神定志的幽香。一位身着藏青色杭纺长衫、面容清癯、眼神温润如古井的中年男子,正临窗而立,手执一卷古书,仿佛一位避世隐居的学者。若非早知其身份,胡老扁绝难将眼前之人与那位叱咤风云的青帮大亨杜月笙联系起来。

“杜先生,胡济仁先生到了。”陈明宇躬身禀报,语气恭敬。

杜月笙缓缓转过身,放下书卷,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令人如沐春风的笑容:“胡先生,冒昧相请,叨扰了。”他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沉稳的气场,目光在胡老扁身上扫过,平和之下是洞悉世情的锐利。

“杜先生言重了,能得先生相召,是胡某的荣幸。”胡老扁拱手行礼,不卑不亢。

“坐。”杜月笙示意胡老扁在旁边的黄花梨木椅上坐下,自己也落座主位,陈明宇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带上了门。

“听闻胡先生医术超群,尤精妇科,在广慈医院已是声名鹊起,连史密斯那样的洋博士,都不得不对先生刮目相看。”杜月笙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赞赏,却并无试探之意,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月笙虽是一介粗人,然对先生这等身怀绝技、又能坚守本心的高士,向来是敬佩的。”

“杜先生过誉,胡某愧不敢当。不过是尽医者本分而已。”胡老扁谨慎应对。

杜月笙微微一笑,不再绕圈子:“今日请先生来,实是有一事相求。是……关于内子。”他顿了顿,语气稍沉,“她身子一向较弱,近年更是……月事紊乱,时常崩漏不止,面色萎黄,精神短少,看了不少中西名医,汤药不知吃了多少,总是时好时坏,难以断根。月笙心中忧虑,听闻先生妙手,故特请先生前来,为内子诊视一番。”

胡老扁心中明了,所谓“内子”,并非杜月笙那位众所周知的正室夫人沈氏,恐怕是其颇为宠爱的一位姨太太。他不动声色,点头道:“胡某自当尽力。还请夫人出来一见,容胡某望闻问切。”

杜月笙却摆了摆手:“内子性子羞怯,不惯见生人,尤其……是男医生。不知先生可否……隔帘诊脉?”他提出了一个在当时大户人家颇为常见,却也极考验医者功力的要求。

胡老扁略一沉吟,便应承下来:“可。”

杜月笙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轻轻击掌两下。书斋内侧一道珠帘掀起,一名穿着淡紫色旗袍、身姿窈窕的年轻女子在两名丫鬟的搀扶下,缓缓走到帘后坐下,伸出一只戴着翡翠镯子、纤细却略显苍白的手腕,搁在帘外早已备好的脉枕上。珠帘晃动,只能隐约看到一个模糊的侧影,气息微弱。

胡老扁净手后,走到帘前,在三指搭上那手腕之前,先凝神静气,仔细观察了帘后之人的大致坐姿与气息流动。随后,他才屏息凝神,将指尖轻轻按在那冰凉的腕部皮肤上。

脉象沉细欲绝,若有若无,如同游丝!且节律不齐,时有间歇(代脉)。这是心脾气血极度亏虚,乃至阴阳离决之危象!远比杜月笙轻描淡写的“月事紊乱、崩漏”要严重得多!

他心中凛然,沉声问道(既是问病,也是说给帘后的病人和杜月笙听):“夫人可是不仅月事崩漏,色淡质稀,更觉心悸怔忡,夜不能寐,寐则易醒,醒后汗出湿衣(盗汗)?且气息短促,动则尤甚,不思饮食,食后腹胀?面色是否晄白无华,唇甲色淡?”

帘后传来一声极其微弱的、带着惊讶的“是……”。连旁边的杜月笙脸色也凝重起来,胡老扁所说症状,分毫不差!

胡老扁收回手,面色沉肃,对杜月笙道:“杜先生,夫人此症,非比寻常。乃长期失血耗气,导致心脾两虚,气血衰败,已损及根本。脉象沉细微绝,且有代脉,乃是‘虚劳’重症,危如累卵!若再不及时固本培元,恐……有性命之虞。”

杜月笙闻言,脸色骤变,一直沉稳的眼神中终于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惧与急切:“竟……竟如此严重?!先生!可有救治之法?需要什么药材,但说无妨!便是天上的星星,月笙也设法去摘来!”

“药固然重要,然此证关键,在于‘固摄’二字。”胡老扁沉声道,“需大剂甘温峻补之品,重建中焦(脾胃),益气摄血,宁心安神。寻常方药,恐力有不逮。”

他提笔开方,笔锋凝重,每一味药都反复斟酌:

“方用:独参汤合归脾汤、固本止崩汤之意化裁,需用重剂。”

“野山参一两(另炖浓汁频服),黄芪三两,白术一两,当归身八钱,茯神一两,远志五钱,酸枣仁八钱,木香三钱(后下),龙眼肉一两,炙甘草五钱。此乃归脾汤重剂,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再加熟地炭一两五钱,白芍炭一两,茜草炭五钱,海螵蛸一两,煅龙骨二两,煅牡蛎二两,五味子六钱。此取固本止崩汤之意,固涩止血,收敛元气。”

“更用阿胶珠一两(烊化),鹿角胶五钱(烊化),紫河车一具(焙干研极细末冲服),此三味乃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精血,修复损毁之根基。”

“先用三剂,急煎浓汁,不拘时频服。待出血渐止,精神稍振,再调整方药,缓缓吐之。”

这方子用药之重,配伍之奇,剂量之大,堪称胡老扁行医以来之最!尤其是野山参、紫河车、鹿角胶等物,皆是价值连城、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杜月笙接过方子,看也不看,直接递给候在门外的陈明宇,厉声道:“立刻!按方准备!用最好的!最快的速度!” 陈明宇凛然应命,快步离去。

“先生,内子……就全拜托您了!”杜月笙对着胡老扁,郑重地拱了拱手,这位跺跺脚上海滩都要抖三抖的人物,此刻眼中竟带着一丝恳求。

“胡某定当竭尽全力。”胡老扁肃然道。

接下来的几日,胡老扁几乎常驻杜公馆。他亲自监督药材的甄选与煎煮,根据那位姨太太服药后的细微反应调整方剂。杜月笙放下了所有事务,日夜守候在“涵碧轩”,对胡老扁更是礼遇有加,奉若上宾。

或许是胡老扁辨证精准,用药如神;或许是那些珍贵药材确实效力非凡;又或许是杜月笙的权势与关切无形中凝聚了一股强大的生机……在连续服用两剂重药后,帘后那位姨太太的崩漏竟真的奇迹般止住了!脉象虽然依旧细弱,但那令人心悸的“代脉”和“欲绝”之象已然消失,气息也平稳了许多,甚至能稍微进些参汤米粥。

杜月笙大喜过望,对胡老扁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馈赠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堆满了胡老扁在同春里的临时住所,其价值远超寻常诊金百倍。胡老扁坚辞不受,只取了应得的诊费,余者尽数退回。

“胡先生真乃高士!”杜月笙感叹,看着胡老扁的目光更加不同,“先生有此通天医术,却甘于平淡,悬壶济世,月笙佩服。不知先生可愿长留上海?月笙愿倾力支持先生开设一家全上海、乃至全中国最大的医馆!金钱、场地、人脉,皆不是问题!先生只需专心医术,救该救之人,至于那些琐碎烦扰,自有月笙为先生料理干净!”

这是极具诱惑力的招揽。凭借杜月笙的势力,胡老扁可以在上海滩迅速登上名利之巅,再无宵小敢来打扰,可以尽情施展医术,救治更多的人。

然而,胡老扁沉默了片刻,缓缓摇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杜先生厚爱,胡某心领。然胡某志不在广厦万千,名动公卿。只愿凭此一身薄技,行走于市井民间,为那些无钱请名医、无门路入豪门的贫苦病患,尽一份心力。杜先生的好意,胡某……只能心领了。”

他再次拒绝了权势的橄榄枝。他深知,一旦接受杜月笙的“支持”,他便不再是自由的医者胡济仁,而是打上了青帮烙印的“杜家神医”。他将失去选择的自由,他的医术将成为杜月笙笼络人心、扩张势力的工具。这与他的本心,背道而驰。他这身医术,是济世活人的明珠,岂能就此暗投于江湖势力的麾下?

杜月笙盯着胡老扁,看了许久,眼中神色变幻,有惊讶,有不解,也有一丝真正的惋惜。最终,他喟然长叹一声:“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先生之风骨,月笙今日算是真正见识了。既然先生志在民间,月笙也不再勉强。只是先生日后在上海,若遇任何难处,无论大小,都可来找月笙。这份人情,月笙永远记着。”

他没有以势压人,反而展现出了难得的气度与尊重。

“多谢杜先生体谅。”胡老扁躬身行礼。

离开杜公馆时,天色已晚。胡老扁回头望了一眼那森严的门庭,心中并无多少轻松。他再次凭借医术化险为夷,甚至得到了杜月笙的一个人情承诺。但他知道,自己拒绝的,是上海滩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捷径。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也更加孤独的道路。

他的名声,因救治杜月笙宠妾之事,虽未公开宣扬,却已在上海滩最顶层的权势圈层中悄然传开。这如同将一颗明珠投入了深不见底的黄浦江,虽暂时隐匿了光芒,却引来了更多隐藏在暗处的觊觎与波澜。未来的路,是福是祸,犹未可知。这“明珠”,是否终将“暗投”于这十里洋场的滔滔浊浪之中?他只能秉持本心,步步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