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 第176章 嬴疾的决断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第176章 嬴疾的决断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3

咸阳宫,甘泉殿。

夜色已深,殿内却依旧灯火通明。不同于麒麟殿朝会时的庄重肃穆,此处的气氛更显私密,也更为凝重。巨大的青铜仙鹤灯盏中,鲸油燃烧发出稳定而昏黄的光晕,将嬴疾年轻却已显深沉的面容映照得明暗不定。空气中弥漫着清冷的墨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权力的孤寂气息。

御案之上,摊开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书。

左手边,是厚厚一叠,由淳于越领衔,数十位儒臣、博士联名上奏的弹劾奏疏。竹简堆叠,字迹工整,引经据典,言辞激烈,将栎阳的“格物堂”与“新规”描绘成足以倾覆社稷的洪水猛兽,字里行间充满了道德卫士的忧愤与不容置疑的批判。翻阅时,竹简相互碰撞,发出干燥而令人烦躁的“咔哒”声。

右手边,则相对单薄,是刚刚由赵高带回的、关于视察栎阳的密报。写在相对柔软的、栎阳自产的粗糙纸张上,字迹是赵高那特有的、工整中带着一丝圆滑的笔体。报告客观、冷静,甚至有些琐碎地记录了所见所闻——从钻木取火的“实验”,到水力驱动的锻锤高炉,从标准化的箭簇生产,到《启蒙书》中的图文并茂,从工分贡献制的运行,到流民工匠们眼中不同于往日的“光亮”。没有过多主观评价,只是将事实一一罗列,如同镜面般反映着栎阳的真实面貌。

嬴疾靠在黑水玄鸟屏风前的御座上,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的玉螭首上轻轻敲击着,那“笃、笃”的轻响,是殿内唯一的、规律性的声音,仿佛他内心权衡的天平正在细微地摆动。

他的目光,时而落在左边那叠代表着“规矩”、“礼法”、“传统”的竹简上,时而又扫过右边那张代表着“效用”、“新奇”、“活力”的纸张。殿角的漏壶滴答作响,时间在沉默中悄然流逝。

“赵高。”良久,嬴疾终于开口,声音在空旷的殿内显得有些缥缈。

一直垂手侍立在阴影中的赵高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应道:“臣在。”

“你亲眼所见,那秦战,其人如何?”嬴疾的问题很简单,却直指核心。

赵高略一沉吟,谨慎地措辞道:“回王上,秦战此人,确有边卒之悍勇,亦具匠造之奇思。行事果决,不循常理,言语之间……对王上,对大秦,倒是一片赤诚,只是其行事之法,与朝中诸公……颇多迥异。” 他既点出了秦战的能力和忠诚,也暗示了其带来的“麻烦”。

“赤诚?”嬴疾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是忠于寡人,还是忠于他那一套‘格物致知’、‘多劳多得’的道理?”

赵高心头一凛,把头埋得更低:“臣愚钝,不敢妄测。然则,观其言行,其所行一切,皆以‘强兵利国’为辞,且栎阳所出之钢铁、军械,于我军确有大用。蒙骜将军亦多次为其陈情。”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效用”和军方的支持再次摆了出来。

嬴疾不再追问,目光重新落回那两份文书上。他伸出手,拿起赵高的那份报告,指尖拂过粗糙的纸面,能感受到纤维的凹凸。他的目光在“水力锻锤昼夜不息”、“标准化箭簇穿透力增三成”、“流民安居,工匠效死力”等字句上停留片刻。

然后,他又拿起淳于越奏疏最上面的一卷,扫过那些“坏人心术”、“动摇国本”、“其心可诛”的激烈言辞。

殿内再次陷入沉寂。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嬴疾缓缓闭上眼。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不同的景象:一边是朝堂上那些皓首穷经、引经据典、却往往于实事无补的儒生们喋喋不休的争论;另一边是边关浴血的将士,是国库并不充裕的粮秣,是山东六国虎视眈眈的目光,以及……栎阳那冲天而起的、代表着效率与力量的烟尘与炉火。

他想起秦战献上的新式箭簇和炼钢法在军中的反响,想起蒙骜那粗豪却实在的赞誉,想起赵高报告中描述的、那些不再麻木等死而是充满干劲的流民和工匠。

“规矩”、“礼法”固然重要,是维系统治的框架。但空谈道德的框架,填不饱将士的肚子,挡不住敌人的刀剑,更无法支撑他横扫**、一统天下的雄心。

而“效用”、“力量”,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他目前最急需的基石。

良久,嬴疾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决断。他敲击扶手的手指停了下来。

“拟诏。”他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侍立一旁的书记官立刻准备好笔墨绢帛。

嬴疾目光平静,一字一句地口述:

“王令:栎阳工师秦战,匠造有功,练兵得法,特赐金百斤,帛五十匹,以彰其绩。”

这是一个明确的奖励信号,是对秦战过往功劳和其带来“效用”的肯定。

书记官奋笔疾书。

嬴疾略作停顿,继续道:

“栎阳所行‘格物’、‘工分’等事,乃为强兵利国、安顿流民之特例,着其继续试行,一应所需,由少府酌情供给。然,其地仍属内史管辖,所行诸事,需合秦律之本,若有逾越,严惩不贷!”

这段话,更是精妙。他首先肯定了栎阳模式的“特例”性质,并将其目的限定于“强兵利国”和“安顿流民”,给了秦战继续探索的空间和资源。但紧接着,又强调了“属内史管辖”和“需合秦律”,像是在栎阳这匹开始脱缰的野马脖子上,套上了一根虽长却切实存在的缰绳,将最终的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既利用了其“效用”,又防范了其“失控”。

“另,”嬴疾最后补充道,目光扫过赵高,“着御史大夫府,加强对各郡县工师、匠造事宜之监察,凡有妄议朝政、私授邪说、结党营私者,无论何人,一经查实,依律严办,绝不姑息!”

这一条,看似与栎阳无关,实则是对朝中儒臣和潜在反对者的敲打,也是在划清界限:栎阳是特例,是寡人允许的“试验田”,你们其他人,别想浑水摸鱼,也别想借题发挥!

诏令成文,用印。嬴疾挥了挥手,书记官和侍从躬身退下,殿内只剩下他和赵高。

“赵高。”

“臣在。”

“你说,寡人这般决断,是对,是错?”嬴疾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飘忽。

赵高躬身,语气无比恭谨:“王上圣心独断,深谋远虑,非臣等所能揣度。秦战可用,但其性如野马,需持缰之人。王上既赐其草料,又握其缰绳,驱使其力而防其逸,臣以为……甚是妥当。”

嬴疾闻言,淡淡地看了赵高一眼,没有再说什幺。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沉重的雕花木窗。深夜的寒风瞬间涌入,吹动他玄色的袍袖,也吹得殿内灯火一阵摇曳。

他望着窗外咸阳城沉寂的夜景和远山模糊的轮廓,目光仿佛穿越了重重黑暗,看到了那片位于渭水之滨、正在以一种异样方式蓬勃生长的土地。

“野马么……”他低声自语,嘴角那丝弧度再次浮现,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自信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沉。

“但愿他……真是一匹能助寡人驰骋天下的千里驹,而非……噬主的劣马。”

夜风中,他的低语悄然消散。

而在遥远的栎阳,尚不知王命已决的秦战,正站在格物堂新立的梁柱下,看着手中那本粗糙的《栎阳启蒙书》,若有所思。

(第一百七十六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