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做做样子?
方才那少年闻自己叔父所言,便指着井然有序的队伍和士兵们朴素的衣甲问道:“叔父您看,他们连军粮都分出来了,若是做样子,何必做到如此地步?”
见叔父似乎还有些犹豫,少年又说道:“我们邻家的李哥是在县衙当差的,他说曹军入城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县衙内,接管衙署内各种文书账册,清点府库钱粮。叔父,若非已将这里视作自己的属地,曹军万万不会如此做的。”
嘶……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少年这么说,还真有道理。
若是普通的攻城军队,别管是正规军还是黄巾贼,他们城破之后往往是以报复或劫掠为目的的,其行为模式是“破坏”和“索取”。说白了,又不是自己家,砸烂了烧毁了,半点不心疼。
他们会焚烧文书,目的是毁灭旧的统治痕迹。
他们会抢掠府库,目的是获取即时财富。
他们会欺压百姓,目的是为了……去尼玛的东洋鬼子。
回归正题,他们会欺压百姓,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士兵的私欲。
总得来说,他们的目光是短期的,不在乎这片土地和人民未来的死活。打完,砸完,烧完,抢完,拍拍屁股走人。
而曹军呢?
破城之后,他们接管文书账册,清点府库钱粮,这压根不是在破坏,而是在管理和建设。
衙署内的文书账册,那是统治的基础,记录了户口、田亩、赋税,是未来进行有效治理的绝对前提。当年高祖破咸阳,别人都去抢金银财宝,唯独萧何直奔官府,收秦之图籍文书,以此尽知天下关塞、户口多寡。
今观曹军所为,竟有古之名臣之风啊。
清点府库也很好理解,那是为了摸清家底,以便进行长期规划。
曹军的种种行为已经表明,他们的目的不是抢一票就走,而是要在这里建立长期、有序的统治。
所以,少年的观点很明确……
“叔父,我们不需要逃了,曹军和其他军队不一样。”少年很认真的说道。
叔父也是陷入了沉思。
兄长去世后,将这个两个孩子托付给他,他肩上的担子沉重得很。
逃,又能逃到哪里去?
郯县吗?且不说路途艰险,看这曹军的架势,郯县又能安稳几日?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不过……
他看着眼前神色坚定的侄儿,又望向远处井然有序的领粮队伍。
那些曹军士兵虽持兵刃,眉宇间却无凶戾之气。
甚至有一位老妪踉跄时,曹军士兵还伸手扶了一把。
这细微的举动,比任何安民告示都更让他心安。
嘶……曹军,确实是和别的军队不太一样啊。
“唉……罢了,罢了。”叔父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紧绷的肩膀也随之松弛下来,“就依你们。我们……先不走了。”
顿了顿,叔父看向两个少年,继续说道:“子瑜,孔明,先回家去。”然后看了一眼那些曹军士兵,“若真依孔明所说……真乃百姓之福啊。”
……
开阳城下。
曹军已经围城,这里是琅琊国的治所,最高长官是琅琊国相萧建。
就凭琅琊国这点郡兵,在虎狼曹军面前,虽然不能说是不堪一击,也可以称之为一触即溃了。
萧建心里很清楚,如果陶谦再不派兵来救援,那就休要怪我萧某人要识时务者为俊杰了。我看那曹军甲胄,也很适合我琅琊兵士穿戴嘛。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攻城?
萧建心中疑问,就连我自己都知道我有多菜,曹军难道就不知道么?
那他们在等什么?攻城还要挑个黄道吉日么?
其实吧,这事儿也真不怨曹操,主要是他的战略目的还没有达到。
要说陶谦老儿也真是反应迟钝,曹操很早就派夏侯渊和黄忠驻兵泰山郡,摆明要向徐州琅琊国做动作了。后来曹操又让曹仁大张旗鼓的整军备战,就差把“我要打琅琊国”写在他陶谦的家门口了。
可陶谦只是象征性的给琅琊国添了三营的丹阳兵,总共三千人。
三千兵……呵呵,你瞧不起谁呢?
我来打你的琅琊国,你就添了三千兵?
于是夏侯渊和黄忠也没客气,一个照面就把这三千人冲的七零八落。随后曹军也是乘胜追击,横扫琅琊,围困开阳。
曹军中军大帐内,曹操也是没了耐心了。
陶谦老儿,你的徐州军主力再不来救琅琊,这琅琊国可就真的全部姓曹了!
“就再给陶谦老儿三天时间。”曹操看着地图说道,“曹仁,三天之后,若是徐州军主力不来救开阳,我们就攻城。”
安排完这些之后,曹操转回身来,看了一眼帐内众人,目光最后锁定在郭嘉身上,开口询问到:“奉孝,北海的孔融,平原的刘备,还有济南国的田楷,他们有什么动静?”
郭嘉回忆了一下这几日收到的各方情报:“主公,孔融没有任何动作,田楷还在和臧洪交兵,刘备的话……”郭嘉一个停顿,又想了想,“元让将军出兵高唐,现在还不知战果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