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逆星人 > 第232章 北朝国的调兵遣将

逆星人 第232章 北朝国的调兵遣将

作者:文地是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3 13:39:01

在战场上,军中勇者往往冲锋陷阵在前,而智者在后督促或坐阵指挥。像隐力上将这等粗鲁勇猛之人,调往赫鲁大江上游升任北岸第三方面军的总指挥。升了职,自然担当责任就大。

兵部尚书打着哈哈之声道:“隐力的这次调任,是升职了。”

接着是魁元大将鼓励的话:“在坦克装甲战车总部,原一个副职,这一次调动升任为正职,值得恭喜!”

“想来,吾皇是看中了隐力那第一甲的精妙绝伦,而委以重任啊!”兵部尚书的感慨之声。

“这次可是离开了京城,到最南端边陲的前沿去独当一面啊!”魁元大将提示的话。

再是兵部尚书:“据说,在那里能听到枪炮声。”

到这个时候,隐力上将才可以插上嘴了:“隐力此次到南端任职,离开京城,以后拜见各位恩师,就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了。”

“以后吧,还可以回来的。”魁元太将拉着长长的语气。

“隐力向各位恩师道别了。”

当隐力上将告辞返回后,关于他升任北岸第三方面军的总指挥,一个勇敢前行的猛夫担当重职。当前世界人心浮躁而处特殊时期,绝不能用错了人,怕造成军中的损失,甚至出现混乱。兵部尚书只好打电话去问他们的女皇,这次高级将领的调动属于什么形势?

一接通后,兵部尚书急着就问:“请问是……?”

那头的回话:“吾是吾皇的侍女。”

“有急事要向吾皇启奏。”

“吾皇早已料到你们,会为隐力上将的任职而提出质疑。”那边的侍女从容不迫的说。

兵部尚书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隐力只是一个能杀能冲的勇士,任军中的一个副职比较妥当。北岸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全盘托付给他,又是处于我北朝王国与南朝国最前沿的防御对垒之间……”

“在大殿上,隐力上将的力作,想必已受到吾皇的欣赏,自然也就欣赏其人了。”侍女说的振振有词。

“像隐力,这种练家子的人,怎么可能做出那种文刍刍的精僻水平来,全凭几个手下献技给他的。”兵部尚书就是不看好那隐力上将军。

“吾皇的训话,这点能说明,隐力上将不打压下手,而且让下手有发挥施展才华的机会。”

“看来,我们对吾皇的一次用人是多虑了。”

“吾会把你们军部的关心,呈报给吾皇的。”

“现在正处每五百年一次轮回的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而特殊时期,用人一定要慎重。”

隐力上将由专机送到赫鲁大江北岸第三方面军指挥部,接着是新官上任发三把火,对整个部队的视察和检查,虽然勇夫一个,对管理军队还算有一套经验的。

北朝女帝从上次文武大臣们近百篇的上书文稿的内容里,叫侍女拿出了早就选定的一篇,按照上面的一些书面文字,要求军部给朝廷绘制出一套战时进攻防务图。

先要通过兵部尚书的一番审阅,既然是北朝女帝给下属办的事,本是无条件的接受。

由贴身侍女亲自送过来的并不是女皇下的圣旨一类的批文,而是文武大臣们向女帝老娘们上交的近百篇文稿,从中经过精挑细选出来被视为法宝的一篇。

这样让兵部尚书有了可以先审阅后是否能定酌下来的理由,上面署名是魁元大将,虽然文理字里,读起来啰啰嗦嗦,层次还不怎么的太清晰,但是能看出里面有一种欲罢不能的舍弃:如果北朝国与南朝国一旦开战,评过去每五百年,任何一次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尽管南朝国的上京,处在赫鲁大江的南岸,只要攻破都城上京,并占领之,似乎南朝国就名存实亡了。其实不然,毕竟那里集中了南朝**事的主要抵抗力量。

南朝国的上京,虽然建在赫鲁大江的南岸,以他们拥有强大的水军舰队。如若先采取从水上攻克,虽然空军能实行狂轰滥炸,但不能尽快的进入实质性的占有。南朝国的水上舰队,今非昔比,那自称水上巨无霸,上面的火力配备,能顶北朝水军所有的舰队。拼尽全力有可能突破上京一道道防线。下一步的登陆必须惜助江河的舰船。然而,这正是我军很弱的一面。在江河拼杀之中,只怕早就名存实亡了。因此我军必须改变以前任何一次的战略布局,从别的优势寻找新的突破口?

每五百年一次轮回爆发的世界大战,所采取的总是从正面战场,赫鲁大江的中游,从好几公里天险的水面而执行强行突破,需要强大的水军支撑和飞行器的空中配合。现在的南朝国与北朝国,双方的水军比较,北朝军已经没有了优势。

正面江河攻击战一旦打响,南朝国的水军,水上巨无霸“大江”舰会尽快赶来支援,以他上面的火力配备,相当于北朝国在江防上所有的水军——两支舰队合起来的火力。

在存在如此悬虚的相比之下,北朝军从正面进攻,是很难做到夺取胜利。即使有可能的话,投入大量的出其不意而一鼓作气的空中轰炸机群,因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争取的成果也有可能不是成正比例的关系。

为了避实击虚,如果从选择下游来做战场描述:江河的水面较宽,整个水域又在南朝水军的控制之下,一般的火炮有可能打到对岸上,但还难以做到精准摧毁目标。这就需要大量远程导弹和足够的防空火箭,那样打的可是最昂贵的消耗战。没有水上强大的舰队,靠空中运输过去的兵力,杯水车薪,很难以做到胜券在握的那一步。

只能选择赫鲁大江的上游了,江河面窄,布置在南北两岸的双方炮火,能准确无误的落在指定对岸的目标上,能做到尽快的消灭近岸之敌,为后期登陆部队实行炮火开道。水面不宽,不需要大量的舰船参战,加上水浅,吃水深的大型舰只进不来,南朝军强大的水军很难进入战场。如下的描绘,从允许的条件推测,北朝军可以长驱直入了。

在赫鲁大江上游乃北朝国北岸第三方面军,北朝女帝调隐力大将升任此方面军的总指挥,一个具有勇士精神的将军,摆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上,料到女帝老娘们已经在一步一步地策划着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

像兵部尚书这种军队中的元老,以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与饱学的军事理论,与其他的元帅大将相比之下,他是大师,下面拥有众多门生。同出一脉,只怕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了。

兵部尚书就按魁元大将心思缜密的一篇答题文稿作为参考和依据,向军部总参部下达了拟制布防在赫鲁大江上游北岸,第三方面军应对战时,如若发起向对面的战场,各兵种兵力怎样的配备和进攻路线及调动方案。

总参谋部下面有作战厅,由资深的参谋集群体的智慧绘制了一套完整战时防务的兵力布置计划图。

这一步完成之后,当然要向北朝女帝汇报情况,而得到认可。

北朝女皇在养心殿召见了兵部尚书,此时他们至高无上的主正在跟侍女练剑。如此年数之人,手里握着一把剑跟大内高手,对练着剑法,看到敏捷的身形,出神入化的剑术。

女帝老娘们摆出这么一副架式,肯定有自己的用意,故意让大臣们看到自己的杀气腾腾。北朝国的每一代君王,都这么的强势崛起、杀气很重、雌(雄)心勃勃!

“铮铮……”的一下接着一下,在接连的几下之下,北朝女帝杀得对面的侍女连连后退,才停了下来。

北朝女帝偏头看着立在那边的兵部尚书,搭了搭左手:“过来一些。”

兵部尚书凑近上去,一欠身道:“启奏吾皇,遵照吾皇的旨意,战时防务兵力布置计划图已经绘制好了。”

“先不提那事,朕叫尚书大人过来练练剑术吧。”

“末将年事已高,练剑就免了吧。”

“身为兵部尚书,谅你也是行武出身,肯定会剑道。”

“末将几十年没有提刀舞剑了,”

“朕命你练,哪里那么多的废话!”

“末将恭敬不如从命了。”

兵部尚书战战业业的靠近了拢去,没有去接北朝女帝手中递过来的剑,而是把手里的几张图纸双手举过头顶,下跪在地,道:“吾皇,先请收下末将奉上的战时防务兵力布署图,然后末将再练剑。”

“好的。”北朝女皇用一只右手接过了战时防务兵力布置计划图,再鼓励的道:“老了,也不要服老,要有当时年轻时的勇气和斗志昂扬!”

兵部尚书一边起身,一边伸出双手,小心谨慎的从女帝老娘们手中接过了剑去。

北朝女皇还是这种口气:“陪尚书大人练练剑,回到血气方刚的年代。”

陪着北朝女帝练剑的侍女来到兵部尚书的跟前,道:“尚书大人,下面,我们俩来比划比划了。”

“可以。”兵部尚书当然只有答应,再谦让的道:“老朽,年事已高,可没有你们年轻人的好身手。”

“那就来轻轻抚摸的那一种。”侍女随人家心意。

“戏台上的那种。”兵部尚书的特别强调。

“可要出剑了。”

说完,侍女手中的一把剑,慢慢地刺了出去,兵部尚书身肥体胖,不善于躲避,只能用手里的剑去格开,发出“铮!”的一声,剑尖一偏紧擦着身边而扎过去。

兵部尚书忙道。“老朽不玩了。”

本不想耍剑的兵部尚书,只是屈服于北朝女皇之言,而不得不应付一下。

转过身来到北朝女皇的眼前,一欠身道:“末将已经玩过剑,可以离开了。”

“去吧去吧。”女帝老娘们很不耐烦的样子。

“末将告辞了。”

兵部尚书先后退了几步,一侧身转体走着来到外面,由内宫侍女领着到了西门接待处,乘坐军车从西门驶着出了皇都,回军部去了。

北朝女帝拿着兵部尚书送过来的战时防务兵力布署计划图,进攻的重点选择在赫鲁大江上游北岸第三方面军的防区,其他中游、下游防区的一二方面军。作长期固守,随机策应其它方面的应战。

由于赫鲁大江上游北岸,群山万壑,驻防的兵力并不多,北朝女皇按照军部绘制的战时防务兵力布署计划图上的要求,从内地不断地调兵遣将。

北岸第三方面军原有的四万多将士,随着坦克装甲战车部队的进入,加上“神兽战虫”骑士师团的集结,还有防空火箭战车部队随后的涌入,后勤保障及预备队快速补充兵团的紧跟而上,总兵力已超过了二十万余人。

成立了西部战时总指挥部,任命魁元大将为总指挥,隐力上将为前方总指挥。集结在西部的部队,因为都是从全国名驻地、军营、基地,从中抽调聚在一起各形形色色的诸兵种。为了尽快的适应战时作准备,加强训练,同时进行小规模的诸兵种军事演习。

随着规模不止地一步接着一步的扩大,达到十万将士兵的规模,已经超一半人数参与的军演。

二十万大军在北朝国西部丛山峻岭之间磨刀霍霍,又一轮回的世界大战,真的要到了。只要有一点火星,一点就会燃起来。

北朝国这边是厉义秣兵,只等北朝女帝的一声令下,二十万大军,一齐冲锋上阵,勇往直前。

南朝国采取的是以静制动,在赫鲁大江南岸布置了纵深的军事防御系统,在上京集结了,包括空军、坦克装甲战车、运动火炮战车等大量的快速机动反应部队,对任一遭受打击的地方,能做到随时随地的快速支援。

在赫鲁大江上游北岸,一座伸到江中的大山,突然传出巨大的“轰隆!”的爆炸声,抛溅出去的土石,抛向江中。

对岸如此大的动静,当然会引起南岸南朝军的注意。此为上游,两岸都是多山峰、复杂地形,在一适当的山头上,设立了一个观察哨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