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种田成帝,我在西域建天庭 > 第816章 暗中拉拢聚力量,李文布局破难关

夜色渐深,长安城几处府邸的门灯还亮着。李文站在西驿临时居所的窗前,手中握着一份刚整理好的名单,目光在三个名字上停留片刻,随即抬眼看向赤奴。

“该走动的人,一个都不能漏。”他说。

赤奴点头,披上外袍:“赵琰那边刚传来消息,说愿意见一面,但只肯在子时前后,地点定在他府外的小巷口。”

“他怕被人看见。”李文将名单折好收入袖中,“越是谨慎,越说明心里动摇。走吧,我们亲自去。”

两人出了西驿,沿街而行。街上行人稀少,唯有巡夜的兵卒偶尔经过。他们并未带随从,也未亮身份,像寻常访客般穿过几条坊巷,最终停在一座不起眼的宅院外。

赵琰已在巷口等候,身旁仅有一名老仆。他身材瘦削,眼神警觉,见李文走近,微微颔首,却不发一言。

“深夜叨扰,只为一事。”李文开门见山,“三郡试点,您还在犹豫。”

赵琰冷笑:“你给的数据太完美,反倒不像人间所为。亩产十倍,三年翻番,谁听了都心动。可我这小国经不起一场空欢喜。”

李文不答,从怀中取出一块晶莹剔透的气运结晶,放在掌心。他低声念了一句,结晶微光一闪,一缕绿意自指尖蔓延而出。他将手覆在墙角一块荒土上,不过片刻,一株粟苗破土而出,抽茎拔节,三刻未到,已然结穗。

赵琰瞳孔微缩,老仆更是后退半步。

“此术非我独有。”李文轻声道,“只要愿意参与,我可派百名农师前往贵地,亲自传授耕种之法。精灵可教,技术可传,唯一不传的,是懒惰与猜忌。”

赵琰沉默良久,终于开口:“若我加入,能得多少实利?”

“五成收益归参与国均分。”李文答,“您封地贫瘠,靠商路维生,一旦断流便无退路。不如借此次机会,让百姓有粮可吃,有气可运。您要的不是虚名,是安稳。我能给的,正是这个。”

赵琰盯着那株仍在风中轻摇的粟穗,缓缓点头:“我可以派人去查看试点,若属实,便签文书。”

“不必立刻表态。”李文递出一枚玉符,“持此符至西驿,自有专人接应。若有急情,随时可通消息。”

赵琰接过玉符,攥在手中,转身离去。

赤奴低声道:“他不会立刻站过来。”

“不需要。”李文迈步前行,“只要他开始查,就开始信了。”

第二站是韩胥府邸。此人曾有治水之能,近年却因蝗灾失势,急需政绩翻身。他接见李文时坐在堂下,并未起身,语气冷淡。

“你说精灵抗蝗?”他盯着李文,“我亲眼见过蝗群遮天蔽日,连铁甲都能啃穿。你说它们被几根藤蔓挡住了?”

李文不恼,从另一卷图册中抽出一页,是一张敦煌田埂边的实景绘图:密密麻麻的蝗虫扑向麦田,却被一层半透明的藤网拦在外围,无数细小的植物精灵手持叶刃,在空中穿梭斩击。

“这不是挡。”李文指着图中一处,“是杀。每一头落下的蝗虫,都会被根须缠住,分解成养分反哺土地。去年敦煌全境无一田绝收。”

韩胥皱眉:“可若你们收回精灵,我们岂不退回原形?”

“精灵不归我所有。”李文纠正,“它们属于土地。只要种下种子,它们就会生长。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唤醒它们的存在。”

他又取出一封信:“这是您旧部王远的亲笔信。他在西域避难两年,如今已在新田安家,育有两子,来信说想请您去看看他的新屋。”

韩胥接过信,手指微颤。那人是他早年提拔的县令,后来因政争被迫流亡。

“他还活着?”

“不止活着。”李文道,“他现在是第三区农监副使,每月俸禄由气运结晶折算,家中三季收粮,孩子能读书。”

韩胥久久不语,终是叹了口气:“明日我就派农官去济世堂,查验数据。”

“欢迎。”李文起身,“真相不怕查。”

最后一站是柳昭的别院。这位女诸侯素来主张民先于权,对军事扩张极为警惕。她接见李文时身着素衣,端坐堂上,目光锐利。

“我要的不是产量。”她说,“是百姓吃了这些粮食后的变化。有没有暗疾?会不会依赖?你们是否隐瞒了副作用?”

“您可以立刻派遣医官团队。”李文坦然回应,“进入济世堂,查验所有服药者脉象气血,数据全开,无一隐瞒。”

柳昭眯起眼:“你不怕我们查出什么?”

“怕。”李文直言,“怕你们不来查,更怕你们查了却不信。但只要有人愿意看,我就敢摊开所有底牌。”

赤奴站在他身后,始终未语,但身形挺立如山,无声传递着一种力量——西域不仅有粮,也有兵。

柳昭终于松动:“我会派三名医官入驻,若三个月内无异常,我便支持细则审议。”

“不求今日盟誓。”李文取出第三枚玉符,“只请诸位在议事组开会时,问一句‘是否亲眼见过’‘是否核实过数据’。真相不怕问,怕的是无人肯问。”

柳昭接过玉符,轻轻点头。

回到驻地时,天已近黎明。李文将三枚玉符副本放入罗盘底层暗格,动作轻缓却坚定。

赤奴立于窗前,望着远处几处尚未熄灯的府邸:“他们中间,会有叛徒吗?”

“一定有。”李文合上星图,“但我们已经不再是只能挨打的人了。”

他坐下,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名字,又划去一个,重新标注位置。炭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是某种无声的推演。

忽然,门外传来轻微脚步声。亲卫低声禀报:“北巷旧仓昨夜有搬运,共进出七趟,皆在子时后。货物标记为‘陈粮置换’,但据混入的探子回报,搬进去的袋子比搬出来的重。”

李文笔尖一顿。

“记下来。”他说,“再加一队人,盯住通利行钱庄的账房。尤其是每日申时送来的账本。”

亲卫领命而去。

赤奴转身:“你还打算见更多人?”

“不必了。”李文放下笔,“该说的话已经送到,该给的路也留了。接下来,就看谁敢迈出那一步。”

他站起身,走到案前,将地图摊开。朱笔圈出的两处试点区域旁,多了三个新标点,分别写着“赵”“韩”“柳”。

指针轻轻落在“韩”字上,微微晃动。

窗外,第一缕晨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的罗盘边缘,金属表面映出一道细长的光痕,像刀锋划过纸面。

李文伸手抚过那道光,低声说:“风还没起,但帆已张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