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种田成帝,我在西域建天庭 > 第815章 盟会决议陷僵局,李文另辟新蹊径

烛火在罗盘边缘跳了一下,李文指尖轻轻抹过那道焦黑布片的残角。布上的狼首印记已经干透,边缘微微卷起,像是被火燎过又匆忙浸湿。他没有多看,将它收入袖中,转身时袍角带起一阵微风,吹斜了案上几份尚未归档的名册。

赤奴从外殿走来,脚步沉稳,停在他三步之外。“刚送走最后一批家属,孩子都醒了,大人也退了热。”他低声说,“济世堂前院现在空了出来,只留几个精灵守着药炉。”

李文点头,目光落在远处议事殿的方向。那里灯火未熄,人声隐约传来,是那些没走的诸侯还在争执。

“他们在吵什么?”他问。

“还是那几句。”赤奴冷笑,“说你救了人,功劳不小,可‘九鼎计划’牵扯太大,不能凭一场毒事就定乾坤。有人要等查清幕后主使全貌,有人要先分好处再谈合作,还有人……干脆说试点该由他们主导,否则不签半个字。”

李文没出声,缓步走向侧厅。门开着,几张长案排开,上面堆着各州报来的农产与气运流转记录。他随手翻开一份,是西域三郡去年的收成——比前年翻了近两倍,全靠精灵耕种。但这数字放在整个诸天版图里,仍显单薄。

他知道,信任不等于行动。救人性命能换感激,却未必能换决心。

次日清晨,盟会重开。

大殿内座席已重新排列,反对派居左,中立者居中,支持者靠右。李守诚坐在家族席首,神色平静,手中握着一卷竹简。赤奴立于高台侧翼,手按刀柄,目光扫视全场。

李文走上高台时,议论声渐歇。

他没提昨夜发现的线索,也没再讲宏图大计。站定后,只说:“诸位所虑,无非两点:一是怕投资源打了水漂,二是怕权责不清反生纷争。”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传遍大殿。“既然如此,我提一策:不求一步贯通九大区域,先划三郡为试点,试行‘共耕共运’之法。”

众人微怔。

“三年为期。”李文继续道,“各国可派农官入驻,监督种植、查验产量、共享收益。若成效显着,再推至全域;若无成果,计划即止,西域自行承担损耗。”

有人皱眉:“就这么简单?”

“很简单。”李文答,“田地由我们提供,种子由我们调配,植物精灵负责耕作,产出粮食与气运结晶,五成归参与国均分,两成用于维护通道,三成留作储备。”

“那你图什么?”

“我图的是验证一条路。”他说,“一条能让所有人吃饱、有气运可用的路。不是谁压谁,也不是谁听谁,而是大家都能站着说话。”

殿内一时寂静。

片刻后,一位小国诸侯起身:“若真如你所说,亩产能达普通灵田十倍以上,我愿派两名农师前往查看。”

另一人接话:“我也听说敦煌那边,百姓一年收三季粮,孩子不再饿哭。若属实,值得一试。”

但立刻有人反驳:“说得轻巧!万一你们暗中做假数据呢?或者三年中途撤手,我们岂不白耗人力?”

李文不恼,转向李守诚:“叔祖,您怎么说?”

李守诚缓缓起身,拄着拐杖走到台前。“老夫年过六旬,见过太多起落。”他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杂音,“二十年前一场旱灾,我族断粮七个月,吃树皮吃到吐血。如今有法子能让土地自己养人,我不信别的,只信结果。”

他看向众人:“若你们不敢先走,让我李氏来打头阵。三郡试点,我出五百户族人,自带农具口粮,三年不退。”

这话落下,不少人动容。

李守诚是出了名的保守派,连西迁之初都极力反对。如今他肯带头,分量极重。

又有一位中等诸侯开口:“我可以派十名农官去,但有个条件——每月必须看到真实产量记录,且允许我方医者查验食用者体征变化。”

“可以。”李文答应得干脆。

“我也加入。”另一位一直沉默的女诸侯站起,“但我要求试点区域内不得驻军,一切以民生为准。”

“同意。”

一条条意见被提出,李文逐一回应。有人试探底线,有人真心想探路,他都不急不躁,只把规则讲清,把权利列明。

到最后,原本坚决反对的几人虽未表态,却也没再出言阻挠。

主持会议的老臣宣布:“试点提案暂不表决,交由议事组拟定细则,三日后呈报。”

散会时,阳光照进大殿。

李文走下高台,几名亲卫迎上来,递过一份名单——已有七国明确表示愿意参与首批试点,另有五国持观望态度,但同意派人旁观。

他接过名单,快速浏览,在三个名字上轻轻点了点。

赤奴走过来:“你要盯住这三个?”

“他们昨天还说宁死不签。”李文将名单折好,“今天却主动打听精灵耕田的具体位置。变太快的人,往往心里最动摇。”

“要不要今晚就去找他们谈谈?”

“不急。”他摇头,“让他们再想一夜。明天会有更多人递申请。”

他转身走向侧厅,脚步未停。案上那份试点区域地图已经铺开,墨线勾出三郡边界,其中两处已被朱笔圈出,旁边写着“水源充足”“土质适耕”。

一名亲卫低声汇报:“第一批麦种和藤蔓精灵已从玉门出发,预计明日午时抵达长安西驿。”

“安排人接应。”李文说,“种子落地前,先把灌溉渠清理干净。不要让人挑出毛病。”

他又看了眼地图,忽然问:“康使那封密信的笔迹比对结果出来没有?”

亲卫一顿:“正在核对第三遍,但……基本确认,与呼衍枭居所搜出的残页签名,出自同一人之手。”

李文眼神微凝。

“还有那个狼首印记。”亲卫压低声音,“我们在西市地下窖室找到的布片背面,刮出了半行小字,是某种记账方式,记录的是……粮食调度。”

“粮食?”

“对。写着‘三月十七,调粟三百石入北巷旧仓’,时间就在盟会开始前三天。”

李文沉默片刻,忽然问道:“那个旧仓,现在归谁管?”

“名义上属长安府,实际由一家商行租赁,名叫‘通利行’。”

“查过背景吗?”

“查了。”亲卫声音更低,“通利行三年前注册,东主是个不出面的隐名客。但资金流向显示,其中有两笔来自乌孙方向的银票,经龟兹中转,最终汇入西市钱庄。”

空气微微一滞。

李文缓缓抬头,望向议事殿深处。

那里,一名始终未发言的中立诸侯正与随从低声交谈,手中捏着一块玉佩,反复摩挲。

李文收回视线,拿起桌上一支炭笔,在地图边缘写下一行字:**“通利行→乌孙银票→龟兹中转→西市钱庄→北巷旧仓”**

笔尖顿住。

他轻声问:“那位大人,今天有没有去济世堂探望中毒者?”

亲卫摇头:“没有。但他派了两名仆从去领解毒汤,说是替家中老人讨的。”

李文嘴角微动,没说话。

他将地图卷起,交给亲卫:“把这份名单再整理一遍,把所有参与讨论试点的诸侯,按态度分成三类:明确支持、有条件参与、表面中立。”

“是。”

“另外,查一下北巷旧仓最近三个月的进出记录,特别是夜间搬运情况。找几个可靠的人,扮作苦力混进去看看。”

亲卫领命欲走。

“等等。”李文叫住他,“别惊动任何人。我要知道里面有没有藏粮,有多少,运去了哪里。”

亲卫点头离去。

赤奴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你怀疑有人借毒事掩盖别的事?”

“毒只是幌子。”李文低声道,“如果我是对手,不会只满足于搅乱盟会。我会趁乱做点更隐蔽的事——比如,偷偷囤积粮食,等城中动荡时高价卖出。”

“你是说……有人想制造饥荒?”

“不一定想,但一定在准备。”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街市,“这场雨还没停,有些人已经在修船了。”

赤奴皱眉:“要不要先抓人?”

“不行。”李文摇头,“证据不够,动作太早反而打草惊蛇。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破局,是布局。”

他回身拿起罗盘,轻轻打开表盖。星图纹路微微发亮,一道细光投在地上,正好落在那行字的最后一个“仓”字上。

指针缓缓转动,停在北方偏西的位置。

李文盯着那一点光斑,久久未语。

门外传来脚步声,是李守诚派人送来一封家书,附言说试点所需户籍资料已备妥,随时可调用。

他接过信,拆也不拆,放在案角。

“通知西域,加快第二批精灵培育。”他对赤奴说,“这次不只是种地,还要学会辨粮、验谷、记账。我们要让每一粒米,都有去向。”

赤奴点头:“明白。你是想用他们的规则,赢他们的局。”

“不是赢。”李文纠正,“是让他们看清,什么叫真正的秩序。”

他走到门边,忽然停下。

“对了,明天议事组开会,那位一直摸玉佩的大人,安排他坐在我对面。”

赤奴一愣:“你打算当面问?”

“不问。”李文淡淡道,“我只是想看看,当他听到‘北巷旧仓’四个字时,手指会不会抖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