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闪婚三个月,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 > 第148章 参赛作品的 “灵魂之争”

第 148 章 参赛作品的 “灵魂之争”

第一节 深夜工作室的设计分歧与华丽初稿的诞生

深夜十一点的 “浅沉” 工作室,只有设计区的灯光还亮着。林浅趴在绘图板上,手里握着一支银色的马克笔,正专注地修改着金钻奖参赛作品的设计稿。绘图板上,一幅华丽的珠宝设计图已经初具雏形 —— 吊坠主体是一个多层嵌套的圆形结构,外层用铂金打造出繁复的卷草纹,每一片 “草叶” 上都镶嵌着细小的碎钻;中层是用花丝镶嵌编织的镂空花纹,里面藏着几颗彩色宝石,分别是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最核心的位置,预留了一颗大尺寸的粉钻,周围环绕着一圈珍珠,整体看起来璀璨夺目,像一件来自欧洲皇室的珠宝。

“还没忙完?” 陆沉推开工作室的门,手里拿着一杯热牛奶,看到绘图板上的设计稿,脚步顿了一下。他之前听林浅说过,参赛作品想结合父亲的 “和解” 胸针和非遗技艺,可眼前的设计稿,却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 华丽、繁复,甚至带着一丝 “堆砌感”,和他印象中 “浅沉” 的非遗简约风截然不同。

林浅抬起头,眼里满是兴奋,拿起设计稿递给陆沉:“你看,这是我最新的设计!外层的铂金卷草纹能凸显奢华感,碎钻的光芒能吸引评审的注意力;中层的花丝镶嵌和彩色宝石,能体现我们的非遗技艺;最核心的粉钻是主石,珍珠环绕能增加柔和感。我觉得这样设计,既华丽又有内涵,肯定能在金钻奖上脱颖而出!”

陆沉接过设计稿,仔细看着,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他不是觉得设计不好看,而是觉得 “太满了”—— 碎钻、彩色宝石、珍珠、铂金卷草纹、花丝镶嵌,元素太多,反而掩盖了最核心的东西。“浅浅,” 他坐在林浅身边,语气尽量委婉,“这个设计确实很华丽,但…… 是不是少了点‘浅沉’的味道?少了你自己的味道?”

“味道?” 林浅愣了一下,有点不解,“我就是想做一件华丽的作品,毕竟金钻奖是国际大赛,评审见多了简约设计,华丽的作品反而更容易让人记住。而且,之前黑石说我‘设计能力造假’,我就是想靠这样一件复杂、精致的作品,证明我有实力,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她拿起马克笔,在设计稿上又加了一笔:“你看,我还想在卷草纹的末端,加上一点点翠羽毛的装饰,这样既能体现环保点翠技艺,又不会让整体风格显得突兀。这样一来,非遗技艺、珍贵宝石、复杂工艺都有了,评审想不注意都难。”

陆沉看着她眼里的急切,心里明白了 —— 之前的谣言给了林浅太大的压力,她想通过 “华丽”“复杂” 来证明自己,想靠外在的 “耀眼” 来对抗外界的质疑。可他知道,真正能打动金钻奖评审的,从来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作品的 “灵魂”—— 是设计师的初心,是作品背后的故事,是文化的深度。

“浅浅,你冷静一点。” 陆沉握住她拿笔的手,让她停下,“我们先想想,金钻奖的主题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不是‘奢华珠宝评选’。你这篇设计里,非遗技艺只是‘点缀’,是为了‘华丽’服务的,而不是核心。你忘了我们最初的想法吗?是想结合你父亲的‘和解’胸针,把非遗技艺作为核心,做一件有温度、有故事的作品。”

林浅的手顿了一下,眼神有点闪躲:“我没忘…… 可是,父亲的胸针太简单了,只是一个基础的金属底座,没有宝石,没有复杂工艺,拿去参加金钻奖,会不会太‘朴素’了?评审会不会觉得不够有诚意?”

“朴素不代表没诚意,复杂也不代表有深度。” 陆沉语气坚定,“你父亲的胸针虽然简单,但里面有他对非遗的热爱,有他的初心,这才是最珍贵的‘灵魂’。你现在的设计,虽然华丽,但灵魂是空的 —— 你只是在‘做一件能拿奖的作品’,而不是‘做一件真正想表达的作品’。”

林浅沉默了,手里的马克笔慢慢垂了下来。她知道陆沉说的是对的,可心里的焦虑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 谣言的阴影还在,她太想赢了,太想证明自己了,以至于不知不觉中,偏离了最初的方向。

第二届 陆沉的初心提醒与父亲遗作的唤醒

陆沉看着林浅沉默的样子,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而是转身走出了工作室。几分钟后,他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丝绒盒子走了回来,轻轻放在林浅面前。

“打开看看。” 他说。

林浅疑惑地打开盒子,里面装着的,正是父亲留下的那枚 “和解” 胸针。胸针的金属底座已经有些氧化,颜色不再光亮,上面的点翠羽毛图案只是用铅笔勾勒的简单线条,旁边的小字 “愿非遗之美,代代相传” 因为时间久远,已经有些模糊,但依旧能清晰地辨认出来。

“这枚胸针,你父亲做了整整三个月。” 陆沉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我之前问过工坊的王师傅,他说你父亲那时候,每天天不亮就去工坊,晚上很晚才回家,光是金属底座的打磨,就反复做了十几次,因为他想让底座的弧度‘更贴合人体,更舒服’。他没有用珍贵的宝石,没有做复杂的工艺,只是想把最纯粹的点翠技艺呈现出来,想让更多人知道,非遗的美,不在于材料有多贵,而在于用心。”

林浅伸出手,轻轻抚摸着胸针的金属底座,指尖能感受到父亲当年打磨时留下的细微纹路。那些纹路不规整,甚至有些粗糙,却比任何华丽的珠宝都更让她心动 —— 这是父亲的温度,是父亲的初心,是她一直想传承的东西。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带你去非遗工坊,你看到老师傅做点翠,眼里的光比任何宝石都亮。” 陆沉继续说,“你那时候说,想做‘有温度的非遗珠宝’,想让更多人因为你的设计,爱上非遗文化。你创立‘浅沉’,不是为了做‘奢华品牌’,而是为了传承 —— 这些,你都忘了吗?”

“我没忘……” 林浅的声音有点哽咽,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胸针的金属底座上,“我只是…… 我只是太想赢了,太想证明自己了,我怕别人说我不行,怕别人说‘浅沉’不行,怕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陆沉伸手抱住她,轻轻拍着她的背,语气温柔:“我知道你的压力,我知道你想证明自己。但证明自己,不是靠华丽的宝石和复杂的工艺,而是靠你的初心,靠你对非遗的热爱,靠你作品里的故事。你想想,如果你用这样一件‘堆砌’的作品去参赛,就算拿了奖,你心里真的会开心吗?你真的觉得,这是你父亲想看到的‘传承’吗?”

林浅靠在陆沉怀里,摇了摇头。她想象着,如果父亲看到她现在的设计,会怎么说?他肯定不会批评她,却会温柔地说:“浅浅,做设计要跟着心走,心对了,作品才会对。”

“我错了……” 林浅擦干眼泪,拿起绘图板上的设计稿,毫不犹豫地撕了下来,“你说得对,我不该为了‘赢’而忘记初心,不该让非遗技艺成为华丽的点缀。我要做一件真正有灵魂的作品,一件能告慰父亲、能体现非遗传承的作品。”

陆沉看着她坚定的眼神,笑了:“这才是我认识的林浅。我们不用急,慢慢来,把你父亲的初心、你的热爱、非遗的技艺,都融入进去,做一件真正属于‘我们’的作品。”

林浅点点头,重新拿起一张白纸,放在绘图板上。这一次,她没有急着画复杂的图案,而是先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 ——“传承与新生”。然后,她拿起父亲的 “和解” 胸针,放在白纸旁边,开始认真地观察、临摹 —— 胸针的圆形底座,她想改成项链的吊坠;底座上的点翠羽毛图案,她想用环保点翠技艺实现,颜色用渐变蓝,象征初心与沉淀;旁边的小字,她想刻在项链的扣子上,作为 “隐藏细节”。

“你看,” 林浅指着白纸,对陆沉说,“吊坠主体用圆形,保留父亲胸针的轮廓,象征‘传承’;外层用花丝镶嵌编织成‘回纹’,回纹象征‘生生不息’,也能固定点翠羽毛,这是‘创新’;最核心的位置,放那颗樱花粉的钻石,象征‘新生’—— 既是非遗技艺的新生,也是‘浅沉’的新生,更是我对父亲遗愿的继承。”

陆沉凑过去看,眼里满是赞叹:“这个想法太好了!既保留了你父亲胸针的核心,又融入了非遗技艺的创新,还贴合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题。而且,‘传承与新生’这四个字,就是你作品的灵魂 —— 比任何华丽的装饰都更有力量。”

林浅的眼睛亮了起来,手里的马克笔开始在白纸上快速移动。这一次,她没有再追求 “奢华”,而是专注于 “细节” 和 “情感”—— 花丝镶嵌的回纹密度,她标注了 “每厘米 12 根银线”,确保既精致又牢固;点翠羽毛的数量,她算了 “28 根”,对应父亲胸针的制作时间(三个月约 28 天);粉钻的镶嵌方式,她选择了 “爪镶”,露出更多钻石表面,让光芒更柔和,不抢非遗技艺的风头。

深夜的工作室里,只剩下马克笔在纸上滑动的 “沙沙” 声。林浅专注地画着,陆沉坐在她身边,偶尔提出一两个细节建议,更多的时候,只是安静地陪着她,看着她眼里重新燃起的、属于 “设计师林浅” 的光芒。

第三节 理念碰撞的深入与非遗技艺的核心回归

接下来的两天,林浅和陆沉围绕 “传承与新生” 的主题,展开了多次深入的理念碰撞。有时候是在工作室的绘图板前,有时候是在非遗工坊的角落里,有时候甚至是在吃饭的间隙 —— 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成为他们讨论的焦点。

“花丝镶嵌的回纹,要不要加入一点‘云纹’的元素?” 林浅拿着设计稿,对陆沉说,“云纹是中国传统纹样,象征‘吉祥’,而且云纹的弧度更柔和,能让回纹看起来不那么‘硬’,和点翠羽毛的柔软感更搭配。”

陆沉接过设计稿,仔细看着:“云纹可以加,但不能太多,只能作为‘点缀’—— 比如在回纹的转角处,加一小段云纹的弧度,这样既不破坏回纹的‘生生不息’寓意,又能增加柔和感。如果加太多,反而会让回纹的主题不突出,显得杂乱。”

“我也是这么想的!” 林浅兴奋地说,立刻在设计稿上修改,“你看,这样在转角处加一小段云纹,是不是好多了?既精致又不突兀。”

陆沉点点头,又提出一个问题:“点翠羽毛的颜色渐变,你之前说用‘浅蓝到深蓝’,我觉得可以再加入一点‘浅粉’—— 浅蓝象征你父亲的初心,深蓝象征沉淀,浅粉象征新生,三种颜色渐变,更贴合‘传承与新生’的主题,而且颜色也更丰富,视觉效果更好。”

“浅粉?” 林浅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对!浅粉和核心的粉钻颜色呼应,能让整个作品更统一。而且,浅粉是‘新生’的颜色,比如春天的樱花、刚发芽的植物,都带着一点浅粉,特别有生命力。”

她立刻在设计稿上标注了颜色:“最外层的羽毛用浅蓝,中间层用深蓝,最靠近粉钻的内层用浅粉,三种颜色自然过渡,像从‘初心’到‘沉淀’,再到‘新生’的过程。”

除了设计理念,两人还就 “非遗技艺的呈现方式” 展开了讨论。林浅最初想把花丝镶嵌和点翠作为 “并列” 的技艺,分别体现在吊坠的不同部分,但陆沉却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我们可以让两种技艺‘融合’,而不是‘并列’。” 陆沉说,“比如,用花丝镶嵌编织的回纹,不仅是装饰,更是点翠羽毛的‘载体’—— 每一片点翠羽毛,都固定在回纹的‘网格’里,羽毛的边缘和回纹的线条重合,这样既体现了花丝镶嵌的精致,又突出了点翠的柔美,两种技艺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林浅拿着设计稿,在脑海里模拟着陆沉说的画面 —— 花丝回纹像一张 “网”,点翠羽毛像 “网” 上的 “花”,羽毛的柔软和回纹的坚韧结合在一起,既好看又有寓意。“这个想法太妙了!” 她忍不住说,“这样一来,非遗技艺不是‘各自为战’,而是‘协同作战’,更能体现我们对非遗技艺的理解和创新。”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的可行性,两人还特意去了非遗工坊,找李师傅和张师傅请教。李师傅是花丝镶嵌大师,张师傅是点翠大师,两人听了他们的想法,都忍不住称赞。

“这个想法好啊!” 李师傅拿着设计稿,笑着说,“以前我们做珠宝,花丝是花丝,点翠是点翠,很少把它们这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你们这样设计,花丝回纹既固定了羽毛,又作为装饰,点翠羽毛又丰富了花丝的视觉效果,相辅相成,比单独做一种技艺更有看头。”

张师傅也补充道:“点翠羽毛固定一直是个难题,用胶水固定容易脱落,用金属爪固定又影响美观。你们用花丝回纹的网格固定,既牢固又好看,还能让羽毛的边缘更整齐,这个创新很实用!”

得到两位大师的认可,林浅和陆沉更有信心了。回到工作室后,林浅立刻修改了设计稿,把 “花丝与点翠融合” 的细节标注得清清楚楚 —— 花丝回纹的网格尺寸 “1.5x1.5 毫米”,正好能容纳一片小型点翠羽毛;羽毛的边缘要 “修剪成弧形”,和回纹的线条重合;羽毛的固定不用胶水,而是用花丝回纹的 “余线” 轻轻缠绕羽毛根部,既牢固又隐蔽。

“你看,这样修改后,作品的‘灵魂’就更清晰了。” 林浅拿着修改后的设计稿,对陆沉说,“传承的是父亲的初心和非遗技艺的核心,创新的是技艺的融合方式和设计理念。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作品,是‘浅沉’该有的作品。”

陆沉看着她眼里的光芒,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林浅已经走出了 “靠华丽证明自己” 的误区,找回了作为设计师的初心。接下来,就是把这份 “初心” 和 “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制作细节里,让 “传承与新生” 不仅仅是一个主题,更是一件有温度、有灵魂的珠宝作品。

第四届 情感注入的细节打磨与 “隐藏密码” 的设计

确定了核心理念和技艺融合方式后,林浅开始专注于 “情感细节” 的打磨。她想让 “传承与新生” 不仅是一个 “概念”,更是能通过触摸、观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情感”—— 这些情感,有对父亲的思念,有对非遗的热爱,有对 “浅沉” 的期待。

“你看,项链的链子,我想做成长短可调节的。” 林浅拿着设计稿,对陆沉说,“链扣处做两个扣眼,一个长 40 厘米,一个长 45 厘米。40 厘米是‘锁骨链’的长度,适合日常佩戴;45 厘米是‘胸前链’的长度,适合搭配礼服。这样设计,既实用,又有寓意 ——40 厘米象征‘初心’,是我刚创立‘浅沉’时的样子;45 厘米象征‘成长’,是‘浅沉’现在的样子,未来还可以加更多扣眼,象征‘继续成长’。”

陆沉接过设计稿,笑着说:“这个细节很用心!既考虑了实用性,又融入了情感,比单纯的‘固定长度’更有意义。而且,链扣的设计也可以加一点细节,比如你之前说的,刻上你和你父亲的名字缩写,再加上‘浅沉’的品牌 logo,这样链扣就成了‘情感密码’。”

“对!” 林浅立刻在设计稿上标注,“链扣用铂金打造,正面刻‘Lq-LJ’(林浅 - 林父),背面刻‘浅沉’的拼音首字母‘qc’,边缘刻一圈小小的‘回纹’,和吊坠的回纹呼应。这样一来,就算不看吊坠,光看链扣,也能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品牌的初心。”

除了链扣,林浅还在 “点翠羽毛” 上加入了一个 “隐藏细节”—— 每一根羽毛的背面,都用激光刻上一个小小的 “符号”,这些符号不是随机的,而是她父亲生前常用的 “设计标记”。

“我小时候,看父亲画设计稿,他总喜欢在角落画一个小小的‘太阳’符号,说‘设计要像太阳一样,有温度,能照亮别人’。” 林浅指着设计稿上的羽毛,眼里满是温柔,“我想在每一根羽毛的背面,都刻上这个‘太阳’符号,虽然别人看不到,但我知道它在那里,就像父亲一直在陪着我一样。”

陆沉看着她,心里满是触动。他知道,这些 “隐藏细节” 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无关紧要的小标记,但对林浅来说,却是对父亲最珍贵的思念,是作品 “灵魂” 的一部分。“这个细节一定要保留,” 他说,“就算评审看不到,就算消费者看不到,它也是这件作品最珍贵的部分 —— 是你和你父亲之间的‘秘密’,是情感的连接。”

在粉钻的镶嵌上,林浅也加入了情感细节。她没有选择传统的 “六爪镶”,而是设计了一种 “四爪镶”,四个 “爪” 的形状不是常见的圆形,而是做成了 “花瓣” 的形状 —— 这是她父亲生前最喜欢的 “花瓣爪”,他说 “珠宝要像花一样,温柔又有生命力”。

“四个花瓣爪,分别对应‘春、夏、秋、冬’,象征非遗技艺的传承跨越四季,生生不息。” 林浅解释道,“爪的表面要打磨成‘亚光’效果,不能太亮,以免抢了粉钻的光芒 —— 粉钻是‘新生’的象征,要让它自然地发光,而不是靠爪的光芒衬托。”

为了让这些情感细节更 “落地”,林浅还特意翻出了父亲生前的设计手稿,一页一页地翻看,寻找他常用的设计元素、符号、甚至是 “笔误”—— 她发现父亲画直线时,总会在末端轻轻向上挑一下,像一个小小的 “箭头”,她就把这个 “箭头” 加到了花丝回纹的末端;父亲写 “非遗” 两个字时,“非” 字的左边会多一点,她就把这个 “多一点” 加到了项链扣子的 “qc” logo 旁边。

“这些都是父亲的‘小习惯’,别人可能看不懂,但我知道它们的意义。” 林浅拿着父亲的手稿,对陆沉说,“把它们加到作品里,就像父亲和我一起完成了这件作品一样,特别安心。”

陆沉从身后抱住她,轻声说:“你父亲肯定能感受到你的心意。他看到你把他的‘小习惯’都融入作品,看到你这么用心地传承他的初心,一定会很开心。”

林浅靠在他怀里,看着绘图板上满是 “情感细节” 的设计稿,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件作品已经不再是 “为了参赛而做的作品”,而是 “为了传承而做的作品”,是 “为了纪念父亲而做的作品”—— 它有灵魂,有温度,有情感,这就够了。至于能不能在金钻奖上拿奖,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事了。

第五届 大师指导下的技艺优化与可行性验证

为了确保 “传承与新生” 项链的制作能顺利进行,林浅和陆沉再次邀请了李师傅(花丝镶嵌)和张师傅(点翠),以及宝石镶嵌大师郑师傅,一起召开了 “技艺优化与可行性验证” 会议。会议的地点选在了非遗工坊,桌上摆满了设计稿、材料样品、工具,甚至还有 3d 打印的吊坠模型,方便大家直观地讨论。

“首先,我们来讨论花丝镶嵌的部分。” 李师傅拿着 3d 模型,指着上面的回纹,“设计稿上标注的回纹网格是 1.5x1.5 毫米,银线直径是 0.3 毫米,这个尺寸没问题,但银线的硬度需要注意 ——0.3 毫米的银线很细,容易断,我们需要先对银线进行‘退火’处理,增加它的柔韧性,再进行编织。”

他拿起一根 0.3 毫米的银线,演示给大家看:“你们看,这是没退火的银线,稍微用力就会断;这是退火后的银线,能弯曲很大的角度而不断。而且,编织回纹的时候,要分‘两层’—— 底层用稍硬的银线做‘骨架’,上层用柔软的银线做‘装饰’,这样既能保证回纹的形状,又能让银线的线条更流畅。”

林浅认真地记着笔记:“那退火的温度和时间呢?需要特别注意吗?”

“温度控制在 600c左右,时间 5 分钟就够了。” 李师傅回答,“温度太高会让银线变脆,温度太低达不到退火效果。我们工坊有专业的退火炉,到时候我亲自盯着,保证银线的质量。”

接下来是点翠部分,张师傅拿着染色鹅毛样品,对大家说:“林浅设计的‘浅蓝 - 深蓝 - 浅粉’渐变,我们已经做出来了样品,你们看。” 他拿出三小束鹅毛,颜色渐变自然,质感柔软,“但有一个问题 —— 浅粉的鹅毛,染色后容易褪色,尤其是在接触汗液或水分后。我们需要在浅粉鹅毛的表面,多涂一层纳米涂层,增加它的耐腐蚀性。”

他拿出两片浅粉鹅毛,一片是涂过纳米涂层的,一片是没涂的,分别滴上一滴水:“你们看,没涂涂层的鹅毛,水很快就渗透进去了,颜色有点晕开;涂过涂层的鹅毛,水在表面形成了水珠,没有渗透,颜色也没变化。多涂一层纳米涂层,虽然会增加一点成本和时间,但能保证羽毛的颜色持久,对作品来说是值得的。”

林浅点点头:“张师傅,就按您说的做,多涂一层纳米涂层,一定要保证浅粉羽毛的颜色不褪色。”

最后是宝石镶嵌部分,郑师傅拿着粉钻样品和 3d 模型,说:“粉钻的净度是 VVS1,颜色是极浅粉,非常珍贵,镶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有任何划痕。林浅设计的‘四爪花瓣镶’,爪的形状没问题,但爪的尖端需要打磨成‘圆弧形’,不能太尖,以免划伤钻石。”

他拿出一个金属爪样品,指着尖端说:“你们看,这个尖端是尖的,容易划伤钻石;这个是打磨成圆弧的,既能固定钻石,又不会划伤。而且,镶嵌的时候,四个爪的力度要均匀,不能一边紧一边松,否则钻石容易倾斜,影响美观。”

他还建议,在钻石的底部,加一个小小的 “铂金垫片”:“垫片的厚度 0.1 毫米,能让钻石和花丝回纹之间有一点空隙,避免钻石直接接触银线,减少磨损。而且,垫片能反射光线,让钻石看起来更亮。”

林浅和陆沉认真听着三位大师的建议,把每一个细节都记在笔记本上 —— 花丝退火的温度时间、点翠羽毛的纳米涂层层数、钻石镶嵌的爪形打磨、铂金垫片的厚度,甚至连工具的选择、制作的顺序,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还有一个问题,” 陆沉突然想起,“整个吊坠的重量,会不会太重?如果太重,佩戴起来会不舒服。”

李师傅立刻拿出计算器,算了一下:“花丝回纹的重量约 2 克,点翠羽毛约 1 克,粉钻约 3 克,铂金垫片约 0.5 克,整个吊坠的重量约 6.5 克,加上链子的重量约 5 克,总重量约 11.5 克,这个重量很合适,不会太重,佩戴起来很舒服。”

“太好了!” 林浅松了口气,“重量合适,佩戴舒服,这也是父亲一直强调的‘珠宝要为人服务,不是人为珠宝服务’。”

会议结束后,三位大师拿着设计稿和样品,开始制定详细的制作计划 —— 李师傅负责花丝回纹的制作,预计需要 10 天;张师傅负责点翠羽毛的处理和镶嵌,预计需要 8 天;郑师傅负责粉钻的镶嵌,预计需要 2 天;最后还有 1 天的整体打磨和检查,确保作品没有任何瑕疵。

“我们会按照计划,一步步来,保证在金钻奖提交作品前,完成‘传承与新生’项链的制作。” 李师傅对林浅和陆沉说,语气坚定,“你们放心,这是一件有灵魂、有情感的作品,我们一定会用心做,不辜负你们的信任,也不辜负林老先生的期望。”

林浅看着三位大师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激。她知道,这件作品的成功,不仅需要她的设计,更需要三位大师的技艺和用心。有他们在,“传承与新生” 项链一定能成为一件 “有温度、有灵魂、有技艺” 的优秀作品,在金砖奖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中国非遗的光芒。

第六届 “传承与新生” 主题的最终确立与团队信心凝聚

经过一周的理念碰撞、细节打磨和技艺优化,“传承与新生” 项链的设计稿终于最终确定。在工作室的晨会上,林浅拿着最终版设计稿,向团队所有人详细介绍了作品的理念、细节和制作计划,当她说到 “这是一件为了传承父亲初心、弘扬非遗文化而做的作品” 时,整个工作室都安静了下来,每个人的眼里都满是感动和认同。

“作品的核心主题是‘传承与新生’,” 林浅指着设计稿,声音坚定,“‘传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承父亲的‘和解’胸针轮廓和非遗初心,吊坠的圆形底座、点翠羽毛元素,都来自父亲的设计;二是传承非遗技艺的核心,花丝镶嵌和点翠都是中国传统非遗技艺,我们保留了它们的精髓;三是传承‘浅沉’的品牌理念,做‘有温度的非遗珠宝’,让更多人爱上非遗文化。”

“‘新生’则体现在四个创新上:一是技艺融合的创新,花丝镶嵌和点翠不再单独存在,而是相互支撑、融合共生;二是材料的创新,用环保点翠替代传统点翠,用樱花粉钻象征新生的希望;三是细节的创新,比如可调节的链子、隐藏的父亲设计符号、花瓣形的钻石爪,都充满了新生的生命力;四是理念的创新,非遗不是‘老古董’,而是可以和现代设计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小张拿着设计稿,忍不住说:“林姐,这个设计太打动人心了!之前看到你画的华丽初稿,我觉得很好看,但现在看到这个‘传承与新生’的设计,我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浅沉’—— 有情感,有文化,有温度。我相信,评审团一定会被这个作品的灵魂打动!”

莉莉也激动地说:“我已经开始做作品的展示视频了,打算把林姐父亲的‘和解’胸针、设计过程、大师制作的场景都拍进去,再配上林姐父亲生前的设计手稿片段,肯定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老周(赵氏前技术总监)看着设计稿,眼里满是敬佩:“我做了十几年珠宝设计,见过很多华丽的作品,但很少见到这么有灵魂的设计。这个作品,不是为了拿奖而做,而是为了‘传承’和‘责任’而做,这种初心,比任何奖项都珍贵。我会用我的技术,做好作品的 AI 模拟测试和质量检测,保证作品没有任何瑕疵。”

采购部的同事也站起来说:“我们已经和乔治(欧洲宝石供应商)、李师傅、张师傅、郑师傅都确认好了,材料会在三天内全部到位,制作设备也已经准备齐全,保证制作过程顺利进行。”

看着团队所有人坚定又充满信心的眼神,林浅心里满是温暖和力量。她知道,这个作品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 “证明之战”,而是整个 “浅沉” 团队的 “使命之战”—— 是为了传承非遗文化,是为了证明中国非遗技艺的实力,是为了让世界看到 “中国设计” 的温度和深度。

陆沉看着林浅和团队的互动,笑着站起来说:“我宣布,从今天起,‘浅沉’团队进入‘金钻奖冲刺阶段’,所有部门都要全力配合‘传承与新生’项链的制作和参赛准备 —— 设计部负责后续的细节调整和展示材料制作,采购部负责材料的供应和质量检查,工坊负责作品的制作和打磨,公关部负责参赛材料的整理和提交。我们的目标,不是拿奖,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的美,展示‘浅沉’的初心和实力!”

“好!” 整个工作室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亮而坚定,充满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晨会结束后,林浅拿着最终版设计稿,走到父亲的 “和解” 胸针前,轻轻抚摸着胸针,轻声说:“爸,‘传承与新生’的设计终于确定了,这是我为你、为非遗文化做的作品。我会带着它去金钻奖,向世界展示你的初心,展示中国非遗的美。请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你的遗愿传承下去,让非遗之美,代代相传。”

阳光透过工作室的落地窗,照在设计稿上,把 “传承与新生” 四个字染成了金色。林浅看着设计稿上的每一个细节 —— 父亲的设计符号、渐变的点翠羽毛、花瓣形的钻石爪、可调节的链子,心里满是信心。

她知道,这场 “证明之战”,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无论金钻奖的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赢了 —— 赢了谣言的诋毁,赢了初心的坚守,赢了非遗的传承。而 “传承与新生” 项链,终将成为一件有灵魂、有温度、有文化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属于中国非遗的耀眼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