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产业园的三期工程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整个园区处处洋溢着喜庆与忙碌的气氛。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崭新的智慧农业示范区内,连片的智能温室玻璃顶在朝阳下熠熠生辉,犹如一片波光粼粼的银色海洋。凌云独自站在园区最高处的观景台上,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这片他倾注了两年多心血的土地。晨风拂过他略显疲惫的脸庞,却吹不散他眼中那份执着与深情。
今天,是园区三期项目竣工投产的日子,也是青龙山绿色发展模式现场推广会的举办之日。远处的广场上,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布置,红色的横幅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上面青龙山绿色产业园三期工程竣工暨全省推广会的字样格外醒目。
凌镇长,省里的专家团已经到了,正在A区参观水肥一体化系统。周伟快步走来,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几位省领导对咱们的智慧农业模式很感兴趣,省农业农村厅的王厅长说,这个模式要在全省推广呢!
凌云微微颔首,目光依然停留在远处正在有序运转的温室群上。两年的奋斗,无数个不眠之夜,从规划设计到招商引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生态培育,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记得最初提出要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时,不少人质疑这是好高骛远;记得为引进青野农科,他连续一个月往返省城;记得为了争取政策支持,他在各个部门之间奔波协调......如今,这片曾经的荒地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突破十亿元的现代化产业园,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青野农科的苏总刚才特意找到我,说他们最新研发的耐寒品种已经成功出口到北欧三国,这是咱们园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产品。周伟继续汇报着喜讯,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还有绿源生物,他们的有机肥料生产线这个月就能满产运行,预计年产值可达一个亿。凌镇长,咱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啊!
就在这时,凌云的手机响了。看到是县长李建的来电,他立即接起,同时向周伟做了个稍等的手势。
凌云,现场准备得怎么样了?李建的声音透着难得的轻松愉快,省领导对这次现场会很重视,刚才市委办还专门打电话来过问。你一定要把青龙山的经验好好展示,这可是我们县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张王牌。
县长放心,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凌云沉稳地回答,园区所有项目都在正常运转,企业代表也都到齐了。我们还特意准备了几条参观路线,可以根据专家团的兴趣随时调整。
好,好。李建连声称赞,但随即顿了顿,语气突然变得有些异样,还有个事...等你忙完今天的现场会,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些工作上的事要跟你谈谈。
凌云敏锐地察觉到李建语气中的异常,那刻意放缓的语速,那欲言又止的停顿,都暗示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谈话。但还没来得及细问,对方已经挂断了电话。
现场会开得异常成功。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们对青龙山园区赞不绝口,特别是在参观完智慧农业系统后,不少县市的领导当场就表示要组织团队来深入学习。省领导在现场讲话中多次提到青龙山经验,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借鉴这种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
作为主讲人,凌云站在发言席前,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详细介绍了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他特别重点阐述了坚持绿色发展、严格准入标准的经验做法,以及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闪光灯在他身上闪烁不停。
凌镇长,你们这个智慧农业系统实在是太先进了,能不能在我们那里推广?会后,好几个县的领导围住凌云咨询,问题一个接一个。
当然可以。凌云始终保持着温和的笑容,耐心地解答着各种问题,我们很乐意分享经验,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派技术团队过去指导。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惦记着李建那个不寻常的电话。那种不祥的预感,像一片阴云,悄悄笼罩在他的心头。
现场会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后,凌云连工作服都来不及换,就立即赶往县政府。
李建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这位平时很少抽烟的县长,此刻手指间却夹着一支燃了半截的香烟,烟灰缸里已经堆了好几个烟头。看到凌云进来,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李建的声音有些沙哑,今天的现场会很成功,省领导都很满意。
谢谢县长。凌云端正地坐下,目光直视李建,您电话里说有事要谈?
李建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在两人之间缭绕。今天上午,市委组织部下了通知,要开展全市范围的干部交流。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凌云的心上。虽然他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个消息真的来临时,他还是感到一阵恍惚,仿佛整个办公室都在旋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