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县林业局大院,仿佛被时光老人精心涂抹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几棵屹立多年的老银杏树,已是满身金黄,扇形叶片如无数翩跹的蝶,在微凉的空气中徐徐旋落,悄无声息地为大地铺就了一条璀璨而柔软的鎏金地毯。距离成功举办全省林业现场会已过去数月,由凌云深度参与起草、局领导大力推动的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已在红山镇等几个重点乡镇扎下根来,稳步推进,如同深埋的种子孕育着破土而出的力量,初步显露出令人欣喜的成效。
凌云的生活节奏依旧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忙碌而规律,充盈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他继续在办公室承担着大量核心的文字综合工作,各类报告、方案、总结从他笔下流出,条理清晰,文笔扎实,屡获领导好评。与此同时,张副局长和陈勇显然有意给他加担子、铺路子,越来越多地让他参与到各项具体业务的协调与落实中。一些小型专题调研、创新项目的初步可行性论证、跨科室的协调会议,开始由他牵头负责。凌云一如既往地秉持着那股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劲头,凡事力求考虑周全、落实到位。他的勤奋有目共睹,他的谦逊深入人心,他的能力在一次次实战中得到锤炼和印证,局里从领导到同事,都对他的成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这段时间,局里的人事格局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位资深的副科长交流到其他单位任职,开辟了新的天地;林业站那位经验丰富、为人宽厚的李站长,也到了退居二线的年龄,光荣卸任。两个科级领导职数的空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两颗石子,在局里不可避免地激起了一圈圈议论的涟漪,关于接任人选的种种猜测和讨论,成了同志们工作间隙私下关注的话题。
一个周五的下午,秋阳斜照,局党组会议刚结束不久,张副局长便将凌云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凌云,来,坐下说。”张局的神色比平日显得更为庄重,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待凌云坐下后,才缓缓开口,“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需要,局里近期准备启动一批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主要就是为了填补造林科副科长和林业站站长空缺出来的职位。这一切都将严格遵循组织程序,第一步就是进行民主推荐。”
凌云身体微微前倾,认真聆听着,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某种预感隐隐浮现,但他迅速收敛心神,面色沉静,静待下文。
“组织上选用干部,一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尤其注重干部在实际急难险重工作中的现实表现和群众公认度。”张局目光温和却极具分量地落在凌云身上,“你来局里的时间,论资历或许不是最老,但这几年,特别是近一年来的快速成长和突出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从北部乡镇造林项目问题的深入核查,到林业综合改革方案的精心起草,再到全省现场会的成功筹备,这一系列重大任务中,你都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责任担当、扎实全面的业务功底和难能可贵的组织协调能力。我和陈勇,还有其他几位局领导私下交流时,都认为你是个好苗子,潜力很大。”
凌云感到胸腔内一股暖流涌动,他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态度极为诚恳地回答:“谢谢张局的肯定和鼓励。我做的都是分内工作,是各位领导信任给了机会,是同事们支持帮了忙。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视野、经验、能力方方面面,都需要持续学习和锤炼。”
“懂得谦虚自省是好事,但年轻人也要有应有的自信和魄力。”张局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今天找你过来,一是代表组织跟你做个例行的酝酿谈话,听听你个人对未来工作的一些想法;二是要鼓励你,如果接下来的民主推荐中,同志们信任你、推荐你,你要勇于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挑选与考验。这不是简单的职务提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
“我明白,张局。”凌云挺直脊背,语气郑重,“我一定端正态度,正确对待。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无论组织安排我在任何岗位上,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竭尽全力努力工作,绝不辜负组织的长期培养和各位领导的殷切期望。”
“好,要的就是这个态度。”张局满意地点点头,“回去后安心正常工作,不要因此有什么思想负担。记住一句话:保持平常心,做好手中事。”
“是,张局。我一定牢记。”凌云起身,向张局微微鞠躬后,退出了办公室。
走在回办公室的走廊上,窗外秋日午后的阳光正好,透过明净的玻璃,在地面投下温暖的光斑。凌云的心潮其实并未完全平静,他知道,这或许是自己职业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契机。但他更深知,越是此时,越需沉心静气。他反复回味着张局最后那句“保持平常心”,将其作为此刻的行动准则。他快步回到自己的工位,深吸一口气,便重新埋首于那摞待处理的文件之中,仿佛刚才的谈话只是一段寻常的工作交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