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笼罩着临江市区。雨水顺着市政府大楼的玻璃窗缓缓流下,模糊了窗外的景色。会议室里,气氛却比窗外的天气更加凝重。凌云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防汛指挥部的最新报告,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
凌市长,根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报,未来三天还将持续强降雨,预计累计降雨量可能突破历史极值。防汛指挥部主任指着电子地图上不断闪烁的红色预警区域,特别是青峰水库,水位已经接近警戒线,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凌云眉头紧锁,目光扫过在场的各部门负责人,最后定格在水利局局长身上:水库目前的承载能力如何?泄洪设施是否完好?
青峰水库的设计标准是五十年一遇,但按照目前的降雨趋势,很可能超过这个标准。水利局局长擦了擦额角的汗,泄洪闸门上周刚完成检修,运行正常。但是...下游河道多年未清淤,行洪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这时,张伟快步走进会议室,在凌云耳边低语了几句。凌云神色一凛,立即宣布休会十分钟。原来,工业园区传来紧急消息,由于持续降雨,园区部分低洼地段出现内涝,多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已经进水。
王海涛,你立即回园区组织抢险。凌云当机立断,调动所有可用的排水设备,必要时可以向周边企业求助。张伟,你带技术团队去现场,利用无人机进行灾情勘察,我要实时了解园区情况。
会议室里,各部门负责人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灾情信息不断传来。凌云重新主持会议,语气坚定而沉着:现在是考验我们应急能力的时候。我强调三点:第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第二,保障重要基础设施运行;第三,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
应急管理局局长立即部署:我们已经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青峰县等重点区域正在组织群众转移。但是...他顿了顿,青峰县部分山区交通中断,救援力量难以进入。
调用直升机。凌云果断决定,联系驻军部队请求支援,务必在今天之内将救援物资和人员送达。
会后,凌云亲自赶往青峰水库。雨水猛烈地拍打着车窗,雨刮器以最快速度摆动,仍难以完全清除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水。能见度很低,司机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速缓慢。
凌市长,前面路段可能有塌方风险,气象部门刚刚发布了地质灾害预警。随行的周明远提醒道,要不我们先去防汛指挥部?那里可以实时监控全市情况。
必须亲眼看看水库情况。凌云望着窗外模糊的山影,青峰水库关系着下游三十万群众的安全,不能有丝毫大意。而且,我要亲自了解下游群众转移的实际情况。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行驶,车队终于抵达青峰水库。雨水中的水库显得格外汹涌,浑浊的河水不断涌入水库,水位明显上涨。水库管理处处长指着汹涌的水面汇报:水位还在持续上涨,我们已经开启三个泄洪闸,但入库流量太大,泄洪效果有限。
凌云仔细观察水情,突然问道:下游群众转移情况如何?特别是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都要确保转移到位。转移安置点的情况怎么样?
青峰县已经组织干部包村包户,但是...处长欲言又止,有几个村子道路中断,救援力量进不去。安置点的物资储备也出现短缺,特别是药品和御寒衣物。
这时,李晓打来电话,背景音嘈杂:凌市长,政务服务中心已经启动应急服务模式,所有窗口都为受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我们还在大厅设立了临时救助点,为受灾群众提供热水和简餐。
很好。凌云赞许道,同时要关注企业需求,特别是那些受灾影响的企业,要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你立即组织人手,主动联系园区企业,了解他们的困难。
就在凌云部署抗灾工作时,一个新的危机悄然而至。晚上八点,张伟从工业园区发来紧急视频报告:由于持续强降雨,园区污水处理厂出现故障,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可能外溢。
凌市长,污水处理厂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备用发电机也因为进水停止工作。视频中,张伟浑身湿透,背景是轰鸣的排水泵,我们已经组织抢险队,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支援。
凌云立即召集环保、住建、供电等部门负责人。立即启动环境应急预案,组织专家现场处置。供电局要全力抢修,确保污水处理厂供电。同时要向周边群众做好解释工作,避免恐慌。
环保局长面露难色:现在雨这么大,专家很难及时赶到。而且,就算专家到了,现场作业条件也很差。
用直升机。凌云果断决定,联系驻军支援,必须在天亮前控制住污染。环保局要立即调运应急处理设备,防止污染扩散。
这一夜,市政府大楼灯火通明。凌云坐镇指挥中心,不断接收各方信息,做出决策。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重点区域的监控画面,工作人员忙碌地接听电话、整理数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