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推进,临江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市政府大院里的玉兰树再次绽放,这一次,树下多了些驻足欣赏的工作人员,虽然仍戴着口罩,但彼此间的距离感明显减少了。办公楼门口的体温检测点依然保留,但已经不需要登记信息,只需出示健康码即可通行。
这天清晨,凌云早早来到办公室,桌上摆放着清源市政府刚刚下发的《关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作为临江市市长,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检验机构改革成效的关键时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文件上,他仔细阅读着每一个条款,不时用笔做着标记。
凌市长,清源市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的通知。秘书送来一份文件,会议要求各市县主要领导参加,重点讨论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议题。会议定在下周三上午九点。
凌云仔细阅读文件,目光在建立市县结对协作机制这一条上停留许久。这是个好机会。他自言自语道,临江的制造业基础与北山的文旅资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推动实质性合作。
就在这时,手机响起,来电显示是北山县委书记徐振邦。
凌市长,听说清源市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了?徐振邦开门见山,我刚看到文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我们北山的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正好可以和你们的制造业形成联动。还记得你在北山时推动的陶瓷产业升级吗?现在我们的陶瓷工艺品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徐书记,我正想跟你联系。凌云笑着说,看来我们是想到一块去了。我建议我们两市县可以先就产业协作进行深入对接,争取在清源市的会议上拿出具体方案。
一周后,清源市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在市行政中心召开。会议由清源市委书记主持,各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室里,大家热烈讨论着区域协作的路径和措施。会场布置简洁庄重,每个座位都配备了话筒和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会议材料。
同志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清源市委书记在开场白中强调,我们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特别是要抓住后疫情时代产业重构的机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轮到凌云发言时,他结合提前准备的PPT,提出了具体建议:我认为,区域协调发展要从产业协作破题。比如我们临江的制造业企业,可以为北山的乡村旅游提供特色商品;而北山的优质农产品,也可以通过临江的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我们初步调研显示,仅陶瓷工艺品一项,通过产业链协同,年产值有望增加五千万元。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徐振邦的响应:我完全同意凌市长的建议。北山正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需要开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临江的制造业基础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我们还可以共同开发跨区域旅游线路,实现客源共享。
会议现场气氛活跃,其他市县领导也纷纷提出合作建议。经过充分讨论,会议最终决定,率先在清源市范围内建立1 1结对协作机制,临江市与北山县结为对口协作单位,并要求在一个月内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回到临江后,凌云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对接方案。市政府会议室里,各局局长准时到场,每个人都带着厚厚的资料。
这次区域协作,我们要把握三个重点。凌云在部署会上开门见山,一是产业协作要实,要落地具体项目;二是要素流动要畅,要打破行政壁垒;三是合作机制要活,要建立常态化对接渠道。发改局要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本周内我要看到初稿。
新组建的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王志刚提出建议:我们可以先组织一次企业对接会,让两地的企业面对面交流,寻找合作机会。根据我们前期摸底,至少有二十家企业表达了明确的合作意向。
这个想法很好。凌云表示赞同,但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会前要做好摸底工作,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工信局、商务局要配合做好企业需求的收集整理工作。
在凌云的推动下,临江市区域合作办公室与北山县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合工作组,开始筹备首次企业对接会。工作组每周召开视频协调会,及时解决筹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与此同时,凌云也在思考如何借助区域协作的契机,推动临江产业的转型升级。他特意走访了几家重点企业,听取他们对区域协作的看法。
在华美服饰,李总表现出浓厚兴趣:北山的陶瓷工艺品很有特色,如果能把陶瓷元素融入服装设计,可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创服饰。而且北山的乡村旅游发展得很好,我们的服装也可以作为旅游商品销售。我们初步估算,这个市场每年至少有三千万元的潜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