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的北山县,迎来了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雪。雪花如鹅毛般纷纷扬扬,将县政府大院内的松柏点缀成玉树琼枝。清晨七点刚过,各办公室的灯光已次第亮起,干部们提前到岗,为即将召开的全县发展规划务虚会做准备。会议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的调试,投影设备、音响系统、茶水供应,每个细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县政府一号会议室内暖意融融,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前坐满了各乡镇、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每个人面前都整齐摆放着会议材料和笔记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严肃认真的气氛。窗外,雪花依旧飘洒,但会议室内的热度却在持续攀升。
凌云稳步走进会议室,在主席位就坐。他环视全场,目光在每一张熟悉的脸上停留片刻,看着这些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们,语气沉稳而坚定:这场大雪来得正是时候,瑞雪兆丰年啊。今天把大家请来,是要共同谋划北山未来五年的发展大计。过去几年,我们共同经历了财政困境的突围、产业转型的阵痛、乡村振兴的探索,现在,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绘制好北山发展的新蓝图。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纸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声音。发改局局长赵志刚深吸一口气,首先打开精心准备的汇报材料,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我们走访了全县12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召开了20多场座谈会,听取了200多位各界代表的意见,最终初步编制完成了《北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这份规划既立足当前发展基础,又着眼未来发展趋势。
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清晰的规划框架:规划提出了发展战略体系:一个总体定位——建设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两个重点突破——在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三个全面提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城乡融合水平、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四个专项行动——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治理效能优化行动;五个具体目标——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创新能力显着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这个框架思路清晰,但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凌云一边认真翻阅着规划草案,一边用红笔在重点处做标记,要特别突出北山特色,把我们陶瓷产业、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做强做优。比如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明确每个产业的具体发展路径、重点项目和预期目标。我看陶瓷产业这块,还要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
这时,石门镇党委书记李强举手请求发言。他翻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语气诚恳地说: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我建议要注重差异化发展。石门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文旅 电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继续深化。但周边村庄要因地制宜,比如赵家沟可以发展特色林果种植,王家堡可以搞康养旅游,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我们初步测算过,如果规划得当,三年内可以让周边五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
这个建议很有见地。张建国点头表示赞同,转头对农业农村局的同志说,乡村振兴最忌讳千篇一律。我们要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河东乡的优质稻米、龙泉镇的陶瓷工艺、石门村的乡村旅游,都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建议在规划中增加一村一品专项扶持计划。
李为民接着就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议。他走到规划图前,用激光笔指点着图示: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我建议构建一核引领、多区联动、全域协同的发展格局。以县城为核心,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龙泉镇为重点,建设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河东乡为基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石门村为龙头,培育乡村旅游示范区。同时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为未来新兴产业落地做好准备。特别要重视产业链的完整性,我们现在陶瓷制造能力不错,但上游的原料研发、工艺创新,下游的品牌建设、市场营销都比较薄弱。
会议讨论持续了整个上午,与会人员就规划的各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领域的负责人也积极发言,提出了各自领域的发展设想。
教育局局长表示:在教育发展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目标。计划新建2所标准化学校,改造提升10所农村薄弱学校,同时要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要针对陶瓷产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卫健局局长补充道: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要构建县乡一体、医防融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改造,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