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的初冬,寒意渐浓,但县政府常务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气氛热烈。投影幕布上,《北山县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5)》的封面在灯光下格外醒目。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规划论证会,不仅各部门负责人全部到齐,还邀请了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团队、企业家代表、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将偌大的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
同志们,今天我们汇聚于此,共同审议这份关乎北山未来十二年发展的重要规划。凌云的开场白简洁有力,这份规划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不仅要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更要为北山县的长远发展绘制清晰蓝图。
省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首席规划师刘教授首先进行解读。他走到投影幕布前,激光笔的红点在规划图纸上移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了与国家和省里重大战略的衔接。比如,北山县的陶瓷产业发展,可以对接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生态保护更是契合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要求。
他深入浅出地阐释规划的核心要义:我们采用了多规合一的理念,将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要素有机统一。在产业布局上,规划提出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双轮驱动战略。以陶瓷产业为例,我们既规划了传统工艺保护区和创意设计中心,又规划了现代化产业园区和电商物流基地。
发改局局长赵志刚接着汇报,他翻开规划文本的产业章节:规划明确了一核两翼三区的县域发展新格局。以县城为核心,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极核,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西两翼差异化发展,东部农业翼重点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西部旅游翼依托石门村等特色村落发展生态旅游;三个功能区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他详细解释道: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比如东部农业翼,重点发展河东香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精深加工园区;西部旅游翼,则以石门村为龙头,串联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中部核心区则聚焦产业升级和城市提质,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和宜居新城。
这时,石门镇党委书记李强举手发言。他站起身,声音洪亮:规划理念很新,目标也很振奋人心。但我们基层最关心的是能不能落地。比如规划中提到要发展乡村旅游,但石门村现在连个像样的旅游厕所都没有,更别说住宿和餐饮配套了。这些基础设施跟不上,再好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
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处。凌云接过话头,示意工作人员翻开规划附件,我们在规划后面专门配套了重点项目清单和年度实施计划。每个项目都明确了责任部门、资金渠道和时间节点。
他走到投影幕布前,亲自讲解:以石门村所在的西部生态旅游区为例,规划不仅明确了发展方向,还设计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今年要完成道路提升和旅游厕所改造,投入资金500万元;明年启动民宿提升和旅游推广,计划培训100名乡村旅游从业者;后年要实现规模化运营,目标是接待游客10万人次。每一步都有具体安排和资金保障。
论证会进入热烈讨论阶段。来自龙泉陶瓷的李明总经理举手发言:规划中提到要建设陶瓷文创园,这个想法很好。但希望能考虑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方便我们这些小企业入驻。另外,建议规划中增加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的内容。
农业合作社的老王紧接着说:规划说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我们举双手赞成。但希望能有具体措施,让我们这些种植户能真正受益。比如能不能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我们能分享品牌增值收益?
下午的会议更加深入。规划设计团队根据上午收集的意见,立即对规划内容进行了实时修改。会议室里配备了多台电脑,规划师们现场修改,修改后的内容实时投射到大屏幕上。
我建议在产业发展部分,增加人才培养内容。人社局局长提出,没有人才支撑,再好的规划也难以实现。建议明确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具体措施,比如建设人才公寓、提供创业补贴等。
生态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环保局局长说,我们北山的生态环境是本钱,要保护好、利用好。建议在规划中增加生态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乡镇和群众得到合理补偿。
会议进行中,不时有代表走到投影幕布前,指着规划内容提出修改建议。省规划院的刘教授亲自执笔修改,这种务实作风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特别是一位来自石门村的村民代表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深思。这位老人站起身,用粗糙的手指着规划中的乡村旅游示意图说:我是石门村土生土长的农民,我们村确实风景好,但发展旅游不能光顾着吸引游客,还要考虑我们村民的实际需求。建议在规划里加上村民安置和就业的内容,让我们也能从旅游发展中受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