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 > 第136章 扩建兵工厂,研发新器

传令兵跪在坡前,铠甲沾着黄土,战报高举过头。我接过,纸面粗糙,字迹急促:“鲜卑游骑已破辽水防线,公孙渊退守襄平,急请援兵。”

风从北面吹来,卷起衣角。远处民夫仍在掘土,号子声未停,可这声音再响,也盖不住边关的蹄声。

我将战报递给李铮。他展开一看,眉头一紧。

“幽州守将请命出征。”他低声说,“但神机营弹药仅够支撑一役,若战事拖延,恐难继。”

我未答,只转身下山。马钧已在坡下候着,见我下来,快步迎上。

“丞相,蒸汽机图纸已按您昨日所言修改完毕,锻压机若成,枪管可批量铸制,不必再靠手工打磨。”

我接过图纸,纸面厚实,墨线清晰。这是系统昨日奖励之物,名为“基础蒸汽机设计图”,附带简要说明。我本不通此道,但马钧一见便如获至宝,连夜推演,今日便呈来改进之图。

“能快到几时?”我问。

“以往一日不过制枪十杆,若此机运转,可增至百杆以上。”他眼中发亮,“且精度更高,不易炸膛。”

我点头,将图纸折好收入袖中。

“走,回城。”

马车驰入洛阳西门时,天已近暮。街巷渐静,但城西一片却灯火通明。流民棚户连绵,炊烟袅袅。那里原是废弃军屯,如今成了安置之所,也是我选定的新兵工厂址。

军机堂内,烛火初燃。姜维与李铮随我入内,马钧捧图纸随后。案上已摆好幽州地形图,另有一册神机营现存武器清单。

“鲜卑压境,非一日可平。”我开口,“公孙渊虽降,但辽东未稳,若外敌深入,河北必乱。新政刚行,百姓初安,经不起再战。”

姜维肃然:“若不出兵,辽东恐失;若出兵,现有火力恐难压敌骑。”

“所以,”我目光扫过三人,“不能再靠一枪一弹省着用。我们要建厂,要量产,要让火器如雨。”

堂内一时寂静。

李铮迟疑道:“国库尚紧,陈司徒昨日还言,减赋之后,若再大兴工造,恐难周转。”

“民可缓征,军不可缓备。”我断然道,“没有强军,何来安民?今日修渠,明日开厂,都是为了让人活下去。可若外敌杀来,谁来护这活路?”

姜维抬头:“丞相之意,是重启兵工厂?”

“不止重启。”我取出图纸,摊于案上,“是扩建。洛阳、成都、长沙三地并举。以蒸汽机为核,先产后膛步枪,再攻连发机枪。火力密度上不去,再多兵也挡不住骑兵冲锋。”

马钧俯身细看图纸,手指轻点关键结构,忽然抬头:“若准我试制锻压机,三个月内可出样机。”

“准。”我当即应下,“你为总匠师,专司技术研发。凡有疑难,直报于我。”

他又问:“工匠呢?”

“从流民中选身强力壮者,加以训练。另颁《匠功令》:凡提出有效改良者,赏银百两,授‘技士’名号;技成者,授田免徭。”

马钧双手微颤,似不敢信。

我盯着他:“你不是只会造翻车的人。我要你造能定江山的器。”

他深吸一口气,伏地叩首:“臣,必竭尽全力。”

我扶他起身。

姜维忽道:“兵工厂原属军需司,文官监造,层层审批,效率低下。若仍归其辖,恐误大事。”

“所以,”我从袖中取出一纸诏令草案,“设‘军械监’,直属丞相府。你为提督,全权掌管武器研发、生产调度、技术保密。”

姜维一怔:“这……逾制了。”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制。”我盯着他,“你带过兵,懂战,也懂器。文官不懂枪炮何时该响,你懂。这个位子,非你不可。”

他沉默片刻,终是拱手:“臣领命。”

“明日便挂牌。”我提笔在草案上批下“准,速办”四字,“先调五百流民,以工代赈,建洛阳新厂。日领米一升、盐半两,完工另赏布一匹。不得强征民田,不得扰民。”

李铮记下,低声道:“若以工代赈,倒可两全。只是……陈司徒那边,恐有异议。”

“让他来谏。”我冷笑,“我知他想稳财政,可若边关失守,洛阳再富,也不过是敌军粮仓。”

姜维又问:“三厂并建,人力物料如何调配?”

“洛阳为主厂,成都在后方,长沙控荆南。”我指向地图,“洛阳厂专攻重器,成都产轻械,长沙负责弹药与补给转运。三地互为犄角,即便一处受损,其余仍可运转。”

马钧补充:“若蒸汽机在洛阳试成,可复制图纸送往两地,不必再靠手工仿制。”

“正是。”我点头,“技术不传,等于自缚。从今日起,军械监设‘图库’,所有设计存档,加盖匠印,专人保管。泄露者,斩。”

堂内烛火跳动,映在三人脸上,皆是凝重。

我起身,走到墙边,取下一副新制步枪。这是上月试产的后膛枪,比初代更轻,射速更快。

“你们知道为何我要火器?”我缓缓道,“不是为了逞威,是为了让一个普通农夫,拿起步枪,就能挡住千军万马。”

姜维低声道:“如今神机营三千人,每人配枪,可守一城。若三厂齐产,一年可得枪三千,五年便是万五。届时,何惧鲜卑铁骑?”

“不止鲜卑。”我目光沉下,“西域已遣使,匈奴未灭,南中亦有山越蠢动。这天下,看似初定,实则四面皆险。我们不能靠侥幸打赢下一场战。”

李铮忽道:“若军工大兴,是否需增税?”

“不增税。”我断然道,“减赋三年不变。钱从哪来?从效率来。锻压机若成,成本降,产量升,一杆枪的花费将减半。省下的钱,用来扩厂。”

马钧眼睛一亮:“若用蒸汽机余热,还可驱动鼓风机,炼钢也更快。”

“你想到了?”我笑了,“去做。我要看到,半年内,第一支量产枪从新厂出来。”

夜渐深,三人陆续退出。姜维临走前回头:“军械监挂牌,需不必等朝廷议决?”

“不必。”我坐在案后,烛光映着图纸,“明日清晨,就在旧军屯挂匾。写‘军械监’三字,黑底金字,要大。”

他拱手,离去。

堂内只剩我一人。烛火将图纸照得清晰,蒸汽机结构复杂,但我已让马钧标注关键部件。我伸手抚过“锅炉”“活塞”“传动轴”几处,指尖微热。

袖中手枪贴着肌肤,冰冷。

门外传来脚步声,李铮去而复返。

“丞相,幽州又来加急军报。”他递上,“鲜卑前锋已抵辽隧,距襄平不过两日路程。”

我接过,未拆。

“告诉幽州守将,”我缓缓道,“援兵必至,但不是现在。我要他们守住七日。七日后,若新枪未出,我亲自带神机营上阵。”

李铮点头,欲退。

“等等。”我打开战报,扫了一眼,忽道,“传令下去,从即日起,军械监工匠三班轮作,每班六时辰,歇息时供饭食。另拨二十名医者驻厂,防工伤。”

他一怔:“这……太耗人力。”

“人是根本。”我合上纸,“没有他们,火器造不出来。我要让天下知道,造枪的人,和拿枪的人一样重要。”

李铮深深看了我一眼,转身离去。

我重新看向图纸,提笔在边缘写下:“锻压机试制,优先级最高。材料不足,从旧兵器熔铸。人力不足,调流民。时间——六十日。”

笔尖顿住。

窗外,风停了。

烛火不动。

我盯着那行字,良久,落下一个句点。

准,速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