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寂静,唯有溪流潺潺,鸟鸣清越。
李观鱼盘膝坐在溪边一块平整的青石上,双目紧闭,眉头微蹙。阳光透过山谷上方稀疏的枝叶,在他清秀却带着疲惫与风霜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维持这个姿势已经将近两个时辰,如同泥塑木雕,唯有微微起伏的胸膛证明他还活着。
体内,却远非表面这般平静。
自那日从崩塌的星宫废墟中逃出生天,已经过去了三天。这三天里,他几乎不眠不休,一边用最笨拙的方法照顾依旧昏迷但气息已趋平稳的赵铁柱——喂他喝些溪水,擦拭身体,用捣碎的止血草药敷在伤口结痂的边缘;另一边,便是疯狂地尝试回忆、理解脑海中那篇名为《星阙洗尘诀》的传承。
守碑人燃烧自我、阻挡强敌的决绝身影,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灵魂深处,每一次闭眼都会清晰浮现。那沉甸甸的“传承不可绝”的嘱托,混合着对福伯下落的担忧、对自身渺小的无力感,如同鞭子般抽打着他,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修行之路,岂是易与?
《星阙洗尘诀》的法诀玄奥艰深,字字珠玑,却又云山雾罩。其中涉及的经脉、穴窍、观想、引气法门,对他这个从未真正接触过系统修炼的市井少年而言,不啻于天书。他只能凭借记忆中玉佩激发时那股暖流在体内运行的模糊感觉,以及守碑人最后灌入他体内的那道微弱星辉之力残留的痕迹,如同盲人摸象般,一点点地尝试、摸索。
“意守丹田,气沉涌泉,神观星阙,引炁洗尘……”
他反复默诵着开篇的总纲,试图捕捉那一丝虚无缥缈的“气感”。按照法诀所述,人体本有先天之炁,藏于丹田深处,如星尘蒙垢,需以意念为引,沟通天地间散逸的星辉灵机,内外交感,方能洗刷尘垢,点燃自身星火,是为“洗尘”初境。
可他的丹田位置,除了偶尔因饥饿产生的蠕动感,以及过度集中精神带来的胀痛外,并无任何异常。所谓的“炁”,更是影都没摸到。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精神过度集中带来的眩晕,以及强行观想导致的神魂疲惫,如同潮水般阵阵袭来。汗水浸湿了他破烂的青衫,后背结痂的伤口也开始隐隐作痛。
焦躁、沮丧,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耐心。
就在他心神摇曳,几乎要放弃这次尝试时——
嗡……
一直贴身佩戴、紧贴着皮肤的残破玉佩,忽然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温热。这温热并非之前爆发时的滚烫,而是如同冬日里将熄的炭火余温,柔和而持续。
同时,被他放在身旁青石上、那块守碑人临终前掷来的漆黑“星核”,表面那些微弱的星点,也仿佛受到了某种牵引,闪烁的频率悄然加快了一丝。
李观鱼心中一动,福至心灵。他不再强行去“寻找”那虚无的丹田和气感,而是将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了腰间玉佩传来的那丝温热上。
意念沉入那点温热,仿佛触摸到了一片温润的青色光晕。很模糊,很微弱,却真实存在。
紧接着,他尝试着,引导这丝对“温热”的感知,缓缓向下,沉向小腹脐下三寸那片被法诀称为“丹田”的区域。
起初依旧是一片混沌,空荡虚无。
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市井中磨练出的韧劲,以及内心深处对力量的极度渴望,他死死守住那丝由玉佩温热带来的微弱“锚点”,意念如同纤细的蛛丝,顽强地向那片黑暗虚无中渗透。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一瞬,又或许是漫长的一刻钟。
就在他精神即将耗尽,意识开始模糊的刹那——
丹田深处,那片永恒的黑暗与虚无之中,仿佛有一颗微尘,被那缕由玉佩引导而来的意念蛛丝轻轻触动了一下!
不是视觉,不是听觉,而是一种极其内在的、玄之又玄的“感觉”!
仿佛一颗沉睡亿万年的种子,被春风拂过,外壳出现了一道微不可察的裂纹!
紧接着,一股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无比真实的暖流,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水,从那颗被触动的“微尘”中悄然渗出,缓缓流淌开来!
这暖流与玉佩传来的温热不同,它源自自身,带着一种生命的活力,虽然细若游丝,却坚韧不息!
成功了?!
李观鱼心脏狂跳,几乎要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他赶紧收敛心神,按照法诀中“意随气走”的指引,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股初生的、属于自己的“炁”,沿着记忆中玉佩暖流曾运行过的、似乎是《星阙洗尘诀》基础路径的模糊轨迹,缓缓向上,试图流过腰背处的某个关键穴窍。
然而,这初生的炁息实在太微弱了。刚刚离开丹田区域,流经几条细小的、未曾打通的脉络时,便如同溪流遇到了干涸的沙地,迅速被阻滞、吸收、消散,根本无法抵达目标穴窍。
几次尝试,皆是如此。那丝微弱的炁息每次都在离开丹田不远后便消耗殆尽,仿佛从未出现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