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计数器的红色数字在3500米处骤然停稳,舱内原本平稳的环境参数曲线突然剧烈波动,一声极轻的电子提示音打破寂静——并非故障警报,而是环境骤变的预警。姜稚指尖瞬间落在生命支持系统面板上,绿色LED灯带快速闪烁三下,手边的手写板即刻弹出清晰数据:「外部水温从4℃骤升至32℃,持续攀升中;硫化物浓度25mg/L,超出常规深海环境10倍,符合热液区特征」。
贺星灼的红色灯带随即长亮两秒,左手操作杆轻轻向后回调,「静音号」的下潜姿态瞬间放缓,最终在3500米深度稳稳悬停。陆宴州同步按下侧向探测灯的启动键,三道强光束呈扇形刺破深海的绝对黑暗,窗外的景象在光束亮起的刹那,让全球直播的弹幕瞬间沸腾,密密麻麻的文字几乎淹没了整个画面:
「我的天!那是什么?巨型墨汁喷泉?」
「是黑烟囱!深海热液喷口!课本里的终**观照进现实了!」
「温度骤升原来是因为这个!400℃的热液居然没把海水烧开?物理老师快出来解释!」
「这也太壮观了吧,像从海底钻出来的墨龙在吐息,又诡异又震撼!」
光束所及之处,一幅极致磅礴的深海图景铺展开来:数十根高达10米的岩浆热液柱,正从海底岩层的巨大裂缝中喷涌而出,漆黑如墨的热液裹挟着大量硫化物、重金属离子与矿物质,在海水中弥散成浓密的黑烟,像神话里蛰伏千年的墨龙摆动着蜿蜒身躯。热液柱与周围2℃的冰冷海水相遇的瞬间,产生剧烈的温度差与压力差,无数细碎的气泡从接触点迸发,在探测灯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斑,诡异又磅礴,仿佛一场只属于深海的盛大烟火。
更令人惊叹的是热液喷口周围的分层景观:靠近喷口的核心区域是浓黑的烟柱,向外逐渐过渡为深灰色、浅灰色,最外层则是清澈的海水,黑白分明的界限在黑暗中格外醒目。海底的岩石被热液长期侵蚀,呈现出奇异的红褐色,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泛着金属光泽的沉积物,偶尔有细小的热液气泡从沉积物中冒出,缓缓上升,最终消散在黑暗里。一些白色的管状蠕虫附着在岩石上,像一簇簇盛开的海底珊瑚,它们是依赖热液能量生存的特殊生物,与周围的虾类、贝类共同构成了黑烟囱独有的极端生态系统——这里没有阳光,生命完全依赖热液中的化学能量,是地球上最独特的生命绿洲。
「确认是深海黑烟囱群,已探测到17个活跃热液喷口,核心区域热液温度412℃,硫化物浓度28mg/L,符合探测标准。」陆宴州的手写板转向贺星灼与姜稚,蓝色LED灯带平稳闪烁,传递着关键数据,「万年级声带菌信号强度达峰值,集中在热液口周围50米区域,菌膜覆盖面积约30㎡,活性状态良好,无污染物干扰。」
这种被系统命名为「万年级声带菌」的耐高温微生物,是本次探测任务的核心目标。它们是极端环境下的生命奇迹,能在400℃高温、数百倍大气压、高硫化物浓度的极端条件中存活,体内含有特殊的硅质分泌腺,能持续分泌出一种粘稠的透明菌膜。当这种菌膜被带离热液口,经历400℃到2℃的瞬间冷却后,会迅速凝结成结构稳定的透明薄膜——也就是「玻璃声带」。这种特殊的硅质薄膜内部布满纳米级的微孔,形成天然的「音轨结构」,能将声波的衰减率降到最低,理论上可保存声音信号长达万年,就像大自然亲手打造的「声音时光胶囊」。
而他们此行的采样任务,正是要利用这种神奇的菌膜,制作一张独一无二的「海底唱片」,将人类的声音封存于深海,留给未来的探索者。任务清单早已明确:①收集活性菌膜;②录入人类声音;③现场制成「海底唱片」;④完成社恐进度最后5%的突破,达成100%成就。这最后一项看似玩笑的任务,却是姜稚给自己的挑战——从依赖零对话模式躲在屏幕后,到主动留下自己的声音,这场深海之旅,也是她的自我突破之旅。
贺星灼指尖轻点控制台,红色LED灯带闪烁四下,手写板上简洁写下:「按计划执行,姜稚负责菌膜收集,陆宴州调试录入设备,保持零对话模式,注意规避热液喷口湍流与高温区,预留应急撤离通道。」两人同时点头,颈侧的骨导震动器传来轻柔而清晰的确认震颤,像彼此心照不宣的暗号,无需言语,默契已在。
姜稚深吸一口气,启动了遥控采样臂的操控系统。屏幕上立刻弹出采样臂的实时操控视角,高清摄像头将热液口的细节清晰呈现在眼前:最近的热液喷口编号07,其周围的岩壁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泛着珍珠光泽的透明菌膜,像裹在岩石上的水晶纱,又像凝固的月光,在探测灯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晕。菌膜表面附着着细小的气泡,随着热液的涌动轻轻起伏,仿佛有生命般呼吸着。这种菌膜质地粘稠却不粘手,富含硅质成分,是形成「玻璃声带」的关键原料,只有活性状态下的菌膜,才能在冷却后形成结构完整的音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