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539章 白发军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第539章 白发军

作者:新玥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2 12:38:46

吃过晚饭,刘晓希洗漱后,这才一脸悠闲的掏出手机玩会儿。

点开短视频,率先出来的是一个教学视频。

视频里,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姐姐在教弟弟学英语。

姐姐瞧着也就**岁,弟弟六七岁的样子。

这一幕并不奇怪,唯一让祖辈们意外的是,姐姐越教越生气,弟弟越学越难过,最后控制不住悲伤,大哭起来。

那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老祖宗们太能理解了,别的不提,就说他们听了一会儿,那英语都是念的啥啊,什么‘没的盼头’、‘阿夫得儿~’、‘歪瑞谷的’、‘我K骆驼’

听听、听听,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确实是没得盼头。

没一句是听得懂的。

各朝代的学渣们听几句就放弃了,和视频中的小娃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百姓中除了少部分人,大多数人同样是脑瓜子嗡嗡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算了,还拗口得很。

古代天资聪颖的读书人都不解其意。

也就是民国少部分留洋归来的人,勉强能猜出原本的词儿。

好不容易看到评论区,祖辈们又沉默了。

【笑死,谁以前的英语书上不是爸死、爷死、奶死】

祖辈们:...

不是爷死、就是奶死,再不济还有爸死,一家都死光了呗。

正在吃东西的人差点被噎到,咳了半天、又喝了不少水才缓过来,“娘嘞,小爷真是差点‘爷死’了。”

老祖宗们是真的服了,整天死死死的,整这出多忌讳啊。

先辈们却是乐得不行,只觉得有意思。

刘晓希还特意解释了一下这几个谐音具体是什么意思。

“奶死,就是英语的nice,有美好的、令人愉快的这类意思,比如nice day ,美好的一天;

Niae tu meet you,意思是很高兴见到你。

因为学英语的时候,用中文标记的话方便记忆...”

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老祖宗们还是习惯了中文。

奶死,就是愉快的,嘶,这听起来还是不中听。

在古人们看来,咱的方块字多好看啊,洋文这歪胳膊瘸腿的,记还不方便记忆,贼闹心。

小孩子们倒是没什么感觉,只是跟着刘晓希学‘奶死、爷死’,将长辈们噎得不行。

但孩子这是在学习,大人们虽然不习惯,也随他们去。

小胖子还扭着胖乎乎的身躯,绕着长辈转圈圈,“太好咯、奶死、爷死,我都学会了,爹,我学会了。”

孩子爹一脸生无可恋,“嗯。”

......

现代时空

说着说着,刘晓希还说到了学生和英语之间的苦大仇深,“...网上很多网友就希望,秦始皇有世界地图在手,能把全球都统一了,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学英语了。”

各朝人士有人点头有人摇头,后世人这么看得起秦始皇,但统一全球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百姓们自然也希望别学什么孬子外语,听都听不懂,瞧瞧后世的孩子都给学哭了,能不学是最好的。

但也有不少理性的人,虽然统一全球不现实,但不学外语倒是能做到的。

嬴政抿了几口茶,微微挑眉。

统一全球虽然有点难度,但几代人来做也不是太难,他敢说现在的大秦放眼全球都是顶尖的存在。

但是如今统一意义不大,人手也不够,占据了地盘没人去管理也不行,如果放着不管,那和现在其实没什么区别。

总之啊,这些事情慢慢来,只要华夏一直屹立在世界巅峰,别说学英语,只怕外国人都要跑来学汉语。

不光是嬴政这样想,很多帝王都是这种想法。

刘彻很理智,“从实际出发,如今统一全球是做不到的,做得到意义也不大,不过只要大汉好好发展,以后让全世界都说汉语。”

“全球那么大,何况各大洲之间如此分散,即便真的打下来,管理就是个大问题,天高皇帝远的,底下人想造反、想自立那还不简单,到时候又会是一个春秋战国。”

李世民说着,又坚定的摆了摆手,统一全球做不到,不过将华夏的地盘扩大、将各方面发展成第一,这还是能行的。

所以,李二的未来目标就是这样了。

朱元璋的想法也很直接粗暴,只要他们大明一直保持世界大国的地位,学外语都是屁话,只有别人来学习的份。

结束了上个视频的内容,新视频的标题给唐朝观众都提起精神了。

瞧瞧,‘唐朝白发军’,这不就是说他们大唐的军队嘛。

若说唐以前的朝代,可能就是单纯的好奇吃瓜,但宋元明清知道历史的人却发出声声叹息。

唐朝百姓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叫‘白发军’,但也没有纠结太多。

李世民撩了撩袍子,干脆坐下来,他现在的情绪已经做到稳了,不管一会儿视频上说什么,他都要稳定。

只是这不是二凤想稳就能稳的。

{华夏几千年,有很多边境的将士们在守护着祖国的安危,他们忠诚又勇敢,一直在完成自己的使命。

国家能兴盛、百姓能安居乐业,靠的是这些保家卫国的军人。

在唐朝也有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比较特殊,也被世人称为白发军。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他们孤独的守卫西域长达五十年,直到战败无一人投降}

各时空,少有人说话。

一旦出声,必然带着哭腔。

原本各朝代的边关将士们都很高兴,因为视频上说,他们勇敢、保家卫国,国家的安定富强有他们的功劳。

这些话语给大家高兴得不行,比吃了蜜还甜。

只是看到视频接着说到白发兵,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难受起来。

唐人们不可置信,但也知道这种事不会有假,这才是最叫人难过的。

“怎么会是白发兵呢,他们在这里守了那么久,就没人去找他们?”

酒楼里正在吃东西的老丈,饭菜也吃不下去了,眼泪瞬间稀里哗啦。

读书人眼里泛起泪光,“五十年啊,从年轻到满头白发,他们就没有想过离开吗,原来我们大唐的将士们也如此英勇。”

姑娘忍不住哭出声来,“求求朝廷去找找他们吧,呜呜呜,他们一定过得很苦,太苦了。”

.......

李靖、尉迟恭、高仙芝、哥舒翰这些大将,喉咙都哽咽了,只是他们猜测的是白发军不在他们的时空,不然指定要上奏去找找。

各路唐军真哭了。

唐朝皇帝们感动的同时,也在心急如焚的想知道人在哪个时空,他们好派人去寻回来。

李渊焦急的走来走去,希望视频给出多一些的信息。

李世民这个视频播放后,已经不复淡定,哭得眼睛都红肿了。

“这些将士们都是大唐的英雄,朕如果知道,一定早就派人去寻了。”

武则天的眼里也有动容,但她也知道白发军不会是在她的时空,“他们辛苦了。”

李隆基擦着眼里的泪,一直没人联系他们,但这些士兵还坚守在阵地,这是大唐的荣光,是大唐的骄傲。

“必须要把人找回来。”

李亨点了点头,不找回来,岂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

杜甫、李白、高适等众多诗人,此刻话也说不出来,纷纷认真看着光幕,眼里闪着泪光。

……

{白发军的士兵,也就是安西军。

安西军是唐朝最强战力的军队之一。

我们知道在汉唐时期,西域分布着各个大大小小的国家。

公元640年,即贞观14年,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来控制西域。

在鼎盛时期,安西军达到了2.4万人。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实力衰弱下来。

在西域的安西军,大量精锐被调往中原平叛。

安西留守的军队就只剩下万人。

见状,吐蕃就蠢蠢欲动,趁机出兵攻陷河西走廊,逐步蚕食大唐领土。

唐朝和安西都护府的联系被切断,这里变成了孤岛。

唐朝也不知道安西都护府是否被攻陷,安西都护府也不知道大唐还存不存在}

看到这里,大唐军民百姓的哭得更欢了。

当然,嘴里对吐蕃的咒骂就没停。

农人手里的锄头都扔了,怒骂道:“我x他个龟孙,陛下一定要出兵给吐蕃灭了,这帮臭不要脸的,就会趁机搞事情。”

聚会聊天的书生们说道:“吐蕃狼子野心,一旦大唐表现出虚弱,他们就会趁势而动,还是灭了以防万一。”

军队的士兵们也怒了,“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上的教训,必须消灭了吐蕃。”

......

武德年间

李渊又气又怒,但现在对吐蕃没办法,大唐刚建立,一切都要先发展,只能先记仇,以后再去报仇雪恨。

贞观年间

李世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心中对吐蕃的怒火更重。

“吐蕃没必要留,周边这些不安分的也没必要留下了,朕要为大唐将士们报仇。

来寻他爹的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俩,听了这话,连连赞成。

李泰拍了拍胸脯,“阿耶,你等我长大了,就打兵打仗。”

李承乾也说道:“我也去,他们如此欺人太甚,儿臣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了他们,将这些番邦人赶去西方。”

李世民很欣慰,要不是现在大臣们阻拦,他都想御驾亲征。

天宝年间

李隆基是有出兵吐蕃的打算。

去年安史之乱爆发,吐蕃就在蠢蠢欲动了。

大概吐蕃王也没想到大唐的内乱这么快就平定,甚至都不需要从安西都护府调兵前来。

不过李隆基是记仇的,等他把内乱导致的烂摊子收拾好,就是出兵的时候了。

同一时间,远在西北的安西都护府,将士们大差不差明白了,有些庆幸这一世没让吐蕃得逞,当然安禄山也没得逞。

{中原和安西都护府的联系被断绝后,双方失联。

西域这头只剩下郭昕和北庭都护李元忠带的安西唐军。

郭昕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侄子,他在唐代宗永泰二年巡抚安西,结果没多久河西走廊就被吐蕃切断。

吐蕃看唐朝内乱,知道机会来了,趁火打劫。

郭昕带领部将通过屯田自给、联合回鹘等方式,多次击退吐蕃的进攻。

一直到建中二年,即781年,安西军守了15年,郭昕终于和中原王朝联系上,派人给唐德宗送了信。

唐德宗虽然给予了嘉奖,但却无力派兵支援,相当于这里被放弃了。

此时,安西军的平均年龄已经40岁了。}

别说是唐人了,各朝人士看到这里,都免不得心里被扎了下。

难过怎么办呢,同情安西军的同时,吐蕃、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都骂了个遍。

唐人们不好骂皇帝,干脆逮着安禄山、史思明、吐蕃人骂。

理由很简单,如果一切好好的,没有内乱,吐蕃人就没机会搞事,那安西军也会好好的。

李世民虽然还在难过,但在两个儿子面前还是收敛了不少,和老二一起骂人。

“...阿耶,我以后一定灭了吐蕃给咱大唐将士报仇、给你出气。”

“阿耶知道,都怪李隆基那混账...”

李承乾也没拦着,骂骂也好,不管是吐蕃还是李隆基,都该骂。

天宝年间

郭子仪的表情很惊讶,他没想到是侄子在带领这群安西军,可是朝廷又派不出多余的兵马,侄儿的压力可想而知。

{808年,即唐宪宗元和三年,吐蕃发动了总攻。

安西军的最后一城龟兹沦陷。

现在的安西军中,不光有坚守了五十年的老兵,还有在边关出生的军二代,全员白发无人投降。

郭昕带着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兵,没有补给、没有援助,战到最后全军覆没、殉国而死。

他们从年轻的士兵坚守了几十年,一直到老都没能回到故乡。

后人感念他们,无数人为他们感到惋惜,即便是今天,人们提到他们,都热泪盈眶}

光幕下

各朝人士或是抹泪、或是背身哭泣,没有人不为他们的精神动容。

很多百姓的儿子\/丈夫\/父亲也是参军的,看到安西军的结局,就想到了自己的亲人。

各时空的士兵们更是感同身受,同是军人,就有多明白安西军的悲壮。

白起想说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干脆朝着光幕抱了抱拳,他希望那些安西军能有个好的结局。

和白起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蒙恬、卫青、关羽...这些各朝将领,气愤的是唐朝的安西的放弃,又为安西军感到悲哀。

原本以为是一直没联系上就算了,但中途是联系上的,不提供一兵一卒、补给也没有,一个虚名的嘉奖有屁用。

霍去病气得眼睛瞪红了,气鼓鼓的进宫,看到陛下,委屈的哭了,“陛下,他们好苦,为什么不派兵去增援...”

刘彻也是第一次见这孩子哭,还是因为白发兵的事情。

他也气愤啊,一边安慰霍去病,边把唐德宗骂一顿。

“...别哭,有光幕在,想来这些士兵能改变命运。”

唐人们早就泪流满面。

如果不是光幕,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大唐还有这样一支誓不投降的军队,如果不是光幕,他们不知道远在西域,还有大唐军队在坚守。

长安百姓们纷纷自发前往皇宫外,他们要请命,不要再寒了将士们的心,一定要让老兵们回来。

贞观年间

李世民哭着想办法,可是他没招啊,不在一个时空,他有心也无力,这才是最让他难受的。

李承乾和李泰也哭,心疼这些老兵。

李泰哭得都打嗝了,“阿耶、大兄,该怎么办?”

......

周武时期

太平公主沉默不语,看得她心里堵得慌,更想把吐蕃灭了。

“算了,我还是去找婉儿聊聊天吧。”

天宝年间

李白、杜甫他们都闷闷的,灵感一触而发,不少有关白发兵的诗句就涌上来。

李隆基心里难受,更坚定了之后要灭吐蕃的心。

郭子仪握紧拳头,他侄儿的结局属实让他心中又气又怒。

建中年间

唐德宗李适不敢看光幕,他知道天下人肯定骂他、祖宗们也会骂他,但他没办法啊,自己没有太宗他们有能力,都被迫出逃了,又如何能派兵增援安西。

远在西域的安西军,此刻看着光幕每个人的眼里都很失落。

他们也看到了,光幕上说他们被朝廷放弃了,可是他们把这里放弃离开吗,坚守了十几年的地方,他们不愿意。

现代时空

对这些保家卫国的老兵,刘晓希也不希望他们再落到这样的结局。

可是她思来想去也没办法,吃的,安西军想必也有后世的种子种下,产量高,吃的这块应该已经不成问题了,重点还是战争,但她对此却是无能为力的。

因为唐朝的国力衰弱,即便朝廷同意远征,也支撑不起大军千里迢迢赶去西域。

这才是最叫人无奈的。

即便想让这些白发大爷离开,只怕他们也不愿意,辛辛苦苦守了那么多年,在他们心里,这是大唐的土地,他们想走当初早就趁乱走了,只怕宁愿战死也不会轻易离开,这就是军人的军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