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534章 军改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第534章 军改

作者:新玥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2 12:38:46

{东大的军改有多成功?}

有多成功不知道,但看这意思,祖辈们就知道影响绝对差不了。

百姓们稍微平静点,他们也就是看个热闹,但各朝代的武将却很重视,万一通过后世军改有了启发,他们时代的军队也会进行变革的。

小兵们虽然因为军纪不方便交谈,不然少不了要讨论一番。

帝王们也在琢磨这是几个意思,后世军改了、还成功了,这能不能用在他们时代的军队上,嗯,还得看看。

抱着各种心思,各朝人士纷纷看着帖子。

{有说法称东大军队实力的飙升,和16年的军改有很大关系。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16年前后,兔子的军队进行了历史上最重大的结构改革。

军改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让军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战争。

为了迎合未来战争的需要,对陆军数量进行了裁减,整合成13个集团军...}

各朝代的君臣们都在关注这个军改,此刻心思各异。

古往今来,凡是改革必然会触动利益,这个古代的政治家们太懂了,这可不是轻飘飘的一句话,而是摆在面前血淋淋的现实。

就如王安石所想,为什么现在他的变法可以稳步推进,那是因为光幕的突然出现将保守派打得措手不及,加上后世人都给出了指点意见,不管保守派怎么想,至少现在是不敢轻易阻拦。

否则按照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想要和风细雨的进行变法,那是痴人说梦,暴力革命必须要流血,利益集团是必须要被打破的。

苏轼也笑着放下手中的茶杯,“只怕也动了很多人的蛋糕吧。”

这话还是他跟后世人学的,感觉真是太贴切了。

朝堂上的都是千年老狐狸,民间虽然多数百姓想不到,但也有一些脑子活泛的人考虑到了。

百姓们嘴里是真心实意的夸赞,后世的军队纪律严明、为国为民,军队战力能得到提高,他们看得也很高兴。

民国

先辈们讨论了半天,没人认为改革不好。

能走到改革这一步,肯定是非改不可,就如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变,因为当时的宋朝三冗问题重重。

所以军改,不光是为了提升战斗力,还要释放军队的活力。

时间久了,体制就会僵化,形成一滩死水,必须打破才行。

{…在常规军队和核武上同时抓,加上军费充足,对官兵待遇有很大提高。

同时,军官职业化,从自主择业退出现役政策,改成逐月领取退役金,保留计划安置政策,即转业。

军队领导体系也做了彻底改革,让军队的职能划分更清晰、反应速度更快。}

祖辈们点了点头。

百姓们都在讨论后世的军队。

“后世的改革肯定是不错的,反正比咱现在的好。”

“是啊,光是待遇提高,这就不错了,军饷都存起来,以后回家那日子肯定好。”

......

武将们基本都是赞成的。

这些常年在军队待着的人,没人不清楚军队的情况,也许过了千百年有些区别,但军中的士气不高、人心不稳、制度僵化等问题,他们猜得到,累加起来都不是小事。

“后世能下定决心做这事,还真不容易。”岳云挠了挠头,有句话他还没说,那就是牵扯巨大。

岳飞赞许的看了儿子一眼,“会思考了。”

岳云:...

他什么时候不会思考了?

像辛弃疾他们都考虑到了这一层,作为武官,没人不希望军队焕然一新,但不是谁都有后世的魄力改革,加上政体也不同,官家也不会轻易去做,利益集团也不会放任不管。

民国

先辈们的笑意直达眼底,虽然几十上百年过去,但越是坚定的改革,说明孩子们的初心从未变过,也许有一些**问题,但只要指导思想在,就会一直长治久安。

{年轻人扎堆去雍和宫许愿,实现了吗?}

突然看到‘许愿’一词,让祖辈们都有些惊讶,再加上前缀的‘雍和宫’,清、民时期知道雍和宫的人都不淡定了。

前面的朝代,都不知道雍和宫,关注点还是这个地方是不是真的那么灵验?不然后世那些小崽子还会扎堆去?

姑娘心里一动,“真的那么灵吗?要不以后去了后世,咱也去拜拜。”

本就迷信这些的商人也很有兴趣,“应该有点说法,要是假的,肯定也没人去。”

......

雍正的双手牢牢抓紧了龙椅两侧的扶手,眼中惊疑不定,光幕上说的雍和宫,是他这个雍和宫吗?

他不确定,只能等着往下看。

乾隆同样大吃一惊,“雍和宫还有这作用?”

有些不确定的乾隆,思考两秒后,干脆移步雍和宫,他要去看看。

嘉庆、道光、同治这些清朝皇帝,好奇的看着光幕。

至于民国的北平百姓,早就在看到说雍和宫的时候就跑去看热闹了,要是真灵验,他们也不是不能拜拜。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知道很多祖宗不知道雍和宫,先简单解释了一下。

“雍和宫原本是清朝康熙帝赐给四儿子的府邸,也就是雍亲王府。

雍正帝即位后,王府变成行宫,也被称为雍和宫。

后来乾隆时期,雍和宫改成了喇嘛庙,现在是一座佛教寺庙。

据说雍和宫很灵验,我没去过所以也不清楚,只是觉得福气是有定数的。”

光幕下

知道雍和宫是怎么回事后,原本还有不少清民百姓想着有机会去拜一拜,但听了刘晓希的话后,又觉得有道理。

民国一个清秀的女学生,扯了扯旁边的女子,“这、秋云姐,你还想去拜拜吗?”

年长几岁的女子踌躇道:“我再想想...”

北平城一黄包车夫眼神坚定,“我想去拜拜,不管如何,只要能让我母亲的病好起来,付出什么我都愿意。”

......

至于前面那些朝代,虽然有人意动,想去雍和宫拜拜的,但隔着时空没办法,大部分人倒是理智在线的吃瓜。

秦皇汉武他们也只是单纯的好奇而已,要是真灵验,到时候再说吧。

张道陵这些修道之人,比较好奇的是,雍和宫是如何灵验的?

康熙年间

得知雍和宫是自己的王府,胤禛竟然一点不奇怪。

很简单的道理,以前他从未听说过雍和宫,而自己又是雍亲王,太容易联系起来了。

胤祥看着自家四哥在发呆,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四哥,这是真的吗,你的王府竟然还有实现愿望的功能啊?”

他的语气有些兴奋,就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一样。

胤禛:...

其他的皇子们也在讨论雍和宫。

胤娥一拍脑袋恍然,“噢,历史上四哥做了皇帝,难道也和王府有关?”

胤禩无语,虽然也许胤禛的王府有点东西,但不至于能力那么大。

不过有人这样想,但也有人觉得胤禛的继位会不会真和王府有关系。

皇宫内的康熙自然也有这种猜想,但理智在线,也不至于有收回王府的念头。

雍正年间

苏培盛连忙收回眼底的惊讶,他没想到此雍和宫真的是皇上当年的王府。

雍正心里的不确定已经尘埃落定,说也就一瞬间的复杂,接受的还挺快。

乾隆年间

乾隆确定了,还真是他知道的这个雍和宫,既然有了后世的灵验一说,他就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来人,摆架。”

在乾隆准备去雍和宫的时候,刘晓希已经混迹论坛吃瓜了。

{网友一:听说雍和宫是有大妖坐镇,不一定是通过什么方式满足愿望,也许你求财,却可能是车祸导致得到的赔偿金}

祖辈们:...

这下,原本有点小意动的人,现在也老老实实了下来。

如果财是因为身体受损得到的,这真没几个人愿意,不管是腿瘸了,手断了,都不是好事。

毕竟和系统比起来,他们有问题也能通过抽签找系统,即便是想求财,也可以抽中了,找系统买点后世的东西到本朝赚一笔,还没有什么副作用。

原本半信半疑的大娘,现在坚定的摇头,“看吧看吧,我就说没那么简单,求的财越多,受伤的概率可能性就更大,嘶,光是听着都疼。”

小道士恍惚了下,“如果真是大妖的话,倒是能理解了,妖不懂人间的规则,你求什么,对方只要想办法给你达到就行,过程不重要。”

街上的小商贩们聊得热火朝天,“之前不是有个孩子在土地庙抱怨自己不喜欢数学老师嘛,结果就有山精妖怪让那个老师出车祸了,他们是受人供奉承人因果,手段自然不太一样。”

......

{网友二:我是许愿成功了。

当时事业迷茫,又穷,就来雍和宫,想着多多的来钱。

结果第三天就从公司的楼梯台阶上踩空了,工伤10级,带薪躺了6个月,拿了一笔赔偿金。

的确是许愿成功,但这种成功就跟献祭一样,要知道这样,我就不这样了}

祖辈们的议论声高涨,前面才说到,现在就来一个真实例子。

百姓们虽然也希望心中愿望实现,但大多数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也不愿意用这种方式求财。

“果然不是贪便宜,真吓人啊。”

“也不算贪便宜吧,只能说是交换,你想要财,但你一生的财运是命定的,多要就要拿东西去换了。”

“不知道赔了多少钱,划不划算。”

“咋,赵狗子,你还想去试试啊?”

......

民间在议论,朝堂宫廷也少不了八卦。

康熙年间

作为雍亲王府的主人,胤禛脸色倒是没什么变化,只是有些好奇而已,难道以后这里真的会有一个大妖?

胤祥原本还想试着拜拜他四哥的府邸呢,现在还是先算了吧。

四福晋、年氏这些王府的女眷,有些不安、也有好奇,她们生活的地方,几百年后变得那么神秘,的确是不可思议啊。

其他皇子们,之前的羡慕已经渐渐没了。

康熙也不再关心。

{网友三:我去许愿,希望这辈子可以多救治几个病人,回来后的确忙了一个多月}

这是个好孩子,祖辈们眼里都有些赞许。

医者仁心,在百姓们看来,这娃太善良了,即便是许愿都想的是治病救人。

古代的大夫们都有些骄傲感,这就是医者。

{网友四:我是去年去拜的,很认真的把每一处都拜了。

许了两个愿望,一个都没实现。

年底一家人生病不断,想想真的难过死}

不用多说,祖辈们都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这孩子肯定是很受伤的。

只是一家人都生病,这和去许愿有没有关系,大家也不清楚。

除了民国现在有少数人来到雍和宫外面看热闹,倒是没多少人去拜。

{网友五:去了三次,都是求同一件事,结果没灵}

各时空,祖辈们都能看出这个孩子很执着,但没灵验不一定是坏事。

没让你做成的事情,也许是在保佑你。

古代的道士们没亲眼去看过,只能在心中猜测,但依他们的想法,要是这地方真有问题,肯定有后世的道门处理,不会不管的。

{网友六:我去拜了,许愿让工作中的小人远离我,一个月后我被解除劳动关系,真是栓q}

虽然这孩子的遭遇有点惨,但各朝人士却是忍不住笑。

说灵验也是真灵验的,反正也没说让谁远离。

康熙年间

胤祥又对他四哥的王府产生了兴趣,在府里东看看西瞧瞧,就是要看一下有什么特别之处。

胤禛也不管他,他还有些庆幸,还好几个兄弟都离开了,不然只怕借此机会生事。

至于他阿玛会不会对王府有什么想法,谁知道呢,反正无非就换个住处,他也不在意。

{网友七:不是说了吗,情侣去鸡鸣寺,回家就分手;去雍和宫就跟八号当铺一样,灵是灵,都能要付出代价}

八号当铺是什么不知道,但整句话祖辈们都懂。

没点利益交换哪有那么多好事,冷静的人依旧冷静,想许愿的人也拦不住。

至于鸡鸣寺必分手是不是真的,老祖宗们不知道,也都是看个乐呵。

看到越来越多的后世人现身说法,老祖宗们对雍和宫的灵验程度多信了几分。

反正灵是灵的,有人没受到反噬,也有人受到了反噬,这种事情很难说。

现在真让百姓们去拜拜,有人想也有人不想,这就是个体的不同,但除了清民,其他朝代都没有雍和宫,大家也就是八卦一下罢了。

也有人感兴趣,但也只是好奇这里是不是真的有大妖坐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