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533章 生育补贴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第533章 生育补贴

作者:新玥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2 12:38:46

{育儿补贴出来之后,生育率会提升吗}

育儿补贴这事刘晓希倒是不清楚,干脆搜索起来相关新闻。

祖辈们也跟着看,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要说生育率会不会因此提高,大家可不好说。

不过多了点补贴,对后世人倒是好事。

然而随着看到后世人的讨论后,各朝人士才发现他们想当然了。

{网友一:补贴刚出来,很多母婴商家都涨价了。

他们把孩子当作父母的软肋。

我上个月买的一罐一段奶粉,价格191元,现在已经涨到269元,吃相太难看。

这些商家都在明里暗里的涨价。}

历朝历代的老百姓脸色都不好看。

大家都是普通人,后世的百姓和他们也一样,没有谁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原本大家还感慨补贴很不错,结果转头这笔钱就被商人惦记上。

正直的读书人气愤的说道:“这是连脸都不要了啊,按后世一个婴儿一个月至少也是五六罐奶粉,一罐奶粉涨价几十块钱,算下来利润不会少。”

抱着孩子的妇人气鼓鼓的,“按他们之前卖的价格,说明就有利润,现在又涨价那么多,合着好处全是商人得到了。”

大娘气得不行,“一定要狠狠的惩罚这些丧天良的人。”

......

百姓们的愤怒不消反涨,很多经商的小商小贩此刻都缩了起来,就怕人们对后世无良商人的怒气转嫁到他们身上。

帝王们此刻都是统一的厌恶。

作为一个帝国的掌舵人,他们自然也是要从全局考虑,后世从补贴上想要尽可能减轻父母的育儿成本,这点他们是赞成的,毕竟生育率持续走低不是什么好事。

但这些商人的做法,是真的让他们气得不轻,商人在这种事情上拖后腿,这是帝王们不能容忍的。

历朝历代,人口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

民国

先辈们的表情都泛着冷意,这事简直触怒了他们。

父老乡亲们更是毫无顾忌的骂,养孩子和家家户户相关,大家怎么可能不生气。

{这种事情不只是这一件,只要是咱妈推出补贴,商家都会偷偷涨价。

最终补贴没有让百姓兜里的钱变多,反而会因为消费者在采购必需品时,全数流向商家或是卖方。

补贴的初衷是让百姓们敢花钱,但是商家都会想方设法将这些钱揣进自己的口袋。

最终结果就是补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百姓的钱没有增多,东西没多买,消费没增加,商家的利润却是实打实增加了,钱还是进入到少部分人手里,这就是死局}

知道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历朝历代对商人依旧是保持着原本的态度,甚至因为此事,很多商人都不受百姓待见。

小商小贩们也挺苦的,本来看后世对商人没有轻视,渐渐的他们的日子也稍微比以前好一点,但现在这一番事爆出来,直接回归原点。

这一想,古代的这些商人也不满了,要不是后世无良商人太过自私贪婪,现在也不会影响到自己,这下,朝廷对商人的态度可能又会严格起来。

帝王们想得很清楚,如果他们朝代的商人也敢学后世商人这套,别怪他们翻脸无情。

可以说,历朝历代的人们,不管什么职业,对无良商贩都没什么好脸色。

能在各时空犯众怒、让祖辈们都产生不满,不得不说这些无良商家有点本事。

秦朝

朝堂上

已经从西域回来的李斯站上前说道:“陛下,某些商人为了利益,连国都可以不顾,大秦对他们不可太过宽松。”

冯去疾也附和道:“微臣也赞同。”

商人无国界,虽说不是每个商人都坏,但真到时候,谁能保证。

嬴政眼里冷光一闪,闭了闭眼,再次睁开时已经恢复平静,他对商人可以稍微宽松点,但也绝不可能向后世那般宽松,一些政策终究要有个度。

元光年间

刘彻也在总结后世的经验教训,商家要涨价,可以,根据原材料的涨幅来定,涨价也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看到补贴后,连脸都不要了。

“终究不能太宽容啊。”

贞观年间

李世民气笑了,如果是自己朝代,谁要敢这样做,他绝对剁了对方的爪子。

开宝年间

赵匡胤拧着眉,大宋的商业其实挺宽松的,不过如今看来,该宽松的宽松,但该严格的时候也要严格才行,尤其是后世这种情况,不做出一定处罚,以后会有其他商人有样学样。

洪武年间

朱元璋厉声怒斥,“按老子说,就是将这些蠢货全宰了,什么利益都想贪,给他们脸了。”

面对这些事情,这些铁血帝王可不会就这样算了。

后世讲律法、讲道理,但在封建时代,皇帝有的是办法。

民国

对后世的情况,先辈们虽然有心无力,但至少给他们打了预防针,等以后到了和平时期,他们只怕也有了应对之法。

这一楼,针对奶粉涨价一事,讨论的网友不少。

【终于理解老祖宗重农抑商了】

看到这条评论,除了古代商人无奈外,其他人纷纷赞同。

别说大家不待见商人,而是这个涨价事件一出来,真的让人如鲠在喉,跟吞了苍蝇一样恶心。

古代商人现在也都老老实实的,即便是不老实的,现在也都先安分下来,心中对后世的无良商家也大为不满,很多人嘴里都在“问候”。

【有些表面上没涨价,但原本的重量是900克,现在变成了850克,暗戳戳把每罐奶粉重量降低了】

祖辈们木着脸,连话都不想说了。

真是足够把人气死的。

老百姓们怒气冲冲,简直是把逐利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人难免会想到大灾面前,某些商人趁机哄抬物价,古代不会没有,百姓们的愤怒可想而知。

先辈们生气也没办法,说这些商人违法了吗,也没有,只能说是无良,最好还是约谈一番。

大家心里也清楚,如今后世的婚恋市场下行是必然趋势,为了保住利润,这些商家的想法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能捞一笔是一笔。

【吃相太难看,这笔钱被资本家拿走,工厂里面生产奶粉的工人,工资也不会上涨】

厌恶资本家的同时,古代的老百姓们也没办法,只能建议后世人多用母乳喂养孩子。

大娘表情不太好,“母乳健康安全,唉,至少少让那些黑心商人赚钱。”

老妇人想了想说道:“后世人生活条件好,平时吃的好,喂母乳也不错。”

......

【想生孩子的还会生,不想生的也不会为此去生】

祖辈们是相信这话的,很多人一开始就想到了,只是被奶粉涨价这事气昏了头。

普通百姓都知道后世养娃的成本有多高,虽然有些补贴,但不想生孩子的人,依旧不会生。

看完这个,刘晓希难免想到明末晋商的事情。

“...关于晋商是否通敌,现在也还存在争议,虽然有记载晋商给后金售卖火药、粮食等军需物资,但商业行为的可能更大,至于政治立场倒是不清楚的。”

各朝的正义人士,眼中都有不耻和厌恶,不管如何,和敌人交易,这屁股就是歪的。

明朝皇帝和百姓生气吗,自然是气愤的,心里恨不得把这些混球剁吧剁吧。

朱元璋就不用说了,恨不得将这些狗屁商人抓来紧紧皮。

朱棣的脸色也黑成了炭,咬紧的牙关可见有多愤怒。

朱由检现在要不是理智还在,恨不得立刻就将那些商人抓来抄家灭族。

“朕不急、到时候总要新账旧账一起算。”

......

明末的晋商们面如死灰,他们完了。

魏忠贤嘴角勾了勾,大概皇上又要给他下派任务了。

刘晓希提醒完晋商的事后,换了新帖子刷。

{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

传奇?原本还在议论明末晋商的祖辈们,都被这个新帖子吸引了。

军事史上的传奇,这几个词连在一起,别的先不说,还是很有看头的。

至少历朝历代的将士们都很关注。

{在近代军事史上,有一个传奇军人,他的一生算得上是一部近代史。

老爷子姓蒋,名维平,是河北人。

1878年,即光绪四年,他出生在房山一个农民家庭。

因为家境贫寒,他七岁时就会捡柴,15岁就当起了裁缝铺的学徒,16岁又当了长工,一干就是4年。

其中,1895年,甲午海战战败,九州大地上的爱国青年们,救国热情高涨,其中就有他。}

清末的年轻人们,眼中都亮晶晶的。

如今也有很多人投入到救亡图存中,他们当中也有很多出自普通家庭,甚至是穷苦人家,也许以后,他们也会活成后世人嘴里的榜样,成为后世人佩服的先辈,就像这个蒋姓年轻人一样。

不得不说,这个激励效果杠杠的。

至于历代的房山蒋姓人家,还在猜测这会不会是他们的后人。

民国

药房内,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看着光幕有些失神。

连家里人叫他都没注意。

{1897年,19岁的老爷子就去参了军。

一直到北洋时代,老爷子都尽责尽职,一路干到了副团长。

结果因为看不惯上司打骂士兵,他将团长绑在树上抽了一顿,无疑被开除北洋军军籍。

之后,老爷子回到了家乡,边干农活、边学医术。

他的医术好,很快在十里八乡出了名,就开始了悬壶济世,给穷苦百姓免费看病。}

各时空,夸赞的人不少。

百姓们对这种心善的医者很有好感,古代看病不容易,还要花很多钱,不收钱免费治病,在百姓们心里可不就是大好人嘛,而且他还阻止上级打骂士兵哩。

古代军营,将领打骂士兵家常便饭,但官高一级压死人,士兵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这人心地真好,唉,可惜我们遇不到。”

“他真厉害,不仅能当兵,还能学医,这脑袋瓜看着就比咱好使。”

......

像卫青、岳飞、辛弃疾他们,也是不赞同打骂士兵的,但不是每个将领都这样为人考虑。

李靖眼里还带着欣赏的目光,能从新兵到副团长,就说明此人的能力不低,还有一颗善心,甚至出了军队后,又能成为一个大夫,一看就勤奋好学。

民国

中年男子已经确定了,光幕上说的是自己。

心里不可避免有些激动,这代表着他以后不会一直留在家乡,依旧会是一个军人。

住在附近的邻里邻居们也回过味来了,纷纷上门的上门。

{可惜老爷子安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战争打破。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他的家乡也沦陷了。

倭寇走了,他自发组织幸存者救援。

然而溃败的国派残兵来了,老爷子被劫走,充当对方的军医。

虽然莫名其妙,但一开始,老爷子也是存着好好当军医的想法的。

可是看到这些残兵的残暴,老爷子当即决定跑路。

成功跑掉后,他和家人在云霞岭避难}

各朝人士不得不感慨这老爷子当真是老当益壮。

很多人很容易算出他的年纪,59岁还能摆脱溃兵,这能力不叫人佩服都不行。

华佗倒是能理解,他们当大夫的,一般身体都会太差,况且还要经常上山采药,即便自己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但身体素质,华佗是不虚的。

民国

宛平城的百姓们笑容都淡了下来,虽然倭寇的炮火还没袭来,但也足够大家生气和紧张的。

不过这一世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数,历史可不一定按着原本的轨迹走。

即便真的按历史进行,但大家也不会坐以待毙。

{1938年,赤兔军来到云霞岭附近,要准备弄一个根据地。

老爷子得知后,立刻让女儿给自己写了参军申请。

此时的他已经60岁了,绕过倭、伪军封锁线,日夜赶路总算是来到了根据地。

被他的抗日热情打动,组织同意了。

他的胡子一直留着,参军后也没剪掉,很有标志性。

如今的他总算是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队伍}

看到60岁还能参军,各朝百姓都诧异极了。

主要是谁都没想到,这老爷子年纪那么大了,对参军还抱有那么大的热情。

一想,老祖宗们都很受感动,大概是国破山河在,想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吧。

帝王们还很赞许,可不是谁都这样。

李世民语气里都是敬重,“在民族的危急关头,人家还能站出来保家卫国,当真是老当益壮啊。”

朱棣低声笑了,“怪不得是传奇军人,就是有这样一帮人在,九州大地才没落入豺狼们之手。”

崇祯年间

朱由检有些讽刺的说道:“六旬老人为国参军,偏偏现在却有一群商人为了利益连国家都出卖,数典忘祖之辈。”

王承恩低着头,“皇上,那这事。”

“让魏忠贤去查,吴三桂和卢象升他们多留意边境的情况。

”朱由检眼里划过一抹暗色,“等朕拿到证据,就是他们的死期。”

民国

知道了后续发生的事情,留着长胡子的男子笑了。

街坊邻居都围了过来。

“蒋大夫,你真厉害,没想到六十岁了还去参军了。”

“可不是嘛,咱蒋大夫,那可是咱这里的骄傲。”

......

{参军后,老爷子被调往延安当军医。

当时的药品急缺,他四处寻访,到处找药材、配药方。

1942年,响应号召,老爷子又来到南泥湾垦荒,他成了农场负责人。

在他的带领下,粮食丰收,不光满足当地的需要,还能上交一部分。

东大建起来后,因为缺乏专业人才,老爷子又干回老本行,担任起258医院的副院长。

和鹰酱打起来的时候,他还申请去前线,但老爷子年纪太大了,没被批准。

一直到86岁高龄,他都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将这一生奉献给了九州大地}

各朝人士不光是佩服这老爷子的精神,这老爷子的事迹,还给不少古代年轻人有了动员心。

特别是在清末,可以说凭一己之力,强化了大家的目标。

民国的父老乡亲们也一点不落后,别人能以60岁高龄参军,他们也可以。

不服输的大爷大娘们,都积极的很,即便上不了前线,但后方有他们守着。

这事极大的推动大家的革命热情,万一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这可是无比光荣的事呢。

乡亲们还希望,有一天和祖宗联系上的时候,可以自豪的告诉自家祖宗一声,咱家后代不是孬种,也要告诉后人,咱就是这么牛逼。

尤其是看到刘晓希提到自己的爷爷,参过军、打过鬼子、还跨过鸭绿江,语气里满是自豪。

民国的乡亲们更热情了,他们也希望有一天后代提到他们的时候,也能是这般的自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